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的“生命”在于“活动”
——对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的应用探索
2016-04-11江苏省淮安市徐溜镇中心小学吴阳成
江苏省淮安市徐溜镇中心小学 吴阳成
课堂的“生命”在于“活动”
——对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的应用探索
江苏省淮安市徐溜镇中心小学 吴阳成
以活动的形式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然而,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致使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重“经验”轻“实践”、重“形式”轻“实效”、重“主体”而轻“主导”等现象。本文就结合教学实例,理性分析与思考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应用途径,有利于全面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生命
要想学好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为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提供相应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可自主选择符合自身认知水平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勇于探究数学问题,更加深入地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其次,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交流、反思、评价等活动,引导学生完成数学知识的构建,最终帮助学生实现知识技能与发展性领域的和谐发展。将学生活动作为教学主线,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实时生成,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让小学数学课堂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
一、把握时机——适时活动
为保证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化的实效性,首先应学会如何正确把握活动的时机。所谓“恰当的时机”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注重对活动时间的安排以及对学生操作时机的掌控。具体的活动安排可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在开展新的知识教学时,提前安排教学活动;二是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三是激发学生认知方面的冲突,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在进行“分数意义”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便可为学生安排这样的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将一根纸条平均分为2份、3份或4分。通过上述操作环节,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平均分的概念与意义,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
又如,在进行“长方形面积”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自主动手摆弄小方片,之后让学生自主总结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该部分知识内容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的层面,从而加深学生对长方形面积计算方式的理解。由此可见,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新知识的探究互动时,应让学生亲身感受知识的推导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寻求理论依据,如此才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利用练习与课尾环节开展相应的活动,以检测学生课堂所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进行了“质数”、“合数”教学后,教师在课尾可组织学生进行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学号为“2、3、5、7、9、11、13、15”倍数的学生(不包括这些学号本身)离开座位,之后让离开座位的学生说说自己为什么离开座位,再问没离开座位的学生为什么没有离开座位。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概括——提升思维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的感性认知达到一定程度后,便可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抽象的概念知识,帮助学生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层面,从而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得到有效转化,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意义。
例如,在进行“圆柱的认识”的相关内容教学时,为突破“圆柱特征”这个学习的重难点知识,教师便可组织学生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将十几块橡皮叠成圆柱,让学生进行判断;然后逐步减少橡皮数量,并让学生不断判断该物体是否仍为圆柱体。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着重观察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促使学生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加深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
三、问题情景——动手实践
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理论家苏霍姆林斯曾说到:“学生的智慧源于自己的指尖。”由此可见,让学生直观感受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能拓展学生思维,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快速积累实践经验,进而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围绕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到活动过程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周长的认识”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发现,学生基于自身的生活经验,认为周长不过就是图形的一周。对此,教师应尊重学生这一认知,然后以此为基点创设问题情境。如提出:“绕场一圈中,‘一圈’为何意?”并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圈”,然后教师代入“一周”的概念,让学生对“周长”形成初步的认知。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利用工具测量不同物体的周长,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周长相关知识的理解。
四、多维互动——动态把握
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同的学生,其在学习知识方面的经验、生活上的经验以及思维的方式方面均有着较大的差异。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握现状,及时调整活动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身观点,促使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学会知识、学会学习。
总而言之,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认清数学教学活动化的本质,着重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加强教学过程预设,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活动材料,实时掌控教学活动过程。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从而保证所有学生均能在数学活动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1]李跃婵.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模式初探[J].现代教育论丛,2001(2):64-65.
[2]贾瑞伟.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