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2016-04-11马莉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宗教观信教马克思主义

马莉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马莉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新形势下,大学生接触宗教文化的机会在增多,对宗教的兴趣在增加,对宗教信仰的态度更开放,大学生宗教信徒呈上升趋势,大量学生存在对宗教及相关问题的片面甚至错误理解和认识。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是高校适应世情、社情和大学生思想观念发展变化的需要。本文主要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原则、内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大学生;宗教观教育

宗教作为一种在世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历史现象,至今依然影响着全世界大部分人口。在当前世界“宗教热”和“宗教世俗化”的影响下,大学生接触宗教文化的机会在增多,对宗教的兴趣在增加,对宗教信仰的态度更开放,大学生宗教信徒呈上升趋势。而据相关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存在着对宗教的片面甚至错误理解和认识。面对如此形势,与其让大学生自己通过各种可能不正确的途径去接触和了解宗教,不如由高校通过正规公开的途径进行宗教文化知识的讲授,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和处理宗教及其相关问题,形成科学的宗教观。

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宗教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社会文化现象,已经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古往今来,能否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宗教,能否科学合理地分析和处理宗教领域中的各种问题,历来是一个关系社会全局的大问题。对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适应世情、社情和大学生思想观念发展变化的需要。通过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和宗教问题的基本理论和观点,熟知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以及各项宗教法律法规,了解世界各大宗教的发展状况,使大学生能够以客观理性的态度,正确把握宗教的本质及其产生、发展规律,客观公正地评价宗教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信仰问题。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对大学生在宗教以及宗教相关问题上的各种困惑、片面甚至错误认识进行理论与思想上的教育和引导,以祛除困惑、修正偏差、纠正错误,引导并帮助大学生确立科学的宗教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只有了解了宗教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正确认识了宗教的本质,才能在当前各种宗教不断渗透之时,特别是西方宗教大举东进的现状中不惊、不怪、不乱,把握住自己心灵的脉搏,做出正确的信仰选择。

(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和宗教观的需要

(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是适应大学生现实生活和健康成长的需要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有着悠久的历史,已经广泛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和部分民族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相结合,成为其传统生活习俗,对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产生着持久影响;另一方面,伴随着“宗教世俗化”和“宗教热”的不断发展,宗教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更加随处可见,这种影响同样会对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中的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大学生宗教信徒以及大学生“慕教者”的不断增多,也证实了这种影响的切实存在。当然,这种影响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那么,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大学生进行宗教观教育,引导他们以科学的态度来认识和处理宗教及其相关问题,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宗教观,成长为健康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就是高校教育适应大学生现实生活和健康成长的必然需要。

(三)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是应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客观变化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大量关于大学生思想状况和信仰状况的调查显示,大学校园里的“信教者”、“慕教者”呈上升趋势,且大量学生对宗教的本质、作用以及党的宗教政策等问题存在模糊、片面甚至错误认识。在宗教对大学校园渗透日趋加强的今天,如果我们不能及早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大学生开展切实有效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引导他们科学合理地认识和处理宗教及其相关问题,正确理解我国宗教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将会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产生重大影响。因面,在诸多问题面前,我们必然要运用迄今为止最为科学的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来引导和教育我们的大学生科学合理地认识和处理宗教及其相关问题,使他们成长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

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但由于涉及宗教问题,又需要与一般思想政治教育有所区别,需要审慎对待和处理。综合看来,笔者以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主要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理论指导

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产生、发展规律,宗教的存在根源和消亡条件,社会功能以及无产阶级政党和国家对待宗教的基本态度和原则等一系列问题上的基本理论观点。这些基本理论观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其精髓,是无产阶级国家和政党制定宗教政策、处理宗教问题的理论依据。在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从哲学高度对宗教起源、本质、根源、作用、功能等宗教最基本问题做出了科学的抽象和概括,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指导性,当然这种适用和指导仅仅是纲领式、指南式的,不是万能的教条可以直接套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只有与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实际相结合,才能解决具体问题。正如马克思所说,通过对世俗生活的分析来寻找和分析宗教产生发展的根源是唯一科学的唯物主义的方法[1],宗教的一切基础都要在现实社会中才能得到合理解释。因而,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必须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相联系,从社会经济基础出发,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来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措施。离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正确指导,就不可能正确认识、分析和处理大学生宗教信仰及相关问题,更不可能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宗教观教育。

(二)必须遵循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

2017年,唐山在全国城市的经济总量列第27位,稳居河北省榜首,全年旅游接待人数5602.96万人,总收入587.31亿元,在全省11个地级市中,列第7位。市中心区(路南区、路北区)旅游收入194.66亿元,接待人数为1881.98万人,仅略高于其他各县(区)的平均数。近年来,唐山中心区虽围绕经济转型,深挖历史内涵,打造了诸如启新1889文化创意产业园和被誉为“中国第一佳矿”的开滦国家矿山公园等旅游景点,但笔者认为唐山中心区旅游发展仍相对滞后,与唐山经济强市的重要地位不相匹配。

遵循教育与宗教相分离,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普遍坚持的基本原则。新中国历来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我国宪法和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对此都有明文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利用宗教开展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

也就是说,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在学校教育(宗教院校除外)中,必须坚持:其一,学校与宗教活动场所必须分离开来。在学校及其周围均不得设立任何宗教设施,以避免影响正常的学校教育活动;其二,教师与宗教教职人员必须分离开来。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人员不得担任任何宗教职务,宗教教职人员也不得到学校担任教师职务,任何人不得利用学校课堂传布宗教,诱导学生信仰宗教,严禁外籍教师在学校从事传教活动;其三,学校教材必须与宗教典籍、宗教教义分离开来。学校不可以宗教典籍、宗教教义作为教学内容向学生讲授;其四,学校教育活动必须与宗教活动分离开来。学校必须按照相关教育法律法规规定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来组织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得组织学生参加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动。学生参加宗教活动只能到正规的宗教活动场所。上述这些规定也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必须坚持和遵守的。

(三)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对于宗教的产生根源,马克思强调,宗教是那些迷失了自己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的人的自我异化的反映形式,是一种颠倒的世界意识,是现实世界的包罗万象的纲要[2]。也就是说,宗教不是脱离社会现实的虚空存在,而是现实生活中的苦难在人们头脑中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因而,在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时不能只是高谈阔论,脱离其具体生活实际,而应与其具体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并恰当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大学生正确面对和妥善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当前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变革中的转型社会,方方面面的改革与变化触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大学生再也不是传统意义象牙塔中“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不谙世事的书生,他们也同样受到这些变革的影响。现代传媒资讯事业的高速发展,使得各种信息不再只是被少数人所掌握,而是越来越大众化,大学生可以及时地了解到这些信息。与此同时,大学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换、就业形势持续严峻、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在大学校园的扩散等因素所导致的大学生学习、生活压力不断加大等问题,也都在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相关调查表明,大学生宗教信徒的宗教情结及宗教皈依心理都明显与社会变革中方方面面的冲击和影响有一定关系。

因此在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时,我们必须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扣紧时代发展的脉搏,主动适应这种变化节奏,及时地把大学生喜闻乐见,或受影响冲击比较大的社会事件以及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等大学生所极为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联系到大学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去,使大学生对当前社会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有一个思想上的正确认识,并针对这些问题建立相应的心理应对准备,增强大学生的社会生活信心,从而减小学校理论与社会现实的反差,尽量消解通往宗教的现实桥梁。只有密切联系实际,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才能起到应起的作用。

(四)必须坚持宽容和理解的原则

宽容和理解原则是实现思想自由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信仰是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不可能脱离实际,多种经济制度、多种分配方式、多元思想文化并存的社会现实决定了人们的思想和信仰也会有所不同。对于不同的信仰应该予以宽容和理解。尽管大学生信仰宗教与我们对大学生的期望不相符,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因此而对信教大学生横眉冷对、斥之以鼻,甚至是打击报复。从整体上来说,大学生信仰宗教并不违反我国的法律法规,只要他们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参加宗教活动,不违法犯罪,那他们就和其他不信仰宗教的大学生没什么两样,不应该受到任何的歧视。无论是信教大学生还是不信教大学生,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理应和睦相处,互相宽容和理解。

事实上,我国宪法、教育法以及宗教事务条例都明确规定,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都没有权力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也不可歧视信教公民或不信教公民;公民依法不能因其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问题而被剥夺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都应当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也是我们党长期贯彻执行的对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也就是说,我国无论宪法还是相关法律法规,都明文规定了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公民无论信教还是不信教都不应受到任何歧视或打击,他们理应和睦相处,互相宽容理解。因此,我们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活动,必须坚持宽容和理解的基本原则。

三、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基本内容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理论观点对大学生在宗教及宗教相关问题上的各种困惑、片面乃至错误认识进行思想理论上的教育引导,以祛除困惑,修正偏差,纠正错误,引导并帮助大学生确立科学的宗教观。结合当前大学生在思想状况和宗教信仰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困惑,笔者以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教育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从哲学高度对宗教起源、本质、根源、作用功能等宗教最基本问题做出了科学的抽象和概括,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指导性,是无产阶级政党和国家制定宗教政策、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理论指南。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把宗教当作一种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把宗教看成是对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的曲折的、颠倒的反映,强调宗教里的苦难既是人们在现实中苦难的表现,又是人们对这种现实苦难的一种抗议,它像鸦片一样既慰藉人们又毒害人们[3]。也就是说,宗教有着极其复杂的社会功能和影响,既有正面积极的功能和影响,也有负面消极的功能和影响,应该辩证地看待。但相关调查显示[4],很多信教大学生和相当一部分不信教大学生都把宗教当成医治个人或社会不良风气的良药,强调宗教的正面价值,忽视宗教的负面影响,在对宗教的本质和功能影响方面存在诸多片面甚至错误的理解和评价。因而,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首先就要将马克思主义在宗教的起源、本质、根源、功能、发展趋势等宗教基本问题上的理论、观点,用切实有效的方式、方法,系统地向大学生进行讲解、宣传,引导大学生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理解、认识和对待宗教及其相关问题。这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基础内容。

(二)中国共产党关于宗教和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教育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开放创新的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理论观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际,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根据新的世情、国情、民情,对宗教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认识,并对我国的宗教政策进行了新的阐释,为新时期我国宗教问题的解决、宗教政策的延续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相关调查也显示[4],当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于我国宗教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或认识模糊、片面。因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必须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这部分内容,这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大学生生活实际的需要。

(三)中国宗教文化传统知识教育

中国文化是一个兼容并蓄、不断融合创新的文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优良传统。中国传统文化“厚德载物”、崇尚和谐等思想铸造了中华文化伟大的民族特性,这种特性经过长期融汇也渗透和体现在我国各宗教之中。中国宗教文化传统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以宗法性宗教为主、兼容并蓄其他宗教的格局,表现出多样性与和谐性。不了解中国宗教文化传统知识,就不能理解中国宗教的现状,也无法理解中国宗教信仰者所表现出的种种特点。因而,对中国的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中国宗教文化传统知识教育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内容。开展中国宗教文化传统知识教育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中国特色。

总而言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涉及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文化素养,与社会各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既是高校需要关注重视的大问题,也是全社会应当关注重视的重要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问题,决非是单从某一方面入手就可以解决的。另外,高校以及整个社会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不是想让信教大学生放弃其宗教信仰,让不信教大学生不会信仰宗教,而是希望通过采取相关措施来引导信教大学生科学地认识宗教并理性地对待自己的宗教信仰;引领不信教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及其相关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宗教观;让信教和不信教大学生、信仰不同宗教的大学生和谐相处,共同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一旦我们的出发点背离了这几点,那么我们的一切努力就极有可能是一场空。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10.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9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00.

[4]马莉.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调查与分析——以山东某高校为例[J].宁夏社会科学,2012(2).

[6]陈荣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7]李学迎、赵化民.基督教节欲伦理研究[J].世界宗教研究,2014(1).

[8]吴倬.高校应重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1).

[9]方立江.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特点与原则[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10]粟迎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新视角[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11]何其敏.宗教观教育的基本结构[J].中国宗教,2002 (2).

[12]马莉.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世界宗教文化,2011(4).

G641

A

2095-7238(2016)02-0001-05

10.3969/J. ISSN.2095-7238.2016.02.001

2016-03-01

山东省社科规划青少年问题专项“当代大学生宗教意识与宗教行为研究”(12CQSZ06)阶段性成果。

马莉(1972-),女,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鹿风芍

猜你喜欢

宗教观信教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重审中国宗教信仰缺失论——兼谈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藏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困境及路径分析
学校教育支持系统视角下信教大学生的理性回归
杜诗中的道教法术与杜甫的宗教观
“ 90后”大学生宗教信仰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