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回归生活

2016-04-11江苏省张家港市白鹿小学姚莉华

数学大世界 2016年15期
关键词:阿姨同学生活

江苏省张家港市白鹿小学 姚莉华

让数学回归生活

江苏省张家港市白鹿小学姚莉华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让生活走进数学,让数学服务人生,让数学回归生活。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让数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上课一开始,老师问:“你们分过东西吗?”学生答:“分过。”老师说:“最近,学校购买了一些科普读物,你首先想到了哪些问题?”学生听说要阅读科普读物,心里自然非常高兴,于是纷纷谈了自己的想法:“有多少本?分给哪些同学?分得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随着学生发言,老师归纳出分东西的一般思考步骤:“分什么?分给谁?怎样分?”接着,老师告诉学生:“我们班共有四个小组,这批书共有200本,怎样分?”学生说:“平均分,列式是200÷4=50(本),每个小组50本。”教师板书算式并问:“这是什么分法?”学生答:“是等分。”这时教师又提出新的问题:“咱们这四小组的人数不等,第一小组和第四组都有12人,第二和第三小组都有13人,你们认为再按上面的分法还合理吗?”学生纷纷提出:“按小组平均分不合理,必须按各小组人数的多少来分。”教师接着问:“怎样按各小组人数的多少来分?”于是学生提出了好多好办法,有的说可以用总本数除以总人数,再分别乘各组的人数;也有的说可以先算出各组的人数各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再用总本数乘几分之几等等。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建议指出这种按每份数大小分配的实际问题叫做“按比例分配”,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求出各组应分到多少本。

创设学生身边所熟悉的生活问题情境,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有力地缩短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这样创设生活情境既满足了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同时还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就显得更加积极主动,从而愿学、爱学、乐学。

二、借助生活实际,学会思考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的确,有很多的数学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而学生又容易理解那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数学问题。

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一步乘法应用题”时设计了这样一道巩固练习题:爸爸、妈妈和小明一起从南丰乘车到张家港公园去玩,如果每张车票3元,一共要付多少元车票?有一位学生问老师:“小明多大了?”教师疑惑地问:“你问这个干什么?”学生说“如果小明很小,乘车的时候可以坐在爸爸、妈妈的腿上不用买票了。”这时教室里沸腾起来,有的学生说:“这道题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小明不买票,就是求2个3是多少;一种是小明买票,就是求3个3是多少。”有的学生说:“如果要求买票需要多少钱的话,会出现3种情况,不买票、买半票、买全票。”

上述这个例子,同学们正是借助了生活经验,才有了不一般的答案。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除了要注重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外,还要注重为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寻找解题的依托,使学生学会借助生活经验去思考数学问题。

三、回归“生活实践”,学会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这既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就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生活问题数学化,让数学服务人生。

例如,教学了“简单的统计”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有一位阿姨在华联超市附近开了一个少儿书亭,可是她的生意一直不好,同学们你们能帮那位阿姨找找原因,出出主意吗?接受任务后,同学们议论开了,有的说可能那儿的地段不好,有的说可能是书价太高,有的说可能那位阿姨卖的书同学们不喜欢看……原因找到后,同学们又纷纷为阿姨出主意,有的同学建议课后调查一下同学们喜欢的课外读物有哪几类,让那位阿姨多进一些同学们喜爱看的读物。课后,学生对本班同学喜爱的课外读物作了调查统计,发现同学们对文艺类和科幻类的读物特别感兴趣。同学们就建议阿姨多进一些文艺类和科幻类的读物。这位阿姨采纳了同学们的建议,生意果真好了起来。又如:学习了“比例知识”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测量并计算出学校占地面积,并按一定的比例绘出学校的平面图。学生通过这个生活实践活动的参与,既巩固了比例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和创新的精神。

让学生将课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去,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可以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满足学生求知的心理愿望,产生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同时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深深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价值,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让我们利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教学,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和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努力达到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生活走进数学,让数学服务人生,让数学真正回归生活。

猜你喜欢

阿姨同学生活
我的“话痨”阿姨
“牛人”钟点工王阿姨
《老阿姨》剧照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