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的当代意义与路径选择
2016-04-11彭龙富
彭龙富
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的当代意义与路径选择
彭龙富
(娄底行政学院 湖南娄底 417000)
摘要: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是党对党建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丰富发展;是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适时把握;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迫切需要;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全面从严治党的路径选择有:教育路径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前提;制度路径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保障;学习路径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防治路径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 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 路径选择
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优良传统。党的95年历程,也是一部从严治党的光辉历史。由于时代在变、社会在变、国情在变,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党的任务、挑战、愿景等也不尽相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与时俱进、高屋建瓴,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部署,将从严治党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强调“全面从严治党”,一是要突出“全面”,二是要突出“从严”,两者兼顾,齐头并进,才能将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因此,深刻理解、深入领会全面从严治党的当代意义显得十分重要,也为全面从严治党的路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一、全面从严治党的当代意义
(一)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意义
1.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是党对党建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党的建设,在从严治党方面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改进。如,在毛泽东时期,主要是加强思想教育,思想建设从严;开展整风运动,作风建设从严;加大惩治力度,反腐建设从严。到了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将从严治党思想继续推进,更加重视制度建设,倡导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治党始终坚强有力,治国必会正确有效”,将从严治党贯彻于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切实体现到对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各个环节。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清醒认识到党所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等考验长期、复杂而严峻,果断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正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与不懈努力,党的建设创造了许多好办法、积累了许多好经验,为新时期全面推进党的事业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然而,由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准备不足,对社会主义法治地位的认识不足等多种原因,九十多年里,党的建设也有不少教训。从严治党过程中,临时性的、飓风式的整风运动、集中教育等,并没有解决党建中带有根本性的、全局性的、稳定性的和长期性的问题。特别是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可谓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全面从严治党,在内容上,涵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各个领域;在主体上,不仅是上级组织,也是下级组织,是包括中央、地方和基层的党的各级组织;在过程中,严字当头,令行禁止,是教育从严、管理从严、防治从严。毫无疑问,全面从严治党,是党在总结过去党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总结,也是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思路的延续。
2.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丰富发展。从严治党如同一条红线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之中。它是执政党建设的核心要义、精华所在,是由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宗旨、纲领和历史使命决定的。在“全面从严治党”之前,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的党建思想,实际上也蕴含了从各方面从严治党的精神。但是,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这一重大命题,在“从严治党”前冠以“全面”一词,这在党史上是第一次。众所周知,一个新命题的正式形成和明确公开,是总结长期理论经验与实践经验的产物,不是一蹴而就、一日所成。所以,“全面从严治党”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再创造。它不仅形成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等“五位一体”的党建总体布局,更把“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相提并论,使四者之间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更完整地展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光辉,饱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同时,习近平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作了大量论述,提出了众多管党治党的见解和论断。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1](P381)“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2]“从严治党要把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结合起来、制定目标和狠抓落实结合起来、分类指导和统筹协调结合起来、典型引导和全面提高结合起来、当前工作和长治长效结合起来,增强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等。[3]关于政治规矩,习近平指出,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总规矩。政治规矩包括党章、党纪,这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也包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工作惯例等软性约束。党纪国法是一个统一体,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4]这些论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从严治党的根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认识、新飞跃,而且不乏新主张、新思维,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
3.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是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适时把握。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5]当代中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也是党执政后领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和基本规律。“意识形态工作是维护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6](P392)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的。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具有不言而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十分尖锐,我国意识形态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广大党员干部作为马克思主流意识形态的代言人和践行者,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然而,由于受到西方思潮及国内不良风气的影响,有的党员干部漠视、怀疑、偏离甚至否定马克思主流意识形态,这将酿成的祸患是不堪设想的。“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7](P35)前苏联的亡国亡党就是惨痛的历史教训。正如美国学者亨廷顿所言:“前苏联败在了意识形态上,败在了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信仰、信念的动摇上。”[6](P458)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也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和人民。通过治党,加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话语权,提升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坚守意识形态的制高点,进而彻彻底底地反对所谓马克思主义“弱化论”“过时论”“终结论”“破产轮”等错误倾向。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1](P15)可见,提出“全面从严治党”,也是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党对意识形态工作规律的深刻认识和适时把握。
(二)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意义
1.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掌政权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正因为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全面推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新了中华五千年文明,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一系列伟大成就的取得证实了党的先进性,更加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认可与信赖。换言之,党的先进性,集中表现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特征。从这个角度说,全面从严治党是顺民意、得民心的工程。“人民群众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我们党执政的根本任务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8](P285)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全党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葆党的先进性,使党永远保持生机勃勃的执政能力。
20世纪末、21世纪初,世界上不少老党、大党在长期执政之后相继丧失了执政地位,有的甚至四分五裂、不复存在,如苏联共产党、印度国大党、日本自民党等。个中原因纷繁复杂,但政党本身不能保持纯洁性却是共同的祸因。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中国共产党同样是老党、大党,长期的执政历史和良好的执政成绩,说明党没有辜负人民群众的期望,说明党的队伍、思想、作风等保持了纯洁性。但是,“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长期保持下去的,不管党、不抓党就有可能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结果不只是党的事业不能成功,还有亡党亡国的危险。”[2]也就是说,管党治党一刻也不能松懈。相反,目前党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腐败问题等,破坏了党群关系,损害了党政形象,且有蔓延之势,必须高度重视、及时应对,才能确保党的纯洁性。
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从严治党。而且,执政历史越长,执政成绩越大,越要全面治党、从严治党,越要警钟长鸣、始终如一。因此,“凡是影响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问题都要及时解决,凡是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症都要认真医治,凡是滋生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都要坚决祛除,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9]
2.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1]历史早已作出结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没有别的任何政治派别和政治力量能够做到。党的绝对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是历史和人民共同选择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个实践,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的方案和答案,也没有既成的模式和套路,这就需要听从党的领导,更要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也就是全面从严治党,进而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通过改进方式、提升水平、增强能力,确保党始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是最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长久的、巨大的系统工程和宏伟蓝图,无论是道路的探索,还是理论的创新,抑或制度的建设,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需要协调各个方面的利益,需要化解层出不穷的矛盾,需要应对瞬息万变的形势,需要规避或大或小的风险,一切有依赖于党的领导。只有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提高党的素质,党才能担当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任,才能让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各个方面同步推进。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深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自然也水到渠成。
二、全面从严治党的路径选择
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高度重视党的思想建设;就是要坚持制度治党,提高党的建设的制度化水平;就是要重视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就是要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就是要严明党的纪律。从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容探究实践路径,主要有教育路径、制度路径、学习路径、防治路径等。
(一)教育路径:全面从严治党的前提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加强理想教育。对广大党员干部加强理想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信仰自觉、信念自觉,可以说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前提。作为一名共产党人,最为重要的是坚定信仰,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这个信仰、信念动摇了,迷失了,抛弃了,必然会堕落、变质和沉沦。信仰、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主心骨、压舱石,而根本又在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那些贪腐分子、投机分子、蜕化分子,之所以走上不归路,归根结底是信仰、信念出了问题。全面从严治党,要高度重视党的思想建设,就是要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党纪意识、服务意识、人民意识、责任意识等,任何时候都不能背弃一个共产党人的根本理想。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加强纪律教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国共产党不是松散的俱乐部,而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之所以受拥戴、得民心,一个主要原因是党有严明的纪律。新时期开展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在过去做法的基础上,创新形式、改进方法,进一步增强纪律教育的说服力、震撼力,使党的纪律教育更大发挥“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的治本作用。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加强法治教育。全面从严治党,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当前,党在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上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问题,党员干部中出现的违法现象、违纪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法制观念淡薄、权力意识过重等原因造成。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情大于法等社会弊病,人治思维、官本思维、经验思维等思维方式,运动式、命令式、跟风式等形式主义,无疑与现代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格格不入、背道而驰,这必然影响和阻碍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党中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一方面是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法治建设,另一方面要求党自身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活动。这就说明,党要严格依据党章、法律治国理政,带头守法、执法、护法。为此,必须在全党范围内形成高度一致的法治信仰、法治意识和法治追求,要求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用法治思维来指导自己处理问题,将法治方式作为自己工作准则,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习近平曾经深刻地指出,“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10](P12)全面从严治党,除了理想教育、纪律教育、法治教育等,党性教育、道德教育、理论教育、警示教育、廉政教育等,同样都要重视,都要加强,并且要将教育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达到以教促知、以知促行、以行促常。一个共产党人,思想不出问题,也就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就能真真正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二)制度路径:全面从严治党的保障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制度上着手,这是毋庸置疑的。制度约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实保障。要将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务必要在制度建设上花工夫、有作为。
党的制度,通常包括党的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工作制度、生活制度、监督制度等。党的制度建设,即是通过制定、完善和健全党内法规、准则、条例、规则、办法、意见、细则等,使党的各项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显然,制度建设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过程。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制度建设,就是要借助各种制度,而且是严格的制度,管好党员干部,从而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政治局面。在制度建设中,该废止的要废止,该修改的要修改,该整合的要整合,该重立的要重立,该细化的要细化,该从严的要从严。只有这样,才能让党的制度更合时、更系统、更严谨、更权威,也更具有可操作性。以干部选拔为例,2014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条例对破格提拔、领导班子换届的基本程序、“裸官”、干部考察的廉政指标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之后,中央组织部又发布了《关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意见》,强调人民群众在选人用人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前有条例,后有意见,双管齐下,相得益彰,也就防止了考察失真、评价失准、用人失误,对于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自然更透明。
同时,制度建设中,党员干部必须正确认识党纪与国法的关系。党纪与国法是高悬在每一个共产党人头上的两把利刃。在我国,国法是针对每一个公民而言的;党纪是针对每一个党员而言的。党员作为一名普通公民,必须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作为共产党人,则必须受党纪党规的约束。党员干部不仅要做合格的公民,更要做遵守党纪、贯彻党纪、维护党纪的不折不扣的共产党人,要时时处处把党纪作为自己言论和行动的准则,自觉地在思想上、行动上、组织上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三)学习路径: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学习活动,使党成为学习型的执政党、学习型的先锋队。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那么作为领头雁的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相应的业务能力、领导水平,要有扎扎实实的本领。如果不懂门道,不懂规律,缺乏知识,缺少本事,纵然党性再强、干劲再大,也会有心无力、无济于事,甚至南辕北撤、事与愿违。当前,不少党员干部遭遇“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工作窘境,实际上就是习近平同志所说的“本领恐慌”。因此,全面从严治党,就必须号召全体党员干部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加快观念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视野,提高业务技能。
全面从严治党,号召党员干部学习,就是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就是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就是要认真学习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知识。总之,要做到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党员干部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学习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规则,努力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
(四)防治路径: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
全面从严治党,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坚决反腐肃贪,建设廉洁政治。腐败会涣散党心民心,会扭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会在党内形成党内有党、党内有派的多个利益集团。“如果政党自身腐败,就得不到广大社会成员的接受、承认和认可,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也就不存在了,政党的政治生命就会走向死亡,这是人类社会的政治规律。”[11](P165)苏东剧变是足以为鉴的。苏共在只有20万党员时夺取了政权,却在拥有近2 000万党员时,不但丧失了政权还被宣布解散。造成这场“政治地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便是苏共自身的腐败。在戈尔巴乔夫时代,随着经济领域自由化改革的深入,官僚特权阶层利用近水楼台缺乏监督的优势,迅速将自己手中的管理权置换成经营权,使自己从国家财富的管理者,纷纷蜕变为国家财富的占有者。所谓的“改革”,实际上成了特权阶层抢夺国家财富的一场竞赛。最终,苏共陷入四面楚歌、万劫不复的境地。今天,习近平同志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把反腐败提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把建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廉洁政治当作党和国家的重大的政治任务。
腐败分子的共性,是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玩弄权权交易、权势交易、权利交易、权色交易等,结果都是危害党、国家和人民的生存发展。他们在思想上、经济上、生活上等多方面,都已经脱离背叛了党和人民。完全可以说,“党和人民同腐败分子的矛盾,是根本方向、根本道路、根本利益冲突的不可调和的对抗性矛盾”,[8](P388)两者是水火不相容的。至今,我国已经建立了不少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制度,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反腐,坚持零容忍、全覆盖、无禁区地惩治腐败,获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同和人民的普遍好评。但是,反腐败斗争的形式依然不容乐观,腐败活动减少了但并没有绝迹,反腐败体制机制建立了但不够完善,思想教育加强了但思想防线还没有筑牢,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绝对性、压倒性的胜利”。[12]因此,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势、重构政治生态,任重而道远。也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赢得反腐斗争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习近平.在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
[3]习近平.培育发展动力激发社会活力,凝聚社会合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11-03.
[4]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01-14.
[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09.
[6]李向国,李晓红.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新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地位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8]李崇富,徐仲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共产党的90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9]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
[10]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述摘编[Z].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4.
[11]郭亚丁.全面从严治党——学习习近平党的建设思想论述[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5.
[12]汪青松.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构想与“三不腐”机制建构[J].兰州学刊,2015(06).
责任编辑:李月明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4641.2016.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