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实现路径研究

2016-04-11卢文忠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大众化价值观核心

卢文忠

(广东警官学院 思政部,广州 51023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实现路径研究

卢文忠

(广东警官学院 思政部,广州 51023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是指通过大众化的理论内容、大众化的传播手段、大众化的参与主体、大众化的运行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之中。其中,创造大众化的理论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理论前提和重要基础;运用大众化的传播手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重要载体和技术支撑;培育大众化的参与主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核心要素和推动力量;构建大众化的运作机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制度保障和有力规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实现路径

习近平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1]《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2]可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贴近人民、影响大众,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是当代中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和根本要求。因此,为了着力解决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基本问题,就必须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具体实现路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精神实质

从根本意义上说,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就是这一社会共同体根本利益一致的文化表达,是这一社会共同体生产生活实践的精神动力。核心价值观凝聚了社会共同体的价值认同以及有利于社会共同体的价值创造。因此,当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得以凝练和概括出来之后,要真正体现核心价值观之所以为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以及发挥核心价值观之所以为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就必须使之转化为社会共同体的共同精神财富,使之融入社会、贴近人民、影响大众,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知、认同、实践。

在当代中国,“如何实现全民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就需要采取‘通俗化’、‘生活化’的方式,使这些思想理念实现‘大众化’和‘化大众’”。[3]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就是要通过“大众化”的途径来使之“化大众”。具体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是指通过大众化的理论内容、大众化的传播手段、大众化的参与主体、大众化的运行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之中,其“大众化”的实质就在于用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的方式和形态来表现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使之广泛持久地渗透到社会生活之中,让人民群众更加乐于和更加易于认知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需要从理论、传播、主体、机制等具体路径加以实现。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理论创造

理论创造即创造大众化的理论内容,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理论前提和重要基础。创造大众化的理论内容,就是用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话语、理念、符号等通俗化、具象化、生活化的形式来表达和展示“二十四字”深刻内涵。具体来说,第一,坚持大众化的正确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引领社会思潮,创造大众化的理论内容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党“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地掌握在手中”。[4]

第二,开展大众化的理论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有赖于学术研究和理论宣传工作者结合我国实际研究大众化的现状、问题、规律、特点、对策等,为党和政府推动大众化进程和人民群众参与大众化进程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文化精品。

第三,探索大众化的话语表达。《意见》中指出要“多运用大众化语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是为了使深刻的理论以通俗的方式为人民群众所感知、领悟,话语表达不能过于抽象和庸俗。比如,“按照思想内涵深刻、表达通俗简洁、中国特色鲜明、群众广泛认同的要求。为此,‘人、义、法、自、信’这五个要素能够最简洁地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5]

第四,推出大众化的文化读物。在坚持正确方向、开展理论研究、探索话语表达的基础上,制作、出版、发布以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大众文化素材,为人民群众了解和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特定的“教材”,这就是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读物。如当前已出版发行的《新三字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文读本》(2014)、《过目成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读本》(2013)等就是典型的大众化的文化读物。同时,正如《意见》所指出要“创作适于新兴媒体传播、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化作品”,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手机app等平台向社会提供大众化的电子文化阅览产品。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传播运用

传播运用即运用大众化的传播手段,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重要载体和技术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大众化传播离不开报刊、广播、影视、网络、手机、多媒体等媒体的传播和宣传。当今时代,作为一种信息沟通和思想交流的载体和中介,大众传媒已成为人们获得信息、认识社会、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重要渠道。在社会生活中,它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感召力。”[6]因此,在精神生活多样化和信息化浪潮的大趋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能够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就需要着手于“大传播”的理念和模式,充分利用能与大众生活紧密联系的传播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传播运用就是运用纸媒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新媒体传播等具体传播形态使大众化的理论内容成为大众的思想意识。

第一,运用纸媒传播。纸媒传播就是发挥书籍、报纸、杂志、宣传海报等传统纸质载体的信息传播作用,让人们从习以为常的传统纸质媒体中接触、了解、学习大众化的价值观内容。

第二,运用人际传播。人际传播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以施众和受众的人格化交往为根基,它排除了对价值观进行传播的特殊场域方式和要求,是以人为中心进行的传播模式。进言之,只要存在着容纳人的地方,人际传播就可以随时进行。”[7]事实上,人际传播就是人们交往互动中的信息传播,这正是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之为“大众”的实际意义所在。

第三,运用组织传播。组织传播是指借助多种社会组织机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组织传播意味着人们立足于各级学校、教育基地、公益组织、研究机构,以其作为主要传播载体和形式为人民群众了解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必要的场所、环境和空间。

第四,运用新媒体传播。“新媒体已成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要善于运用新媒体的力量,从群众的关注点和兴奋点入手,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机,主动回应群众关切,有效堵截有害信息,最大限度减少负面影响。”[8]因此,推动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在发挥纸质媒体、人际媒体和组织媒体的传播作用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勇于创新,与时俱进,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将大众化的理论内容和话语表达广泛深入地渗透到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之中,适应大众阅读碎片化和分众化的需要,打造价值观教育传播的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个性化。具体来说,新媒体传播的运用有待于在设计网络微文化、开发网络技术平台、制定网络监管法规、培育网络意见领袖等方面形成合力。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主体培育

主体培育即培育大众化的参与主体,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核心要素和推动力量。“在实现路径上,我们既要从核心价值观发生、发展的基础即现实的个体出发,又要充分依托人民群众的力量为载体,既要关注人民的利益诉求和价值意愿,又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用整体的向心力引领个体价值观的超越与升华。”[9]事实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之“大众化”的意义所在,意味着这是一个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互动影响的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过程,既是一项大众的事业,又是每一个个体参与的过程,无论是大众化的理论创造,还是大众化的传播运用,以及大众化的社会影响,都是大众主体实践参与的发展过程。因此,必须明确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多元主体。

第一,党和政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大众化进程的主导管理主体,掌控着“大众化”和“化大众”相统一的发展进程,应根据宣传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大众化的目标、要求、规范等,同时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者言传身教的表率和带动作用。

第二,“知识分子,尤其是理论工作者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增强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和吸引力,引导人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知识分子、理论工作者是大众化进程的理论创造主体,直接承担着创造大众化的理论内容同时也参与大众化的传播运用。

第三,其他社会各阶层群体是大众化进程的公众参与主体。对此,应鼓励和支持社会各阶层和群体参与大众化进程,充分发挥新闻界、文艺界、公众人物、意见领袖等对核心价值观的正面传播带动力量。同时,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是人际传播的重要载体,都有特定的经济利益需求,对此应探索和建立诸如文化交流、政策反馈、奖励先进、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互动平台,扩大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整体参与程度,充分调动和吸引人民群众参与和推动大众化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机制构建

机制构建即构建大众化的运作机制,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制度保障和有力规范。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运作机制,“就是让人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和外化为自觉行动的工作原理、实施模式和操作方法的总和”。[11]从树立战略思维、强化政绩考核、形成利益诱导、促进文化消费等层面构建大众化机制,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理论创造、传播运用、主体培育的现实制度保障,对人民群众认知和实践核心价值观发挥强有力的导向和规范作用。

第一,用战略思维来看待大众化进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是为了在全体社会成员中推广先进思想文化的战略举措,因此,党和政府作为主导主体,必须用赢取人民政治认同、满足人民文化需要的竞争性、效益性、全局性的战略思维来理解大众化的实质和要求,重视从制度体制等规范性层面来保障大众化的实施工作。同时,按照战略思维的现实要求,将大众化的大众视为信息受众、服务对象、文化消费者,对大众化进程中所需的经济文化资源进行规划和配置,为大众化的理论创造、传播运用、主体培育提供制度、政策、资金、人员、技术等基本保障。

第二,用政绩考核来强化大众化进程。党和政府作为推动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主导管理主体,应对主管负责的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建立包含“硬指标”、“硬任务”、“真奖惩”相结合的政绩考核机制,“必须根据考核结果实施奖惩:对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得好、群众(包括内部和外部)满意度高的,应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对特别优秀者甚至可以优先提拔重用”。[12]

第三,用利益诱导来推动大众化进程。正如《意见》所指出要形成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利益机制”,“要注重经济行为和价值导向有机统一”。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是为了凝聚社会共识、发展先进文化,其首要目的是创造社会效益和社会利益;其次,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经济效益、经济利益能成为社会效益和社会利益的强大推动力;最后,利益机制的实质是为了通过满足特定主体的经济利益来诱导、激发和强化其有利于参与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社会行为。因此,从主体层面上看,对于理论创造主体而言,可以采用课题研究、项目合作的形式为理论工作者创造大众化的理论内容以及发挥传播作用提供经费支持和资金奖励;对于公众参与主体而言,可以从法律和政策上制定奖励鼓励规定,通过各种奖励性的文化活动如核心价值观的广告设计、主题征文、知识竞赛、人物评选等对参与大众化的理论创造、传播运用的公众主体给予特定的物质经济利益。还有,“褒奖善行义举”,对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实行嘉奖和表彰,形成示范带动作用,以积极的利益机制诱导更多民众知之信之行之。

第四,用文化消费来深化大众化进程。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目的在于用大众化了的核心价值观来满足大众的文化生活需要。针对这一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就是使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一种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先进的大众文化,成为人民群众文化消费中的组成部分,“使每一个文化消费者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众文化消费之中,牢固占领大众文化消费这块阵地”。[13]因此,应建立有助于人民群众对大众化的理论内容进行文化消费的机制如赠阅服务、知识竞赛、影视体验、红色旅游等,形成一种新的大众文化的消费。

结 语

大众化的理论内容、传播运用、主体培育、机制构建,都是为了推动大众化的价值接受。大众化的价值接受,关键在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是《意见》所提出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和人们自觉行动”。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整个大众化进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各项宣传教育工作要贴近人们社会生活,反映人民利益诉求,铸牢人民精神支柱,促进人民全面发展,这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先进文化对于“化”人的内在要求,也是其得以大众化的内生动力。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5.

[2]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5.

[3]袁银传.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190.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86.

[5]冯颜利,廖小明.问题·旨趣·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探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73.

[6]宋振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大众化传播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106.

[7]贾凌昌,金慧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样式[J].齐鲁学刊,2015,(5):82-87.

[8]曹挹芬,曾长秋.新媒体时代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众认同的探讨[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95-200.

[9]李坤,王秀阁.个体与整体之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意蕴[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5,(2):78-81.

[10]崔志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282.

[11]卢文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学习与启示[J].传承,2016,(7):80-81.

[12]陈晓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与对策[J].学习论坛,2016,(7):58-62.

[13]王现东.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路径[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5,(5):11-15.

(责任编辑:孙书平)

Study on the Popularization of Implementation Paths for the Core Values of Chinese Socialism

LU Wen-zhong

(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Education, Guangdong Police College, Guangzhou 510230, China )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core values of Chinese socialism means that we integrate the core values of Chinese socialism into people's social life by popular theory, popular communication means, popular participants and popular operating mechanism. Thereinto the creation of popular theory is the theoretical premise and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core values of Chinese socialism.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munication means is the important carrier and technical support of it. The organization of popular participants is the core elements and driving force of it. The construction of popular operating mechanism is the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and effective regulation of it.

the Core Values of Chinese Socialism; Popularization; Implementation Paths

2016-09-10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专项研究青年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及其实现路径”(2016MZXQ1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历史唯物主义创新研究”(14ZDA004)

卢文忠(1985- ),男,广东广州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发展研究。

G206;D64

A

1008-7605(2016)06-0094-04

猜你喜欢

大众化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