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启全面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美丽中国”建设新征程

2016-04-11李新市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美丽中国美丽绿色

李新市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廊坊065000)

开启全面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美丽中国”建设新征程

李新市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廊坊065000)

要以美的心灵、美的情怀尊重自然,人能够通过改善体外生态环境以保障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然而,人类绝对不是自然的主人,要致力于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总体格局。要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在全社会加强生态价值观教育,增强公民美丽中国建设的自觉性。要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彰显维护生态多样性、绿色发展之美。要推动低碳循环发展,为实现 “中国美丽”目标开辟广阔的道路。要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彰显新形势下 “劳动”的现实美感。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采取更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美丽中国建设。要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为 “中国美丽”的目标不断地增色添彩。

全面小康;决胜阶段;美丽中国;新的征程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 “美丽中国”并就此作了全面部署,对于提高人们感受生态美、认识生态美的能力,帮助人们树立高尚的生态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和审美观点,鼓舞人们为美丽中国建设而奋斗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三年艰苦努力,“美丽中国”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阐明了我国未来五年战略意图,明确了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基本理念和重大举措,对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 “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就党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 “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和实践要求谈些学习体会。

一、以美的心灵和美的情怀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关于自然界,恩格斯在 《自然辩证法》一文中指出,“我们所接触到的整个自然界构成一个总体,而我们在这里所说的物体,是指所有物质的存在,从星球到原子”,“这些物体处于某种联系中,这就包含了这样的意思:它们是相互作用着的,而这种相互作用就是运动”[1]347。恩格斯讲的“自然界”,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自然”或者 “大自然”。恩格斯认为,自然界的物体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且是不断地运动着的,据此可以说,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还须注意,人不仅是自然人,而且是社会人,他具备环境因素中其他任何因素所不具备的能动的意识力量。他不像其他微生物、物质和一般动物那样,仅靠改造自己的生理状态来消极地适应环境。人能够通过改善体外生态环境以保障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然而,人类绝对不是自然的主人,绝对不可以对环境为所欲为。如果他不能善待环境,破坏了自然界的自我调节机制和动态平衡,那么自然环境就要对人类加以报复。在新形势下,我们党提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崭新理念,对于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第一,要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下,确立和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2]104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要彻底摒弃过去 “人定胜天”、无视自然界提供自然资源的能力等落后观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既要尊重自然,又要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筑牢美丽中国建设的科学的思想基础。第二,要致力于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总体格局。中共中央的建议强调,要 “有度有序利用自然。调整优化空间结构,划定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3]23。通过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逐步积累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向全国推广,不断提高美丽中国建设水平。第三,通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彰显人的劳动的社会审美价值。党中央的建议指出,要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调节城市规模,依托山水地貌优化城市形态和功能,实行绿色规划、设计、施工标准”,“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鼓励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发展基金”[3]23-24。这充分表明,党中央作出在全社会充分彰显生产劳动美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在生产劳动中要有强烈的社会审美意识,大力发展绿色清洁生产,把绿色环保理念贯穿到生产的全过程中,争做生态美的实践者、传播者。

二、在全社会加强生态价值观教育,增强公民美丽中国建设的自觉性

一个时代价值观的确立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我们党领导人民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正在稳步向前推进,在全社会加强生态价值观教育,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中提出来的。党中央的建议指出:“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培养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自觉。”[3]24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的目的,是要教育广大人民群众深入理解资源环境生态保护的重大现实意义,了解我们所盼望的绿水青山并非奢望,只要每一个人从自身做起,按照党中央关于美丽中国建设的部署,不断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美丽”[3]23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第一,我们党提出的在全国范围内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既鼓舞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地加深对 “中国美丽”的感悟,又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旨趣并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在美丽中国建设的历程中,我们必须把人看成是活生生的、富于感性和理性的人。人的价值,归根到底,要体现在每个具体的人身上。我们党提出的崭新的生态价值观,既包括道德境界,又包括审美境界。道德境界追求的是服从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群体利益和意志的状态,强调伦理和行为规范;这种生态价值观所追求的审美境界,是主体能动性和受动性相互结合的主客统一的境界。我们每一个人,只有首先是生态价值观的积极实践者,才能是绿水青山和中国美丽的受益者。第二,进行生态价值观教育,要努力做到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完美统一。人的生命之美展现在生命历程中,是生命旅途中留下的足迹,是人的生命活力的印证,当人把审美目光转向自身生命过程的时候,就会在时间的流变中获得一种人与自然交融的生命体验。党中央号召我们,要培养和强化公民的资源环境国情和生态价值观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自觉。我们要把各种自然事物当成可亲可敬的对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第三,加强生态价值观教育是 “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增强公民的生态审美同情心和爱心教育。“爱心”是维系社会进步的重要纽带,在美丽中国建设的历程中,除了要不断地培育和强化人与人之间的关护意识外,还要不断地培育人对自然的爱。美感,其实就是一种爱感,在人的审美过程中,人们会将自己最善良的、最美好的情感赋予对象。我们要通过持之以恒的生态价值观教育,使每一个人都把自己最美好的情感,赋予自然生态环境,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第四,大力推进产业绿色生产,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渴望生活在绿色环抱中的美好愿望。这要求我们,要用美的心灵、以创造生态美的强烈追求,善待自然,关护自然,注重把生态价值观教育置于具体的社会实践情境中去理解、去运用。在各种生产实践中,大力实施绿色行动计划,使广大人民群众不仅在物质文化需求方面有更多获得感,而且在美丽中国建设、分享绿水青山的环境美方面,同样有更多获得感。

三、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彰显维护生态多样性、绿色发展之美

人的生命活动是在自然生命与社会生命的普遍联系中展开的,“美丽中国”建设建立在各种生命相互依存、共同进步的基础上,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大力推进的主体功能区建设,是这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在利用自然界提供的物质材料时,追求人与自然关系审美化。美丽中国建设所秉持的发展理念是,追求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生。要通过主体功能区建设,不断地提高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能力。中共中央的建议指出,要“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完善政策,发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图和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目录,推动各地区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3]24。既要增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政策的完善性,又要致力于降低执行政策的成本,增强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实效,彰显绿色发展之美。第二,在国家战略实施区域,推进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向高端发展。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催生了一批既代表我国产业结构高端高效发展水平又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的产业群、城市群,丰富了美丽中国建设的审美内涵。国家致力于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优化开发区域产业结构向高端高效发展,防治 “城市病”,逐年减少建设用地增量,推动重点开发区域提高产业和人口集聚度,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从推进产业结构向高端高效发展、防治城市病、实行重点生态功能区准入负面清单等多个维度,展示了党领导全国人民推进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第三,加大对农业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对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强化激励性补偿,建立横向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整合和设立一批国家公园。通过采取对农业、农产品主产区、流域生态区进行补偿和国家公园建设,对美丽中国建设发挥示范、引领和促进作用。第四,强化对市县生态文明建设区域的领导和监督。要健全自然资源环境治理体系,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效果。“以市县级行政区为单元,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3]24-25既明确了对自然资源实施监督的行政区域,又明确了对领导干部监督的时段及考核的方法,对于实现全景式中国美丽目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第五,通过保护濒危动植物和防范外来有害物种入侵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实施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工程,建设救护繁育中心和基因库。强化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严防外来有害物种入侵。严厉打击象牙等野生动植物制品非法交易。”[3]24在维护生态多样性的实践中,存在着许多吸引人们想象力、启迪思想智慧和创造力的领域和好的素材,为人们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我们要密切关注那些有助于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成功范例,善于使之转化为可复制的经验以便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四、推动低碳循环发展,为实现 “中国美丽”目标开辟广阔的道路

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历史延续性、继承性和阶级民族性等特点,即是说,人的审美特点并不是孤立的、凝固的,它总是历史地、具体地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中存在着、发展着。十三五时期的能源革命,是我们党总结以往使用能源的正反两方面经验作出的科学选择,并且获得了越来越具体、越来越丰富的规定性。第一,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通过 “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3]25。非化石能源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化石能源是我国的传统能源,在能源革命的历程中,要创新利用的方式,使之清洁高效,这样,对于保护环境、对于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第二,通过大力发展绿色、清洁能源保护自然环境。“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地热能,安全高效发展核能。”[3]25党关于发展绿色清洁能源的战略部署,充分肯定和保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征程中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在发展清洁能源、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时必须明确,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使命和责任,要从自身做起,勇于实践。第三,通过优化使用能源的方式保护自然环境。“加强储能和智能电网建设,发展分布式能源,推行节能低碳电力调度。有序开放开采权,积极开发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改革能源体制,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机制。”[3]25通过有序竞争正确引领能源革命发展方向,为美丽中国建设服务。第四,通过推进交通运输低碳、绿色环保发展,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加强轨道交通建设,鼓励自行车等绿色出行。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提高电动车产业化水平,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3]25绿色行动计划和绿色建筑建材计划对于美丽中国建设同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项工程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空间。第五,通过控制行业碳排放保护环境。“主动控制碳排放,加强高能耗行业能耗管控,有效控制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碳排放,支持优化开发区域率先实现碳排放峰值目标,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3]25控制传统行业的碳排放,发挥示范工程的榜样作用,对于保护和改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第六,通过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保护环境。“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减少单位产出物质消耗。加强生产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3]25我们在推进低碳循环发展时须知,行动比宣誓有更强的感染力;还须注意,具体形象与导向的力量是由多种要素结合而成的,它包括,社会角色、阅历、主体的性格 (智慧和勇气)、品德、才能等方面的内容;在推动低碳循环发展时,要珍视行动的作用,注重典型与导向的力量。

五、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彰显新形势下 “劳动”的现实美感

恩格斯在 《自然辩证法》中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政治经济学家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其实,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它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但是劳动的作用还远不止于此。它是一切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至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1]373-374恩格斯在这里首先否定了那种认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的庸俗经济学家的观点,强调劳动与自然界提供的材料相结合,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在这个基础上,恩格斯再次肯定自己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著名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强调自然界提供的物质材料在人的 “劳动”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要求我们在全面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要十分珍惜、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自然界提供的资源。第一,坚持节约优先、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提高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标准,开展能效领跑者引领行动。”[3]25-26发扬我们党勤俭办一切事业的优良传统,增强了凝聚力和影响力,提高了勤俭节约的价值,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第二,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建设节水型社会。合理制定水价,编制节水规划,实施雨洪资源利用、再生水利用、海水淡化工程,建设国家地下水监测系统,开展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3]26,切实把以绿水青山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中国建设推向前进。第三,坚持最严格的建设用地制度,保护耕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调整建设用地结构,降低工业用地比例,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严格控制农村集体用地规模。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3]26,土地是维护我国粮食安全和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的基础,保护耕地就是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石。第四,对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实行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创新有偿使用,预算管理,投融资机制,培育和发展交易市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节水管理”[3]26,实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行合同能源和节水管理,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重大创新发展,对科学利用自然界提供的物质材料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第五,为了节约自然资源,维护国家长远利益,保证永续发展,倡导合理消费,力戒奢侈浪费,制止奢靡之风。“在生产、流通、仓储、消费各个环节落实全面节约。管住公款消费,深入开展反过度包装、反食品浪费、反过度消费行动”[3]26,实行全面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实质上就是节省大自然提供的资源、维护自然生态系统恢复、提高生态系统的功能,是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和 “中国美丽”同步实现的重大战略举措。

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采取更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美丽中国建设

自然生态学视野里的 “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从事生产和生活的客观世界,一般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等。自然环境是由阳光、空气、水、土地、植被等自然因素构成的;人工环境则是经人类改造过的自然物体,是人设计、营造的适合自身生存、生活的空间。人类的生态审美意识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逐渐产生、发展和丰富起来的。在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人们时时刻刻要接触到周围的环境和周围的事物,但是,并不是每个人、每个社会组织都能够做到以正确的方式对待环境,所以,必须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确保美丽中国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党中央在建议中号召我们:“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3]26第一,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实行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和稳定运行。扩大污染物总量控制范围,将细颗粒物等环境质量指标列入约束性指标。坚持城乡环境治理并重,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统筹农村饮水安全,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推进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通过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实行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等公共政策选择和制度设计,为提高环境保护效果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制度基础。我们要创新环境保护工作思路,确保环境治理和保护全面协调推进。第二,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建立覆盖所有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检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健全环境信息公布制度。探索建立跨地区环保机构。开展环保督察巡视,严格环保执法。”[3]27党中央提出的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的重大举措,对于我们保护环境,实现 “中国美丽”奋斗目标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为广大人民群众深入思考和解决身边的环境问题,开辟了富于启发性的广阔视野。

七、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为实现 “中国美丽”的目标不断地增色添彩

党中央在建议中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同时,要实现 “中国美丽”的目标。自然生态环境美是主体的审美意识与自然事物或环境之美融合的产物,是主体与客观环境相统一即和谐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自然生态美的创造活动是形象的、生动的和丰富多彩的,美丽中国建设同样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这正是其最大价值所在。宏伟的生态美建设目标不会从天降,需要全国人民付出艰苦的努力。第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要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全面提升森林、河湖、湿地、草原、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3]27坚持“保护优先”视野里的“人”,不是那种不尊重自然、不敬畏自然,不知道自己创造的财富有着自然界提供的物质资料贡献的人,而是具体的、完整的、善于与自然和社会和睦相处的人,这样才能承担起 “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重任。第二,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发挥国有林区林场在绿化国土中的带头作用。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加强草原保护。严禁移植天然大树进城。创新产权模式,引导各方面资金投入植树造林”[3]27,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是开展以绿水青山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中国建设的主要内容,对我们每一个人提出了现实要求。我们要积极相应党的号召,投身于国土绿化行动中,为实现中国美丽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第三,加强水生态保护,系统整治江河流域。连通江河湖库水系,开展退耕还湿,退养还滩。“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江河源头和水资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加强地质灾害防治。”[3]27普天之下,大地之上,最大的存在物无非就是山与水,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使广大人民群众在物质文化生活方面达到全面小康目标的同时,也保护好山川、河流和海洋,迎接绿水青山、环境优雅的中国美丽境界的到来,这是顺民心、得民意的善举、壮举。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推进我们的绿水青山家园建设、实现中国美丽的梦想不遗余力。

概言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站在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总结中外发展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强调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崭新的发展理念,对 “美丽中国”建设指明了方向,作出了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必须采取一些硬措施,真抓实干才能见效。”[3]57我们要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中国”重在建设,既包括人创造社会美 (强化人的社会审美意识、培养塑造美的心灵)的内容,也涵盖了创造自然美 (美化优化自然生态环境)的要求,“美丽中国”所传递的改革召唤和激情感人至深。人是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能动力量,要实现 “中国美丽”的振奋人心的目标,我们每个人都要按照党指引的方向,找准自己为之奋斗的时空坐标。只要万众一心,忘我战斗,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曙光就在前头。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张迦寓)

10.3969/J.ISSN.1672-0911.2016.02.007

D641

A

1672-0911(2016)02-0007-06

2016-01-04

李新市 (1958-),男,军事学博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政工系副教授。

猜你喜欢

美丽中国美丽绿色
绿色低碳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