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到“渠”自成

2016-04-11江苏省南京市东山小学戴庆花

数学大世界 2016年15期
关键词:分配律例子等式

江苏省南京市东山小学 戴庆花

“水”到“渠”自成

江苏省南京市东山小学戴庆花

【背景】

数学模型是联系数学与现实世界的桥梁。引导学生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既是数学化的过程,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这有助于他们发现数学,“创造”数学,提高运用数学的能力。对于小学来讲,数学模型是遥不可及,还是揠苗助长?是无意插花,还是有意栽树?这需要我们进行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下面就苏教版四年级(下)“乘法分配律”片段为例进行教学实践。

【教学片断1】乘法分配律

师:25×12怎么算得快?

生:25×10+25×2=300

师:25×13+25×87不列竖式,你能口算出结果吗?

生:13个25加上87个25等于100个25,就是2500。

师:口算(4+6)×24和4×24+6×24

板书:(4+6)×24=4×24+6×24

师:像这样的等式你还能列举一些吗?

生举例,师板书。

师:观察这些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

师边比画,边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接着练习。

【教学片段2】

出示情境图

师:求四五年级一共要做多少根跳绳,你能列综合算式解答吗?

生:(70+40)×5=550

生:70×5+40×5=550

师:这两道算式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吗?

生:(70+40)×5=70×5+40×5

出示算式:(6+4)×24和6×24+4×24

师:不计算,你能证明这两道算式相等吗?

小组讨论,汇报:10个24等于6个24与4个24的和。

出示:(15+10)×4,读读这道算式,你感觉会等于什么?

生:(15+10)×4=15×4+10×4(验证是否相等)

师:你还能再举这样的例子吗?

每个学生举一个。

师: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你能用一个等式表示所有的例子吗?

小组讨论

组1:(□+△)×◇=□◇+△◇

组2:(甲+乙)×丙=甲×丙+乙×丙

组3:(a+b)×c=ac+bc

……

师:看到这样的等式,你还能想到了什么?

生:(a+b+c)×d=ad+bd+cd

生:(a+b+c+d)×e=ae+be+ce+de

生:(a-b)×c=ac-bc

……

【随感】

片段2与片段1相比,摆脱了“就事论事”式的简单教学,除了教学充分展开外,更主要的是渗透了初步的数学建模思想,训练的是学生抽象、概括、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这种训练并不是简单、生硬地进行,而是和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相贴切——由具体的实例,借助于数感、操作予以强化和内化,最后通过思维的发散和联想加以扩展和推广,赋予“乘法分配律”以更多的“模型”。因此,数学建模是一种方法,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意识!

片段2中教师先让学生感知“乘法分配律”,再通过学生大量的例举,然后“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这所有的例子吗?”让学生用符号、汉字、字母来表达乘法分配律,演绎乘法分配律,促使学生生成和体悟乘法分配律的内涵。学生在感悟出乘法分配律后,教学并没有满足于“现状”,继续带领学生探究:三个数与一个数相乘,四个,五个……,进而拓展到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从而一步步地跃升学生思考的跨度。这一系列过程都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联系、对比、分析、验证。学生的思维在不断的内省、自悟中得到提升。自主建构乘法分配律的模型也便水到渠成了。可见,模型只有与变式相伴才彰显更多的活力与魅力。

通过两次教学,我想到了一个成语——水到渠成。没有“水”,即使你挖再深再宽的沟,那也不是“渠”;有了“水”便自然成“渠”了。数学建模,就是“水”,就是“渠”,所谓“水”到“渠”自成!

猜你喜欢

分配律例子等式
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组成等式
《团圆之后》:“戏改”的“一个鲜明的例子”
一个连等式与两个不等式链
除法也有分配律吗
活用乘法分配律
用通俗的例子打比方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防治90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观察
速填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