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轻若重”与“举重若轻”
2016-04-11罗牧言
■罗牧言
“举轻若重”与“举重若轻”
■罗牧言
黄校长是我的一个网友,常常跟我谈起学校的人事。近日他又跟我谈起他的一个助手来,觉得很不满意。原因倒不是助手不认真不努力,相反的是那位助手非常认真,甚至是太较真。黄校长举了一个例子,学校安排一次学生跑步比赛,由这位助手负责。自此的一个多星期,这位助手不停地来请示汇报,大大小小的细节考虑得周详极致。最后居然自作主张地找来电视台、报社几家媒体来报道,说是“给我惊喜”。“人家采访我,我都不知道往哪方面说。”
黄校长觉得一个芝麻大的事弄得惊天动地,没有必要。平时也喜欢将事情做大,凡是他做的事总是弄得动静很大,显示出重要来,学校变得风声鹤唳,剑拔弩张,教师不明就里,常被吓得头大尾小,草木皆兵。作为教育者和管理者不该这么做事。黄校长找他谈话时,他却理直气壮说:“校长,这任务是你安排的呀,我不认真不是没尽责吗?再说,我人微言轻,打着您的旗号好办事,这样效率高。”黄校长一时竟不知怎么说服他。
黄校长说他“好大喜功”小题大做,虽然不坏,但直心肠,认死理,性格有些拧,凡事太较真。我开玩笑说,“这是‘举轻若重’型的干部啊!”黄校长笑说,“对对对,就是这种风格。”
其实工作中类似这位助手风格的人不少单位也都会有。观其言察其行,这位助手本身并无恶意,黄校长也反复强调他是挺负责任的人。由此分析其做事的心理,无非是想将事做好。这个出发点很重要,决定整个工作的性质。如果只是为个人争取权利沽名钓誉而为之,此风断断不可涨。
这位助手心存善意,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接手一件工作便想将工作做完美,因此不吝虚张声势,事无巨细,考虑周详完备,这种敬业精神可嘉,做事态度值得称道。当然,他的缺陷也很明显,就是只顾眼前,缺乏系统考虑和长远规划。只想着把当下这件事做好,没想到其他的问题。这有可能是因为对自身能力的不自信,也可能是刻意想把事情做精彩。
这类缺陷常常是因他缺乏宏观大局思考问题的工作经历。这恰恰是培养提高他全局视野全局思维的好机会。校长可以跟他分析,这样做对其他工作带来的挤压,对中心工作带来的冲击,一个常态性的教育工作本身缺乏深刻的思想理念和特色举措,一味凭借私人关系造出大的声势,对家长和社会反倒起不到正面宣传学校的作用。这样一剖析,相信他定能深刻反思,并吸取教训的。当然,这样的人是难得的敬业认真的助手,校长与之交流时要注意艺术,要肯定他的认真和用心,在这个前提下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样更容易让他接受。
其实生活中另有一种“举重若轻”的干部,平时不多话,闷葫芦似的。行政会很少听到他发言,天大的事情到他那里,都能波澜不惊,但要是让他说思路办法,他也能说清楚。让他负责一件事,多繁琐的头绪他都能理清,安排得有条不紊,悄无声息就把事情给做好了。笔者曾经遇到这样一个助手,有一次安排他筹划一个市级教学研讨活动。她答应下来了,可是除了有一次他拿一个活动草案过来与我商量了一下,此后再没动静了。直到举行活动的前两天,我忙得忽然想起这事,问她怎么做的。她漫不经心地将程序和准备工作简单地说了一下。我有些生气,主要是有些着急,但又不能作太大改变,只提了几点边角的建议,就由着她去做了。结果,那次活动非常成功,几百人的会场有条不紊。事后我很感慨,忙对她大加褒扬,她却腼腆的连连推说“不敢当”。
这种干部显然是能力很强,阅历丰富,起码是思维缜密思虑周详的人。这样的助手属于“我办事你放心”的成熟干部,哪一个校长也都希望下属都有这样的能力。当然,这样的助手也有“不足”,就是让校长做的没有“指手画脚”的“指挥者”的感觉,不理解的领导会觉得:这个干部响应不力嘛,执行力不够强嘛,对我工作不支持嘛,有些太自我了嘛等等。这种干部不显山露水,不善于表现,即使业绩很大,却未必为领导和老师知晓。笔者经历几所学校,就发现几乎每所学校里都有这样的老师或者基层干部,有能力却不善于(或不屑于)表现,校长局长对其没有多深刻的印象。但事实上他们能把事情完成好,这是对校长最大的支持。但要有这样的认识,需要校长睿智的眼睛去发现,宽广的胸怀去海涵。
这里听来一个故事,说建国初期,周恩来在一次会议间歇聊天时问薄一波,对刘伯承和邓小平的工作方法怎么看?薄一波更想知道周恩来的看法,就反问道:“总理,您看呢?”周恩来认真地说:“根据我多年的观察,他们两人工作方法各有特色,邓小平同志是‘举重若轻’,伯承同志则是‘举轻若重’。”薄一波进一步又问:“那么这两种工作方法您更喜欢哪一种?”周恩来坦率地说:“从愿望上说,我更欣赏邓小平同志的‘举重若轻’。”刘伯承和邓小平都是卓越的国家领导人,他们尚有不同的工作风格,可见每个人都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做事风格和做事态度。人才存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此我有一个观点,作为校长总要有一个科学的用人观:人皆有才,人尽其才。这应成为管理者的用人原则和自觉追求。
上述两种人其实都是人才,虽然也都有缺点。但如果用在合适的位置,安排合适的事情,则很可能扬长避短,形成强大的学校管理团队;如果用得不当,短处尽显,长处全藏,这就可能形成一个松散怪异的团队。对于校长来说,团队是需要精心培育的,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需要精心培养的。没有现成的人才可供校长使用,即便是一个很成熟的人才出现,很可能与校长的个性不合,也不一定会发挥作用。所以,培养助手是一种常态工作,是校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抱怨手下没有好用的人才,其实是在抱怨自己没有培养助手的能力。
古人有“暴殄天物”一说,天物,指自然生物。词义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我认为,上天造物,自有其大用,人才更是如此。一个人具有能力、才华就应该得到重用,就应该积极施展,如若浪费了,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其个人,都是可惜的。但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人尽其才”常常成为一种理想甚至是空想。作为生活在知识分子队伍中的学校领导者和管理者,更应该将此引作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要积极留心和关爱周围的教师,民主治校,形成宽松的人才成长环境;搭建平台,建立宽敞的人才成长通道;不吝褒扬,让更多人才“人尽其才”。唯有人才荟萃,师生才会蓬勃发展,学校才会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