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本《鸟窝里的树》阅读指导策略

2016-04-11福建省福州市琅岐中心幼儿园王芳华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6年6期
关键词:合欢树小树苗鸟窝

福建省福州市琅岐中心幼儿园 王芳华



绘本《鸟窝里的树》阅读指导策略

福建省福州市琅岐中心幼儿园王芳华

绘本《鸟窝里的树》是作家王一梅创作的童话,由何艳荣绘图。故事以简洁的语言和清新的画面分别展示了小树苗和小鸟在鸟爸爸、鸟妈妈的关爱下茁壮成长,把孩子们引领进丰富的情感世界——“爱家人,爱小树苗”,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发掘、体会情感的内涵和意义。此外,绘本中的“合欢树”树名的出现看似随意而为,其实蕴含着环保的理念,如果没有鸟爸爸、鸟妈妈的保护,就不会有这样的枝繁叶茂的大树存在,让幼儿从小就树立“爱护小树苗,为环保做贡献”的责任意识。

下面就《鸟窝里的树》谈几点阅读指导策略。

一、仔细观察,细心关注绘本结构。

无论哪一本绘本,封面、环衬、扉页、正文、封底都是作者刻意而为的一种设计,版式精到独特,构成一个近乎完美的整体。封面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与幼儿一起阅读时,要特别引导幼儿去发现作者名、译者名、画者名及出版社名,也可鼓励幼儿借助封面先猜测一下故事内容;环衬是封面与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环衬不但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有时还会提升主题;扉页就是环衬之后、正文之前的一页,上面写着书名和作者的名字和出版社,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门;封底也很有“看头”——大部分与封面相呼应,有的甚至需要与封面连在一起欣赏讨论,有的则是故事结尾的延续,为幼儿留下想象空间。一本绘本看完或讲完并不意味着故事的结束,很多绘本留下来的是思考,让孩子们继续体味故事的趣味性并享受和大家一起创作的兴趣。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幼儿阅读,仔细观察发现绘本的结构是第一步。

如《鸟窝里的树》封面上的图画“一棵合欢树上有四个鸟窝和一群小鸟”与文字“鸟窝里的树”就能抓住幼儿阅读的急迫心情,然后引导幼儿猜想这个故事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带着孩子的想象,让孩子们从扉页中获取些许的正文信息:鸟爸爸和一群小鸟、几棵树之间的故事,关注扉页中鸟爸爸挥汗如雨的情形,引发幼儿讨论:鸟爸爸辛苦吗?为什么?为了谁呢?你喜欢这样的鸟爸爸和鸟妈妈吗?在孩子最感兴趣的阶段,引导他们进行阅读,充分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封底“合欢树”的出现,渲染着大树上鸟儿一家快乐而温馨的情感氛围,延伸着鸟妈妈、鸟爸爸的关爱、相伴的温馨,奉献、宽容的快乐。他们给予树无私的爱,这种爱是暖暖的、亲亲的、柔柔的,像粉红色的合欢花一样静静地开放着……孩子们看到这样的封底总是意犹未尽,想象了各种的故事结尾:鸟爸爸、鸟妈妈一家很快乐,他们经常带着小鸟到更远的地方找虫子吃;小鸟们长大了,爸爸妈妈飞不动了,就帮爸爸妈妈找来虫子一口一口地喂;小树苗越长越高,比原来的树还高大,小鸟们把爸爸妈妈接到合欢树上,全家住在一起……让幼儿从中体验了互助互爱的美好情感。

二、营造氛围,用心感受绘本正文。

每一个幼儿都是读图画的天才,画面色彩丰富、动态鲜活、文字不多的绘本正文能给幼儿广阔的想象空间。如《鸟窝里的树》有种子发芽、小鸟出壳、小树长大、合欢树开花等一幅又一幅细节美丽而富有朝气的图像呈现在孩子面前,充满了一种又一种情感:惊喜、烦恼、快乐和爱,情景和谐交错。阅读活动中,我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像融为一体,以看课件、自主阅读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在看看、说说、听听、想想的轻松气氛中进行阅读。然后以“传递小树苗”的形式让幼儿感受“关爱”——我将小树苗传给第一位幼儿,示意孩子们一个个传下去。用柔柔的声音轻声地营造着关爱、呵护的氛围,用眼神对孩子们的传递行动投以赞许的目光,用肢体语言提醒孩子们小心地传递。开始我看到有的孩子用好奇的目光在观察、有的在和身边的朋友说着什么、甚至有的捂着嘴在偷偷地笑,渐渐地,活动室里安静极了,只有孩子们传递时轻声地提醒“你要小心啊!”“当心点!”“千万可别碰坏了小树苗啊!”我看到孩子们的脸上满是“严肃”、眼里满是神圣,孩子们表现得那样投入! 当孩子们沉浸在“关爱”的氛围时,继而引导他们去感受鸟爸爸的一次又一次不停地叼来虫子喂鸟妈妈,鸟妈妈用自己身体的温度传递给自己的宝宝以及和鸟爸爸小心翼翼地移动小树苗,给小树苗浇水等种种的“关爱”,让每个幼儿用自己的感受来理解画面,将自己融入到故事角色中去。读到最后,孩子们感叹地说:鸟爸爸、鸟妈妈真好,小鸟好幸福!也联想到了自己的爸爸和妈妈,有的孩子脱口就说出:我要是有这样的爸爸多好。营造氛围,再现绘本中故事的情境,引导幼儿去理解和分享别人的情绪体验,并使幼儿产生与绘本中人物一致的情感,使其在日后生活中对他人类似的情绪体验会主动去理解并作出良性反应。

三、巧设提问,真心拓展绘本空间。

如何在绘本阅读中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显得尤为重要。以前,在让幼儿阅读时,都是先提出问题,幼儿思考回答,然后再请幼儿进行讲述图意,或者请幼儿看图,教师边讲述图意边让幼儿听。其实,这并不是幼儿在阅读,而是教师在讲故事。只有从绘本阅读的提问着手,发挥提问的魅力与艺术,才能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与欲望,促进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与阅读概念的形成。那么,在绘本阅读中有哪些提问技巧呢?

㈠猜想式提问

《鸟窝里的树》绘本的封面就已经很吸引幼儿了,老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并提出了问题:“这本书真奇怪,书名叫 “鸟窝里的树”。我只见过鸟把窝造在树上,却没见过鸟窝里会长出树,你们见过树长在鸟窝里了吗?问题一出,幼儿的兴趣马上被激发了,有的说见过,有的说没见过,鸟窝不可能长出树,应该是树枝。到底是树还是树枝?带着疑问,孩子们紧跟着老师的思路顺利地进入后面的活动中。

㈡重复式提问

《鸟窝里的树》故事发展包含了发生、发展、高潮、结尾四个要素。请幼儿自由阅读后教师三次重复提出一个问题——在发生部分:鸟太太孵蛋时孵出了一棵小树苗,老师问了“小树怎么办?鸟窝怎么办?”孩子们非常诧异,很惊奇地相互议论着:这怎么可能?也对老师提出同样的疑问“小树怎么办?鸟窝怎么办?”;带着问题我们进入了故事的发展部分:树越长越高,快要撑破鸟窝,教师第二次发问:“小树怎么办?鸟窝怎么办?”孩子们开始了种种的猜想:把小树移走、把小树砍掉、到别的树上再造窝、到别的树上去鸟蛋不好搬走、干脆找个铲车把鸟妈妈和蛋宝宝一起搬家、先爬到树上把蛋取出来等鸟爸爸造好窝再放回去……孩子们想象着,议论着与树、窝相关的话题,很是纠结;当螳螂先生扛着大刀来砍树,教师第三次问:“小树怎么办?鸟窝怎么办?”孩子们由原来对鸟宝宝的关注转向对小树苗的爱护:不要砍掉,不能砍掉,我们要爱护小树苗。当看到小树苗被鸟爸爸移到泥地里种下时,他们的心情轻松了很多。重复式的提问能引发孩子联系故事的前后情节发展展开联想,为幼儿的编创拓展了空间,也使故事的发展更具逻辑性。

㈢递进式提问

《鸟窝里的树》故事情节随着鸟宝宝和小树苗的成长而发展,教师在引导阅读绘本时,递进式地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鸟窝里发生了什么?”“小树怎么办?鸟窝怎么办?”“蛋宝宝和小树发生什么变化?”“美丽的合欢树上出现了四个鸟窝,这些窝会长出小树吗?”教师的提问都很有针对性,每个问题不是停留在同一个层面上,而是有联系、递进的,有助于幼儿掌握故事的主要线索,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并进行更大胆地想象与创作。

总之,在每一个绘本故事里,都有许多值得玩味的东西。简练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人文精神,令人感动又从中受到教育。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绘本所蕴含的情感和深刻哲理,将绘本真正的精神传递给幼儿,让幼儿耐心品味绘本意境,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资料

[1]叶蕾艳.浅谈创设幼儿早期阅读的环境及指导[J].教学方法研究,2010(2).

[2]耿明磊.绘本阅读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和教育建议[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1O).

[3]王一梅.鸟窝里的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合欢树小树苗鸟窝
合欢树
合欢树
我们和小树苗
合欢树
做在大胡子里的鸟窝
鸟窝
小树苗
冬天的雨
小树苗
鸟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