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2016-04-11江苏省滨海县滨淮镇中心小学沈中江
江苏省滨海县滨淮镇中心小学 沈中江
以学定教,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江苏省滨海县滨淮镇中心小学沈中江
顾名思义,以学定教就是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来确定教师的教授目标和计划。它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在教育不断发展过程中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以学定教”的侧重点是学生,这也成为它高效的主要原因。而且这种高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更为突出。本文即为以学定教与小学数学完美结合的展现与内在分析。
小学数学;以学定教;方法分析
小学是一个基础阶段,所以此时段正适宜小学生学习态度的端正及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以学定教以教师的教学策略改变为基础,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水平为背景,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以端正学习态度和培养学习兴趣为重点。再者,数学是一门要求严密和逻辑的学科,它需要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而以学定教的以学生为主恰好符合这一点。所以,小学数学以学定教,肯定会在教授、学习过程中擦出高效的火花,让我们一起见证吧!
一、课前为辅助,师生共准备
课前的准备作为以学定教的基石,不容忽视。准备分为两部分:其一,教师;其二,学生。教师:首先要对需教授的内容做到了如指掌,因为只有充分准备之后才能自如高效的教学。然后在课前制定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和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多种方案才能与不同层次的学生相对应,才能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最后应该督促学生做好预习,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毕竟学生是主体。学生按照老师要求,对教材进行预习,并做到尽量多的了解和学习,至少对自己的不足之处有基本的认识,而后才能有选择的听课、高效的听课。课前教师可以来一次小测验,通过提问相关问题,一来可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二来可以以此更改自己的教学计划。
例如,数学定理:与同一条直线平行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学生在课前可以自己预习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或者依照现实的事物进行比较分析,有了充足的思考和领悟时间,这样他们也许能明白七八成,教师课上的任务也就无形之中减轻了,也可以说课堂无形之中高效了。但预习任务的完成成功度则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督促程度,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出小学生们的好奇心与探索心。教师还可以自己设计练习题,即自学预习任务。但预习任务要符合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而后才能达到教师预期目标,从而更有利于教师教学进度的稳定进行。
二、课时为执行,师生同参与
以学定教的课时执行方式有很多种。情景式教学:情景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主导。而鉴定情境教学成功的唯一标准是其对学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创设情境需要我们设计情境,首先,我们要有计划、有意识的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情境,即做到因材施教。其次,情境教学应注重科学性,即要适应小学生的年龄、认知方式、情感特点,以及学生的心理需求。最后,情境需要尽量多的学生参与,如此一来,大家才能在情境中娱乐,最重要的是学到了新技能。
肢体语言的运用:毋庸置疑,肢体语言在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直接受到它的影响。例如,一个满脸严肃、面目“狰狞”的教师带给小学生的是畏惧,毫无亲切感可言,如此一来,学生哪里还敢发言,积极性又何在呢?相反,老师的一个微笑,一次轻拍肩膀,都会给学生极大的鼓励,而后便是积极有趣的课堂。
分组讨论:在小范围内,每个学生的想法得到展现,得到肯定的过程无疑为他们树立了自信。例如,“6的乘法口诀”教学中,如果小学生用手指数的话,肯定不够用,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小组分工合作……通过合作共同完成了学习任务,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体现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即以学为主。
三、课后为升华,师生齐总结
课堂教学的终结并不等于教学的终结,相反,它是教学的一次升华。课堂教学之后,还可以组织一些与本节课有关的课外活动。例如,在“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中,在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搭积木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课上学习的各种立体图形,还可以将各种生活物品分类,以加强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课后需要一个消化的过程,教师也可以设计练习题,延伸拓展所学知识,学生在做练习题的过程中,对知识便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动手能力也提高了。自己探索,自己收获,才是真正的以学为主。
总之,“以学为主”相比较于“填鸭式”是正确的数学教学方法,它以学生的学习基础作为教学的参考,是解决小学生因学习经验和学习能力不足而不能有效利用课堂的一大妙计。但它需要教师通过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来不断优化和升级教学方法,从而生产出比较创新的课堂。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首先就要避免死记硬背等教学行为,教师还应该减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压力,而后才有乐趣可言,才有简单高效的学习过程。
[1]熊伟.以学定教——小学数学预习指导[J].学周刊B版,2014(1):56-58.
[2]林忠才.“六步三查一评价,以学定教”——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12):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