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新课程、新教学
——一所高中学校的实践应答

2016-04-11□尚

中小学校长 2016年11期
关键词:教学班学科班级

□尚 可

新高考、新课程、新教学
——一所高中学校的实践应答

□尚 可

2012年始,浙江省普通高中开始实施 “深化课程改革新方案”,在适当精简必修课程基础上,大力开展选修课程建设,从而形成结构完善、功能突出的课程体系,支持学生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发展、特长发展和卓越发展。在此基础上,2014年以来,作为试点省,浙江率先开始新高考方案的实验,由此牵一发而动全身地引发普通高中一系列改革。

一、完善课程体系

为促进学生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发展,必须要有相应完善结构的课程体系支撑,其共同基础体现在所有高中课程的基本要求以及学考水平上,体现在高考必考科目上,而新高考方案中 “7选3”的选择性则体现了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用于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显然选择性的体现仍显不足,所以浙江课程方案中,占必修课程一半学分即48个学分,并占总教学时间20%以上的校本课程,便成为了支持个性发展的重要课程补充。因此,我们除开设语数外及音体美等必考和必修课程外,通过选课走班教学,设置7选3的7门课程以及40余门校本选修课程,从而整合必修与选修、必考与选考课程,形成了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 (分别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类课程、面向分类分层的拓展类课程和面向少数学生的研究类课程),努力体现了课程的整合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学校的人文教育、天文教育、技术教育等特色课程群,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例如,语文学科采用了学校自编的必修教材并进行了第二轮试用,充分利用百年杭高的校史馆、张抗抗文学馆、鲁迅纪念馆、樱花文会、省语文学科基地等平台,大力丰富语文学科教学和人文教育,凸显 “杭高语文”和 “杭高人文”,使其成为了学校的传统和特色。

学校在高一年级进行了数学、英语必修课程的分层走班教学的尝试,这对后进生帮助尤其大。体育学科采用以男女生和运动专项来分教学班组织教学的方式,在篮球、羽毛球、足球等专项班里完成体育教学基本任务和目标,并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专项兴趣和特长。艺术和通用技术学科也进行了一定的分层走班教学的尝试。由此,形成了必修分层、选修分类、体艺分项的课程实施模式。

针对 “一学年二学期四学段”的课程教学形态,学校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安排国家必修课程,语数外和体育学科三年连续安排并把握好周课时数,艺术类课程在高一、高二内相对集中连续安排。7选3的7门课程从高一年级开始陆续面向全体学生开设,高一结束后分学考选考教学班分别面向全体学生开设,至高二年级上11月新学段开始陆续转向面向部分学生开设,至高三下4月份课程结束。

校本选修课程去粗存精,形成了40余门的校本课程。关注国家课程与选修课程的融合,在每个学段中适当调整课程和课时,探索学科连续性学习和阶段性学习的融通之道。高一年级重点开设规划和实践类课程及知识拓展类课程,帮助学生初高衔接、学会选择,做好规划。高二年级重点开设知识拓展类和兴趣特长类课程,以拓展学生的学业水平。高三年级重点开设知识拓展类课程,包括CAP课程,以培养学科兴趣,强化学科能力,应对高校三位一体招生和自主招生。

二、精细教学安排

新高考方案下,省教育厅对周教学时数,并开学考科目数、校本选修课程比例,学生选课权的保证等方面都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4月和10月的两个考试时间,倒逼学校探索 “一学年两学期四学段”的学段制教学形态。在此需要根据学校定位,师资实际和生源特点,统筹规划并精细安排各学段课程和教学。

我们采取以学校安排为主和学生自主为辅的模式。学校综合场地、师资、教学设备等各方面情况,作出如下高中三年考试时间和科目的统筹安排,并以此制订教学进度计划。高二上 (10月)学考1:理化史地技供选,选考自主。高二下 (4月)学考1:政生语数供选,学考2和选考自主。高三上(10月)选考1:7选3科目,必考外语1,其它自主。高三下 (4月)选考2:7选3科目,其它自主。高三下 (6月)必考:语数外。这样的安排体现了 “先学考后高考,学考重首考,选考重尾考”的思想。我们在高一上就尽早将此主流安排告知学生和家长,学生以学校的主流安排跟进科目学习。当然,在此基础上,也可有个性的自主安排,对于学生框架之外的自主选择,学校尽量予以关注,在可能时采取个别答疑、小团队辅导、组班复习教学等方式予以安排,但主要以学生自学和自己安排为主。

一般,我们在高一结束后开始走班教学。我们的做法是一个校区12个行政班从高一开始保持三年不动,学生不打乱重排,班主任、语数外必考课程老师尽量不动。对于7门选考课程,不论学生共有多少种组合,学校都百分之百地满足学生的选择性。我们关注理化生、政史地及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这8门学科的全部开设,每门学科按学考、选考两种类型分成12—14个教学班,一个年级便有100个左右的学科教学班,全部进行教学班走班教学。在课表安排上,首先,固定校本选修课程时间节次,其次,优先安排8门科目的教学班走班教学,最后,插空安排语数外等必修课程。对于每个学生的课表空档,都安排成自修课以统一管理。这种安排方式是行政班和教学班共存,必修必考课程、校本选修课程、选考课程等三类课程并开,可概括为 “两种班级共存,三类课程并开”,真正体现了每个学生一人一张课表。如此安排,行政班三年保持稳定,利于习惯养成和立德树人,利于语数外教学的稳定和质量。同时很好地保证了学生的选择性,保证了校本选修课程的继续开设。实践表明,实施之初,学生频繁走班不太适应,且因难以安排在心仪老师的教学班上课,导致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安排颇有微词,但运转正常之后,会越来越顺。相比较那种千方百计减少选考种类,固定组合菜单,重新分班组合的教学方式,更尊重和满足学生的选择权,而且其安排的后续调整较少,会不断趋向于稳定和简单。

高二上11月新学段开始,要对教学安排进行调整,把理化史地技5门课程的学考班大部分解散,特别是A等率高、二次学考少的学科予以全部解散。针对高二下4月进行二次学考的同学,视人数多少或组班或小组进行复习教学或答疑辅导。剩下的学考、选考科目的课时和师资予以微调。高二下4月份新学段开始后也以类似方式处理。至此,教学班除了少部分学考班外,主要便是选考班了,随着高三上10月考试,选考班人数也会有所减少,至高三下4月全部教学班课程结束。

三、重建教学管理

随着选课走班的全面开始,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学生一人一课表,对学校的班级组织和教学组织形式更新及相关管理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以此为中心,重建学校的教学管理系统。

针对新变化,学校将班级和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纳入学校管理改革的全局,系统架构治理体系,促进各项管理工作间的和谐有序。比如要适当改革年级组包干管理的单一模式,强化中层部门学生处、教学处的管理职责,明确管理流程,做好三年统筹安排,努力加强统筹管理,适应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要认真谋划建立和修改班级学生管理的相关制度,提高协同性,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合力。正确定位行政班和教学班的功能,创建管理途径,提高管理的实效性。例如:要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及其它学生组织的作用,完善学生权利诉求渠道,扩大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保证学生的选课权。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选课系统、排课系统、考勤系统、查询系统、指示系统、成长记录系统等电子软件,努力构建智能化的校园教育管理系统,创新教育管理模式。

学校行政班是学校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的基本组织单位,也是学生集体活动的基本组织单元。行政班高中三年保持稳定,利于完善行政班级管理制度,利于班集体建设和班干部培养,利于培养班级精神和集体意识,利于建设向上向善的班级文化,利于学生成才成人。

行政班的班主任是班级建设和学生教育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肩负起育人和管理职责,新高考方案下,更要重视对本班学生的选科指导和学法指导,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关注学习状况,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从而针对性地予以有效指导。要关注本班学生的学科学习时间分布、作业完成、学习效率、学习成绩等情况,在学科教师、教学班责任教师和家长学生之间开展协调沟通,形成教育合力,主动解决学生在教学班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要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及时记录学生成长情况,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学科教学班是由学生的自主选课而组建的阶段性的相对稳定的教学基础单位,应该成为志同道合的学生巩固学习习趣,提升学习水平,锻炼学科素养,支持个性发展的学习乐园。

学科教师一岗双职,既是教学班学科教师,又是教学班的辅导员;既承担并完成教学任务,又要加强教学班的课堂教育管理,履行好管理育人。要全面关注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精神状态,及时进行交谈、疏导;要及时记录学生学习过程情况,做好学分评定和成绩认定工作;要主动与行政班班主任沟通,及时交流班级学生情况,加强教学班集体建设。

教学班要成立临时或小型班委会,选好课代表,建好学习小组。班委会负责教学班的日常管理,维护学习秩序纪律,反映教与学双边情况,增进师生沟通,开展小型活动,增强教学班的活力和凝聚力,以逐步形成教学班的学生学习常规和班级管理常规,并对课前候课、考勤、卫生、安全、作业等方面落实具体要求,形成教学班学生自我管理机制。

教学班的管理和绩效是一个难点,必须是学科老师责任制和学生自主管理制的结合。同时通过书包橱柜、学生台鉴、科目书袋、刷卡考勤等手段来帮助教学班的常规管理。教学班学生的辅导,采取学科老师责任制和学生帮扶小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班的练习测试,尽量在教学班课堂教学内进行,属于集中性的由年级组统一安排。因为某一节某一批学生选课走班的轮空便作为这一批同学的同一节自修课,因此,不同节自修课的同学是不确定的,只是集中到一、二个教室而已,要从一开始的教师管理逐步走向学生的自我管理。

四、升级教师管理

在选课走班教学形态下,部分学科(如史地)会出现教师结构性的数量短缺情况,更多学科在不同时间节点教师需求量会出现潮汐现象。

要有效缓解学生选课需求的不确定性与学校刚性的教师结构之间的矛盾,目前阶段需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和稳定性原则来统筹安排学科教师。要淡化高一、高二和高三的年级界限,提倡并鼓励教师同时承担不同年级、不同类型教学班的教学,既要保持各年段学科教师的相对稳定与均衡,更要尽量维持每个学生所选各学科教师的稳定与均衡。

统筹安排学科教师的主要途径首先是学科组内统筹安排,强化教研组统筹安排本学科教师的功能,通过教研组协调必修与选修、学考与选考、年级与年级之间的课程和教师数量;可错时开设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统筹必修和选修工作量,先必修后选修安排教师,跨年级并跨校区统筹安排教师,鼓励教师和干部多上课。

其次是学段制间的统筹安排,要根据教师、教室、实验室等资源条件和现有生源状况,按各次学考和选考的时间节点,力所能及地统筹安排好三年的考试和教学的主流规划。学考选考的时间节点把一学期分成了考前考后这两个学段,前后学段的教学安排肯定要做调整,其调整的依据一是课程的三年安排,二是教师的情况。尤其是学考和选考的教学班级数仍可根据教师数在可能的范围内微调。

再次是校际间的统筹安排,加强和高校、职业院校和其它机构的合作,聘请其优秀老师和在职研究生来校开设校本选修课程,也可分时段聘请其优秀教师来校开设选考课程,尤其是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程。当然统筹安排教师问题还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我校正逢集团化办学,新建校区需招聘大量教师,我们优先录用“双学位”及 “主修+辅修”的毕业生,并充分利用教师培训政策,鼓励年级教师进修第二学科,逐步体现教师的 “一专多能”,从而通过校区统筹合理安排教师。

要确保教学班的教学效率和质量,教学班的质量监控和教师绩效考核和评价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新问题。

教学质量的监控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所以要特别关注教学过程的过程监控和评价,采集过程中的诸如学生考勤、课堂情况、作业情况、班级卫生、安全、班长笔记、学生评教、问卷调整、年级抽查、部门抽查、检测成绩等方面的信息和数据,通过信息技术软件予以存储和处理,以随时监控教学班质量。教学班的学生水平和教师教学结果考核是一个难点,自然同一学科、同类的教学班之间难以做到起点一致水平均衡,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智力差异度较大。自然仍可进行行政班比较评价、教学班比较评价来作为参考。然而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入差异评价,如发展性增量评价,它以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增量为评价依据,以成绩的变化反映学科增量,以学科增量为依据评价班级群体和学生个体及教师的教学效果。发展性增量评价的核心在于 “动态和发展”,可采用能级法和增量法二种方法。能级法评价使学生避免 “百分制”的竞争,学生以上高一等级为奋斗目标,教师不但要抓高分人数,还要减少低等级人数,教师心理压力不会过重,利于不同层次学生自尊自信。它使不同基础的学生和班级成绩具有可比性,且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校的成绩都有可比性,从着眼于学生发展高度评价教师教学效果,让师生体验成功。然而,当各个等第的分值区间太大时,会造成难以精确评价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发展的情况。为更科学评价,使不同学科、不同班级、不同年级、不同学校、不同次考试可比性更强,可采用学科增量法来评价学生、班级、年级在学习上的发展情况,评价教师、学科、年级、学校的教学效果。

至于教师的课时津贴等方面的情况,一方面要调整方案,体现多劳多得和奖励优秀及适量差距的绩效考核思想,另一方面由于课型众多,一年四学段调整变化也多,各类跨年级也多,太细致的计量,非常烦琐,可以粗略模糊些,甚至可从 “周课时”过渡到 “学段课时”及 “学期课时”进行工作量考核。

新高考方案的实施,的确给教师的教学及学校的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学校须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变革教学组织形式,变集中统一的教学为个性的、选择性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对于新的变革,也许更需要的是勇敢地走上前去,像迎接初升的太阳一样满腔热情地去拥抱它,然后用实践的智慧去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作者: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校长、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孙燕兰]

G423.07

B

1673-9949(2016)11-0044-04

猜你喜欢

教学班学科班级
【学科新书导览】
班级“四小怪”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雅韵·智慧·健康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开展对外交流增强文化辐射
——厦门老年大学举办海外教学班
“超学科”来啦
不称心的新班级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加强教学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