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教育的重要性

2016-04-10周吉珍

社科纵横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科学

周吉珍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 福州 350001)

论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教育的重要性

周吉珍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001)

近年来,高校频频出现相信封建迷信、笃信宗教和歪理邪说等各种有神论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高校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教育认识不清、重视不足。因此,大力提倡高校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教育,必须首先明确其重要性。

高校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紧迫性重要性

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的宣传和教育,事关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因此,《关于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要围绕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坚持国民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把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宣传教育列入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和有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切实保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落到实处。

但是,近年来高校却频频出现大学生相信封建迷信、笃信宗教和歪理邪说等各种有神论的现象。这危及到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教育。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隶属无神论的范畴,是无神论诸多理论形态之一。世人之所以冠之以科学,统称为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主要源于以下几点考虑:

一是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基础之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是强调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这从根本上否定了有神论所推崇的超自然的力量的存在。此外,它还涉及世界的发展规律、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等基本问题,为人们正确认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发展及其规律提供了最科学、最完备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驳斥有神论的各种观点提供了最有力的思想武器。

二是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建立在近现代科学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之上,以丰富的科学成果为理论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所以能够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发展及其规律进行科学的阐释,主要得益于近现代科学的发展和社会实践的深入,是以丰富的科学成果为理论依据的。同理,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基础之上,所依据的同样是近现代科学的发展和社会实践的深入,是以丰富的科学成果为理论依据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只有建立在近现代科学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之上,以丰富的科学成果为理论依据,才能得出科学的论断,才能有效批驳有神论的各种观点。

三是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跳出以往对有神论的教义和信条的批判,而是侧重于从有神论产生的根源着手。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产生了宗教,一种颠倒的世界意识,因为它们就是颠倒的世界。”[1](P1)要推翻神,应“对于这个世俗基础本身应当在自身中、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社会中使之革命化。”[1](P134)这也就是说要铲除有神论滋生的土壤,要立足现实社会,通过广大群众的实践活动对世俗社会进行革命。这使得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对有神论的批判更具彻底性,也因而更具科学性。

简言之,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基础之上的,以丰富的科学成果为理论依据,从有神论产生的根源入手,科学阐释有神论的本质、演变规律和社会作用等方面内容的理论。

二、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教育的紧迫性

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全局。大学时期,是他们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然而,近年来高校却频频出现大学生相信封建迷信、笃信宗教和歪理邪说等各种有神论的现象。

大学生的迷信观念和行为从未断绝。受到来自考试、求职和恋爱等多方面的压力,许多大学生自发去寺庙烧香拜佛,祈求所谓的“菩萨”保佑;还有不少大学生相信街头摆地摊的算命先生,不惜花钱请“高人”指点迷津,根据自己的生辰八字来占卜吉凶、预测前途。尤其是随着网络的蓬勃发展,传统的迷信活动都披上了高科技的外衣,在大学生中大肆传播。

大学生信仰宗教的比例呈增长趋势。大学生信教或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或平衡自己的心态,或实现某种精神寄托。同时,在大学校园里,有些外籍教师和外国留学生或以授课为名,或以交朋友为幌子,有目的地对大学生进行宗教渗透。

大学生受到来自邪教组织的渗透。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人才的主阵地,而大学生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新形势下,为了实现对这一主阵地的渗透,邪教组织往往披着宗教的外衣,打着宗教的名义,向大学生们宣传他们的歪理邪说,妄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控制。

大学生中频频出现各种有神论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环境上看,当今时代日益呈现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价值观念和社会信仰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而大学生又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信仰缺失,加之受到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极易走上宗教信仰之路,因为“他们有强大的政治背景,雄厚的资金,长远的战略,以及为扶持和培训宣教骨干的教育体系”[2];从家庭环境上看,父母较少重视子女科学精神的培养而是一味地强调学业成绩,再加之,一部分大学生成长于有宗教信仰的家庭,长期受到家人的影响,对宗教有着某种先在的亲近感;从学校层面看,高校对开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清,重视不足;从自身层面看,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心理素质并不成熟,可塑性强,极易受各种有神论的影响等等。

以上种种,足见当前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教育的紧迫性。

三、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教育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的必然要求。高校不仅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还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是确保高校办学方向正确的重要前提,是高校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科学无神论,也就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根基。如此一来,高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势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要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教育,因为这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的需要。

第二,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教育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的重要保障。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成才,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大学阶段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也是最后的时期。因此,高校应教育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包括用历史唯物主义去分析宗教和有神论,揭露批判封建迷信、邪教和伪科学,引导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第三,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摆脱愚昧落后的思想,构建文明校园的重要举措。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的,以丰富的科学成果为理论依据,从有神论产生的根源入手,科学阐释有神论的本质、演变规律和社会作用等方面内容的理论。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教育,高校“向他们提供各种无神论的宣传材料,告诉他们实际生活各个方面的事实,用各种办法接近他们,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唤醒他们的宗教迷梦,用种种办法从各方面使他们振作起来”[3](P648-649),帮助大学生摆脱愚昧落后的思想,有利于文明校园的构建。

四、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教育需注意的问题

第一,不能将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教育简单地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4]只有弄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高校才能根据受教育对象的不同而有针对性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教育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一方面,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教育只适用于无宗教信仰的学生,并不适用于有宗教信仰的学生。这主要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旨在揭露宗教有神论的虚妄,是与有神论针锋相对的。对于那些有宗教信仰的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教育,不仅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还会伤害他们的宗教情感。因此,对于这些信教的学生,我们应奉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对他们进行科学文化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另一方面,高校的哲学教学还应适当增加科学无神论的内容,而不能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内容简单代之。

第二,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教育应常态化。有神论是长期存在的,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呈现出新的形式。无神论与有神论的斗争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持久战、攻坚战。再加上,人的观念、信仰的形成往往取决于其成长环境、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具有相对的稳固性。因此,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教育,就不能单靠一两次的教育,而要靠长期的、持之以恒的教育,惟有如此,才能提高大学生对科学无神论的认知度,增强识别和抵制迷信观念、邪教思想和宗教有神论的能力,进而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习五一.警惕国际基督教右翼势力的文化渗透[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3).

[3]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袁益娟.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与科学无神论教育的关系[D].新疆师范大学,2005.

G641

A

1007-9106(2016)10-0167-03

周吉珍(1983—),女,福建师范大学讲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智能化的“世界观”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远洋东方境世界观售楼处
走向理性:近代以来中国世界观的嬗变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