APP下载

从根本成就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

2016-04-11杨生新

社科纵横 2016年2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党的领导成就

杨生新

(空军工程大学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51)



从根本成就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

杨生新

(空军工程大学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51)

【内容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成就。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成就的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成就的构成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成就的发展几个视角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党的领导。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成就本质特征

2014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16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1],在2014年9月5日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又再次强调,这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2]从历史视角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成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从内涵构成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成就体现了党的领导,从未来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成就的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因此,透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成就,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党的领导。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成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根本成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亿万人民群众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经过艰苦奋斗,不断接力探索的结果。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辟的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一次次抗争,但又一次次失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中国6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亿万人民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并借鉴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基础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可见,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立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开创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发生严重政治风波,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面临空前巨大的困难和压力的背景下创立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的背景下创立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依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的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可以说,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立足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艰辛探索建立的。1949年至195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显然,这些社会主义制度带有鲜明的苏联特色,带有强烈的苏联模式痕迹。1956年以后,以集中统一、高度集权为特征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其弊端在体制的几度变革和调整中不仅没有得到有效克服,反而更加强化。甚至在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建设进入畸形发展期,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等遭到全面冲击和破坏,从而阻碍了生产力的繁荣发展,破坏了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与改革开放的启动,我们党带领人民最终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不仅凝聚着中华民族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寄托着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而且更承载着建党以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可以说,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会有包含道路、理论和制度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成就的取得。从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成就的历史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党的领导。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成就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者统一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根本成就处处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保证,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首先强调的就是党的领导。无论是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看,还是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看,都体现了党的领导,党的领导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各个方面。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何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整套理论体系,涵盖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个领域,涉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个方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无论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要回到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看,还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涵盖的各个领域看,都涉及到了的党领导问题,都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体就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过程中,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逐步形成的一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从制度内涵看,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制度设计。比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制度上保障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个民主党派的参政地位,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规定少数民族,村民(居民)在依法享受自治权的同时必须接受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在党的领导下制定的,体现了党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项具体制度,是党领导各方面建设的具体制度安排,都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

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成就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这一根本成就的方方面面。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成就的内涵构成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党的领导。

三、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成就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成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因此,要不断发展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成就,就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一)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会只有坦途和顺境,还会有险境和荆棘。国外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战略的干扰,国内“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的误导,都在考验着我们党坚持和拓展中国道路的决心和勇气。我国当前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改革的动力与阻力并存,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转型的机会与风险并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要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毫不动摇地推进改革开放,而要做到这些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为党的领导,不仅能够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而且,也能调到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二)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空前艰巨的创新事业,需要经过若干代人的持续奋斗。持续发展着的创新事业,要靠持续发展着的创新理论来引领。只有不断总结新经验、探求新规律、作出新概括,努力形成新的理论成果,才能保证这一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飞跃。要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创新发展,必须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需要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只有这样,才能以不断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三)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时代发展永无止境,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制度完善也应永无止境。30多年以来我们所创造的辉煌成绩,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正处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刻变革期、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期、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期、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期,各种社会矛盾以历史浓缩的方式一下子释放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巨大考验。迎接挑战、化解风险,我们必须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之下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积极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制度,及时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必然面临许多世所罕见的风险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成就。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成就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党的领导。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从严治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党的制度建设——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7-01.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12.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16)02-0001-04

*作者简介:杨生新(1868—),男,空军工程大学理学院社科部副教授,从事政治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党的领导成就
坚持党的领导
了不起的成就
学习百年党史 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失恋“成就”的CEO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
文学语用理论体系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