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软实力视角的执政党权威建设

2016-04-11李云智

实事求是 2016年2期
关键词:软实力执政党权威

李云智



基于软实力视角的执政党权威建设

李云智

(中国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088)

摘要:执政党权威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对于发挥后发展优势、维护社会稳定、增强社会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社会转型期,我党执政的政治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党软实力的作用凸显。新时期,执政党权威建设,应该重点从意识形态、民主法制、反腐倡廉、党员素质等软实力方面入手巩固政党权威。

关键词:软实力 执政党 权威 建设

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启动的。作为执政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为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中国共产党作用的发挥,离不开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政党权威。然而,社会转型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的剧烈分化,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执政党传统的社会管理方式被削弱、社会矛盾呈现出新特点,这些都弱化了执政党的权威。面对复杂的形势,执政党如何巩固权威,关系到能否继续获得社会成员的支持、继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试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执政党权威: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何谓权威?很多学者把权威看作是与权利或权力关系密切的概念,如有的学者认为权威即指“拥有控制他人行动的权利”,[1](P79)也有的学者认为“权威就是穿上了合法外衣的权力”。[2](P58)显然,权威与权利是不同的,认为权威是一种权利的观点是把权利看作权威存在的必要条件。权威与权力当然也不是一回事,从广义上看权威可以视作权力,但权威又不能简单地与权力等同。权威和权力都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权力是强制性的服从关系,而权威既可以是强制性的服从关系也可以是非强制性的服从关系。事实上,正如恩格斯所说,权威是指“把别人的意志强加于我们;另一方面,权威又是以服从为前提的”,[3](P224)权威主要反映了对他人意志的服从关系,这种服从关系可能是屈于压力的被动服从,也可能是基于人们自愿接受的服从。与此相关联,什么是执政党权威呢?简单说,执政党权威就是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使民众服从于自己意志的影响力。和权威相同,执政党权威的实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政党掌握的国家权力和国家机器来强制社会成员服从;一种是建立在社会成员对政党的意识形态、政党理念、形象塑造等方面认同基础上的非强制性服从。

政党政治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4](P341)强有力的执政党权威是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具体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执政党权威是发挥后发展优势的前提条件。我国的现代化属于后发展类型,这决定了我国现代化发展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赶超性。目前,我国正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时期。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已经有了二三百年的历史,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并正迈入后工业社会,而我国却还在经历着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市场发育很不成熟。对于一个后发展国家而言,“首要的问题不是自由,而是建立一个合法的公共秩序。人当然可以有秩序而无自由,但不能有自由而无秩序。必须先存在权威,而后才能谈得上限制权威”。[5](P7)

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要完成别的国家几百年完成的任务,执政党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执政党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现代化的经验,发挥其决策优势,制订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战略,减少盲目性、提高自觉性,选择适合我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避免先发展现代化国家所走过的弯路,同时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依靠执政党权威培植出新的经济因素,弥补市场体系的先天不足,关注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顺利推动我国社会的转型。

2.执政党权威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推进现代化不可缺少的条件。“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5](P38)目前,我国正处于急剧变革的时期,由于利益格局和社会结构的大变动,大量的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集中表现出来,社会失范、失序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现代化进程也唤醒了民众的自我意识,我国民众的政治参与热情空前高涨,但是在缺少具有适应力的政治制度支持的情况下,大量的非制度化的、无序的政治参与对社会政治稳定构成了威胁。高度的政党权威可以发挥组织的功能控制全局,通过强有力的政治权威来予以协调,整合各种社会力量消除社会不稳定隐患、保持安定的社会环境,保证党的政策的稳定性和权力运作的有效性,有序地推进我国的发展进程。

3.执政党权威是增强社会凝聚力的中坚力量。“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6](P187)我国社会的转型必然伴随利益结构的不断分化重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利益主体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社会利益关系也日趋复杂,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冲突频频发生,尤其是相对利益受损的弱势群体会产生强烈的相对剥夺感,从而为社会和谐埋下极大的隐患。社会成员利益的广泛性、复杂性和公正性,客观上要求一个强有力的执政党权威凭借其所握有的组织优势,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化解转型中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有效地把人们组织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成员的智慧和力量,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二、软实力:新时期巩固执政党权威的关键因素

执政党权威是执政党发挥其功能的基本保证、是实施有效领导的基本条件。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权威与国家政治权力连在一起,它可以凭借其掌握的国家机器强迫民众服从,但是这种建立在依靠强制手段基础上的权威却不能长久。归根到底,民众对执政党权威的服从取决于对执政党的认同。对于执政党来说,执政党的实力由硬实力和软实力两部分组成,硬实力和软实力是相辅相成的。硬实力是软实力的基础,单纯的软实力是无法发挥执政党的作用的,软实力是硬实力的延伸,是一个政党以其核心价值观及治理水平,说服、吸引和凝聚广大民众的能力。软实力的核心是认同。对于长期执政的政党而言,要巩固长期执政的地位,搞好党的软实力建设,有助于社会成员从内心深处增强认同感,对于巩固执政党的权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获得了民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权威也得到了维护。但是,应该看到,新时期我党执政的政治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革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执政党的权威,使政党软实力的作用凸显。具体说,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思想多元化背景下民众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在计划经济时代相对封闭的执政环境中,中国共产党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意识形态的灌输,高度统一的意识形态占据绝对统治地位。但是,在全球化时代,伴随着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流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而我国改革的深入,使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日益呈现出多样化趋势。这些都导致了社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在思想多元化背景下,各种价值观和思想意识激烈碰撞,主流意识形态相对弱化,社会成员价值观念多样化,公众自主意识大大增强,人们不再迷信、盲从,而是开始理性、务实地看待权威,因此,主流意识形态维持社会向心力的作用削弱,谋求社会共识的难度加大。在这种情况下,执政党刚性的强制性权威不利于对广大民众的组织和动员,而柔性的非强制性权威可以赢得社会成员的真正支持与信服,减少民众在内心深处对党的政策产生的抵触,主动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自己的政策主张顺利推行。

2.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党传统的社会管理方式被削弱。建国以后,由于我国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客观上要求政党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中国共产党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是:“党领导国家,国家主导社会;党通过国家或自身组织主导社会。在这样的关系格局下,只要党加强控制,党就能迅速积聚权力,从而拥有绝对的权力。”[7](P322)在改革开放前,在处理党内外问题时,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这样的社会管理方式、依靠覆盖全社会的组织进行垂直管理,对社会进行全面主导和控制,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依靠党的传统权威,达到了整合社会的目的,也建立了现代化的工业基础。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成员流动性的加强、传统的单位体制的解体、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使得党不论是对于组织内部成员的有效管理,还是对于外部社会成员和社会事务的有效管治都出现困难,影响了党的作用的发挥。因此,唯有增强党的软实力,增强党组织在广大民众中间的价值认可度和亲民性,才能有效地实施领导。

3.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社会矛盾呈现新特点。社会转型期,我国的社会矛盾呈现出新的特点,利益矛盾特别是经济利益矛盾成为社会矛盾中的主体。随着经济结构的深入调整,我国的社会组织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已由建国初期的两大阶级一个阶层发展到现在的多元化阶层,利益主体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由于改革打破了原有的利益格局,利益群体分化严重。新兴的阶层凭借其掌握的资源谋求政治利益,利益受损阶层相对剥夺感和离心倾向性加剧,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执政党作为社会公共权力的掌握者、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其执政的难度和所需成本都必将大大增加,通过增强执政党软实力、以非强制性的手段解决问题,可以缓和执政党与民众之间的关系,有助于降低执政成本,提高执政效率。

三、加强软实力建设,巩固执政党权威

执政党权威是执政党力量的体现。作为现代政治系统运转轴心的政党,它的权威不仅仅在于其掌握的强力手段,更重要的是取得社会成员对执政党统治的自觉认同。新时期,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巩固和强化我们党的执政权威,不能过分依靠执政党的硬实力,从长远来说,更应该加强党的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软实力建设,培植广泛的社会支持力量。具体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强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巩固执政党的思想权威。意识形态是政党政治纲领、行为准则的理论依据,是维护其高度权威的灵魂。“意识形态能够赋予政治权力以合法性,并把政治权力转换为政治权威,而这种政治权威不仅比赤裸裸的暴力和强制来的可靠和持久,而且还能够使统治阶级用最少的政治资源进行统治。”[8](P78)从深层意义上来说,政党能否始终拥有高度的政治权威,依赖于社会成员对意识形态的自觉自愿的信仰和认同。

我党是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指导,社会形势的变化要求必须创新意识形态建设、强化执政为民的政治价值观,塑造和引领社会大众的价值观念。巩固政党权威,一方面要加大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力度,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关注民生问题、坚持为民执政的价值取向,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另一方面不能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应该与时俱进,批判地吸收和借鉴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大众化,建立符合时代要求和反映各阶层共同利益诉求的意识形态体系,增强党的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整合力。

2.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巩固执政党的制度权威。民主法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社会成员的主体意识增强、认识日趋理性,单纯依靠权力发号施令很难获得社会成员的认同。法律是人民认可的共同行为规则,遵循法律也是对民意的遵从,因此,通过依靠法律和建立规范的制度来获得民众的信任成为现代执政党树立权威的主要途径。“这种制度权威,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9](P333)这就要求执政党必须从传统的政策执政转向依法执政,要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活动,不能把自己凌驾于法律之上,要完善集体领导制度,用制度的权威制约权力的滥用;实现民主执政,发展党的民主集中制,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扩大党员的直接参与、充分发挥党员主体意识,完善党内监督制度,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让他们具有一个充分的意见表达渠道。这种制度权威可以避免权力运行中的变数与风险,有效降低权力的运行成本,为正常发挥执政党的作用提供可靠的保证。

3.有效治理腐败,巩固执政党的继承性权威。在当代,中国共产党拥有的政党权威,源于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历史进程中积累的继承性权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解决了民族危机和国家危机,建立了新中国。成为执政党以后,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推动现代化建设,为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而奋斗。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我党以人民利益为本位,密切联系群众,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同,从而树立起了崇高的威望。因此,继承性权威是当代我党权威生成的基础。在我国的社会转型期,由于制度短缺和法律建设的滞后,权力约束的相对弱化,导致腐败滋生。我国社会的腐败问题不仅损害了广大人民的利益,疏远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众之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消蚀了党长期积累的继承性权威资源,削弱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权威。因此,必须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以廉取威,巩固党的执政权威。

4.提高党员素质,巩固执政党的道德权威。执政党的道德是规范党员社会行为的准则,党员只有依靠这种来自内心的自觉约束,才能真正将党的宗旨内化为个人的内心信念并付诸行动。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以德施政,践行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塑造了勤政为民的政党形象,赢得了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道德上的优势是执政党权威生成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党员是党的政党意识、执政理念、政党作风的具体物质载体,社会成员主要是通过与之直接接触的千千万万个党员来认识共产党的。新时期,巩固和增强党的道德权威,必须要提高广大的党员素质,不断提升党员的个人修养,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品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加强党自身道德形象的塑造。为此,要加大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力度,加强党性教育,帮助广大党员增强纪律意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以良好的风范、高尚的道德情操赢得社会成员对执政党的信任。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S·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2][美]莱斯利·里普森.政治学的重大问题[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8][美]罗伯特·达尔.现代政治分析[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9]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李月明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4641.2016.02.14

猜你喜欢

软实力执政党权威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
权威的影子
执政党道德形象的塑造
论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略论陈云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思想
关于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