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社会共识:中国梦的应有之义
2016-04-10王传礼铁道警察学院政治理论教研部河南郑州450053
王传礼(铁道警察学院政治理论教研部 河南 郑州 450053)
凝聚社会共识:中国梦的应有之义
王传礼
(铁道警察学院政治理论教研部河南郑州450053)
【内容摘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当今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利益群体的分化、思想观念的嬗变越来越需要凝聚社会共识以坚定信念、鼓舞斗志、攻坚克难。作为理论形态存在的“中国梦”内蕴了凝聚社会共识的思想力量和现实基础,可以而且必须凝聚社会共识,方能昭示其存在依据,实现其自身价值,体现其强大生命力。凝聚社会共识是中国梦的应有之义,它不仅是中国梦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理论品性,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需要。
【关键词】社会共识中国梦理论品性价值认同精神力量
*本文为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编号:12CZZ012);2015年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资助项目(编号:15A630077)。
一、凝聚社会共识是中国梦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当今中国越来越需要凝聚社会共识。所谓社会共识就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们具有的共同的、一致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和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体间在共同实践基础上达成的一致性认识。”[1](P5)社会共识隶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在根本上受制于社会实践的发展,但一定的社会共识一经形成,必然会对社会实践产生巨大的反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全球范围内多元文化与价值观的激烈竞争,给我国社会的理想信念、思想观念、道德评价、价值准则、思维方式等等带来了严重冲击。“现代化进程之中,经济迅猛发展,社会急剧转型,尤其是网络社会的来临,传统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人们对同一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看法各不相同,利益诉求各有道理但很多时候却相互冲突,这些都为有效构建社会共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2]当今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结构的调整、利益群体的分化、思想观念的嬗变深刻影响了社会共识的形成及社会共识作用的发挥,同时也来越需要凝聚社会共识以凝心聚力、坚定信念、鼓舞斗志、攻坚克难。
凝聚社会共识是中国梦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首先,中国梦内蕴了凝聚社会共识的思想基础和现实力量。紧随着党的十八大的胜利闭幕,新一届党中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为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描绘了极其美好的生活愿景。中国梦的提出,植根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独立复兴的艰苦奋斗历程,立足于当今中国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昭示着中国人民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中国梦“既承载历史,又直面现实;既昭示未来,也激励当下;既属于民族,也属于个人”[3],内蕴了凝聚社会共识的思想力量和现实基础。其次,凝聚社会共识是提出中国梦的基本考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在为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意味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意味着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真诚意愿。”[4]它不仅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治国理政所必须遵循的战略思想,而且“道出了人民的心声,凝聚为民族的共识”[5],已然在全社会形成了“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广泛共识。凝聚社会共识是中国梦必须解答的现实问题,不仅是因为中国梦本身就是当今中国的最大共识,也不仅是因为凝聚社会共识是提出中国梦的基本考量,更重要的是因为中国梦只有直面现实、凝聚共识,才能昭示其存在依据,实现其自身价值,体现其强大生命力。能否凝聚社会共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凝聚社会共识体现着中国梦的现实价值,决定着中国梦的存在依据。
二、凝聚社会共识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理论品性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系列阐述和不同专家学者的多维解读,使中国梦不仅停留于“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想的形象表达”,而且上升为一种思想理论认识,形成了特定的内涵、价值、实现条件和路径、依靠力量等等,具备了鲜明的理论特性。首先,中国梦的提出是基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长期实践,植根于深厚的历史土壤,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自鸦片战争以来,无数中华儿女一直致力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复兴。“自那时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6]从孙中山“振兴中华”的呐喊,到毛泽东“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的呼吁,再到邓小平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的豪言,“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7]可以说,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历史。中国梦已经在历史上成为强大的社会共识激励着中华儿女奋斗不息。其次,中国梦立足于当今中国的伟大实践,具有深刻的实践基础和时代特征。当今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一方面社会阶层分化日益凸显、利益群体逐渐形成、价值多元竞争日趋激烈,城乡、贫富等各种问题相互交织,另一方面经济社会的显著成就使人们深刻认识到“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7]既矛盾凸显又成绩显著的当今社会,共同引发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梦此时此刻应运而生,充分体现了中国梦作为解决现实问题、表达美好愿景的理论自觉。
作为理论形态存在的中国梦,凝聚社会共识是其应然品性,是中国梦“掌握群众”、指导实践的必然要求。任何一种思想理论的价值绝不仅仅体现在其逻辑的严谨和论证的严密,而最终都要体现为指引方向、凝心聚力和指导实践的效力。正如马克思所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8](P9)作为“批判的武器”的思想理论,中国梦要想发挥作用,必须转化为“物质力量”进行“武器的批判”。而要实现这种转化,一个重要前提便是使中国梦真正地“掌握群众”。因为“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9](P320)但是,在社会历史领域活动的人是具有各自不同思想、意志的。同时,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力也不是某一个英雄人物,而是广大人民群众。因而实现中国梦掌握群众,必须首先凝聚社会共识,使各自具有思想意识的不同实践个体达成一致性的意志和动机,进而才能在“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形成“力的平行四边形”,推动社会历史前进。中国梦的理论属性要求中国梦必须“掌握群众”,只有“掌握群众”才能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而要“掌握群众”必须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只有凝聚社会共识,才能形成使全体人民群众及整个民族和国家“行动起来的动机”。能否凝聚社会共识决定着中国梦能否“掌握群众”,进而决定着中国梦能否指导实践;凝聚社会共识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中国梦“掌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进而决定着中国梦指导实践的广度和深度。
三、凝聚社会共识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需要
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历史。从民族独立到国家富强,从社会进步到人民幸福,“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7]中国梦已经在历史上成为强大的社会共识激励着中华儿女奋斗不息。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加渴望、更加坚定、更有信心。然而实现中国梦绝不能仅仅依靠信心和决心。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当今中国,面临着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化、不同利益群体不断分化、思想价值观念多元多变的复杂局面。实现中国梦越来越需要凝聚社会共识以整合思想基础、增强利益认同、激发精神力量。
(一)实现中国梦需要凝聚社会共识以奠定思想基础
在开放性、多样性、多元性、多变性日益凸显的当今时代,多样化的社会结构、生活环境和行为方式必然引起多样化的思想文化、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特别是随着西方价值观念的大肆入侵、封建传统思想的沉渣泛起,使人们对共产主义理想产生怀疑、对共产党的信任发生动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信心不足,必然会对中国梦的实现产生阻碍作用和不良影响。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活动,没有统一的思想基础,就不会有一致的实践行为。实现中国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必须依靠全体中国人民凝心聚力、同心共筑,这就需要凝聚社会共识,奠定全社会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思想基础。一方面要加大中国梦和“三个自信”的宣传普及教育,增强人们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认同,提高人们对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在全社会营造“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思想基础和舆论氛围;另一方面要以共同的目标愿景、共同的发展成果、共同的切身利益把人民团结在实现中国梦的旗帜下,激发人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自觉性,积极引导人们从现实生活的点滴做起,把个人奋斗同中国梦的实现紧密结合。
(二)实现中国梦需要凝聚社会共识以增强利益认同
马克思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相关。”[10](P187)作为反映全社会共同思想观念的社会共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利益共识。它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而且能使所有社会成员从中寻求个人的利益诉求。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无时无刻不发生着深刻变动,我们对社会阶层和群体的利益矛盾不可视而不见。中国梦不仅要反映共同的利益诉求,而且要注重不同利益群体利益诉求的整合与协调。当今,不同阶层和群体的人们越来越善于通过中国梦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这不仅表现了人们对中国梦所反映的利益共识的认同,也表现了人们对中国梦所反映的个人利益的关注和渴望。中国梦能否在人民之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能否真正成为全体中华儿女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愿景,完全取决于中国梦能否真正做到民族复兴、社会和谐、家庭幸福与个人价值实现的内在统一。中国梦只有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反映和体现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诉求,使不同阶层、不同群体都能从中受惠,才能增强人们的利益认同,进而促使人们为实现中国梦身体力行。
(三)实现中国梦需要凝聚社会共识以激发精神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在奠定思想基础,增强利益认同的基础上,进一步凝聚人民的精神力量,激发人民的创造活力。实现中国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顽强拼搏的奋斗和愈战愈勇的劲头。人民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但人民主体作用的发挥与实现,离不开精神力量。正如邓小平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11](P110)“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11](P63)革命战争年代如此,改革开放时期亦如此。习近平明确指出“用共同理想凝聚民族意志,用中国精神激发中国力量,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共创中华民族新的伟业。”[12]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把具体的现实的个人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强大的人民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但要把分散的、甚至是矛盾的、作用力相反的个体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最大合力,显然无法离开社会共识。中国梦只有坚持民族、国家与个人前途命运的有机统一,形成社会最大公约数,使人民的智慧与力量竞相涌流,才能最大限度地团结人民、凝聚人心、激发民智,同心同德共筑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张洪兴.社会共识论[M].香港:中国图联出版社,2010.
[2]齐卫平,王可园.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共识构建的路径[N].解放日报,2014- 10- 31.
[3]孙来斌,刘近.中国梦的多维解析[J].光明日报,2013- 6- 22.
[4]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文化软实力[N].人民日报,2014- 1- 1.
[5]石仲泉.“中国梦”的本质内涵[N].北京日报,2013- 5- 20.
[6]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 11- 16.
[7]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 11- 30.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12.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09.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11]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
[12]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五周年国庆招待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 10- 1.
*作者简介:王传礼(1987—),男,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铁道警察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9106(2016)01- 0015-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