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西班牙语学生就业现状调查研究——以山东省某高校为例

2016-04-11衣海永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西班牙语用人单位毕业生

衣海永,赵 凤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外国语学院, 济南 250013)



应用型本科院校西班牙语学生就业现状调查研究
——以山东省某高校为例

衣海永,赵 凤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外国语学院, 济南 250013)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加快推进,小语种就业市场日渐火热,市场对于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应用型本科院校西班牙语专业人才培养要与市场需求并轨,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调查发现:西班牙语学生就业呈现出就业率较高,就业质量良好,市场需求量大,专业水平要求高的态势;市场对西班牙语人才的需求由单一型转向复合型;就业影响因素因行业不同各有侧重;可预见的就业瓶颈的原因主要是西语人才、高校和用人单位之间“三角关系”关系不疏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影响就业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充分了解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西班牙语学生就业现状、市场需求以及主要矛盾;结合当前人才市场导向,对西班牙语本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改革建议,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西班牙语人才与市场的精准对接提供理性的就业指导。

应用型本科院校;西班牙语学生;就业现状

西班牙语是联合国六大官方语言之一,使用人数高达4.2亿。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加快推进,西班牙、拉美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不断加深,市场对西班牙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西班牙语也由“黄金小语种”逐渐成为名副其实的“大语种”。目前,开设西班牙语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但由于各大高校培养目标不同,毕业生在就业环节中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也参差不齐。应用型本科院校西班牙语专业人才培养只有与市场需求并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多数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已转型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检验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同样,也是高校“输入”和“输出”的保障。应用型本科院校想要实现西班牙语人才与市场精准对接,就要适应市场的变化,充分调研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绝不是抛开历史,而是要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谋求新的发展。学生是高等学校的教育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习主体。高等教育主要是强调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因此,要将单一的语言型人才教育转变为具备行业相关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教育,努力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的西班牙语专业人才。

文章以山东省某应用型本科院校西班牙语专业近五年(2011-2015)毕业生和部分用人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网络访谈等形式开展就业情况调研。向毕业生发放109份问卷,回收问卷94份,回收率为86.24%;向用人单位发放20份问卷,回收问卷17份,回收率为85%。结合问卷结果和访谈情况,分析当前西班牙语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根据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西班牙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研究

(一)就业现状调查分析

1.就业率较高,就业质量良好。调研数据显示,近五年,西班牙语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呈现出就业率较高,就业质量良好的态势。调研结果显示,就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毕业生达到了76.1%。从年份和就业对口情况看,2015届毕业生从事本专业的占88.9%;2014届占81.2%;2013届占75.4%;2012届占73.3%;2011届占61.5%。由以上数据分析,西班牙语毕业生就业对口率逐年增高,这也反映了西班牙语就业市场正在逐年扩大,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

2.市场需求量大,专业水平要求高。目前,西班牙语就业市场岗位繁多,且质量较高。通过对就业方向的调研分析,66.6%的毕业生在私企就职;12.3%的毕业生在国企就职;15.5%的毕业生在中外合资企业就职;5.6%的毕业生在翻译公司就职。在对就业行业的分析中,66.6%的毕业生从事外贸行业;13.3%的毕业生从事专职翻译(口译、笔译、随身翻译等)工作。由此可见,西班牙语毕业生多流向私企且大部分人从事外贸行业。虽然私企薪资与劳动付出不对等,但是私企为绝大多数西语毕业生提供了就业岗位,而且国内私企多是外贸公司。外贸行业入职门坎低,对毕业生来说比较容易被录用,而且外贸行业的起薪较低,因此,最终工资决定于业务成交额所拿提成,高能力高工资,高付出高回报。通过与用人单位的HR交流发现,很多非西语岗位也愿意接纳西班牙语毕业生,原因是为业务推广和开拓海外市场储备人才。在对薪资方面的调研显示,参与外派的毕业生薪资多为每月8000+人民币,外派地点多为赤道几内亚和委内瑞拉,虽然劳动力与薪资成正比,但是生存环境较为艰苦,而且在生活和安全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得到外派机会的大部分是男性;国内北上广及南方沿海城市起薪多为每月4000+人民币,待工作情况稳定后,工资大多能拿到6000+人民币。但根据反馈,应届毕业生起薪逐渐呈下滑趋势。例如,临沂市西班牙语外贸工作起薪低至每月1500人民币,原因在于:临沂作为内陆城市,外贸行业不发达,发展较慢,交易额较少,导致外贸行业员工起薪较低。刚进入外贸行业的毕业生,工作初期主要以开发客户为主,薪资待遇较为惨淡。但随着客户的拓展,业务量和交易额的不断增加,收入自然也就有所提高。通过调研分析,外派薪资较国内薪资高,收入与劳动成正比,但环境较为艰苦。同时,由于外派时间比较集中,时间长,假期短,导致了与家人聚少离多等现实问题。在国内就职的毕业生劳动与收入不对等,公司规模越小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因为大公司体系制度较小公司来说更为健全,薪资福利有保证。据毕业生反馈,青岛某汽车配件外贸公司,曾屡屡拖欠实习生工资,最终实习生纷纷被迫跳槽。以此为鉴,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要理性择业,要对企业和岗位进行全面了解,切勿盲目就业。国内外贸行业现状大多是常年在国内工作,偶尔出差到国外,薪资与成交额挂钩,能者多劳,多劳多得。此类工作初期薪水较低,但随着开发客户数量的增加,待遇会越来越好,更有甚者,月薪过万,超过外派的薪资。

(二)就业认可度及满意度调查分析

如今,随着“黄金小语种”渐渐变为名副其实的“大语种”,西班牙语的未来也备受关注。通过对专业认可度的调研分析,56.6%的毕业生认为西班牙语专业较有前途;26.6%的毕业生认为西班牙语专业将受到巨大挑战,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由此可见,多数毕业生在工作多年后仍看好西班牙语专业,且认可度较高。但是,从近一两年的就业形势看,部分毕业生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分析,西班牙语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可见,市场对西班牙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毕业生的从业压力仍旧很大,这也反映出市场对西班牙语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就业质量体现在毕业生对就业状况的满意度。由于西班牙语专业毕业生从事的行业较多,其对工作状态的反应也各有不同。通过调查就业满意度可得知,不论是驻外工作还是在国内工作,53.8%的毕业生有创业意愿,开外贸公司或者语言培训机构;有41%的毕业生满意目前的工作现状。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有创业意愿的所占比例较大,说明多数毕业生对于所从事的行业有了深入的了解,增加了创业的自信。在国内,西班牙语毕业生起薪普遍不高,但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薪资会有所调整,国企福利较私企优厚。据从事外贸行业的毕业生反馈,工作初期较艰苦,但学会独立寻找客户之后情况会改善很多。毕业年限越久,对工作的满意度越高。调研数据显示,2015届毕业生工作满意度为64.9%;2014届毕业生工作满意度为67.3%;2013届毕业生工作满意度为69%;2012届毕业生工作满意度为71.5%,2011届毕业生工作满意度为76.9%。从以上数据总来看,大部分西班牙语毕业生对工作颇为满意,而且工作年限越长,满意度越高。

(三)就业市场现状调查分析

目前,西班牙语毕业生就业认可度和满意度取决于就业市场环境。毕业生走向就业市场,从职场新人到职场精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多种多样。调查显示,30%的毕业生认为工作量大,休息时间少;30%的毕业生认为新知识较多,需要不断学习;17%的毕业生认为常年驻外,无法与家人团聚;13%的毕业生认为行政工作多,语言用的少。由此可见,学生在大学所学知识都是很浅显的入门知识,语言作为工具,只是就业的一块敲门砖,真正的职场技能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补充,从而获得提升。随着用人单位对招聘者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普通高校的西班牙语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这两者难以协调一致所导致的后果就是:今后会逐渐造成西班牙语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瓶颈。[2]

外语专业作为男女比例严重不平衡的大户,在求职中表现出来的就业歧视问题也比较突出。西班牙语也不例外,尤其是外派类工作。但随着就业市场的发展,企业文化的不断提升,就业歧视现象逐渐减轻。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毕业生认为女生毕业后最好从事语言教师工作,其次是留在国内从事外贸工作。从事外派工作的女生只有9.6%,约有三分之一的毕业生认为女生就业还是看个人水平和个人意愿。从就业年份上看,近几年的就业性别歧视的情况越来越少。由此可见,决定女生就业方向的因素逐渐转变为个人语言水平和综合素质,求职环境更加健康、公平。

(四)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就业市场现状的分析,总结影响就业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西班牙语专业四级和八级证书对就业影响越来越大,英语四级六级证书对西班牙语外贸类工作影响较大,对其他工作影响一般。调研显示,多数毕业生认为西班牙语专业四级和八级证书对就业影响很大,且认可度逐年增加,说明用人单位对于语言的专业水平非常看重。第二,DELE证书对就业有很大帮助,英语四级六级证书对外贸类工作影响较大。通过调研,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个人技能非常看重,所谓“技多不压身”。就业市场中,谁的技能储备多,谁的就业机会就越大,收入就越高。第三,毕业生的综合素养和个性决定其工作。例如,据外贸公司人事部反馈,外贸公司更倾向于招收性格稳重,踏踏实实开发客户的毕业生,而不是过于外向活泼不稳重的毕业生;对于驻外口译员,用人单位更倾向于招收男生或者专业水平非常优秀且吃苦耐劳的女生;而对于旅游公司,更倾向招收有责任心、活泼、善于与人交流和反应能力强的毕业生。

二、西班牙语专业毕业生市场需求现状分析

(一)就业状况的供求分析

随着西班牙语海外市场的拓展,用人单位对西班牙语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尤其是海外销售人员。用人单位的反馈问卷显示,83.8%的用人单位表示公司愿意多吸纳西班牙语人才,但是大型国企所招收的外派翻译人员却逐渐减少,20.6%的用人单位表示公司正减少招收新员工的数量,甚至有些企业表示不愿意再招收应届毕业生。分析以上数据可以得知,海外市场逐步扩大,外派岗位逐年增多,其他就业机会仍相对走高,但是瓶颈期也可预见,这个现象需引起广大西语人才的注意,要居安思危,不可盲目乐观。调查显示,北上广及东部沿海地区贸易行业发展较好,交易量大,为应届毕业生提供起薪为每月4000+人民币;中部贸易发展相对较弱,经济不发达,用人单位提供起薪较低,且差距较大,大多在每月1500到3000人民币之间。对于西语市场来说,北上广及东部沿海地区无论在就业薪资还是在个人发展空间上,都优于中部地区,这就导致大部分毕业生流向北上广及东南沿海地区。例如:西班牙企业招聘会等大型专职招聘会,都会安排在上海等一线城市举办。

(二)市场招聘现状分析

大多数用人单位不愿招收应届毕业生,他们缺少相关领域的知识和工作经验。另外,随着开设西班牙语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西语专业毕业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这就导致部分毕业生出现了“就业难”现象。调研数据显示,77.24%的用人单位表示,当前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是应届毕业生太过注重书本知识,缺乏实践能力,且专业知识不过硬;15.6%的用人单位表示,当前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是应届毕业生眼高手低;5.3%的用人单位表示,当前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是应届毕业生太多,缺乏从事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不能很好的适应新领域的工作。以上数据说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由单一型转向复合型,专业知识是基础,同时要求应聘人才要有一定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通过数据分析,在所调查的用人单位中,绝大多数企业表示在现有员工中本科生的比例在70%以上,且学历一直在上行。绝大多数企业看重英语四级六级证书,要求毕业生能熟练操作办公软件。为毕业生提供入职培训课程的用人单位不太看重实习经历,不为毕业生提供入职培训的企业较看重实习经历。此外,根据数据反馈,20.6%的用人单位不与员工签订就业合同,44.7%的用人单位与员工签订为期1年的劳动合同,12.8%的用人单位与员工签订为期2年的劳动合同,只有少部分用人单位才会与员工签订为期3年及以上的劳动合同。74.9%的用人单位表示对招聘西班牙语毕业生的最大忧虑是实际动手能力不强,难以胜任相应工作;15.3%的用人单位表示对招聘西班牙语毕业生的最大忧虑是跳槽问题严重。由此可见,用人单位最担心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单一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西班牙语专业类的工作相对并不稳定,跳槽问题严重,变动较大。

(三)就业市场需求分析

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走访调研可以看出,就业市场对西班牙语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数据显示,53.6%的用人单位表示更看重毕业生的性格和综合能力。由此可见,用人单位更希望员工具有适合本工作的性格,语言只是工具,工作中的综合能力才是立足于市场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西班牙语专业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课,还要注意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拓宽知识面,多储备技能以应对多变的就业市场。高校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德育教育,这不仅仅是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责任,更是专业教师的义务。教师是学生的导师和楷模,要在教学和实践的各个环节中开展道德渗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个性。

(四)就业市场主要供求矛盾分析

要想疏通人才与就业市场的关系,找出矛盾并解决矛盾是关键。西班牙语就业瓶颈主要源于用人单位、高校和西语人才的“三角关系”,其中主要矛盾是用人单位与高校的“矛盾”。用人单位希望与高校合作,而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恰恰缺乏合作机制,造成教学改革跟不上西班牙语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工作要求脱轨,从而导致专业能力与工作岗位对接不上。在校企合作方面,高校缺乏主动性,与市场联系不够密切。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应该是高校解决就业瓶颈的重点工作之一。目前,各高校虽有一些校外实习基地,但对于西班牙语专业来说,多数实习基地待遇低、机会少,学生不愿去实习,且实习基地也难以容纳一定数量的毕业生有计划的开展实习活动。高校应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争取建成一批层次较高、实习效果好的实习基地,全面提升西班牙语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三、以市场为导向的西班牙语本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从总体来看,当前西班牙语就业局面良好,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人才竞争也日益激烈。这就要求西班牙语毕业生要有过硬的真本事,毕竟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越高,就业机会就越大,收入就越高。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倡导复合型人才培养,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西班牙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西班牙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的西班牙语专业知识,较强的西班牙语交际能力,通晓拉美历史与现状,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如经济、法学、政治、教育),能够熟练地运用西班牙语来应对拉美事务中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问题,以满足国家当下急需的大批既懂语言又懂实务、同时了解当地历史和现状的拉美通人才的需要。[3]

(一)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培养小语种人才应围绕国家战略和国际发展形势,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具备语言工具之外的多项技能,成为复合型小语种人才。在当前学科融合的背景下,西班牙语人才培养模式要改革,应该重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人才国际化,重在能力和素质的国际化。语言只是一种交流工具,不是人才国际化的识别标签。因此,西班牙语人才的国际化,要立足于现状,通过改革创新,提高学生具备国际水平的能力和素质。

以当前西班牙语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培养学生在政治、经济、法学、教育、贸易和互联网等方面的能力;加强校际合作,鼓励学生攻读双学位,取得双学历,为学生创造“双专业,双外语,双校园,双学位”的学习环境,实现学科交叉;加大国际交流力度,丰富对外交流生项目,申请来华留学生计划,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交流和语言交流环境;完善交流生项目的学分置换制度,为学生打通跨专业、跨地域学分置换屏障;加强西班牙语专业国内考研的教育引导,开设西语笔译方向和西语口译方向的课程等。就业质量如何,不仅要考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还要考虑人才与工作岗位的接轨。因此,工作岗位在专业改革中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

(二)以行业为依托,构建“西班牙语+”教学模式

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可得知,在西语行业中,外贸和翻译行业最接近市场,因此,课程设置要规范化、科学化,并保证外语专业课程总课时数。[4]术业有专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细化个人学习方向,实现毕业后与行业的无缝对接。例如:对于想从事会议翻译和商务翻译的西语人才,由于在翻译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商业机密,除去专业课程外,还要开设相应的职业操守课程或者讲座。同时,还应参加各类国外文化社交课程和讲座等。在教学方面,教师的学历结构是判定师资学术水准以及教学能力的基本要素与基本要求,也是我国西语专业师资所面临的现实问题。[5]在师资方面,高校要创造条件改善师资结构,加大师资培养力度,鼓励教师出国深造和到企业顶岗实习,积极开展国际交流项目,引进高质量外教,提高教学水平。在考核方面,要制定合理的评教考核体系,全面监控教师教学水平,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改革不应该闭门造车,应该走进行业、走进市场,用人单位也应该积极与高校建立合作机制,以使“两个巴掌拍得响”。

(三)以实践为驱动,推进就业与市场精准对接

第一是专业实践方面。高校要加强教学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参加校内校外专业大赛、专业实践活动等,提供经费支持;成立课余专业实践团队,为学生提供旅游、商贸、文化等方面的翻译机会,通过专业实践让学生提前进入专业实习状态,接触工作岗位;鼓励教师参与学生实践项目,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提高综合素质。实践能力是毕业生综合能力的核心,只有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具备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实现与市场的精准对接。

第二是校企合作方面。高校要主动与用人单位开展交流合作,通过建立实践基地,有效开展产学研研究,增加学生实习岗位,实现企业招聘和高校就业“双赢”;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同时,要与市场对话,与行业接轨,及时了解行业的人才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和创新;定期向企业输送优秀学生进行专业实践,邀请企业高管或者优秀员工来校交流,进行就业择业等方面的报告和讲座,为校企合作节约成本,也为学生的就业指明方向和提供便利;要注重与大使馆及西语工作单位的合作,并与用人单位保持密切稳定的联系,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校企合作在形式上是多种多样,从学生实习就业到校企课程开发,从教师顶岗实习到产学研研究等。

第三是对外交流方面。高校就业工作的落脚点在于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要注重走出去,请进来。首先,要为师生提供走出去的途径和机会,例如顶岗实习、专业实践等,也要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升就业自信;其次,要开拓国际交流生项目,提高在校生出国交流的比例,营造良好的国际交流环境;再次,要拓展海外就业市场,提高应届毕业生海外就业比例,实现高层次、高质量就业。在调研中发现,经贸类行业和旅游类行业就业市场良好,且就业质量较高,高校应该针对类似的行业,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加大公选课和选修课的比例,使课程多元化,努力培养高精尖的语言复合型人才。

小结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加快推进,小语种就业市场日渐火热,市场对于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联合国六大官方语言之一的西班牙语,正面临着激烈的人才竞争和多变的市场形势。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西班牙语专业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进一步探讨和完善。例如:如何明确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规划专业发展;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确保高质量就业;如何开展“西班牙语+”课程体系改革,确保学生语言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如何进行师资培养与高水平人才引进,提高教学水平,确保教学质量;如何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近距离了解拉美世界的政治、经济、人文、历史等,开拓国际视野,提升综合素质等。

[1]张冠男.吉林大学西班牙语建设的回顾与思考[J] .高教研究与实践,2012,(3):32-36.

[2]陈藜.对北京地区近三年来西班牙语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报告[J].新课程学习,2014,(9):182-184.

[3]林瑶. 探索西班牙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J]. 高教研究,2014,(3):49-51.

[4]郑九书,刘元祺,王萌萌.全国高等院校西班牙语本科课程研究:现状与改革[J]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11,(4): 574-582.

[5]郑九书,刘元祺. 我国高等院校西班牙语专业师资状况调研[J].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14,(4):596-604.

(责任编辑:孙书平)

An Investigation into Current Situation of Employment for Spanish Majors from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Taking Shandong Youth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s an Example

YI Hai-yong, ZHAO Feng

(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gdong Youth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se, Jinan 250103, China )

Alongside with the accelerating advancement of the"One Belt One Road"strategy, in the job market there is a growing potential for the talents mastering minority language, with which, accordingly, a higher requirement for the qualities comes into being. Surveys have found that after graduation, the Spanish majors can enjoy a decent overall situation in job hunting market: highly employed, well accepted, and badly needed.The market now calls for all-round talents of Spanish majors. Factors affecting the employment varies from specific jobs. What can be expected is the unsmooth cooperation among individuals, higher Institutes and employers, which is the main bottleneck in the market. The pattern of culvating talents has been the main element among all having impacts upon employment quality. Through analysis of comparasion, this article fully understands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market demand and principal contradiction of Spanish major from application-oriented institutes on the basis of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graduates, universities and employer. Also, it takes the current market demand into consideration, propos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reform in the training mode of undergraduate Spanish inter-disciplinary and eventually provide reasonable employment instructions enabling Spanish professionals from application-oriented institutes to fit exactly into the demand of the market.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Spanish Majors; Current Situation of Employment

2016-06-28

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非通用语种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514277011)

衣海永(1980-),男,山东临朐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创业教育研究;赵凤(1995-),女,山东泰安人, 2014级西班牙语专业本科生。

G648

A

1008-7605(2016)06-0088-06

猜你喜欢

西班牙语用人单位毕业生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西班牙语母语者汉语副词“就”的习得研究
电力西班牙语在委内瑞拉输变电项目上的应用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