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标本的放置时间和方式对多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

2016-04-11崔丽娜赵云鹏

河北医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血液标本生化检验

崔丽娜, 赵云鹏

(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五医院检验科, 上 海 200006 2.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二医院检验科,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血液标本的放置时间和方式对多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

崔丽娜1, 赵云鹏2

(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五医院检验科, 上 海 200006 2.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二医院检验科,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摘 要】目的:观察血液标本的不同放置时间和方式对10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50份健康体检者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将每份标本依照不同放置方式均分为5等分,A组为抽血即刻进行多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视为基础值),B组于20℃室温下存放,C组于4℃恒温下保存,D组为抽血后即刻分离血清于4℃恒温下保存,E组于-20℃下冰冻存放,B、C、D组于存放2h、12h、24h后检测,E组7d后检测,比较各组指标差异。结果:B、C、D组的CO2、Glu从存放2h后开始持续降低,与基础book=524,ebook=176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E组的Glu、AST、ALB与基础值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该组的K+、Na+、ALT、TP、CK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液标本的不同放置时间和方式会对多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有较大影响,会影响疾病诊断准确性,建议根据临床检测要求合理选择血液标本的放置时间和方式。

【关键词】血液标本; 放置时间; 放置方式; 生化检验; 检验误差

在医学检验分析之前的质量控制部分,血液标本的保存非常重要和关键,血液标本的不同放置时间和方式会均对多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产生较大影响[1]。有大量文献报道[2,3],血液标本保存时间和保存方式的不同,对各项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的影响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选择了选择50份健康体检者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比观察了不同放置时间、不同放置方式对多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程度。现将有关资料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至9月于我院进行常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女各25例,年龄20~38岁,平均(30.8±7.7)岁。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仪器与试剂:检测仪器采用日本产的奥林巴斯(OLYMPUS)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验试剂与质控血清和校准品均购自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试验所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由南昌市赣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

1.3 试验方法:共采集50份血液标本,均为空腹静脉采血,将每份标本5等分。第1组抽血后即刻分离血清进行10项生化指标检测,视为A组,其结果视为基础值;第2组于20℃室温条件下存放,视为B组;第3组于4℃恒温下保存,视为C组;第4组抽血后即刻分离血清于4℃恒温下保存,视为D组;第5组于-20℃下冰冻存放,视为E组。钾(K+)、钠(Na+)、葡萄糖(Glu)、碳酸(CO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TP)、清蛋白(ALB)、血清肌酸激酶(CK)等10项生化指标的检测均严格按说明书操作进行校准及质控,保证每一项生化指标均在质控范围内,比较各组指标差异。B、C、D组于存放2h、12h、24h后检测,E组7d后检测,记录检测结果,比较各组指标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本组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处理,本试验所检验的10项生化指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表1 血液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和方式的10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s)

表1 血液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和方式的10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s)

①与基础值(A组)比较,P均<0.05

组别  时间 K+(mmoL/ L)  Na+(mmoL/ L)  Glu(mmoL/ L)  CO2(mmoL/ L)  ALT(U/ L) A组  即刻 4.31±0.32  143.12±1.70  6.82±3.65 22.62±1.44  35.82±18.68 B组 2h 3.92±0.41① 133.52±3.20① 6.20±3.52① 20.42±1.58① 33.52±17.54①12h 4.85±0.48① 146.51±2.76① 4.33±3.82  17.52±1.32① 37.25±17.95 24h 5.83±0.52① 147.93±2.85① 3.24±2.95① 14.20±1.02① 37.59±18.52 C组 2h 4.11±0.78 139.8±2.32 6.72±3.62  21.54±2.21① 35.82±18.57 12h 5.72±0.82① 141.6±1.75  5.68±2.93① 20.18±1.69① 35.68±18.29 24h 6.62±0.85① 141.3±1.70  5.01±2.57① 19.52±1.58① 36.95±18.93 D组 2h 4.02±0.33① 135.62±1.82① 6.62±3.54① 20.72±1.63① 34.52±18.24①12h 4.35±0.29  146.58±1.80① 6.79±3.56  18.82±1.65① 35.01±18.42 24h 4.58±0.21① 147.62±1.83① 6.89±3.62  19.01±1.38① 35.03±18.29 E组 7d 4.32±0.35 143.25±182 6.83±3.60  18.92±1.59① 29.58±16.82①

B组的K+、Na+、Glu、CO2、ALT、AST、LDH、TP、ALB在2h后的数值与基础值比较均有降低,存放12h后K+、 Na+、AST、LDH、TP较基础值出现升高;C组存放12h 后K+较基础值上升,24h后AST、LDH、TP较基础值出现升高;D组存放2h后的K+、Na+、ALT、LDH、TP、ALB较基础值下降,12h后Na+较基础值上升,24h后K+、TP较基础值上升。B、C、D组的CO2、Glu从存放2h后开始持续降低,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E组的Glu、AST、ALB与基础值比较差异不显著(P>0. 05),该组的K+、Na+、ALT、TP、CK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1。

表2 血液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和方式的10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s)

表2 血液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和方式的10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s)

②与基础值(A组)比较,P均<0.05

组别  时间 AST(U/ L) LDH(U/ L) TP(g/ L) ALB(g/ L) CK(U/ L) A组  即刻 30.63±10.25  176.25±54.25  79.21±7.45  42.95±2.58  72.82±19.26 B组 2h 33.56±10.42② 171.62±62.35② 75.38±7.72② 42.52±2.43  69.82±16.58 12h 34.62±10.52② 196.58±59.68② 83.25±7.80② 42.15±2.15  74.26±14.29 24h 37.96±12.66② 213.52±60.58② 88.46±8.6② 41.63±1.86  69.58±17.09 C组 2h 30.44±10.82  176.59±52.81  79.68±8.25  42.16±2.20  71.28±18.93 12h 35.59±10.59  181.25±54.28  80.68±7.62  41.92±2.09  73.22±19.54 24h 35.68±11.25② 195.28±53.92② 82.59±7.29② 41.53±2.03  76.28±19.08 D组 2h 30.62±10.25  170.25±59.58② 76.25±7.93② 42.68±2.08  72.05±18.03 12h 31.02±10.56  176.59±58.25  79.25±6.82  40.48±2.85  72.09±18.93 24h 31.62±11.02  177.59±60.25  82.65±7.43② 40.25±2.59  76.59±19.26 E组 7d 29.54±12.05  210.48±57.25② 73.25±7.71② 42.51±3.62  72.09±19.53

3 讨 论

血液中的K+、Na+是人体内部维持水平与渗透压平衡的重要因子,K+主要存在于包细胞内液,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4]。两者均是调节体液酸碱平衡的重要因子,其水平变化直接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其水平失调必然会导致病理性改变[5]。在在研究中,血液标本中K+、Na+会随着存放时间的推移而呈现出上升趋势,这主要是因为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或三磷酸腺苷(ATP)导致细胞内外的离子出现异常转移。酶类活性会随着血液标本放置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同时红细胞(RBC)的破坏也会标本长时间存放而逐渐增强[6]。在本研究中,B、C、D组的Glu从存放2h后开始持续降低,糖酵解酶作用、细菌的作用以及RBC的破坏作用会逐渐降低血标本中的Glu水平[7]。血标本存放时间越长,脂蛋白颗粒的结构改变可能性越大,必然影响血脂水平;同时,脂蛋白之间也存在着部分脂质交换的可能性,影响血样本的检测结果。所以,血样本的检测时间应该越短越好,时间越短,结果准确性、客观性越高。

影响血标本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较多,可以概括为人为因素和客观因素。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血标本送达实验室不及时,为严格依照存放温度和存放时间进行质量控制,进而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客观因素主要表现为检测仪器技术水平不够、试剂质量水平不高,也会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8]。因此,我们建议,实验室工作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操作规程,各项指标的检测均严格按说明书操作进行校准及质控,并根据指标的不同选择合适的保存时间与保存条件,保证每一项生化指标均在质控范围内。另外,由于存放时间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大,所以,若无法立即检测,应将血样分离血清放置冰箱中低温保存,以最大幅度降低存放时间对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晓桓.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1,32(3):529~530.

[2] 贾利军.空腹静脉血标本放置时间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6):719~720.

[3] 沈红五,陈宏梅,徐秀群,等.标本放置时间与保存温度对血糖血钾结果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1,26(8):61~ 63.

[4] 李晓恒.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1,32(3):529~529.

[5]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37~494.

[6] 茅蔚,俞赞临,薛济鸿,等.常温下凝血标本的放置和离心时间对结果的影响[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1,26(5): 124~125.

[7] 李爱君,乔秀丽,滕海风,等.院内感染血液标本分离病原菌48例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09,07(10):1069 ~1070.

[8] 李德奎,刘跃,朱清红,等.2000份血液临床生化检验标本分析[J].河北医学,2014,20(3):527~529.

医学教育

【文章编号】1006-6233(2016)03-0523-04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 j.issn.1006-6233.2016.03.065

【基金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编号:12ZR1438300)

猜你喜欢

血液标本生化检验
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利用36B4基因扩增效率评价PBMC基因组DNA的制备质量
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的分析
生化检验项目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的准确性干扰及纠正性回归分析
生化检验指标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分析及报告
标本溶血对部分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及预防探讨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问题探讨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