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与技术类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2016-04-11蒋雄超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6年27期
关键词:技术类劳动评价

□蒋雄超

劳动与技术类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蒋雄超

随着拓展性课程开发和开设要求的逐步落地和推进,原本属于综合实战活动课程框架内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劳动与技术类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应依托《劳动与技术》教材中的项目与学校实际进行专题拓展,从思维能力和技术素养两个维度积极开发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劳动与技术类拓展性课程,为有效落实劳动与技术教育,拓展学生知识面,让学生亲历技术过程提供切实可操作的平台。

劳动与技术 拓展性课程 开发 实施

拓展性课程分为知识拓展、体艺特长、实践活动等三类。劳动与技术作为拓展性课程三大类之一的实践活动类课程,对于增强学生了解劳动世界,理解劳动意义,掌握一些生活必备的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初步形成从事简单技术活动和进行简单技术探究的基本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选择劳动与技术类拓展性课程开发缘起

(一)课程实施的弱化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小学3~6年级学生人人必须经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定性学习领域之一。2015年7月下发的《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要明确并保证劳动教育课时,义务教育阶段三到九年级切实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普通高中阶段严格执行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课时可视情况相对集中。”但是在综合实践活动框架下的劳动与技术课程与其他几个领域共用一个课时,所能分配的时间十分有限,导致其课程地位不断被削弱,基本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

(二)目标认识的简化

很多教师认为劳动与技术就是学生能进行扫地、擦窗、擦桌子、洗碗等一系列常规劳动,对劳动与技术的目标指向缺乏正确的认识。事实上,新课程理念下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包括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等劳动教育,更包括技能练习、工艺制作、简易设计、技术实验、发明创造、职业体验等技术教育,是劳动与技术的有机整合。在会劳动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学校应依据培养学生思想品格、核心素养和各科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把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部分内容开发为拓展性课程,把大部分校本课程开设为拓展性课程。”因此,我们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体现学段教学要求,尊重个别差异,依托省编《劳动与技术》教材中的项目与学校实际进行专题拓展,积极开发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劳动与技术类拓展性课程,使学生获得更多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机会,丰富学习经历,提高劳动实践意识和技术能力。

二、小学劳动与技术类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内容

(一)基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课程

1.设计启蒙课程

设计思维是一种可操作行为以外的思想能力,是创造性的具体表现。小学是技术设计教学的启蒙阶段,主要有工艺、外形、功能、材料等内容的简单设计,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设计启蒙课程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设计应用为平台和媒介,根据制品的要求,驱动和引导学生在设计性学习活动中学会观察、思考、质疑、调查、收集、研究、设计、改进;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辨、动手、制作等能力。小学生设计启蒙培养的方法多种多样,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引导,我们主要以原型启发、案例分析、头脑风暴、默写激励、六六讨论、卡片激励等方式开展活动,还包括以iPad为技术支持,利用妙趣剪纸、爱折纸、设计君等APP进行创意设计。

2.头脑OM课程

头脑奥林匹克(Odyssey of the Mind)简称OM,其宗旨是开发青少年的创造力,培养青少年的创造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头脑OM活动是新型的创造力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团体协作创造性地解决具有挑战性的实践课题或未知问题,发现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技能。新课程背景下的劳动与技术学习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激励创造欲望,这与头脑OM的目标指向不谋而合。在头脑OM活动中,摒弃了传统学科的程序化教学,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松散的联邦式教学,一般流程为:问题—团队1,团队2,团队3……即先由教师出示本次活动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观察,再由学生自主组建团队展开讨论研究,直至最后解决问题。在活动中,教师身兼主持人、助手、召集人及观众等身份,以倾听者的角色出现,帮助学生完成每一次挑战任务。

课程内容主要有纸结构承重、穿越凯旋门、越高越好、纸陀螺等利用身边常见材料的活动,并与头脑OM长期题与短期题结合,融合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注重科学与艺术相结合,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

(二)基于技术素养培养的课程

1.木工

木工是劳动与技术中具有特色和传承性的课程,它不仅是对传统木工工具的认识,还是创意和想象与工艺木工的结合。我们设计的木工课程是以学生木工机床为载体,从机床的认识与使用出发,掌握曲线锯、直内角锯、转弯锯、斜面锯等锯割方法,再利用桐木板开展小圆桌、手推车、小板凳、孔明锁、回旋镖、木质飞机等项目的制作。在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制作工艺木工的过程中,增强学生手脑并用的思维,提升其创造力和探究力。

2.金工

金工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有着密切关系,通过金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设计、制作和评价金工作品的一般程序,认识金工的职业形象。金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了解金工的作用及历史与发展,认识金工的职业形象,认识钢、铁、铝、铜等常见金属材料的特性与用途,掌握使用常用金工工具的技能,作品制作等。我们选择以钢丝钳、尖嘴钳、剪刀、美工刀等为基本工具,以铝制易拉罐、铁丝、铜丝、回形针等为操作载体,开展铁丝书签、铁丝便签夹、铁丝花篮、易拉罐小椅子、回力车等作品制作,增强学生变废为宝意识,感受金工工艺的独特魅力。

3.纸艺

纸艺是一门既古老又现代的艺术课程,简单地说,纸艺就是关于玩纸的艺术,它的造型、题材、表现形式等具有很强的生活色彩和文化元素。纸艺课程以生活中随手可得的纸为主要素材,通过剪、刻、撕、揉、折、卷、叠、编织、压印等手段制作成平面或立体的艺术品。根据学生的技术学习基础,基于传统剪纸工艺特点,遵循技术学习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以纸为材料的纸艺课程,内容主要有平面纸艺和立体纸艺。包括结合圣诞节、母亲节等节日进行贺卡制作;综合利用各类纸张和环保材料,进行组合制作;运用纸浆塑型和贴纸成型的方法拓展立体塑型作品的制作等,提高学生对传统工艺的认识,丰富学生多元实践感受。

4.电子

电子制作学习是小学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内容之一。由于材料准备不方便、操作技能难度大、教师电子专业技能不过关等因素,教材中的这部分内容往往被选择性放弃,学生在小学乃至初中阶段都得不到有关电子技术的学习。电子制作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接触电子信息技术的平台。我们主要根据学生的电子知识储备和技能基础,设计安排了从简单电灯电路到复杂LED发光二极管的系列创意,以培养学生“电路图”的识读能力和拼装、焊接等技术能力为目标,以船模、车模、C型模拟机器人、D型模拟机器人等为制作内容,让学生在玩中学、赛中学,激发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兴趣,提升学生电子制作的能力,使技术教育的内容更加完善,学习方式更受学生喜爱。

三、小学劳动与技术类拓展性课程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有效情境,激活学生内在需要

拓展性课程主要是为了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并在学习中激发潜能。因此,在拓展性课程的实施中,我们首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基于头脑OM的木工拓展《投石机》一课中,教师先出示一把勺子、一根杠杆、一个乒乓球、一个三角形支架,然后提出问题:“怎样才能让乒乓球抛得远?”随后下发器材,让每个小组玩一玩、试一试,并说说实验结果。接着,教师出示已经制作完成的投石机作品,请学生演示投射乒乓球,比较远近。在此过程中,学生明白了投石机的工作原理,也为设计制作远射程的投石机奠定了基础。在对范例作品的探讨剖析中,引发学生对两者产生联想,间接运用已有知识处理问题,为学生充分利用木条加工各种结构和功能的投石机作了铺垫。

围绕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利用作品范例、多媒体课件、游戏等可感而形象的载体,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任务或问题情境,让学生置身于需要完成的情境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在任务达成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与技能。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把握技术操作要点

劳动与技术类拓展性课程中的自主探究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学生的自主探究不仅可以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直觉地、综合性地把握探究对象的本质,也是学生学习操作技能行之有效的途径,能让学生有效掌握操作技能。

如在纸艺课程《纸塑花篮》中,教师要求学生剪出对称的一棵树,在剪的过程中,剪刀的握法、剪法等技术得到了训练,并且在自主尝试中对折法有了一定的了解。继而,教师出示对称花篮,请学生介绍方法并开展制作。在这一阶段,有的学生能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顺利完成,而有的则因折法、剪法没有掌握而导致无法完成制作。但就是在这样的自行探究中,学生已初步学会了对折剪的技术,同时也对制作中的问题产生了思考,更为教师进行有效指导提供了依据。

在开展自主探究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制作要求,然后由组长分工、明确学习任务,按要求开展操作实践,做到人人都有动手的机会。通过同学之间互相辅导、相互讨论,让学得较好的同学帮助学得较慢的同学,以此缩短学习进程,增强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

(三)适时适度引导,拓展学生创新思路

劳动与技术类拓展性课程的指导要紧紧依托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根据探究中的问题、思考、建议等反馈信息,适时、适度地启发学生从部件组合、作品观赏及使用效果等方面进行思考,拓宽创新思路,帮助学生系统认识过程、掌握方法,避免学生被动接受,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积累经验。

如在开展《回力车》制作活动时,教师在学生已有作品的基础上组织竞赛,以不同快慢、装饰、前进方向等作品为例,请学生介绍自己作品的优劣。随后,启发学生从皮筋数量、长短,配重的重量、大小,车轮的大小、材质等方面进行思考讨论,尝试改进,激励学生创新。在引导过程中,教师在给予适当的点拨后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在听取其他人的经验、教训、窍门后,再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调整,此时的实践,不是对“尝试”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教师引领下的理性再创造。

(四)综合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拓展性课程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关注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参与度的评价以及完成整个学习任务的整体性评价。因此,我们以参与行为和作品评价为手段,通过学生学习表现、学习感受交流、学习情况记录、作品展示等多种方法,适应拓展性课程的多样性特点,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进行综合评价,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舞台和个性化的发展空间。

1.参与行为评价

参与行为评价是对学生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评价,在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习得与创新的同时,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情感的发展与变化。在拓展性课程的学习中,学生是进行自我构建的学习,不同的学生构建的途径和最终结果都会有所不同,不能用统一的评判标准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恰当的方法是通过对学生在参与学习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能力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的自评、互评是一种重要的参与行为评价视角。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参与行为评价,其次要了解评价的目的,即评价是为了促进自我了解与自我发展,最后要让学生和周围的同伴进行比较。在开展自评和互评中,以等级问题选择为主,如“在和同学的合作中,你经常发表自己的独特想法吗?①是②否”“你在活动中帮助解决问题了吗?①是②否”……如果选“是”计1分,选“否”不计分,根据学生的累计分数高低对其参与行为作出相应的评价。通常以相互熟悉的若干名(5~8名)同学组成一个评价小组,每个人以别人对自己的参与表现行为评价的平均分为依据,相对客观地评价出学生的学习水平。

2.作品成效评价

劳动与技术类拓展性课程中的作品成效评价,有时表现为一种创新技术或行为,有时则是一件作品的完成,或者是共同组织完成一个研究任务。所以学生作品成效评价要和具体的评价内容结合,如果是创新作品,评价的内容要看作品的创意和先进性等;如果是一个问题的解决,评价的内容要关注学生的方案设计、实施、修改与目标达成等。

在劳动与技术类拓展性课程中及时开展作品成效评价,便于教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设计进行改进,也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对他人提出的信息、意见作出有意义的分析,从而抓住作品中的创新点或对自己设计活动富有启发意义的部分,用以改进作品,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导向作用。

劳动与技术类拓展性课程的开设,丰富和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领域,开发和培育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促进了学习方法与学习思维的优化,减少了基础知识与技能对学生学习的约束,使每位学生有机会亲历技术,愉快学习!

[1]沈之菲.激活内在的潜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陈蓉蓉.听,纸会说话[J].教育研究与评论·技术教育,2014(4).

[3]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zjedu.gov.cn/news/ 142778441751261711.html.

[4]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建设义务教育拓展性课程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zjedu. gov.cn/news/144254482730557300.html.

[5]管光海“.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案例解读劳动与技术 [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

[6]徐长发.创新始于劳动 魅力源于技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中心小学 314009)

猜你喜欢

技术类劳动评价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少先队科普技术类阵地
兼具市场与技术类课程 CEDA培训(广州站)圆满结束
从翻译行为理论视角探究德语土工技术类文本汉译策略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植物研究》荣获“2015年中国高校技术类优秀期刊”奖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