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人才队伍建设调查与分析
2016-04-10杨巧燕
杨巧燕
(兰州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 甘肃 兰州 730030)
兰州市人才队伍建设调查与分析
杨巧燕
(兰州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30)
人才是创业之本,强市之力。兰州市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的省会城市,在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方面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同时又面临着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问题。本文对兰州市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调查和分析人才队伍建设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人才队伍建设调查分析
一、引言
人才是创业之本,强市之力。“人才资源在经济社会变革中发挥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作用。”“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人才已经成为各国各地区竞争的战略性资源,更是提高一个地区乃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我国,随着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科学人才观的确立,各地纷纷出台各种政策措施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造就了独特的竞争优势。近年来,兰州市大力推行“人才强市”战略,通过多种形式途径,积极培养本土人才、留住现有人才、引进吸纳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的省会城市,兰州市在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方面仍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同时,兰州市又面临着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问题。因此,深入分析兰州市人才队伍建设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优化人才成长和创新创业环境,加强各级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兰州市人才队伍建设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范围、对象和方式
1.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范围包括兰州市市属行政、事业、企业法人单位和农村经济组织。具体有:市及市以下各级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市及市以下具有独立组织机构、依法开展各项社会事业的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组织;各类所有制企业;各类农村经济组织。
2.调查对象界定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人才。即前述各级各类组织中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高技能人才不受此限制);获得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不具备上述两方面条件,但处于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各类事业组织中副科级及以上工作岗位、企业等经济组织中经营管理岗位的现职人员。按照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六类划分进行调查对象界定。
3.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不同调查主体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a.国家机关、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限上(规模以上)企业实施全面调查。b.除上述“a”项以外的其它经济组织实施抽样调查。抽样框以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法人单位为基础,经核实后采用分层、多阶段、等比例抽样方法,抽样比为10%。c.农村实用人才分别以乡镇(街道)所属站、所、村为调查起报单位,乡镇(街道)汇总评估后逐级上报农委部门。d.抽样步骤:(a)各县(区)、兰州新区统计局以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为基础,以排除实施全数调查的法人单位后的部分为抽样总体。(b)以国民经济行业(十九大门类)作为分层标志进行分层。(c)以分层后的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为标志排队,再等比例抽取10%的单位作为样本单位进行调查。
(二)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1.人才总量呈增长态势
调查显示,截至2014年末,全市拥有各类人才232530人,较2012年末的221700人增长了4.88%。其中,女性人才88983人,占全部人才数量的38.26%。自2012年以来,兰州市人才总量呈增长态势,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2.专业技术人才为人才队伍主体
从人才结构来看,兰州市党政领导人才15098人,占全部人才的6.49%;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2534人,占全部人才的13.99%;专业技术人才115939人,占全部人才的49.86%;高技能人才17192人,占全部人才的7.39%;社会工作人才16090人,占全部人才的6.92%;农村实用人才44331人,占全部人才的19.06%。可见,专业技术人才依然是兰州市人才队伍的主体,占人才总量的近50%。其次为农村实用人才,占比接近20%。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占比仅为13.99%和7.39%,社会工作人才占比为6.92%,非常匮乏。
3.人才队伍年轻化趋势明显
调查显示,在全市人才中,35岁及以下75179人,占全部人才的32.33%;36-45岁80520人,占全部人才的34.63%;46-55岁60356人,占全部人才的25.96%;55岁以上16475人,占全部人才的7.08%。其中,45岁以下人才占全市人才总量的67%,可见兰州市人才队伍年轻化趋势明显,人才年龄结构比较合理。
4.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相对缺乏
调查显示,兰州市人才队伍中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比较缺乏。全市人才中,硕士、博士5376人,仅占全部人才的2.31%;大学本科84518人,占全部人才的36.35%;大专58942人,占全部人才的25.35%,中专24973人,占全部人才的10.74%,高中及以下58718人,占全部人才的25.25%。高中及以下教育水平人才占比较大,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才偏少。全市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16404人,占全部专业技术人员的16.01%(其中正高职称的2474人,副高职称的12993人);拥有中级职称的49630人,占全部专业技术人员的46.77%。专业技术人才中高级职称人员比例较小,反映出兰州市高层次人才匮乏。
(三)六大类人才状况分类分析
1.党政领导人才总体学历偏低,年龄存在老化现象
兰州市党政机关从业人员总数为31424人,其中党政领导人才15098人。市属党政机关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员1050人,仅占全市党政机关从业人员总数的3.34%,占全市党政人才的5.93%;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人员10389人,占全市党政机关从业人员总数的33.06%,占全市党政人才的58.67%。大学本科学历以下人员占全市党政机关从业人员总数的63.6%,党政人才总体学历偏低。从年龄结构来看,市属党政机关中35岁以下党政人才1697人,仅占全市党政机关从业人员总数的5.4%;36岁至45岁的6399人,占全市党政机关从业人员总数的20.36%。总的来看,45岁以下党政人才占全市党政机关从业人员总数的25.76%,45岁以上人数较多,党政人才年龄存在老化现象。
2.中青年企业经营管理者是企业的中坚力量
全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为23877人,其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7832人,占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32.80%,其余为中层经营管理人才16042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平均年龄40.36岁,45岁以下占到71.47%,年轻化趋势明显。其中,35岁以下占28.24%,36-45岁占43.23%,46-55岁占24.10%,55岁以上占4.43%。可见,中青年企业经营管理者已经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从学历构成看,全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11019人,占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46.15%,大学本科学历的10055人,占42.11%,大专学历的7817人,占32.74%。从职称构成看,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中拥有高级职称的2093人,占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8.77%,其中有正高级职称的632人,占总数的2.65%,副高级职称的1461人,占总数的6.12 %,中级职称4785人,占总数的20.04%。可见,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才构成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核心,高学历、高职称的“两高”人才比重增大。
3.专业技术人才数量较多,主要分布于企事业单位
兰州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共115939人,占全部人才数量的49.86%,是人才队伍的主体。专业技术人才主要分布在企业和事业单位。其中,企业拥有69757人,占全市专业技术人才的60.17%,事业单位有46182人,占全市专业技术人才的39.83%。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中工程技术人员26240人、金融业务人员10228人、经济业务人员9049人,分别占企业类专业技术人才的37.62%、14.66%、12.97%;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中教学工作人员31340人、卫生技术人员8278人,工程技术人员2110人,分别占事业类专业技术人才的67.86%、17.92%、4.57%。由调查的专业技术人才行业分布情况来看,企业拥有的专业技术人才远多于事业单位(高出20.34%),而教育、工程技术、金融、经济、卫生领域则是专业技术人才的“聚集地”。
学历方面,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虽然只占专业技术人员的45.15%,但其占全市同等学历人员的70.11%,全市的高学历人才主要分布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职称方面,具有高级职称的有8546人,占专业技术人才的比重为7.37%,具有中级职称的有34192人,占24.49%,具有初级职称的有38002人,占32.78%。从年龄构成看,35岁以下人员占34.01%,36-45岁占34.98%,46-55岁占25.52%,56岁及以上只占5.48%。年龄结构合理,年轻化趋势明显。
4.高技能人才文化程度较低,平均年龄较大
2014年末,兰州市拥有高技能人才共17192人,其中女性4167人,占24.24%。从分布状况来看,国家机关、党政机关拥有2608人,占高技能人才的15.17%;事业单位有5285人,占高技能人才的30.74%;企业依然是高技能人才拥有的主体,有9299人,占高技能人才的54.09%。
从学历层次来看,大学本科及以上2141人,占12.46%,大学专科4064人,占23.63%,中专及以下10987人,占63.91%。中专及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重较大,导致高技能人才队伍难以进一步掌握高新技术、技能,存在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
从年龄来看,35岁以下2214人,占12.88 %,36岁至45岁5764人,占33.53%,46岁至55岁7378人,占42.91%,56岁及以上1836人,占10.68%。高技能人才平均年龄较大,46岁至55岁之间所占比重最大,随着退休年龄的逐步到来,高技能人才队伍可能出现后继乏人的问题。
从职称情况来看,高技能人才中高级职称339人,仅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1.97%。职称结构严重偏低,表现出领军人才匮乏,人才队伍缺少活力。
5.社会工作人才数量少,整体素质不高
截至2014年末,全市共有社会工作人才16090人,占全部人才的6.92%,数量很少。全市社会工作人才中企业占绝大部分,共有15068人,占全市社会工作人才的93.65%,事业单位仅有1022人。在16090名社会工作人才中,35岁以下7323人,占45.51%;36-45岁4973人,占30.91%,46-55岁3182人;占19.78%;56岁以上612,占3.80%。全市社会工作人才中,硕士及以上学历56人,占总数的0.35%;大学本科学历1911人,占总数的11.88%;大专及以下学历的占总数的87.77%。高学历人数极少,大专及以下学历占据绝大部分。
社会工作人才中高级职称共有146人,仅占全市社会工作人才的0.91%,中级职称464人,占全市社会工作人才的2.88%,初级职称1205人,占全市社会工作人才的7.49%。所有取得各级职称人数之和仅是全市社会工作人才总数的十分之一。可见,全市社会工作人才不仅学历偏低,而且职称认定更加滞后。
6.农村实用人才数量较多,以年富力较强的中年人才为主
全市共有农村实用人才44331人,占全市人才总量的19.06%,位居六大类人才数量第二位。从年龄构成看,全市农村实用人才中35岁及以下8053人、36-45岁14623人、46-55岁14671人、56岁以上6984人,四个年龄段人才比例分别为18.17%、32.99%、33.09%、15.75%。由此反映出当前农业生产发展以年富力较强的中年人才为主,年龄结构较为合理。
现有农村实用人才中,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8676人,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19.57%,大专学历5183人,占总数的11.69%,高中文化10818人,占总数的24.40%,初中及以下文化15264人,占总数的34.43%,整体来看文化程度较低。在农村实用人才中,具有高级职称937人,仅占农村实用人才的2.11%,中级职称6469人,占农村实用人才的14.59%,初级职称的7704人,占农村实用人才的17.38%,具有高、中、初级职称的基本为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大量农村实用人才即29221人无职称,占到农村实用人才的65.92%。尤其是在农村经济实用人才中,取得有关农业技术高、中、初级职称的总共仅有489人,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1.10%,其余均无技术职称或资格证书。
三、兰州市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近年来兰州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和制度,使人才队伍的规模和整体素质不断壮大和提高,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由调查结果可知,兰州市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素质明显提升,人才分布多元化、配置市场化的格局基本形成。自2010年初至2014年末,全市增加人才23682人,减少18033人。其中,从兰外调入1923人,调出959人,“两高”人才流失严重的局面得到了有效改观。通过多种积极灵活的引才措施的实施,人才引进工作卓有成效,出现较大“回流”。2014年,全市柔性引进高端人才78名,其中两院院士9名,外国专家32名,涉及城市规划、现代农业、医疗研发、生物技术等多个领域,柔性引智效益初现。2014年全年共引进各类人才3615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和副高以上职称的559人,国外引进的42人,进一步扩充了人才总量,优化了人才队伍结构,缓解了高层次人才缺乏的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兰州市人才队伍建设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总的来看,兰州市人才资源开发利用与西部其他省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与兰州市自身实际需求相比,也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
1.人才总量不足
2014年,兰州市完成生产总值19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2位,在西部10省会城市中排名第4位。未来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的新特征、新规律、新要求下,如何创新驱动,提质增效,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有充足的人才作保证。但是由调查结果来看,兰州市2014年末拥有人才数23.25万人,较2012年末的22.17万人增长了1.08万人,增幅为4.88%。与全市常住人口366.49万人相比,每万人拥有人才数为635人。横向比较来看,同是西部省会城市的成都市,截止2013年底,人才总数达309.31万人,比上年增长32.59万人,增幅达11.78%,每万人中人才占有率达到2604人。兰州市人才总量增长速度也明显低于全市GDP的增长速度,在近几年GDP保持10%以上增长速度的情况下,从2012年末至2014年末人才数量增幅仅为4.88%,人才资源开发明显滞后于经济建设。
2.人才队伍素质偏低
一是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全市人才中,硕士、博士5376人,仅占全部人才的2.31%。全市专业技术人才中,具有高级职称16404人,其中正高职称的2474人,副高职称的12993人,高级职称仅占全部专业技术人员的16.01%。二是领军人才匮乏,高技能人才后继乏人。高技能人才中中专及以下学历占63.91%,学历偏低。46岁至55岁占42.91%,56岁及以上占10.68%,平均年龄较大。高级职称339人,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1.97%,所占比重很小。以上因素导致高技能人才难以进一步掌握高新技术、技能,发展后劲不足。随着退休年龄的逐渐到来,还可能出现后继乏人的问题。三是社会工作人才学历水平较低,受教育程度不高,专业化服务难以实现。全市社会工作人才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总数的0.35%,大学本科学历占总数的11.88%,高、中、初级职称共有146、464、1205人,分别占社会工作人才总人数的0.91%、2.88%和7.49%,所有取得各级职称人数之和仅是全市社会工作人才总数的十分之一。较低的学历水平和受教育程度致使他们难以提供专业化的社会服务。四是农村实用人才中初中及以下文化占总数的34.43%,整体文化程度较低,取得有关农业技术高、中、初级职称的总共仅有489人,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1.10%,其余均无技术职称或资格证书,职称认定工作滞后。
3.人才结构不尽合理
在兰州市现有的产业结构下,人才仍属于传统型阶段,分布结构与经济结构调整之间存在差距。兰州市人才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占全部人才总量的近50%,但是,专业技术人才主要分布在教育、工程技术、金融、经济、卫生等传统领域,而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人才匮乏。党政人才队伍中,学历不高、年龄偏大,复合型人才缺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分别占人才总量的13.99%和7.39%,总量短缺、结构不合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主要集中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传统产业,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相对缺乏。社会工作人才1.6万人,占全部人才的6.92%,总量偏少。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事关大局、事关长远的战略性系统工程,兰州市要通过对人才资源的深度开发与有效利用,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大军,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1.以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
在当前的经济新常态下,兰州市提出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这就需要大量的高科技创新人才,就要强调人才群体的高智能性、高创造力、高竞争力,就要在提升人才创造性素质上和聚集高能量人才上下功夫,因此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要根据现实情况,引进和培养一批支柱产业、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的急需紧缺人才。通过招商引资、招商引科、招商引智等方式,加大企业和产业的科研团队和研发机构的引进力度。以多种形式引进国内外优秀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与团队,通过培养和引进手段,进一步提高创新人才队伍素质。要优化人才成长的软硬环境,强化四十岁以下的中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高层次人才及其团队的品牌效应和社会地位。以用好用活人才为根本,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热情和创新活力,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得其所、各展其长。
2.优化发展环境、创造发展机会,稳定现有人才
稳定现有人才队伍,对于兰州市的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有发展机会、能够施展才华,是大多数人才的第一选择。为现有人才创造更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实现的机会是稳定现有人才、扩大人才存量的重要措施。要为现有人才创造能够充分施展才华的政策环境和必需的工作条件及物质条件。加大分配制度改革,使知识的价值、技术的价值、人才的价值在分配上得到体现。实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建立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的竞争激励机制,把既有良好的发展前途,又有预期的经济效益,作为稳定现有人才的立足点。同时,探索灵活的职称评聘制度,对能力水平和社会贡献达到相应程度的人才给予及时的职称职级认定,特别是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的职称认定,从而增强现有人才的荣誉感和自我价值感。
3.建立和完善培养体系,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人才资源是战略性资源,必须先储备,后使用,先投资,后回报。兰州市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较低,所以在大力引进人才,注重现有人才的开发和使用的同时,要把优先发展教育放到一个特殊重要的位置,把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提升人才队伍素质、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一是加快教育培训机构建设,整合党校、高等院校以及各类社会培训机构的培训资源,逐步形成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培训教育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综合教育培训体系;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实用性强、适应性快的职业技术教育为抓手,培养大批掌握一技之长、一技之能的实用性专业技术人才群体,改善兰州的人才结构;三是加强继续教育,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要创造条件,增加投入,加快人才的知识更新。围绕经济发展对人才的知识、素质、能力的要求,举办各种类型的继续教育,为人才创造更多开阔眼界、更新知识的机会,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
C964.2
A
1007-9106(2016)10-0081-05
*本文为兰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兰州市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杨巧燕(1976—),女,兰州市社会科学院社会所副所长,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社会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