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腧穴配伍规律分析
2016-04-11王艳艳麻东阳于婷婷胡英华
王艳艳,麻东阳,于婷婷,胡英华△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 130021;2.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腧穴配伍规律分析
王艳艳1,麻东阳2,于婷婷2,胡英华2△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 130021;2.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目的:探索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穴位优选和配伍规律。方法: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整理现代临床研究,对穴位进行频次分析、归经分析、关联分析。结果:共纳入82篇文献,优选经络4条,优选腧穴配伍10组,优选核心配伍1个。结论:形成了以足三里、三阴交、曲池为主的核心配伍,以膀胱经、胃经、脾经、大肠经为拓展选穴的配穴处方。
针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选穴;配穴;数据挖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根据美国的1项调查表明,目前全球约有2亿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高达60%[1]。临床多表现为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多项循证医学证据表明,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很可能有效[2-4],2010年版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规范初稿》中也将针灸等作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5]。因此,为进一步规范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取穴规律,提高临床疗效,本文从数据挖掘角度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配伍规律。
1 数据准备
1.1 数据库
近现代期刊论文库,包括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disc)、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gfangdatabase)、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vip)。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14年11月,类型为临床研究或临床观察。
1.2 检索方法
1.2.1 中文检索 关键词:#1针刺,#2针灸,# 3糖尿病,#4周围神经病变;逻辑关系式(#1 OR# 2)AND#3 AND#4。
1.2.2 英文检索 关键词:#1 acupuncture,#2 needing,#3 diabetes,#4 Peripheral neuropathy,逻辑关系式(#1 OR#2)AND#3 AND#4。
1.3 文献筛选
1.3.1 纳入标准 以中医针灸疗法为主要的治疗方法;临床研究或临床观察;研究方法科学、规范;有明确的穴位。
1.3.2 排除标准 个案报道或某位医家的个体经验;重复发表的文献;科普杂志或报刊。
1.3.3 纳入评价 由2名文献检索人员(于婷婷、麻东阳均接受过系统的数据挖掘技术培训)按照检索方法下载文献,然后分别阅读文献的题目、摘要和研究方法,来确定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交叉核对,如有分歧意见则通过与通讯作者讨论解决。
1.4 数据预处理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十二五”教材《经络腧穴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与定位》(GB/T 12346-2006)中的标准,将数据源中的穴位名称规范录入Excel表中并统计总体腧穴选用的频次。
2 数据处理与结果
2.1 数据处理
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将腧穴名称作为惟一变量,统计其出现频次,出现记“1”,未出现记“0”,并统计腧穴的归经和常用穴位的支持度。使用国际通用Clementine 12.0统计软件进行高频穴位的关联分析,并形成穴位关联分析图。
2.2 针刺治疗的文献筛选结果
根据检索逻辑共筛选出文献238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后,共有82篇文章纳入本次文献研究。
2.3 针刺治疗的穴位选用分析结果
82篇文献中共使用不同腧穴83个,总的腧穴使用频次为729次,其中69个腧穴的支持度不足20%(支持度反映该腧穴在文献中的应用程度)。其余14个穴位的使用频率占总腧穴使用频率的66.12%,因此具备优选的价值。表1显示,前14的腧穴有足三里、三阴交、曲池、脾俞、肾俞、阳陵泉、合谷、太溪、肺俞、外关、太冲、血海、肝俞、胰俞。
2.4 针刺治疗的经络应用分析结果
表2显示,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所选腧穴广泛分布于十四经脉(除手少阴心经),但主要集中于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阳明大肠经,其余9条经脉仅占总使用次数的21.4%,因此具备优选价值。
表1 穴位频次分析结果
表2 腧穴—经络关联应用分析结果(%)
2.5 针刺治疗的腧穴配伍规律结果
腧穴配伍规律的关联分析能够找出医家针灸处方时常用的“配对穴”或“配对穴组”,对于充分发挥腧穴的协同效应,优选针灸处方具有重要意义。表3选取的是支持度排名前10位的腧穴,如序号1,支持度表示合谷和曲池同时出现在82篇文献中的频率56.1%,而置信度表示合谷和曲池同时出现在含有合谷穴文献中的频率67.39%。
2.6 针刺治疗的处方精简结果
表1显示,使用Clementine 12.0软件分析优选穴位,形成针灸处方的球形处方模型。将关联度设置为10时(图1),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腧穴配伍逻辑关系,粗线表示2个腧穴之间的关系紧密,细线表示两个腧穴关系稀疏。逐步调整关联度,由10调整为20(见图2)、30(见图3),可见一些腧穴逐步消失,只剩下核心的关键连接,直到关联度调整为40时,只剩下“曲池、三阴交、足三里”3个腧穴组成的核心针灸处方(见图4)。
3 讨论
21世纪时大数据时代,中医数据挖掘可以在大量的数据中发现规律,不仅可以避免低水平的重复研究,而且也可以基于已有数据发现新的研究内容作为临床研究的突破点和课题申报的前期基础。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到中医针灸领域,可以有效地整理针灸文献,发现腧穴之间、经络之间的内在规律,从而更好地为临床取穴作铺垫[6]。通过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手段,可以抓住针灸处方中最本质的核心腧穴组,从而形成腧穴优选方案,便于临床医生的学习和大规模的推广。
表3 穴位配伍关联分析结果
图1 穴位间关联度为10时
图2 穴位间关联度为20时
图3 穴位间关联度为30时
图4 穴位间关联度为40时
《灵枢·五变》曰:“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消渴病日久,迁延其他脏腑,导致气血运行失常,若血脉瘀滞则发为痹症,若气血亏虚则发为痿症[7]。经络优选中以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阳明大肠经居多。背俞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是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通过刺激背俞穴能调五脏六腑之气,从根本上控制消渴。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治痿独取阳明”,取手足阳明经能有效针对消渴日久气血运行失常的病机。脾为后天之本,通过针刺脾经腧穴不仅促进脾胃之气的恢复,而且由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发于下部,在位置上也能起到良好的局部近治作用。
由图4可知,所有配伍及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处方都是以“足三里、三阴交、曲池”为核心展开的配伍处方,是83篇文献729次腧穴使用中的精髓。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和下合穴,在位置上,其下有腓总神经穿过,通过针刺足三里能有效改善腓总神经缺血缺氧的状态,激发神经的兴奋性,起到腧穴的局部治疗作用;在功能上,足三里是人体最重要的保健穴位,能够促进脾胃之气的恢复,促进气血恢复和运行。三阴交,在位置上,其下有胫神经穿过,其近治作用同足三里;在功能上,三阴交为肝、脾、肾三者经脉交汇处,能改善脏腑机能状态。曲池穴深层为桡神经本干,亦能调节重要神经的机能;在功能上,能转化脾土之热,燥化大肠经湿热,有效针对消渴患者阴虚燥热的病机。三穴均位于人体重要的周围运动神经上,在功能上相辅相成,既恢复气血又调节脏腑机能,而且能改善阴虚燥热之标,可谓标本兼治。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最终形成了以足三里、三阴交、曲池为主的核心配伍,以膀胱经、胃经、脾经、大肠经为拓展选穴的配穴处方。本研究是基于临床数据得出的统计学结论,具有一定的临床导向性,期待今后多中心的随机对照实验进行实践性的验证。
[1]Sobhani S,Asayesh H,Sharifi F,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 Ira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 Diabetes Metab Disord,2014,13(1):97-101.
[2]贾蓝羽,杜元灏,黎波,等.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证据[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12):3552-3555.
[3]阳期望,黄凤兰.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系统评价[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4):137-140.
[4]曹平,阳仁达.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1,17(1):97-101.
[5]庞国明,闫镛,朱璞,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规范初稿[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9(8):260-264.
[6]任玉兰,赵凌,陈勤,等.数据挖掘技术在经穴选用及其特异性研究中的应用[J].中医杂志,2010,51(1):47-51.
[7]赵长凤,王轶岩,李岩.针刺、药物穴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4例[J].光明中医,2009,24(10):1934.
Analysis of Acupoints Compatibility Rules of Acupuncture in Treating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WANG Yan-yan1,MA Dong-yang2,YU Ting-ting2,HU Ying-hua2△
(1.The Affiliated Hospital to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CM,Changchun 130021,China; 2.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CM,Changchun 130117,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acupoint selection and compatibility rules.Methods:Using the technology of data mining,finishing the modern clinical research,carried out by frequency analysis,regression analysis,correlation analysis on acupuncture points.Results:A total of 82 literatures were included,preferably the meridian 4,optimization combination of acupoints group 10,preferably 1 core compatibility.Conclusion:The formation of the core compatibility with Zusanli and Sanyinjiao,Quchi primarily,in the bladder,stomach meridian,spleen meridian,large intestine classics for the expansion of the prescription of acupoints selection.
Acupuncture;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Point selection;Acupoints; Data mining
R587.1
A
1006-3250(2016)09-1219-04
2016-04-08
王艳艳(1982-),女,主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与研究。
△通讯作者:胡英华(1974-),讲师,医学博士,从事针灸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与研究,Tel:13504704336,E-mail: 5682642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