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模式结合乌司他丁在腹部创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观察
2016-04-11苏晓丽赵成进张华丽方雪红
苏晓丽, 赵成进, 张华丽, 方雪红
(陕西省人民医院急诊外科, 陕西 西安 710068)
一体化模式结合乌司他丁在腹部创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观察
苏晓丽, 赵成进, 张华丽, 方雪红
(陕西省人民医院急诊外科, 陕西 西安 710068)
【摘 要】目的:分析对腹部创伤为主严重多发伤患者应用一体化模式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腹部创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时间为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随机将100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模式和一体化模式结合乌司他丁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为6.0%,对照组为12.0%,P<0.05;观察组患者的ICU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5.35±1.88)d、(14.70±4.90)d,对照组分别为(7.60±2.40)d、(20.11±5.40) d,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部创伤为主严重多发伤患者应用一体化模式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
【关键词】乌司他丁; 腹部创伤; 严重多发伤; 一体化模式
多发伤指的是被同一受伤原因打击而引起的机体同时或相继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组织、器官严重创伤[1],即便单独发生也会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腹部严重多发伤指的是腹部受打击而引起的腹腔内脏器官损伤和大出血,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患者因应激反应、出血、感染、缺氧休克等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和广泛性组织损伤[2],进而导致脓毒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一但抢救不及时将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近年来本院在腹部创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救治中应用一体化模式结合乌司他丁治疗取得明显进展,探究一体化模式结合乌司他丁在其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组中共纳入研究对象100例,均为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腹部创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病人,所有入选病人均经临床检车确诊,并与WHO中规定的诊断标准相符[3]。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17~66岁,平均年龄(37.64±2.14)岁,其中车祸伤26例,坠落伤14例,刀刺伤2例,挤压伤4例,爆炸伤2例,其他2例,损伤部位为肝脏者12例,脾脏损伤11例,肠系膜损伤7例,颅脑合并颅内血肿4例,胰腺损伤3例,小肠3例,结肠2例,肋骨骨折2例,肺挫伤2例,膈肌破裂1例,血气胸3例。观察组中共纳入研究对象50例,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最大68岁,年龄最小18岁,平均年龄(38.34±2.24)岁,其中车祸伤25例,坠落伤13例,刀刺伤3例,挤压伤5例,爆炸伤1例,其他3例,损伤部位为肝脏者11例,脾脏损伤10例,肠系膜损伤6例,颅脑合并颅内血肿5例,胰腺损伤4例,小肠4例,结肠3例,肋骨骨折1例,肺挫伤1例,膈肌破裂3例,血气胸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传统模式下治疗,即循环复苏,气管插管、会诊处理合并伤等。同时给予吸氧、止血、输液、抗感染、抗休克、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4]。观察组患者入室后,值班医生应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患者身体状况的初步评估,同时建立静脉通道,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保证呼吸顺畅,同时合并外出血患者应进行加压包扎处理。应用急诊一体化模式进行救治,具体程序为急诊外科、手术治疗、ICU治疗、监护后病。临床救治过程中,抢救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应主动参与至抢救过程中,以降低医源性因素对病人的影响。在第一时间内了解患者的伤情,实现院前救治和院内抢救的无缝隙联结,今早为腹部创航病人进行开腹探查,缩短无效救治期,控制不可逆装持续性休克、大出血和多脏器功能衰竭。重症治疗阶段,严密监测器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全程化、多系统的连续监测和管理,对于肝肾功能不全、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尽早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及时清除各类炎性介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对于合并严重肺挫伤的病人应尽早进行气管切开手术。临床中加用乌司他丁(生产厂家: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0133)治疗,每次20万U,溶解在250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每日2次,静脉滴注治疗,连续用药7d。
1.3 观察指标:严密观察患者治疗期间的各项症状变化,加强其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一但发现异常应立即进行干预处理,记录患者的ICU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IL-1、IL-6、IL-8、TNF-α指标变化。
1.4 统计分析:试验数据分析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应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s)表示,应用t检验,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救治情况:观察组中3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病死率为6.0%,对照组患者中6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病死率为12.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比较n(%)
2.2 ICU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观察组患者的ICU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较之对照组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ICU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s,d)
表2 两组患者的ICU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s,d)
分组 例数 ICU治疗时间 住院时间观察组 50 5.35±1.88 14.70±4.90对照组 50 7.60±2.40 20.11±5.40 t -8.6620 10.0320 P -0.0011 0.0000
2.3 炎症指标:经临床治疗两组病人的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下降,较之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变化对比(±s,pg/ mL)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变化对比(±s,pg/ mL)
*P<0.05为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为治疗后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指标 观察组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TNF-α 28.40±5.80 14.41±3.39 26.70±5.80 18.56±5.29 IL-1 16.79±3.70 9.36±2.10 15.70±2.50 14.55±2.66 IL-6 21.88±6.71 5.15±2.40 22.99±9.80 6.87±2.82 IL-8 37.44±7.40 22.80±6.50 36.88±6.41 28.90±6.36
3 讨 论
腹部严重多发伤在临床中比较多见,主要是在外力作用下引起腹部两个部位或两部位以上的组织创伤或器官损伤,或者是腹腔大出血等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的病症。腹部严重多发伤的疾病情况严重、复杂,多器官损伤之间相互影响,会加剧疾病症状的恶化[5]。机体严重创伤也会激活机体中多种炎症递质致使炎症因子级联反应及白细胞过度激活,最终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与此同时,氧自由基、溶酶体酶被大量释放,对组织器官造成损伤。实践研究证实,乌司他丁可对腹部严重多发伤病人的炎症因子释放产生抑制作用,进而提高其临床疗效,降低病人病死率[6]。
在腹部严重多发伤的治疗中,炎症控制是其主要措施,也为其预后提供了预后指标。IL-1、IL-6、IL-8、TNF-α是临床评价炎症反应的一个重要指标,与严重多发伤的疾病程度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TNF-α出现最早,也是其中最重要的炎性介质,其能够在激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同时实现氧自由基、蛋白酶、血小板激活因子等的释放。单核巨噬细胞中所产生的IL-1、IL-6、IL-8等炎性介质会对内皮细胞造成损伤,进而促进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和血栓的形成。乌司他丁对磷脂酶、蛋白酶、胰蛋白酶等多种酶活性糖蛋白具有抑制作用,对炎症因子的生成、释放具有抑制作用,进而促进微循环衰竭状态的改变,实现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在腹部严重多发生的治疗中应用乌司他丁治疗可预防炎症反应损伤组织器官。本项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较之对照组下降明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其临床价值。
严重多发伤患者具有3个死亡高峰时段:①伤后数分钟内因心脏、颅脑、大血管严重损伤死亡;②伤后6-8h内因血气胸、颅内血肿、不稳定型骨盆骨折、腹腔实质脏器破裂,抢救不及时死亡;③伤后数日或数周,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感染死亡[7]。可见,患者伤后能够获得早期、有效治疗,尤其是伤后1h黄金时段获得有效抢救是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关键所在。在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抢救、手术室、ICU、普通病房的一体化救治模式能够有效的缩短手术治疗前的准备时间,为临床救治争取更多的时间,保证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及时、有效的抢救。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且其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证实一体化模式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钱远宇,贺红艳,彭超英,等.钝性腹部创伤早期临床特点及超声造影诊断效果研究[J].河北医学,2014,20(3): 355~358.
[2] 王道铨.严重多发伤168例急诊抢救体会[J].山东医药,2013,53(16):79~80.
[3] 唐伟亮,王爱国,于文海,等.腹部钝伤的螺旋CT扫描价值及临床意义[J].河北医学,2015,21(12):2405~2407
[4] 鲁力,胡平,文玉明,等.严重多发伤并发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5,24(5): 493~497.
[5] 李永刚,李立平,唐海,等.伴胫骨干闭合骨折的严重多发伤Ⅰ期应用交锁髓内钉与外固定架的比较[J].中华创伤杂志,2013,29(2):151~152.
[6] 郑世成,高宗强,樊立宏,等.损伤控制骨科理论指导一体化救治模式在骨科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1):43~47.
[7] 黄光斌,王攀,何平,等.重组活化Ⅶ因子在严重多发伤凝血功能障碍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杂志,2013,29(7): 588~590.
Application of Integration Mode Combined with Ulinastatin in Treatment of Severe Multiple Injuries Mainly Headed by Trauma of Abdomen
SU Xiaoli, ZHAO Chengjin, ZHANG Huali, et al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xi,Xi'an Shanxi 710068,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integration mode combined with ulinastatin treatment in curing abdominal trauma patients with severe multiple injuries. Method: 100 cases with abdominal trauma of severe multiple injurie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4 to Febr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s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radifional mode,while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integration mode combined withbook=365,ebook=17ulinastatin treatment. Result: Fatality rate was 6.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12.0%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Patients’time in ICU treatment and hospitaliz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5.35 + 1.88),(14.70~4.90) days respectively,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7.60 + 2.40),(20.11~5.40) days in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treatment,the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Integration mode combined with ulinastatin treatment has a positive effect in clinical treatment as well as prognosis of abdominal trauma patients with severe multiple injuries.
【Key words】Ulinastatin; Abdominal trauma; Severe multiple injuries; Integration mode
【基金项目】2013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编号:2013KRM31)
【文章编号】1006-6233(2016)03-0364-0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 j.issn.1006-6233.2016.0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