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2016-04-10罗方
罗 方
(遵义师范学院 贵州 遵义 5630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罗方
(遵义师范学院贵州遵义563002)
【内容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诸多特点,其中,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统一是一个显著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宏观上表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深化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决策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在改革开放新常态下,把握好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统一这一特点,对于自觉地应用这一理论来指导改革开放中的各项工作具有伟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 键 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巩固和发展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个理论体系有着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动力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等等,系统地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任务、总动力、总布局、祖国完全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和领导核心及依靠力量等。这一理论有诸多特点,其中,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统一是一个显著特点。在改革开放新常态下,把握好这一特点,对于自觉地应用这一理论来指导改革开放中的各项工作具有伟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宏观上表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是,毫无疑问,这一理论体系的奠基人是邓小平。邓小平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立足于中国社会的现实,根据历史发展的规律,认定“中国不搞社会主义不行,不坚持社会主义不行”,“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1](P207)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根本原则。
但是,我们过去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搞的社会主义,其模式是从苏联搬过来的。这种模式有它的历史背景与历史功绩。对于一个刚刚摆脱半封建、半殖民地状况的新中国来说,它在稳定政治、经济局势方面起到过重要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发展,其弊端渐渐暴露出来。因此,邓小平认为,原则一定要与实际相结合,“要分析研究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2](P114),而不能用固定的公式去硬套。“各国的情况千差万别,人民的觉悟有高有低,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阶级力量的对比又很不一样,用固定的公式去硬套怎么行呢?就算你用的公式是马克思主义的,不同各国的实践相结合,也难免犯错误。”[2](P318)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P63)。这正是在坚持原则性的基础上强调了具体操作过程中的灵活性。
这种既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又强调中国国情的思想既坚持了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原则,又灵活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使马克思主义的原则性与灵活性实现了高度的统一。正是这种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中国才走出了概念式社会主义的误区,有了实实在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而才在国际共运的风浪中站稳了脚跟。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深化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问题上,过去曾经长期存在着一些或左或右的错误认识,直到今天,也不能说这些错误的认识就完全消失了。这对我们进一步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有害无益的,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强化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认识。
左倾思想在我们党的不同历史时期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在1980年,具有左倾错误认识的人们总是用僵化的思维和眼光来看待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道路问题,他们往往认为,社会主义就是“一大二公”,是纯而又纯的公有制社会。这种观念的极端表现就是在思想上的“狠头私字一闪念”,在实践上的“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这种错误倾向的社会影响就是使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濒于崩溃的边缘,几乎葬送了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直到现在,还有人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完全清醒的认识。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长期受到左倾意识的负面影响,所以,也存在针对左倾做法的右倾意识,并且有被利用来行自由化之实的情况发生。1980年的“必经论”、“补课论”之类的说法,实质上都是有自由化倾向的一些人抓住我国社会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弱点,妄图否定社会主义道路的论调。
不管是来自左倾还是右倾的错误认识,都会危害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尤其是以左的面目出现的错误,危害更是严重。所以,直到1992年,邓小平还在他的南方谈话中指出:“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 的东西。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1](P375)
在国内国际局势比较严峻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人邓小平提出了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这一论断有两个最基本的含义:一是中国社会的性质已经是社会主义了,我们只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二是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在这一论断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逐渐有了丰富的内涵和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深化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中国社会,经过中国共产党人几十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努力,已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因而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妄图改变中国社会发展道路、进而改变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意图,有效地防止了右的倾向。但是,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应当承认差距,对基本国情应有清醒的、符合实际的认识,这就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而不能干一些超越现实的蠢事。这种灵活性可以有效地克服了“左”的倾向对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造成的危害。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决策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由于我国还处于并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但是,也必须坚持改革开放。邓小平说:“我是主张改革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过去我们搬用别国的模式,结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思想上导僵化化,妨碍人民和基层积极性的发挥。我们还有其他错误……中国社会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二十年间,实际上处于停滞和徘徊状态,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和提高。”[1](P237)
总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的”[1](P248),这种相互依存也就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2.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邓小平始终坚持两条原则:一是公有制占主体,一是共同富裕。[1](P111)他说:“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我们就是要坚持执行和实现这些社会主义的原则。”[1](P297)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要求和追求目标。但是在这两条大原则下,又提出可以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可以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当然,这种灵活性是有其客观依据的。一方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国情决定了我们的公有制不能纯而又纯,在现实中国社会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我们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还要让多种所有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并且,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还要从大局上,从控制力方面着眼,注重从质上占主体地住,而不是简单地从量上占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发展可以服务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促进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发展和完善,从而更好地发挥公有制主体的优越性。这个内容,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作了一定的阐述,直到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也还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发展经济。另一方面,我们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但是,事物矛盾发展不平衡规律决定了不可能同步富裕。共同富裕要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所以,要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动后富。
3.“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生动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在当代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一个根本原则,但是,为了和平统一大业,邓小平又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即在国家主权问题上绝不让步,国家统一是原则,但是考虑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上存在着两种制度的竞争发展和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现实,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我们可以在大陆上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在港澳台搞特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邓小平指出:“我们相信,在小范围内容许资本主义存在,更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1](P102)。“一国两制”的构想既坚持了祖国完全统一的原则,又充分照顾到香港、澳门、台湾的利益,能让有关各方接受,从而保证这些地区的稳定和繁荣。这一构想既突出地表现了一位伟大政治家的宽广胸怀和战略远见,也突出地表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四、原则性与灵活性是有机的统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不是随意的,而是有机的统一,是在唯物辩证法基础上的统一,是实事求是的统一。原则源于实践,它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主观把握,反映了阶级的立场和利益。原则性决定灵活性,规定着灵活性的方向和范围。反过来,灵活性也应该反映不断变化而生动活泼的社会现象,是原则性的表现和展开,是原则性的贯彻和运用。
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统一,是事物发展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的一种反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事求是”灵魂的具体化表现,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出发,结合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形势,巧妙机智地把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成功地指导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达到了“从心所欲而不越矩”的境界。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3.
[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83.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16)05-0039-03
*作者简介:罗方(1981—),女,遵义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地方文化及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