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情感教学的应用价值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为课例

2016-04-11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第一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16年1期
关键词:空间与图形图形小学生

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第一小学 金 姚

论情感教学的应用价值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为课例

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第一小学 金 姚

《新课程标准》要求各学校教师化“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重点关注小学数学这一门基础课程,改革已有的教学方法,将情感教学全面应用到小学数学过程中。纵观我国教学现状,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整体教学效率不高、课堂积极性不高等。这些问题导致数学教学枯燥乏味,同时不利于小学学生的全面发展。情感教学便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广大教育者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笔者总结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广大同行参考与借鉴。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施行情感教学的先决条件。教师须转变自身观念,以自身的人格魅力获得学生的尊重,还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案。对于一部分数学成绩较差的同学来说,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不抛弃,不放弃,重点辅导,有的放矢地纠正其学习方向,确保数学知识得以全面掌握。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为课例,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同学,由于一年级学生就对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可制作精美的课件,回顾和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多种多样的形状,引导学生完成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变,为“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然后,教师应收集生活中各类形状,让学生尝试从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中寻找各类图形,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空间上的局限性,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适当提示和指导,譬如以苹果为参照物,促使学生自主探索空间层面中形形色色的物体,并使其与图形相结合,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此外,该教师还让学生分成男生组、女生组,要求男生组放学后借助积木搭建自己喜欢的形状;让女生组认真观察回家途中的各种设施,包括交通标志、交通工具、建筑物、指示灯等,找出各类图形。

在这一过程中,长时间的实践是学生完全掌握各类图形特征的先决条件。只有在实践中,小学生才能理解“面在体上”的含义,正确区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圆柱体等图形,完成大纲要求。

二、合理调整教学方法

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积累不断增加,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教学要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材则对“图形的转换”做了详细的说明,完整地统计了四年级之前学过的所有形状,譬如椭圆形、菱形、梯形及其他不规则图形,在理解上具有一定的难度。由此不难看出,简单的图形转换教学无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散想象思维,不能触类旁通,难以达到预计的教学效果。因此,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可帮助学生灵活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比如,围绕“空间中的各类图形经过角度、空间的转换后,极有可能会变成另一种图形”这一猜想,可以延伸到教室课桌、学生书包等的无规则转移,还可将肉眼可见的图形打乱,划分成规则体、不规则体,并要求学生将不规则体整合起来进行转移。在完成图形的转移后,再要求学生自己拟定题目,两两一组,进行互问互答,让学生换位思考,站在教师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一系列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刻板的数学课堂中动起来,结合“面源于体”的重要思想,让学生在玩中学、以学带学。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简化自己的语言,或赋予语言以趣味性,譬如,“认识图形”以“与形形色色的图形做朋友”呈现出来,无形之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尽可能给小学学生以安全感和亲切感,进一步加深记忆。

三、理论结合实践,推动学习进程

将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局限于教材范围内是不明智的,不利于小学生多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来说,丰富的实践活动、课外读物比教材内容更具吸引力,二者结合,效果更佳。情感教学彻底打破了为考试而学习的现状,主张将理论融入到实际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更好地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空间与图形”为例,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旨在总结和归纳小学阶段学过的所有图形,教材用很大篇幅来描述各类图形的特征。往往有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该课程属于理论课程,照本宣科,走马观花,仅用一个课时就完成讲解,结果并不十分理想。由于“空间与图形”侧重对知识的回忆和巩固,肩负着加深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重要责任,教师盲目地追赶教学计划,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步伐。

我在讲解这一课时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空间与图形”的重要意义,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学习课件。先指导学生归纳所学的各类图形,找出最具代表性的图形,并要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出对应的物体,或者借助互联网展示对应物体的图片;其次,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组合实物”“组合体”“组合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基于“组合体”的主要特征,让学生对各物体形态有更加清晰的认知,结合“组合实物”,实现图形与空间的有机结合;最后,鼓励学生指出所有图形中的认知盲点,旨在让学生重新梳理所学知识后,提出难点或疑问,并由教师进行更加深入的讲解。

总的来说,各版数学教材在实例的编写上篇幅较少,教师只能通过大量的课外书籍、实践活动帮助小学生提炼知识重点,让学生在复习、梳理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对图形形态、角度数字、组合体等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为日后难度更大的“几何”“代数”“高等数学”做好铺垫。

综上所述,由于小学生成长环境的差异,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充分尊重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结合生活实际,正确看待情感教学方法,尽早地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全新教学方法的施行创造条件,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应努力构建一个有序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夯实基础,进一步实现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空间与图形图形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探究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中的运用
浅谈小学数学图形教学
探究性学习在几何图形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分图形
找图形
我是小学生
用白板优化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尝试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