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探究:抓住契机引导幼儿开展科学活动

2016-04-11福建省福安市第二实验幼儿园施丽云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6年6期
关键词:鸽子科学探究

福建省福安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施丽云



小组探究:抓住契机引导幼儿开展科学活动

福建省福安市第二实验幼儿园施丽云

“科学始于好奇”,幼儿天生是好奇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周围物质世界产生兴趣,从而表现出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强烈愿望。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是幼儿科学教育的新形式,它提倡以幼儿为中心,提供丰富的物质材料支持幼儿的探究,引导幼儿亲身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获得科学概念。当幼儿自己具体地和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时,怎样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形成他们自己的假设或否定?因此,教师的适时指导是很重要的。在一次科学小组探究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鸽子”的探究特别感兴趣,因此我就抓住这个契机进行指导。下面谈谈如何引导抓住契机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

《幼儿科学知识的建构——鸽子》一书中,皮亚杰把幼儿比喻为“科学家”,强调孩子们跟成人一样,是个孤立、动态发展的个体;认为孩子天生就是科学家,对世界充满好奇,喜欢提问,会主动摆弄物体,观察物体变化的情况,所以老师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尽量给孩子提供摆弄的物体、观察物体变化的活动,同时提出一些争论点,造成孩子某种程度的认知冲突,促使孩子的思考层次逐步提升。从整个“鸽子”课程发展过程来看,“鸽子”主题是孩子引发的,问题是孩子提出的,问题的逐步推演过程也是孩子自然发展出来的,连研究方法的设计与运用也都是孩子们主动策划、动手制作的成果。

一、教师的“引”让幼儿在研究中的计划性增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体现着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以幼儿发展为本。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开展幼儿科学活动中,作为儿童发展的“支援者”,由单纯的知识“传授人”转变为幼儿学习的“引路人”,与孩子们一起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是主动的学习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器。第一次喂鸽子,原本只是孩子的好奇心使然,老师并没有设计特别的学习目标。但是,在现场的观察与事后的分享中,孩子们的话题始终围绕着“鸽子喜不喜欢自己带的食物”,于是大家有了共同关心的问题。孩子们根据观察的经验,推论出是食物的大小影响了鸽子的选择,而不是鸽子真的不想吃馒头和面包。因此老师顺势抛出了一个具体问题:“如何知道鸽子最喜欢吃什么?”这让第二次户外教学有了具体的目标。而这一次老师带着孩子事先计划、准备、仔细的讨论每一个步骤,确定大家都清楚了,才到户外教学。像这样事先有详细的计划、事后有分享讨论的过程,会让户外教学更有深度,才能真正体现到户外教学的意义,而非只是走马观花而已。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老师将讨论的内容一一记录在纸上。一个简单的动作,却让孩子们看到自己说的话如何变成文字,看到口头语言如何转换成书面语言,同时,让整个讨论变得有条有理,而讨论的结果也能明确地展现在孩子的眼前。这时老师给孩子们示范了记录的方法,并帮助他们将讨论的结果组织起来。接着老师进一步请孩子将纸上的文字记录变成图画。书写语言不只有一种形式,文字只是其中的一种符号,而孩子画的图则是更重要、更有意义的图像符号。由孩子画给孩子看,更能达到符号语言传达讯息的目的,也让孩子清楚地体会口头语言、书画文字与图像符号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将主控权交给孩子,由孩子自己动手,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这比老师写的要更直接且有意义。

二、教师的进一步提问使幼儿的观察与表述更为精确

在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能使幼儿的观察与表述更为精确,同样的情境提出不同的问题,幼儿探究的主动性深度和广度是完全不一样的。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的技术之一,它能激励幼儿专注于探究活动和内部心理活动,真正实现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第二次的户外教学,除了食物的议题外,孩子还注意到鸽子的叫声、降落的样子、翅膀的变化、尾巴的变化等,与第一次看的内容已有很大的不同。此时老师除了仔细聆听孩子的分享外,也利用孩子的兴趣,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孩子进一步仔细观察更多的细节。提问式教学是指教师对幼儿提出与操作任务相关的各种问题,引发幼儿对自己的操作行为与操作材料的变化关系的积极思考和反思。在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方式,分为三种:

1.质疑。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当前的想法及其背后的原因。例如,幼儿在喂鸽子时,我发现有的在给面包、馒头剥成小块,有的在给面包、馒头分类,老师就问“你在做什么?”“你为什么这么做?”让幼儿说清楚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鸽子更喜欢吃自己带来的食物。

2.追问。激发幼儿积极思考自己行为的意义并明确下一步的目的。例如,红红小朋友注意到鸽子降落时动作的变化,老师即提出问题:“这样平平地站着啊!你这样做是想干什么?”老师的进一步追问,使红红有机会进一步解释得更为精确:“刚落地时身体是直直地站着,肚子在前面,它的背在后面……然后它就平平地站着,肚子在下面,背变成在上面。”红红把姿势、位置、鸽子肚子、背等部位都描述得相当清楚。

3.反问。帮助幼儿预设自己行为的结果并促使教师进一步思考如何引导幼儿下一步的行为。例如,幼儿在喂鸽子时,发现自己带来的食物鸽子不爱吃,而且鸽子一吃,馒头就弹掉了?老师就直接问:“你认为怎样做才能使鸽子爱吃馒头呢?”“你觉得这样做行吗?”“如果不可以还有别的办法让鸽子爱吃馒头吗?”让孩子真正成为问题的发现与探究者。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教师要设计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幼儿的探索愿望常常是靠教师富有启发性、针对性的问题而诱发的,也就是说教师设置的问题要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使他们急于设法解决疑问,同时也使幼儿的观察与表述更为精确。

三、教师营造自由讨论的气氛让所有孩子各取所需

科学教育活动中应为幼儿创造一个平等交流的机会,让幼儿在交谈中表达自己并分享同伴在科学活动中的发现、探索方法和过程。第三次户外教学回来时,研究小组分享户外教学研究心得时,提出“鸽子什么都吃,但最喜欢吃豆子,它先把豆子吃光”的结论。俊杰却回应:“鸽子一定最讨厌吃豆子,才会最先把豆子吃光。最喜欢吃的应该是留在最后才吃。”显然他是以个人的经验来诠释同一现象,并不认同研究小组的结论,而老师也没有进一步澄清。俊杰的诠释未必不对,但如果是在验证“书上所说,鸽子最喜欢吃豆子”的前提下,就未必合适。我的解读是,由于俊杰并非研究小组成员,没有参与先前研究小组查书、讨论、验证“书上所说,鸽子最喜欢吃豆子”的过程,自然不会因为自己的想法和研究小组不同而产生认知冲突。这个例子,代表了班上其他孩子与研究小组成员之间的经验段层,因此,造成孩子们科学知识建构层次的不同。这时老师及时反思,适时介入,引导孩子相互澄清,就可以提升非研究小组成员的认知思考层次。就在讨论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孩子在各方面的能力或概念,其实有很大的个别差异。如:有的孩子不知如何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擅长用画画的方式表达;有的能说,能以肢体表达,也能以画画的方式来表达;有的能读,也能写部分拼音符号等。从中体现了教师扮演的是“学习引导者”的角色——催化孩子深入地讨论互动,带领孩子相互学习,与孩子共同发展课程。喂鸽子、研究鸽子,并非老师预定的课程,如果不是老师抱着坦诚开放、愿意倾听、响应孩子需求的态度,那么探究是无法进一步展开的。而老师先为孩子搭建框架,孩子才能整合知识与经验,延伸、应用在探索鸽子的问题上。另外,老师经常示范虚心学习的态度与方法,并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才介入,也是造就“鸽子”课程成功的重要因素。举例来说,师生讨论“鸽子在飞时,脚是什么样的问题”时,俊涵结结巴巴,想表达但不会表达,老师立即拿起“黑色琶鹭手套偶”,试着利用手套偶来摆出俊涵的想法,俊涵连忙把手套偶接过去,自己操作手套偶,并说:“不是,是这样,向后伸,直直入,像超人一样。”这样让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自由讨论交流,质疑问难,选择核心问题进行实验观察,从中表达自己并分享同伴在科学活动中的发现、探索方法和过程。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我发现引导幼儿与同伴讨论、交流自己在操作过程使用的方法、利用表征等手段将幼儿探究发现的结果告知同伴是十分常重要的,它能使幼儿理清思路,较为清晰地理解有关科学概念。

四、教师的精神鼓励和适时

介入保证幼儿在求知中享受乐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科学领域要求:“重视幼儿合作、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发展,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探索和讨论,学习用语言、体态、绘画、塑造等方式真实地表达与交流科学探索活动的过程和发现,尊重别人的观点”。主题活动进行了三周,孩子们的兴趣落差愈来愈大,老师也面临着该不该继续进行下去的问题,这时,老师用了一个很棒的教学策略,试探孩子们的想法,即通过孩子的图画了解孩子的想法,也让孩子说清看法。令人惊奇的是,孩子们居然能设计检核表,为自己的推测事先画出预备求证的细节,还设计了勾选的框框,用勾选的方式来记录检核的结果。这时,老师也表扬了幼儿的这种创新精神,敢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研究的成果,然后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把你所知道的都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大家都明白你的研究成果,那你就是一个小小科学家了,孩子们一听到能成为小小的科学家,个个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时,老师带着孩子们“阅读”书面文字、示范如何将说的话写成书面记录,还鼓励孩子们动手画出来——不论是户外教学所见、研究方法讨论内容、表演情节、查书结果……所有知道的、想到的关于鸽子的事都可以画下来。实际观察时,孩子们发现鸽子降落的动作几乎是同时而连续的,到底要勾选哪一个呢?这和当初讨论、推测的情形不太一样,怎么办?经过长时间的观察、讨论、再观察、再讨论,孩子们决定不用勾来表示,而用数字来表示前后顺序。孩子们利用数字有顺序的特点来表现发生时间的先后,用到了数字、数的序列与时间概念,这样幼儿在教师的精神鼓舞下,完成了自己的实验结果,从中享受到探究的乐趣。

因此,教师必须有引、有问、有退、有参与才能引导幼儿用主动探索的方式来探究,才能使幼儿成为一个细心的观察者。最后,通过观察、实验、查书的方式来收集资料,并把收集到的资料用谨慎的态度评估。整个过程孩子们通过“提出问题与理论—求证—提出问题与理论—再求证—提出问题与理论—进一步求证”这种循环的研究过程,一步步接近事实。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习到了科学的方法,无形中培养了科学的态度。换句话说,孩子们正是秉持着科学的态度,在教师的引导、提问、参与、精神鼓舞等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他们感兴趣的问题。

猜你喜欢

鸽子科学探究
鸽子,飞吧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鸽子高高飞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小鸽子,飞起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小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