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

2016-04-11涂小雨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特色

涂小雨

(国家行政学院,北京100089;河南行政学院,郑州450000)

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

涂小雨

(国家行政学院,北京100089;河南行政学院,郑州450000)

历史总能给人以深刻启示。历史是人类实践探索的宝贵经验,不忘历史,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回望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国170多年的近代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发展史、革命史、创业史,展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中国梦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波澜壮阔的伟大进程中的历史逻辑清晰可见。从历史的高度来认识一个民族的梦想、一个国家历史发展的变迁和一个政党强烈的使命担当,在历史的嬗变中探寻中华民族发展的正确方向,创造中国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

中国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逻辑

一、中国梦与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节点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在人类文明历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热爱和平,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缔造了独一无二的精神家园,塑造了不屈不挠、顽强奋斗、勇于拼搏、崇尚和谐的民族形象。在中华民族接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尽管有过民族命运的重大变迁和曲折发展,但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从未中断,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中华民族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复杂性往往令人扼腕叹息,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在1840年鸦片战争到来之际迎来了重大转折。其实,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清楚,这个转折在清朝末年就已经逐步显现,老大帝国步履蹒跚,举步维艰,疲态尽现。一切似乎是冥冥之中的定数,但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动因。中华民族经历了辉煌的过去,但此时已经丧失了生机与活力。中华泱泱大国的自满与自足,对外界一日千里的变化茫然无知、麻木迟钝,闭关锁国的封闭、保守与落后,统治体制积弊日深,皇权社会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华民族开始急速下落沉沦,曾经的光荣与梦想,天朝大国的骄傲与自负,都被扫进了历史的无情长河里。中华民族迎来了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山河破碎,列强环伺,国已不国,动荡不安的惊悸与焦虑促使先进的中国人痛苦思索,上下求索,试图救吾国于水火,解吾民于倒悬,找回民族的尊严,重拾大国的荣光。

中国近代社会的开始就是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起点。这是中华民族的耻辱记忆,也是全体中国人需要时时警醒的重大历史节点。之所以把1840年作为划分中国进入近代社会的起点,是因为1840年前后中国社会的状况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1840年之前的清朝政府已经陷入积贫积弱、国势日衰的困境,但毕竟还能保持民族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再往前上溯,中国还曾经是称雄世界的超级大国,是世界各国争相学习仿效的榜样。鸦片战争给了中国政府狠狠一击,从表面上看似乎是由于我们的猝不及防,被动挨打,其实质是我们的国力、民力已经衰弱不堪,到了国民经济崩溃、社会断裂、政权国权丧失的最危险关头。鸦片战争似乎是压垮中华民族的最后一根稻草,但似乎又不全是。在历史的长河中观照彼时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却又是必然的结局。落后就要挨打,封闭就会落后,保守就会封闭。皇权社会要保持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必然要极力维持皇权的神圣性和封闭性。万世一系的皇权梦想在日益走向全球化的时代被彻底粉碎,正所谓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血缘和宗法传统维系的政权很难有创新的动力与紧迫性,在西方坚船利炮的攻击下迅速土崩瓦解。在历史上,中国曾经是日本等东西方许多列强学习的榜样和老师,但当学生强大到有了征服世界的强烈欲望的时候,特别是当学生认清了老师虚弱的本质之后,觊觎之心瞬间膨胀起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曾经中华帝国眼中不屑一顾的西方蛮夷、曾经臣服于中华帝国的周边列强却如秋风扫落叶般残酷无情地征服了不可一世的中华帝国,这对中华民族的心理冲击和震动前所未有,对中国的历史走向产生的复杂影响前所未有,中华民族的优越感、神圣性瞬间荡然无存。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领土四分五裂,国权摇摇欲坠,人民流离失所,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沉重最黑暗的百年耻辱。历史使人明智,同时也使人深刻反思自身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走向。中华民族是不甘沉沦的伟大民族,在百年耻辱中默默探寻胜利的曙光,在刀光剑影中求索救国救民之途,虽九死一生,虽艰难曲折,但从未停止坚定的脚步。先进的中国人、中华民族的优秀代表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变幻舞台中轮番登场,竭力为中华之崛起、为民族之复兴抛头颅、洒热血,不惜身死家破,誓死捍卫民族的尊严和光荣。也许从一个较短的历史时段内,很难洞察到历史发展的曲折规律,虽然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依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也总是隐藏在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英雄人物、普通民众的力的平行四边形中。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都在中国的近代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中华民族已经到了重大的历史节点,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必须重新树立起凝聚全体中国人的伟大精神旗帜,必须重建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想,必须能够团结带领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改变一盘散沙的局面。中华民族需要新的精神支柱和实践引领,谁能担当民族复兴之大任,再创民族辉煌之伟业?在黑暗的隧道中行走,光明就在前方。中华民族需要新的振兴的力量,需要注入新的旺盛的血液。哪一种政治力量、哪一个政治人物、哪一个党派能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新的未来?站在今天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成立、探索与发展的辉煌历史。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中华民族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出现与发展壮大,中国人民在黑暗中不知还要摸索多长时间,国家的命运不知还会在悲惨的境遇中持续多久。中华民族的这个重大历史节点,中国人民面临的这个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将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破局,走出民族灰暗的过去,走向伟大复兴。我们得到的结论就是: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二、中国梦与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历史关头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长与壮大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在党的历史上,经过无数次的英勇斗争、艰难挫折,每一次面临历史转折关头,都经历了惊心动魄的选择、困惑与迷茫。共产党在幼年时期,对于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应用于中国实际的经验极度缺乏,无法在短期内找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途径。对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立党、建国、治国经验非常崇拜,甚至于要照抄照搬、全盘学习借鉴,把共产国际的重要指示视为圣旨,当作实现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依靠和重要法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面临第五次反围剿的挫败,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痛苦的反思,但却找不到正确的答案。遵义会议的召开,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一个重大历史关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并不迷信于共产国际的所谓神圣指示,而是立足于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提出了一些适合革命形势的正确的军事斗争意见,得到了党内大多数人的支持和拥护,当然,同时也挑战了共产国际的所谓绝对权威。在历史的重大转折关头,如果没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担当精神和独立意识,中国革命的烈火可能就要熄灭,中国历史黑暗的天空将永远陷入黑暗之中无法自拔。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人使革命在危机关头,使中国共产党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实现了根本性的重大转折,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其实,遵义会议的意义不仅仅是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同时也改变了积弱积贫的中华民族的发展走向,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在历史的重大转折关头,中国共产党并非以先知先觉者自居,而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立足 “农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农民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力量”的实践认知,扭转了中华民族亡国灭种、国家倾覆的悲惨命运。

新中国的成立,举国欢欣鼓舞,国运生机勃勃,人民群众甘心情愿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力争 “多快好省”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振奋人心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情绪渗透进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田,中国人民第一次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多么伟大的转折、多么伟大的进步!在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我们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失败,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时而高歌猛进,时而曲折前行,但人民群众的理想高涨,共产党人的信念坚定,没有人怀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历史的车轮一直行进到 “文革”结束之际,面对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和人心思变的社会现实,中国共产党人又一次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历史向何处去,中国社会如何实现平稳发展?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如何回应新的历史关头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老路不能走,全盘西化的邪路不能走,那么,怎样才能闯出一条新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又一次实现了伟大转折。不发展,是死路一条;不改革,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根本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没有说服力。沿着改革开放新道路前进,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了对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创造性地提出了 “怎样建设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重要命题,初步回答了 “如何发展、发展为了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的时代课题。随着改革开放道路的不断拓展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

历史往往犹如人生,总有以不变应万变的时刻。只有接受历史的追问,接受人民和实践的检验,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又一次面临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需要在国际格局深刻变动的条件下更好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需要在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的条件下更好地完成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需要在矛盾风险挑战不断增多的条件下正确应对深刻复杂的执政考验。中国共产党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必须予以坚决突破的发展瓶颈。全面从严治党管党必须从严从实抓好,重振纲纪,取信于民。改革必须全面、深化,必须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创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和制度条件。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的基本方式必须落到实处。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 “关键少数”,抓住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这个重要推手,实现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方式的根本转变。唯有如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才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才有可能按照既定的规划逐步落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有可能在一个又一个的阶段性胜利中成为现实。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奋勇前进的伟大精神旗帜,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政治承诺。历史到了今天,我们欣慰地发现,我们从未如此靠近民族复兴的梦想,从未如此清晰地看到幸福美好的未来图景。在这个重大历史关头,考验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定力、政治智慧和政治勇气,考验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执政使命和价值。

三、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历史机遇

历史的机遇稍纵即逝,历史的发展规律不可抗拒。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特别是执政以来,中国共产党就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探索为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邓小平率先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郑重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旗帜,团结在这面旗帜下,我们的事业才有正确的遵循,我们的未来才有光明的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特色”体现在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体现在有着光荣的民主主义、爱国主义传统的民情,体现在长期执政、有着87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党情,体现在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空前分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艰难曲折的世情。有了这面旗帜,人民才有所趋赴;举起这面旗帜,中国共产党才无往而不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是胜利的旗帜;是团结的旗帜;是凝聚起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力量,书写新的篇章,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伟大旗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奋斗是为了推翻三座大山,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梦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探索与实践是为了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独立发展道路,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走向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民族的梦想、人民的期待需要发达的物质条件、坚实的政治整合能力、牢固的精神文化支撑和高度的社会团结水平。我们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必须落在实处,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深入人心。改革开放以来,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前进,梦想逐渐接近现实。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实现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 “五位一体”的统筹兼顾、相得益彰,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实现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相互配合、良性互动。

中国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大的发展转型机遇。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与伟大功业、中华民族的光荣与梦想曾经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无比耀眼。近代社会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重大变化。英国率先成为世界工厂,在整个十九世纪以无可争辩的实力称霸世界,成为辉煌的“日不落帝国”。二十世纪上半叶,英国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相继衰落,而美国经历一战、二战的洗礼成为最大的赢家,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特别是雅尔塔格局奠定了美国成为超级强国、称霸世界的基础。尽管欧洲与美洲,特别是欧洲与美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历史渊源,但世界的中心确已从欧洲转向美洲,从英国转移到美国。二战之后,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下迅速崛起,短短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就超越整个欧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新的世界工厂,创造了独一无二的世界经济奇迹。俗云 “风水轮流转”,其实背后隐藏着历史规律的深刻作用。随着 “亚洲四小龙”的相继发展,世界的中心在向亚太转移,特别是向中国转移。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时间就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大国,GDP已经达到美国的一半多,超过俄罗斯的五倍多。这是什么样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奇迹!这是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创造的伟大奇迹!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世界的中心也在向中国转移。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独特的 “压缩式”的发展道路的跨越式特点,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同时还要看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转型关口。坚持为了人民的发展,坚持以人民幸福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是在中国梦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正确道路。只见人、不见物的发展,GDP至上的发展,高污染、高耗能的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粗放式发展需要重新审视和科学转型。

中国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新的飞跃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至今,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从未动摇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提升都有赖于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我们强调的改革力度、发展速度与社会可承受度的有机统一,我们在外交上的韬光养晦抑或是纵横捭阖,都离不开国内发展的支撑。中国梦要为中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为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服务,就必须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改革这个硬任务、稳定这个硬要求的辩证统一、协调有序。在大变革大分化的全球化时代,历史留给我们的机遇并不多,抓住机遇的能力、决心和勇气尤为珍贵,必须紧紧抓住当前有利发展的重大机遇,科学应对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有效化解一系列政治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实现有利于改革大局、发展大势的社会转型、政治转型和经济转型,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飞跃。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飞跃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水平、治国理政能力的新提升,体现在系统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新要求,体现在有效完成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部署新设计,体现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新突破。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

(责任编辑:刘颖)

九三学社九三学社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主要创始人有许德珩、潘菽、涂长望等。现任主席为韩启德。九三学社发展成员,以大、中城市为主,以科学技术界为主,以有一定代表性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九三学社中央主办有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 《民主与科学》和内部刊物 《九三中央社讯》,并有学苑出版社、学苑音像出版社。

——摘自 《统一战线知识手册》

10.3969/J.ISSN.1672-0911.2016.02.002

D616

A

1672-0911(2016)02-0002-05

2015年度国家行政学院院级科研重大项目《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政治体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5ZBZD003)的阶段性成果。

2016-01-07

涂小雨 (1976-),男,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博士后,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河南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副教授。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特色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中医的特色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