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市域统筹 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2016-04-11王传民
□王传民
加强市域统筹 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王传民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国家、山东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泰安市辖6个县市区、1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泰山风景名胜区,共有86个乡镇(办事处),面积7762平方公里,人口560万。目前泰安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 (含幼儿园)1871所,在校生93.7万人。其中幼儿园1133所,在园幼儿15.6万人;中小学校710所,在校生61.7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0所 (不含技工学校),在校生5.4万人;高校8所,在校生10.9万人。中小学教职工4.8万人,其中专任教师4.4万人。
一、强化市域统筹,破解教育发展体制机制障碍
泰安市教育局抓住机遇,强化市域统筹,努力破解教育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一是全面实施幸福教育。自2012年起,泰安市提出实施 “幸福教育”,以 “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位教师”作为统筹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理念和行动纲领,确定了“一个目标、三个载体、四个行动”的总体思路:把 “学生快乐、教师乐业、家长满意、社会公认”作为教育工作目标,把 “幸福学校、幸福班级、幸福课堂”作为校长、班主任和广大教师的工作载体,实施学生快乐成长、教师爱生乐业、家长满意提升、内涵发展推进等四项行动。近年来,泰安市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就学环境更加优化;师资队伍不断强化,群体素质持续增强;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办学水平稳步提升,教育发展更加均衡协调。
二是大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把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作为重要抓手,在创建过程中,研究制定了 “以县为主、市级统筹、分类推进、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制定了 “片区推进、市级评估”的工作策略。开展 “校校到”行动,对义务教育学段所有学校、教学点逐一开展督促检查和业务指导。2015年年底前,全市6个县市区有5个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剩下的一个县已经基本达到标准,于今年上半年通过省级验收,年内通过国家验收。这样,泰安市域内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建任务。
三是促进职业教育内涵提升。2012年,泰安市全面完成了县域内职教资源整合,各县市区都建成办学条件好、师资队伍优化、办学规模大的职教中心校,在市域内展开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调整。2013年,启动实施职业教育“3311”品牌建设工程(2013—2015年3年内完成30个品牌专业建设、100门精品课程建设、100名双师型学科带头人的培养),2015年底全部完成。2016年又启动实施 “提升计划”(2016—2018年完成30个校企一体化育人示范专业、10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000门优质微课程、100个市级名师工作室建设)。目前,泰安市基本形成了“以先进制造业、信息技术专业为龙头,以旅游服务、学前教育、养老服务等专业为重点,以现代农业、财经、汽修等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建设格局。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2014年,在全省建立起首家电子商务及服务外包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了泰山玉开发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指导委员会。目前,国家中职示范校和省级规范化中职学校在六个县市区实现了全覆盖,提前一年完成省定目标。
四是鼓励支持民办教育加快发展。2013年底,泰安市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出台了 《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办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鼓励支持社会力量独资、合资、合作办学;鼓励举办混合制民办教育;鼓励优质公办学校参与支持民办学校办学;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参与建设配套非营利性民办中小学和学前教育机构。进一步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完善了 “社会投资建校、政府支持师资、收费保障运转、部门协调监管、资产学校所有”的民办教育发展体制,给予民办学校多项税收优惠、师资扶持政策、基础设施优惠待遇等。促进了民办学校的发展。一批民办学校和公办名校联合办学,提高了办学质量和办学知名度,扩大了办学规模,优化了办学环境。2014年,泰安师范附属学校和大安集团联合办学,泰安市实验学校和五矿集团万境水岸小学联合办学,扩大了优质学校的教育资源;民办高校力明科技职业学院在招收中职高职的基础上,今年扩展办学类型,又招收了普通高中初中学生。为了支持办学,提高质量,市教育局从市直学校选调了一部分学科名师前往支教。
五是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2013年泰安市出台了 《泰安市教育信息化推进计划》,启动实施了 “智慧教育·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移动公司、中国银行合作,建立起 “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学校应用,多方共赢”的教企合作推进机制,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搭建起 “市、县、校、班、个人”五级空间架构,市建县用、市建校用,全方位、多层次应用。由企业投资近5000万元,全力打造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智慧教育,在全国率先以市域为单位规划建设教育云平台,构建起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和学习空间,推动学习型城市创建。目前全市 “校校通”、“班班通”达100%,60多万名学生、4万多名教师在云平台注册,基于云平台的个人空间、电子书包、翻转课堂、同步课堂、微课程、同步大教研等各类应用正在全市普遍开展,已生成资源包2万多个,推动了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城乡 “同上一堂课”等各类教学应用在全市逐步推开。
六是积极构建教育惠民服务体系。2013年以来,着力建设教育惠民服务中心、教育政务便民服务中心和学生成长服务中心 “三个中心”,在全市教育系统建立起“市—县—乡镇—学校”四级教育惠民服务网络,面向学生、家长和社会,畅通民生诉求渠道,打造全方位、多元化的立体服务体系,实现教育咨询、政务办理、投诉监督、指导服务无缝覆盖。截至目前,“三个中心”在已办理的近9000件事项中,群众满意度达到了100%。创新教育管理制度,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实现 “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形成 “教师人人做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的工作格局。
二、加大力度,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按照山东省部署和泰安市推进教育改革的工作安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是市级统筹,整体推进,制定出台全市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推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一是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人发展起点的公平。促进教育公平,关键是保障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本保障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结合泰安市实际,在下一步推进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重点是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作用,加大教育投入,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布局规划方案,加大学校,特别是城区学校规划建设力度,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 “大班额”问题。
如何解决大班额问题,按照山东省的统一要求,2015年泰安市制定了三年规划,建设学校406所(新建学校116所、改扩建学校290所),新增校舍建筑面积473万平方米,增加教师8102人,新增5501个班、25.27万个学位。抓住 “钱、地、人”三个关键因素,坚持 “抓开工、促进度、保竣工”的思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存量挖潜”与“增量统筹”相结合,保障学校建设用地,加快项目审批手续,确保资金及时到位,按时开工竣工,完成学校规划建设任务。
实施中小学教师 “县管校聘”,加强农村教师,特别是音、体、美、计算机等专业教师配备和支教交流。通过结对共建、集团化办学、片区教学联盟等方式,提高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厨房建设工程,大力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在全市已经全面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市域所辖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的基础上,改革不松劲,继续加大投入,提高办学条件。
二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也是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满意度的关键。重点是解决学校怎么办、教师怎么教、学生怎样学的问题。行政部门进一步减政放权,突出学校的办学主体地位,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积极稳妥推进校长职级制,落实校长责权利协调统一;优化办学环境,推动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多元办学,激发学校活力;学校创新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建立符合学校自身特点的管理制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教育规律,通过深化课程、教学、考试招生改革,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为每名学生提供菜单式课程选择,促进其个性化与全面化发展。
三是完善教育评价制度。教育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改革教育评价制度,是推动中小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对加快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引导社会和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具有积极作用。一方面,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的绿色评价指标体系,明确评什么,重点放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课程全面开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升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重视课堂教学,逐步形成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评价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教育教学评价模式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构建并完善社会参与监督评议教育工作机制,明确谁来评,怎么评,积极探索建立包括家长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两代表一委员”、社会监督员等在内的各方社会力量监督评议教育的办法,适时公开评议结果。重视学校安全教育和管理,落实标准化建设,加强评估和检测,落实 “安如泰山”科学预防体系建设,完善学校应急管理预案和演练。泰安市重点考虑落实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山东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试点工作。
四是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综合改革。教育信息化是现代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也是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泰安市将积极做好省级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大教育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着力构建和推进基于数字化校园的慕课联盟和翻转课堂改革,整合资源,完善机构,加强指导,提高教学效益,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管理方式改革,让教育信息化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三、教育改革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矛盾和困难也逐步显现出来,突出表现为:一是教育事业发展与城镇化进程不相适应。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还比较明显,城乡之间、县域之间、校际之间还有一定差距,城区义务教育存在资源总量不足、学校布局不合理、班额过大的问题。二是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空编缺人,新进教师数量不能填补自然减员数量;职业教育 “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公办幼儿园在编教师比例偏低。三是教育经费投入与学校建设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四是民办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所占比例不大,办学规模和效益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在教育改革的路上不断探索,勇于挑战。
(作者:山东省泰安市教育局副调研员)
[责任编辑:刘斌]
G46
B
1673-9949(2016)11-0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