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粮食应急物流库存控制的经验借鉴①

2016-04-11佳木斯大学李雪微逄艳波

中国商论 2016年4期
关键词:应急物流

佳木斯大学 李雪微 逄艳波



粮食应急物流库存控制的经验借鉴①

佳木斯大学 李雪微 逄艳波

摘 要:我国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陆上国土面积,在世界上排名第三。如此广袤的国土自然也就容易涵盖各种各样的地形种类,自然灾害也就多种多样。近些年,由于环境污染等原因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研究相应的应对措施就很有必要。粮食的应急物流和库存控制就是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而诞生的,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在粮食应急物流库存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参考国外的相关经验,得到了若干启示。

关键词:粮食物流 应急物流 库存控制

“粮食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对粮食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相应的,粮食应急物流库存控制是对粮食应急物流的具体库存办法。

粮食应急物流及库存控制能很好地帮助人们重建家园。然而,我国在粮食应急物流库存控制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因此我们需要虚心地向国外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应对我国多样的自然灾害。

1 国外粮食应急物流库存控制的经验

1.1 美国

美国设立了专门的救灾物流管理单位,统一应对问题,形成了以“联邦政府到地方政府”的特有的应急物流库存管理模式。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努力,美国形成了良好的应急管理机制,并且不断向着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也使得物流管理体系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美国在粮食应急物流方面采取固定量库存系统模式,固定订购量系统是订购点和订购量都固定的库存控制系统,即指当库存量下降到一定水平(即订购点)时,就按固定的订购批量进行订购的库存控制方式。美国是一个地震海啸多发的国家,应急物流库每年都有固定的库存量,当发生地震时,可以及时地向灾区拨发粮食,一旦粮食不够,地方政府立刻向联邦政府发出请求。联邦政府在接收到地方政府的请求时,立刻制订方案,合理安排运输路线和发放粮食。

1.2 日本

日本对粮食应急物流库存控制管理办法更是进行科学化管理,物资分阶段管理,制订了灾害运输替代方案,形成了以“行政首脑指挥,机构协调联系”的管理政策。日本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更加重视公民的自救防范意识。在应急物流库存控制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即固定间隔期系统,固定间隔期系统不需要随时检查库存量,到了固定的间隔期,各种不同的物资可以同时订货。日本在自然灾害多发期时进行粮食的储备,当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向灾区进行调配,隔一段时间进行粮食储备,以便满足灾区的粮食需要。

1.3 俄罗斯

俄罗斯拥有了一套很完备的灾害预防以及防控体系,民间组织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应急预防方面实行了分权化与多元化管理,不同的机构共同参与管理。在俄罗斯专门有一个由政府管辖的机构,专门为俄罗斯提供应急物流下的粮食和物资需要,这不仅及时有效,而且大大缩短了粮食运往灾区的时间。

2 我国在粮食应急物流库存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粮食应急物流库存控制成本问题

与一般物流库存控制成本不一样。粮食应急物资的成本不仅包括物资的购买成本、人力搬运成本、运输费用成本、仓储成本,当应急物资资源不足时,还应该包括从其他物资充足的地方获得物资时出现的额外成本。粮食应急物流实施时通常把救人和减少生命财产损失作为首要目标,把降低危害的范围和程度作为重要目标,以此来维护灾区的稳定。所以,人们往往忽视了物资库存成本的问题。为了最大可能地保障粮食应急物资的充足供应,往往导致在进行应急救助时物资购买成本的大幅度增加和库存成本的提高。另外,应急物资的库存是临时建立起来的,在短时间内集中数量很大的应急物资,势必会导致物价的上涨,引起采购成本的升高,进而引起库存成本的升高。

2.2 粮食应急物流库存控制数量问题

首先,粮食应急物流需要的应急物资数量比较大。所以,在采购数量方面要特别的注意。但是,我国目前的应急采购制度刚刚起步,还不太规范,导致应急采购实施实施过程的无序性和杂乱性。另外,应急采购的突发性和采购物资品种数量的不确定性,给物资库存的数量也带来了很大的不可预测性。然而,在现实当中,由于运输和配送的局限或不畅通导致救灾物资不能在灾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到达,物资总是在后期陆续到达,这就形成了救灾物资在救灾前期是非常匮乏的,而在救灾中后期就会很充足的情况。救灾物资呈现“前少后多”的现状。但是,在后期的救灾过程中对物资的需求量变小了,就会出现库存数量的增加。

2.3 粮食应急物流库存控制结构问题

危机发生时,由于人们对物资的快速需求导致人们对于粮食应急物资库存结构的忽视,引起物资库存结构不合理现象的发生。对于粮食应急物资的摆放位置不能按照需求物资的特点来进行安排配置,有的只是大概划分了类似物资的位置范围,而且也没有明显的物资分类标志,导致库存物资的杂乱无序,搬运工人随便把货物堆到仓库里,不便于分类管理。这样的情况也造成物资收放记录方面的困难,着实体现了物资库存结构的临时性。

2.4 粮食应急物流库存控制管理人员问题

这个问题的出现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缺乏专业人员的培养途径。目前很少有学校开设应急物流相关课程,导致应急物流人才的缺失。应急物流方面人才的培养以及应急物流的发展研究离不开大学这个知识的海洋。但是我们却忽视了它的重要性。其次,国家对应急物流专业人员的培养以及科研探究的投资力度较弱,导致这个专业人员的缺失。第三,应急物资库存管理人员一般都是临时从各个单位抽调的人员,他们不具有相关的管理知识,导致管理的不合理性。应急物流库存控制和管理具有其独特性,需要有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

3 其他国家的粮食应急物流控制的经验借鉴

3.1 粮食应急物流库存控制成本方面

首先,危机发生后,国家应该马上提出应急预案,各级政府和部门立即组成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小组,以对危机的及时反应和应对作为重点。组织相关机构和人员组建应急小组,尽量避免全民上阵,制定方案保证库存控制的秩序,避免哄抬价格,导致成本的增加。其次,在注意粮食应急物流购买成本,搬运成本,仓储成本的前提下,还应该注意从其他物资充足的地方获得物资时出现的额外成本费用。针对这一点,就我国而言,可以在地震多发地带和自然灾害多发地带周边储备粮食,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周边可以及时地将粮食物资运往灾区,大大降低了粮食应急物流的库存控制成本。

3.2 粮食应急物流库存控制数量方面

灾害发生前,根据以往采购情况制定预案,在灾害发生时根据实际情况和预案进行采购,要做到有序不乱,严格控制库存数量。在完善交通和配送的前提下,将粮食第一时间运送到灾区,避免“前少后多”的情况发生,从而控制粮食应急物流库存数量。不要盲目运送,导致粮食物资过多过少,应合理安排粮食物资的发放,按需分配。

3.3 粮食应急物流库存控制结构方面

在危机情况下,将粮食应急物资按需求提前摆放到相应的位置,避免运送时杂乱无章,不能按需及时送到灾区。应将粮食物资按一定方法进行摆放,并有相应的标志加以区分。分类管理,安排专人进行收发记录。所以,对于应急物资的分类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3.4 粮食应急物流库存控制管理人员方面

开设应急物流相关课程,培养专业人才。增加专业人员的培养途径。重视大学物流专业的教育和培养,尤其是应急物流。国家和政府加大了对应急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和投资的力度。例如:加大资金和设施设备的投入,在高校逐渐建立物流模型及实验室等。选择有专业管理知识的人才进行应急物流库存控制的管理。

3.5 完善粮食应急储备体系

充足的粮食储备,是粮食应急物流库存控制的的保障。在应对自然灾害和其他紧急情况时,不断提高经济建设,完善粮食应急储备体系是必要的。为了防止全国的粮食储备量规模减小,无法满足应急条件下粮食供应,要科学地建立粮食储备体系,按照“总体规模、上下结合、统一要求,分阶段分等级发展”,将中央与地方的发展方向不断统一,在全国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粮食储备机构体系。首先,要根据不同地方发展需求,在不同地区储备其所需的粮食品种,增加粮食储备,提供在应急条件下所需的粮食;其次,是坚持粮食产量与原油产量并重的原则,仓库各种物品的存放量都要保证,像粮食、原油、面粉等,保证在市场需要时能够迅速放出,保证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够有效实施。

3.6 加大应急条件下库存控制部门信息管理

(1)政府出面进行宏观调控,采用合理的信息采集与传送方法,合理有效地保证粮食应急物资准确安全到达灾区,减少传送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隐患,保证粮食物资平稳快速到达灾区。(2)对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和批发市场按照粮食等级进行分类,做出预算报告。当紧急情况下可根据预算报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粮食物资的调配。(3)实现粮食信息传输快速准确,必须建立和完善粮食信息网络,科学合理地建立粮食信息采集点,采集的信息能够代表当地粮食信息建设的实际情况。(4)通过居民口粮的调查,农民用户粮食调查等多种方式,不断掌握当地粮食需求的基本情况,开通应急避难通讯通道,有效地利用现代科技的力量,保证通讯设备联络顺畅。(5)粮食预警工作要求及时发现,及早报告,快速、完善、有序地展开工作。应急通道及时打开能够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关系到指挥速度和快速做出决策。(6)不断完善物流信息系统,对灾区进行及时快速地反馈,确保及时快速地运送粮食。

4 结语

通过借鉴外国粮食应急物流库存控制的经验,笔者不仅发现了我国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改进措施。粮食物资应急与库存控制,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同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把物资成功地派送出去。在粮食物资紧急输送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不确定因素,建立健全应急体系,做好应急措施,不断保证监督和完善管理机制,在保证紧急状态粮食供应的前提下,实现对库存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李军,张建勇.紧急救灾物资物流配送系统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2014(2).

[2]王宗喜.关于应急物流建设的若干问题[J].中国流通经济,2013,(03).

[3]赵亚洲.粮食物流文献述评[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2(5).

[4]张文峰.应急物资储备模式及其储备量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3.

[5]曹翠珍,王俊新.基于适应性供应链的应急物流网络优化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4).

通讯作者:逄艳波(1974-),女,黑龙江省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管理学方面的研究。

作者简介:李雪微(1993-),女,黑龙江省哈尔滨人,佳木斯大学物流管理专业。

基金项目:①重大自然灾害下黑龙江省粮食应急物流的库存控制研究(15GLE10)2015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2(a)-079-03

猜你喜欢

应急物流
应急物流网络的无标度网络特征研究
我国应急物流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应对措施研究
浅论应急物流快速响应体系
基于物联网的应急物流配送体系的构建
应急物流管理体系与信息系统的构建分析
自然灾害应急物流问题及对策研究
面对自然灾害我国应急物流管理运作体系的完善研究
突发事件下粮食应急物流的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