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断块油藏示踪剂现场监测与数模预测对比研究
2016-04-11马双政南源苏金长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湛江分公司广东湛江524057
马双政,南源,苏金长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湛江分公司,广东 湛江 524057)
温守国 (中海油能源发展工程技术公司钻采工程研究所,天津 300452)
海上断块油藏示踪剂现场监测与数模预测对比研究
马双政,南源,苏金长(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湛江分公司,广东 湛江 524057)
温守国(中海油能源发展工程技术公司钻采工程研究所,天津 300452)
[摘要]海上某油田8井区构造复杂、断层较发育,主力油组产能不足,前期实施了注水开发。采用示踪剂监测技术,对D4、D13井加注示踪剂,现场监测了D8、D12采油井示踪剂浓度,测试了井组注采对应关系、前缘水线推进速度等参数。结果表明,D4井与D8、D12井在M2Ⅳ油组上连通,水驱前缘推进速度分别为38m/d和14.3m/d,向D8井推进速度较快;D4井M2V油组注入示踪剂Ho,D13井M2V油组注入示踪剂Lu,D8井、D12井均未见采出,表明其断层封闭不连通。运用数模预测软件对示踪剂产出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数模预测与现场监测趋势相吻合,为该类型海上断块油藏的开发措施(布井、堵水)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示踪剂;推进速度;数模预测;现场监测;断块油藏
南海海域海上某油田为一被断层复杂化的断块构造,构造复杂、断层较发育,其主力油组为M2Ⅳ油组和M2Ⅴ油组,为受岩性控制的断块油藏,部分具弱边水能量。油田8井区目前共有2口注水井D4井和D13井,2口采油井D8井和D12井。其中M2Ⅳ油组为一注一采井网,D4井注,D12井采;M2Ⅴ油组为两注两采井网,D4、D13井注,D8、D12井采。自开采以来,D8井含水上升,井底流压下降,需监测M2Ⅴ油组产水主要来源;D12井合采M2Ⅳ、M2Ⅴ油组,含水上升速度较快,由于D12井是小井眼大斜度井,投产至今无法进行产出剖面测井,因此其产液剖面一直不明确,为后续措施以及开发调整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需要借助示踪剂进行分层(油组)产出分析[1]。
井间示踪剂技术己有60多年的历史,该项技术经历了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后,伴随着三次采油技术在油田中的应用和油田调整挖潜的需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发展[2]。井间示踪剂数值模拟解释是井间示踪剂技术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并形成了很多软件,数值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多相多组分模型,把示踪剂作为一种组份,处理示踪剂的注入、运移、产出过程[3,4]。井间示踪剂数值模拟解释将有利于井间示踪技术在指导油田开发的实践、认识油藏的非均质特征和提高原油产量等诸多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获得更佳的运用效果[5]。
1示踪剂优选试验
试验选择目前常用化学示踪剂BHSZ-01、BHSZ-02及系列微量物质示踪剂,所选择示踪剂具有与地层水配伍性良好、热稳定性好、静态吸附保留率高、相互干扰程度低等特点。
通过测试井组注入水及地层水进行示踪剂背景浓度测定,优选测试井组目标示踪剂[6]。试验中,为保障测试本底准确可靠,在现场取不同时间的2批次水样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见表1。
根据示踪剂本底浓度测试结果,初步确定目标示踪剂为微量物质示踪剂Ho、Lu及化学示踪剂BHSZ-02。
表1 井组示踪剂本底浓度测试结果
2现场监测结果分析
根据该井组示踪剂筛选结果及设计参数,考虑井组总体药剂用量,确定D4井M2Ⅳ油组示踪剂选择BHSZ-02,M2Ⅴ油组示踪剂选择微量物质示踪剂Ho,D13井M2Ⅴ油组示踪剂选择微量物质示踪剂Lu。然后,在D4井M2Ⅳ、M2Ⅴ油组,D13井M2Ⅴ油组实施注入示踪剂作业;作业后监测其井组受益井(D8、D12)示踪剂产出情况[7]。
2.1M2Ⅳ油组示踪剂BHSZ-02监测结果分析
D4井M2Ⅳ油组于2012年12月6日注入示踪剂BHSZ-02,由产出曲线(见图1、图2)可知:
1)D8井、D12井BHSZ-02见剂浓度均高于本底浓度5倍,且具有阶段显示特征,因此,上述2井判断见剂,说明D4井与D8、D12井在M2Ⅳ油组上连通,D4井与D8井间在M2Ⅳ油组上的断层不封闭。
2)D8、D12井分别于2013年1月5日、1月19日监测到示踪剂BHSZ-02,见剂时间分别为29、43d,D8、D12井距D4井的井距分别为1102、613m,计算水驱前缘推进速度分别为38、14.3m/d。D4井在M2Ⅳ油组向D8井推进速度较快[8,9]。
图1 D8井示踪剂BHSZ-02产出曲线 图2 D12井示踪剂BHSZ-02产出曲线
2.2 M2Ⅴ油组示踪剂Ho监测结果分析
D4井M2Ⅴ油组于2012年12月4日注入示踪剂Ho,由产出曲线(见图3、图4)可知,D8井、D12井示踪剂Ho的见剂浓度始终在本底浓度附近波动,其中在监测初期出现1~2个高点。但从整个曲线来看,不具备阶段显示的特点。因此,认为上述2井未见示踪剂Ho。
2.3M2Ⅴ油组示踪剂Lu监测结果分析
D13井M2Ⅴ油组于2012年12月3日注入示踪剂Lu,由产出曲线(见图5、图6)可知,D8井、D12井示踪剂Lu的见剂浓度始终在本底浓度附近波动,其中在监测初期出现1~2个高点。但从整个曲线来看,不具备阶段显示的特点。因此,认为上述2井未见示踪剂Lu。
图3 D8井示踪剂Ho产出曲线 图4 D12井示踪剂Ho产出曲线
图5 D8井示踪剂Lu产出曲线 图6 D12井示踪剂Lu产出曲线
3监测结果与数模预测
将地质模型及其网格属性参数直接调入油藏数模软件Eclipse中,应用Eclipse100油、气、水三维三相模型进行模拟运算将数模预测和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
3.1示踪剂BHSZ-02产出数模预测与监测趋势对比
图7、图8结果表明,D12井于43d见示踪剂BHSZ-02,数模预测该井见剂为100d。说明经过长期注入水冲刷,井间D4井与D12井在M2Ⅳ油组上存在大孔道或高渗条带。
图7 示踪剂BHSZ-02数模预测产出曲线 图8 示踪剂BHSZ-02实际监测情况
3.2示踪剂Ho产出数模预测与监测趋势对比
图9与图3、图4对比表明,D8、D12井在监测期间(120d)未见示踪剂Ho,数模预测上述2井见剂均在400d之后见剂。说明示踪剂仍在地层中运移,目前在油井中未产出。
3.2 示踪剂Lu产出数模预测与监测趋势
图10与图5、图6对比表明,D8、D12井在监测期间(120d)未见示踪剂Lu,数模预测其分别在400、1000d后见剂。说明示踪剂仍在地层中运移,现场检测未在油井中产出。
4结论与建议
1)D8、D12井均有BHSZ-02产出,且见剂速度较快,说明D4井在M2Ⅳ油组的注入水向D8、D12井突进,井间存在大孔道或高渗条带,且结果证明,D8井与D4井间在M2Ⅳ油组上的断层不封闭。
2)D4井M2Ⅴ油组注入示踪剂Ho,D13井M2Ⅴ油组注入示踪剂Lu,D8井、D12井均未见采出,表明其断层封闭不连通。
3)通过数模预测曲线对比得到,数模预测与现场监测趋势相吻合,能够为该类型的海上断块油藏的开发措施(布井、堵水)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申茂和.用动态资料分析复杂断块油藏储层特性方法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
[2] 李学军.示踪剂、水驱前缘监测技术在秦家屯油田中的对比应用[D]. 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3.
[3] 李宝莹,刘贵满,郑晓松.示踪剂资料在锦16块整体调驱设计中的应用[J].特种油气藏,2012,19(2):59~61.
[4] 刘俊峰,朱秋琳,聂鹏程,等.示踪剂在涩北气田边水推进监测中的应用[J].油气地面工程,2014,33(12):118~119.
[5] 常世明.井间示踪剂监测技术在注水开发中的应用[J].辽宁化工,2014,43(8):1059~1061.
[6] 赵辉,康志江,张允,等.表征井间地层参数及油水动态的连通性计算方法[J].石油学报,2014,35(5):922~926.
[7] 牛栓文,赵晓燕,俞萍.分层示踪剂测试技术在合采合注油藏开发中的应用[J].测井技术,2005,29(4):376~378.
[8] 王利美,张国萍,胡艳霞,等.井间示踪剂大孔道识别及剩余油饱和度分布技术[J].断块油气田,2003,10(4):72~73.
[9] 赵永强,王秀鹏,史田,等.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技术研究油水井间高渗透层[J].断块油气田,2002,9(2):77~79.
[编辑]辛长静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16)01-0030-04
[中图分类号]TE331
[作者简介]马双政(1983-),男,硕士,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mashzh2@cnooc.com.cn。
[基金项目]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生产科研项目(CCL2012ZJFN0209)。
[收稿日期]2015-10-19
[引著格式]马双政,南源,苏金长,等.海上断块油藏示踪剂现场监测与数模预测对比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13(1):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