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我国体育产业战略目标与实施路径
2016-04-11黄海燕陈元欣姜同仁朱启莹
黄海燕, 张 林, 陈元欣, 姜同仁, 杨 强, 鲍 芳, 朱启莹
(1.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产业发展研究院,上海 200438; 2.华中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3.安徽财经大学 体育经济研究所,安徽 蚌埠 233030; 4.成都体育学院 体育休闲系,四川 成都 610041)
“十三五”我国体育产业战略目标与实施路径
黄海燕1,张林1,陈元欣2,姜同仁3,杨强4,鲍芳1,朱启莹1
(1.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产业发展研究院,上海 200438; 2.华中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3.安徽财经大学 体育经济研究所,安徽 蚌埠 233030; 4.成都体育学院 体育休闲系,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在分析我国“十三五”体育产业发展面临形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体育产业实际,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目标,并从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发展重点业态、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产业布局、培育市场主体、促进体育消费、促进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十三五”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路径。
关键词“十三五”规划; 体育产业; 发展目标; 实施路径
DOI10.16099/j.sus.2016.02.003
Goal and Path of Chinese Sport Industry during “the 13thFive-year Plan” Period
HUANG Haiyan1,ZHANG Lin1,CHEN Yuanxin2,JIANG Tongren3,YANG Qiang4,BAO Fang1,ZHU Qiying1
AbstractBased on the situation of sports industry during “the 13thFive-year Plan” period,the study proposed its development goals.Furthermore,it sketched its development path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key areas reform,critical type’s development,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layout optimization,marketing entity and consummation promotion and combined development.
Keywordsthe 13thFive-year Plan;sports industry;development goal;path
Author’s address1.Institute of Sports Industry,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China;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Hubei,China;3.Institute of Sports Economy,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ngbu 233030,Anhui,China;4.Department of Sports Leisure,Chengdu Sport University,Chengdu 610041,Sichuan,China
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国务院多次专题研究部署,并于2014年10月20日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意见》的出台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提出“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取得决定性成果的5年,也是全面推进体育产业发展的关键5年,如何在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方面的作用,提升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是未来5年的当务之急。本研究基于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决定,以及党中央及国务院出台的相关文件精神,分析“十三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体育产业“十三五”时期的战略目标和实施路径,为我国未来5年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1“十三五”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基础
1.1发展现状“十二五”期间,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和各地政府全面贯彻落实《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22号),体育产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产业体系日益健全,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产业政策不断完善。2014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35万亿元,从业人员达425万人,实现增加值4 040.98亿元,占当年GDP的0.64%。2011—2014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12.74%,明显快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2]。体育产业体系不断健全,逐步形成了以竞赛表演业和健身休闲业为核心,以体育用品业为支撑,体育场馆、体育培训、体育中介、体育传媒、体育旅游等快速发展的态势。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体育产业发展影响日趋深入,以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运动装备、体育服务的融合创新发展正悄然兴起,“互联网+体育”、可穿戴运动设备、高端智能运动装备等产业快速发展,逐步成为驱动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体育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体育服务业的比重稳步提升,2014年比重达到22.17%,比2011年上升1.63%。体育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壮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底,国内涌现了40余家体育类上市公司,吸引了30余家上市公司布局体育产业。体育产业集聚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截至2015年底,国家体育总局共批复成立了国家体育产业基地14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2个。以第2届青年奥运会、世界田径锦标赛、F1大奖赛为代表的重大体育赛事,以足球、篮球等为代表的职业联赛以及以马拉松、自行车等为代表的单项精品赛事,有力地促进了举办地文化、旅游、通信、建筑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逐步壮大,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已发展成为亚太最大、世界排名前三的综合性体育用品展会。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创新取得突破、体育产业统计工作稳步推进、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为重点的体育市场监管体系初步建立,保证了体育市场的规范发展。
2014年10月,国务院首次颁布针对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文件,文件以吸引社会投资、激活体育消费为目标,以破解制约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着力点,进一步明确了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意见》的重点任务不断推进,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体育行业协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足球发展中长期规划、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和冰雪运动规划编制如期完成,国家体育产业联系点建设稳步推进。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取得积极进展,纷纷出台相关实施意见,落实并细化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投融资、税费价格、土地、人才、消费等政策,为地方体育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虽然我国体育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快速发展,政策环境不断改善,但总体上看,体育产业规模不大,结构有待完善,市场主体发展不充分;体育版权、体育场馆等大量体育资源未有效开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未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发展的渠道不通畅;政府推动体育产业工作体制机制不完善,尚未形成成熟的多部门联动体系。
1.2发展形势“十三五”时期,随着经济增长点发生变化、消费需求不断升级、体育产业战略地位逐步明确,体育产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3-4]。
1.2.1经济新常态对体育产业发展提出新要求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形势和环境错综复杂。我国要保持经济持续稳步回升增长,对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和增长点。体育产业作为现在少数几个总供给还未能满足总需求的领域之一,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未来增长空间巨大,理应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和消费结构升级作出贡献。
1.2.2产业政策出台为体育产业发展指明新方向《意见》的出台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清晰了任务,提供了政策保障。社会各界也对这2个文件给予了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对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体育产业发展的环境和态势均呈现出积极变化,形成了政策驱动、部门联动,政府推动、社会资本和市场主体积极响应的良好局面,我国体育产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1.2.3多样化体育需求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新引擎按照国际发展规律,人均GDP的提高将推动享受型、发展型消费需求的持续上升,促进健身休闲和赛事观赏等体育服务型消费出现爆发式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将不断增强,体育消费将成为众多市民享受生活、追求时尚的一种生活方式,体育需求的多元化趋势明显,人们更加乐意也有条件观赏体育比赛、参加体育锻炼,享受多样化的观赛感受和运动体验,追求更加健康的体魄和更高品质的生活,这将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1.2.4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体育产业发展带来新契机世界新科技革命与全球产业变革的互动发展,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世界经济的发展进程,以及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当前,大规模生产模式正在悄然改变,产业发展加快向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建立在新技术基础上的产业融合将孕育出一批新业态和新模式,成为驱动全球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动力。从发展态势看,体育领域创业的技术门槛和成本降低,有利于社会资本在“互联网+体育”、体育用品智能制造、体育科技服务业,以及体育产业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的跨界融合,既带动传统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也催生出新的体育产业形态。“互联网+体育”的思维还被广泛应用在公共体育服务、体质健康监测等多个方面,为提高体育管理效率、提升体育服务质量创造极佳的外部环境。
1.2.5冬奥会等重大赛事筹办为体育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发达国家经验表明,竞赛表演业是引领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业态。2015年7月31日,在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上,北京获得了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这是继北京奥运会、南京青奥会后中国第3次举办的奥运赛事,也是中国首次举办的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除筹备北京冬奥会外,未来5年我国还将承办2018年世界击剑锦标赛、2018年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2019年男子篮球世界杯赛等国际单项体育赛事,这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同时还将对体育产业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2“十三五”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目标
笔者建议“十三五”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总体目标为:到2020年,基本建成多方合作、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体育产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逐步形成社会力量为主体,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体育产业格局;体育消费不断扩大,体育产业保持高速增长,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具体包括以下3个层次的目标:
(1) 产业地位进一步提高。到202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从业人员数超过600万人。体育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1.0%。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
(2) 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体育产业各门类协同发展,产业组织形态更加丰富,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充足,层次多样。建成一批具有集聚效应和产业特色的体育产业基地和项目,命名50个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涌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带动性强的骨干体育企业集团,体育类上市公司超过80家。
(3) 产业环境进一步优化。破除行业壁垒,政府购买服务、规划、土地、税收、财政、金融、投资、人才、就业等发展体育产业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备,标准体系科学完善,监管机制规范高效,市场主体诚信自律。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增强,体育消费规模和水平明显提高,体育消费额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过2.5%。
3实施路径
3.1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新主张,突破性地将中国改革升级。在未来5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我国将面临全面的系统改进和改革,涉及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中国的体育产业是在体育事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面临诸多体制机制问题。体育产业尤其是体育服务业领域受非市场因素的干扰较大,要进一步推动体育产业发展,我们不能延续原有的发展模式,而是要通过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微观事务管理,积极培育多元市场主体,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为此,“十三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改革的目标是充分发挥市场在各类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改革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点:①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精神,稳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放管结合。② 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引导大型体育场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积极引入和运用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场馆活力,全面提升运营效能。逐步完善政府部门对体育场馆公益性服务购买机制和标准,健全公益性开放评估体系。③ 落实国务院《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做好单项体育协会改革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单项协会在体育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④ 制定和完善职业体育专项政策,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运动项目探索职业化发展道路,适时开展运动员、教练员商业权和所有权分离试点。鼓励发展职业联盟,逐步提高职业体育的成熟度和规范化水平[5-6]。
“十三五”时期,推进体育领域改革主要有以下两大手段或路径:
(1) 开放。未来5年,我国体育产业将处于获得开放红利的战略机遇期。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我国体育领域一直都较为封闭,长期以来形成的国家办体育的思维模式禁锢了人们对于体育产业的认识,部门间协同发展体育产业的机制无法有效建立。“十三五”期间,体育领域的开放主要包括2个方面:① 体育领域向社会力量的开放,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吸引社会力量进入体育领域,共同发展体育产业;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民办体育改革的试点工作,先行先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② 体育领域的对外开放,要将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以及广东、天津、福建等四大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体育对外开放的平台,大力吸引国际体育组织和全球著名体育公司进驻,努力打造国际体育资源的集聚地;要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以竞赛表演活动为引领,以项目合作为基础,在面向发达国家开放的同时,更加注重向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开放。
(2) “互联网+”。2013年以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产业创新得到了政府的空前重视,掀起了一轮对传统行业的结合、改造和颠覆的浪潮,它为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重新塑造了生态环境,强调以消费者为导向的新经济理念。未来5年,“互联网+”战略将对我国改革开放产生重大影响,并将有力推进各级政府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变革,成为构建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抓手。“十三五”期间,体育领域要紧跟“互联网+”这一国家战略,充分利用多元化的创新资源要素和信息经济革命的成果,创新竞赛表演、健身休闲、场馆服务、体育中介、体育传媒、体育用品制造等领域的产业和商业模式,全面推进体育领域的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以“互联网+体育”的增量促进体育领域的改革和创新,突破改革瓶颈[7-8]。
3.2发展重点业态一般而言,对重点产业的选择通常应遵循以下原则:① 产业关联原则,要求重点产业的关联度高,具有较强关联效应,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② 经济社会效益原则,要求重点产业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③ 比较优势原则,要求重点产业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带动其他业态发展。④ 市场需求原则,要求重点产业有稳定的市场需求和较大的市场容量,能支撑该产业的持续发展。⑤ 技术创新原则,要求重点产业能体现和代表产品的科技进步率和技术创新水平,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
就体育产业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确定重点业态:① 产业关联性强,未来能引领体育产业发展的业态;② 当前势能较强,对体育产业规模贡献较大的业态;③ 市场需求强烈,有巨大发展空间的业态。基于以上考虑,笔者认为,“十三五”时期重点发展的体育产业业态有:竞赛表演业、体育用品业和健身休闲业。此外,随着产业和科技革命的不断推进,新媒体、“互联网+”、大数据等不断发展,体育新兴产业也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十三五”时期,竞赛表演业要优化市场环境,吸引社会力量办赛。制定重点运动项目的体育赛事中长期发展规划,开展品牌体育赛事培育工程,精心打造一批品位高、品质好的国际顶级赛事,培育一批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品牌赛事,扶持一批具有广泛社会效益的群众性赛事。大力开发赛事经济,充分发挥体育赛事对住宿、餐饮、旅游、交通、传媒、会展、广告等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体育用品业要实施体育用品业转型升级工程,以体育类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为抓手,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加大自主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开发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用品知名品牌,重点支持可穿戴运动设备和智能运动装备的研发和制造。
健身休闲业要抓住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建立全面覆盖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等群体的健身休闲体系,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大力支持有群众基础和有发展空间的项目发展。鼓励地方根据当地自然、人文资源发展特色体育产业,大力推广武术、龙舟、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种资本进入健身休闲业,尝试将社会力量兴办的、向广大居民开放的健身休闲业务的企业纳入全民健身的范畴予以扶持。
体育新兴产业要积极拓展产业业态,促进体育与旅游、文化、科技、会展、健康、传媒等领域的融合。扶持发展体育影视、体育传媒、体育动漫、电子竞技等新业态发展。积极探索“互联网+体育”发展的新模式,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与打造充满活力的体育消费市场相融合,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场馆预订、门票预售、赛事报名、体育社交、健身定制、体育商贸等服务,鼓励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加速培育体育用品服务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注重康体结合,推广“运动处方”,开展国民体质监测,逐步推广运动康复、健身指导、慢病运动干预等服务。
3.3优化产业结构体育产业结构合理与否对体育产业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合理的产业结构既是一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衡量该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目前,我国正处于体育产业发展初级阶段,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而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我国发展体育产业的一个长期任务[9-10]。
“十三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要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为引领,大力提升体育服务业的规模和质量,推进体育用品业转型升级。① 进一步加快发展在科技和产业革命中形成的新业态,如“互联网+体育”产业、运动健康大数据产业、高端智能装备产业等。② 进一步增强体育服务业的辐射力和带动效应,积极推动体育服务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体育服务业规模,稳步提升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进一步增强体育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拓展体育服务业的辐射范围,提升体育服务业发展的后劲。③ 加大高端体育服务业和先进体育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力度,促进信息、科技、金融及专业服务体系建设,拓展高端体育服务业的服务半径,增强先进体育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④ 进一步加快新技术、新模式对体育产业的改造,形成体育产业围绕个性化、定制化等市场消费新特征,实现体育产品的生产和服务过程的有机融合,提升服务水平。
在产业结构调整模式上,要强化体育产业结构调整的系统性和全面性。① 大力促进体育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体育产业功能拓展升级。② 构筑围绕重点业态或市场主体的产业链集群。③ 加快营造支撑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体育产业体系建设。
在产业结构调整着力点上要强化要素结构调整的重要性,通过要素结构的调整,提升体育产业结构调整的效益。① 以要素结构调整引领体育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要加快体育产业要素结构升级,培育专业人才、品牌等高级要素;另一方面要提高要素配置效率,通过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实现各种要素的优化配置和有机结合,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② 强化体育产业的集聚发展,在体育产业基地和集聚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体育产业的集约化水平;顺应产业融合和产业功能复合化的趋势,积极打造体育服务综合体,提高体育产业空间的经济、社会综合效益。③ 充分发挥科技要素在体育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体育产业的创新链条,围绕体育消费需求的转型升级,积极鼓励体育企业研发高科技的体育产品。
3.4改善产业布局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的经济现象。从静态看,产业布局是产业各部门、各要素、各链环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地域上的组合;从动态看,产业布局表现为各种资源和要素为选择最佳区位而形成的在空间上的流动、转移或重新组合的配置与再配置过程。
体育产业布局的合理与否影响到区域体育产业优势的发挥。笔者认为,影响体育产业布局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① 自然因素,包括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② 经济全球化及投资拉动;③ 信息技术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体制化。从传统意义上讲,自然因素是影响体育产业布局最重要的外部因素之一,也将在“十三五”期间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布局产生重要影响,为此,《意见》明确提出:“支持中西部地区充分利用江河湖海、山地、沙漠、草原、冰雪等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特色体育产业。”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自然因素对体育产业布局的影响正在逐渐弱化,而经济全球化及投资拉动、信息技术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体制化已成为体育产业布局设计重点考虑的因素。
“十三五”期间,我国体育产业布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① 以市场化手段为基础,充分挖掘中西部地区体育产业的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特色产业。② 紧跟经济全球化趋势,大力吸引社会力量投资体育产业,重点发展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以及海峡西岸体育产业圈。③ 以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体育产业集聚区或示范区。④ 以信息技术发展为依托,通过“互联网+”等手段,形成东、中、西部体育产业良性互动格局。
3.5培育市场主体根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对于市场主体的定义,市场主体是指具有独立经济利益和资产,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的可从事市场交易活动的法人或自然人。市场主体可以分为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以及消费者几个类别。对于体育产业而言,投资者和经营者是“十三五”时期重要的市场主体,为此,培育体育产业投资者和经营者是“十三五”时期体育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① 着力扶持、培育一批有自主品牌、比较优势、竞争实力的骨干体育企业,适时组建国有或国有控股的体育产业集团公司,使其成为体育市场的主导力量和战略投资者。引导有实力的体育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上市。② 全面落实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通过政府购买、信贷支持、加强服务等多种形式扶持“专、精、特、新”的中小体育企业发展。鼓励成立各类体育产业孵化平台,为体育领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③ 积极支持体育产业的海外并购,鼓励吸引国际体育组织和世界著名的体育集团公司、国际体育学校落户中国。
3.6促进体育消费在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扩大内需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基点。扩大内需重在扩大消费,尤其是扩大居民服务消费。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升级已成为消费领域的必然趋势,国民消费逐渐从生存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转变。体育消费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方式,是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当前我国居民体育消费意识薄弱、消费规模不大,体育消费内容层次低、消费方式单一,体育消费缺乏活力和热点,亟待扩量提质。政府在全社会的体育消费中起着重要作用,扩大体育消费离不开政府的支撑和引导。主要措施有:
(1) 深入贯彻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积极引导和激发居民体育消费意愿,促进居民转变体育消费观念。利用多种媒体,广泛宣传科学健身知识和方法,推介各类体育健身场所和消费信息,增强公众体育健身意识。通过政府购买、消费补贴等途径,鼓励地方探索医保卡支付体育健身消费制度。支持各地建立体育消费个人或家庭奖励机制,提高群众的体育消费意愿。
(2) 加强优质体育产品的生产和供给,扩大体育消费提供源头活水。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尤其是社会力量进入体育产业,向社会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产品,鼓励各类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提高使用率,政府可设立专项基金对其进行奖励或扶持。要对体育产品供给主体在财税和金融政策上进行适当扶持,促进其生产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体育产品。
(3) 健全体育产品市场体系。积极促进体育市场发育,培育体育市场主体,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健全科学合理的体育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加强体育产品价格行为监管,鼓励在各类体育赛事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低价票。丰富体育消费文化内涵,以各类体育赛事为平台,培育新的体育消费热点,创新体育消费方式,促进体育消费便利化,优化体育消费市场环境。
(4) 积极提升体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鼓励政府以购买公共产品的形式向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创新国民体育消费模式,提升体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适度扩大公共财政在体育消费上的支出,向全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体育产品。加快城乡体育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7促进融合发展体育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是未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拓展体育产业业态,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十三五”时期,应重点推进体育与旅游、健康、教育、传媒、信息技术等融合发展,在融合中寻求体育产业的新突破。
(1) 体育与旅游融合。抓住旅游业转型升级和运动休闲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以资源为基础、以需求为导向、以培育和促进体育旅游业发展为目标,全面推动体育和旅游部门合作。大力发展运动休闲、运动体验、康体度假、赛事观赏、山野户外、体育节庆和民族民间民俗体育等旅游,重点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目的地,培育一批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项目和体育旅游精品线路。
(2) 体育与健康融合。充分发挥体育在推进健康关口前移,提高生活品质方面的积极作用。大力发展运动康复医学,积极研发运动与健康促进解决方案,鼓励社会资本开办康体、运动康复等各类机构。积极推广“运动处方”,普遍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运动干预,发挥体育锻炼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大力推进运动健康互联,鼓励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设立国民体质监测站点,组织开展群众日常体质测定,建立市民体质测定与健康档案大数据互联平台。
(3) 体育与教育融合。一方面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大力发展体育培训业,创办一批高水平、有品牌效应的体育培训国际机构;另一方面要以校园足球为抓手,打造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以赛事带动青少年体育产业发展。此外,还要鼓励学校成立课外体育俱乐部,完善学校体育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确保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 h,至少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养成终身参与体育锻炼及体育消费的习惯。
(4) 体育与文化创意融合。大力扶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加强体育文化服务业品牌建设,深耕体育竞赛表演业,推动体育影视、体育传媒、体育动漫、电子竞技等产业发展。积极推动体育与新媒体的结合,建立与完善体育赛事版权交易市场,积极引入新媒体介入体育赛事转播领域,进一步拓宽国内赛事转播权的市场竞争范围。
(5) 体育与信息技术融合。积极探索“互联网+体育”发展的新路径,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体育服务、运动装备制造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不断推进体育商贸电商交易平台建设,鼓励体育企业借助电子商务等新兴交易模式拓展业务,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体育商贸新模式。
4结束语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是落实国务院46号文件的第1个5年规划期。在此期间,我国体育产业既面临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转型和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同时也面临着全面深化改革趋势下体育改革的不确定性。为此,应围绕“十三五”时期体育产业发展目标,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供给拉消费、以转型求升级、以融合寻突破”的理念,深化体育产业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十三五”时期发展体育产业的各项任务,力争使体育产业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EB/OL].[2015-10-2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10/20/content_9152.htm
[2]刘鹏.2015年在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5-12-30].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n1392/n7425138/n7425223/7477924.html
[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EB/OL].[2015-11-03].http://www.finance.ifeng.com/a/20151103/14054325_0.shtml
[4]胡鞍钢,鄢一龙,杨竺松.关于“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的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3(55):71-78
[5]国务院办公厅.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EB/OL].[2015-03-16].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3/16/content_9537.htm
[6]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上海市“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J].科学发展,2015(3):28-48
[7]黄海燕,张林,骆雷.把握政策契机,借鉴国外经验,加快推进上海体育产业发展[J].科学发展,2014(11):55-60
[8]黄海燕,陈宣东.利用产权交易所实现体育产权集中交易[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4):11-13
[9]黄海燕.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则、目标与实施路径[J].体育科研,2012(4):35-39
[10]黄海燕.“十一五”时期我国体育服务业发展审思[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4):1-6
文章编号1000-5498(2016)02-0013-06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作者简介:第一黄海燕(1981-),男,江苏宝应人,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美国佐治亚大学体育管理学博士后;Tel.:(021)51253519,E-mail:haixi021@126.com
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委托项目
收稿日期:2015-12-30; 修回日期:2016-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