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义工妈妈”进校园的实践与思考
2016-04-10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刘佳怡
□ 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 刘佳怡
家庭教育
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义工妈妈”进校园的实践与思考
□ 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 刘佳怡
在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每天都有两位“神秘人”出现在校园里。清晨,她们会在校门口,护送学生进校;课间,她们会在走道里操场上巡视校园安全;放学时分,她们会将一天观察到的现象和问题进行整理记录,提出自己的感想和建议……她们出现在学校的各个角落,用镜头和文字记录着孩子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她们就是学校“义工妈妈”队伍。
一、学校管理的新举措
建立家校之间和谐的合作关系,引导广大家长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始终是我们学校的愿望和目标。一直以来,学校都是和由校家委会、年级家委会、班级家委会组成的三级家委会共商学校教育改革举措。然而,由于家长职业不同,工作时间不同,因而召集一次会议的难度相当大。有时遇到一些突发事件需要和家长代表进行商议,学校便会召集校家委会临时开会,这时的难度就更大了。怎样能够改变这样的现状,让学校和家长的沟通更为顺畅便捷?一个新的群体引起了学校的注意,这个群体就是全职妈妈。
现代的全职妈妈已不再是人们固有观念中所认为的文化水平不高、闲赋在家的劳动妇女。恰恰相反,这些全职妈妈年轻、高学历、高素养,她们中的一部分是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而选择在家几年,还有一部分是自由职业者,每周工作1至2天。何不让这些全职妈妈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呢?于是学校行政讨论决定启用一种新型的家校合作机制——“义工妈妈”。
招募“义工妈妈”的海报上这样写道:如果您是一位全职妈妈,愿意用一天的时间参与我校的各项工作,欢迎您报名成为一名“义工妈妈”。不久,学校便多了这样一支由20位妈妈组成的家长志愿者队伍。她们每两人一组,从早晨7∶30进校,工作至放学时间,全天候、多方位地参与学校工作。
“义工妈妈”一天的工作内容包括:共同参与协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新措施,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类主题活动、安全护校、检查学生两操完成情况、午餐午休情况等。同时义工妈妈们会在课间时分在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将观察到的现象和问题记录在《义工妈妈日志》中。义工妈妈们用镜头拍摄校园里发生的点点滴滴,用文字记录在校园里观察到的现象和问题,并提出具体建议和意见。
“走廊里屏幕是否可以在下课和午间播放一些科学、人文、自然、地理类的小视频,丰富同学们的课间生活?”“学生的队礼不够规范,建议大队部进行指导。” “眼保健操情况不理想,自觉性不够。”……“义工妈妈”提出的建议涉及校园文化、行规教育、后勤保障等多个方面。今年3月,一位义工妈妈发现孩子们上完厕所都不太愿意洗手,细心的她上前询问缘由,原来孩子们觉得水冷洗手不舒服,还不如不洗。这位义工妈妈当天就“是否可以在学校的洗手处装热水龙头,方便孩子洗手”的建议附上照片记录在了《义工妈妈日志》上。周五的班子会议上,班子成员例行听取一周义工妈妈的工作总结汇报,“水龙头”建议引发了大家的关注,经班子会议商议,由后勤部门利用暑期联系工程队到学校查看并进行改善。于是,今年开学,全校的水龙头里流出的都是温水了。
义工妈妈们全天候的观察和记录,为学校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丰富了学校管理形式,同时也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办家长满意的学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将家长的建议和意见予以重视和采纳,切切实实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二、家校沟通的新桥梁
家长对教师工作的不了解,有的时候会导致对学校工作的不信任、不理解。通过“义工妈妈”这支队伍,家长们能够近距离地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加深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拉近与学校的距离。
例如,我校一名男生经常招惹同学,课上还会时不时影响课堂纪律,班主任老师以育人为出发点鼓励班级的同学接纳和帮助他。可这样的做法并没有得到家长们的认可,甚至一些家长认为班主任老师对这个学生纵容,让他更无法无天,家校之间便产生了一些矛盾。这个班级里正巧有一位“义工妈妈”,全天候在校工作,这位“义工妈妈”看到班主任老师为了转变这名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班主任的“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期望每一个孩子成长为最好的自己”的做法深深感动着义工妈妈。于是,“义工妈妈”从第三方的角度阐述她的所见所闻,在家长和学校之间搭起了沟通的桥梁,事件很快得以平复。
除此之外,“义工妈妈”还是校园文化的传播者。我校拓展型课程“蓬莱小镇”定期会有开放活动或嘉年华活动,义工妈妈们会用镜头记录精彩的活动瞬间,通过微信等方式与家长们分享。让更多的家长身临其境,了解小镇课程,感受孩子们的收获和喜悦。学校开展的其他各类活动,义工妈妈也都深度参与。从筹备工作、具体实施到反思总结,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对“义工妈妈”完全公开化、透明化。她们深入了解学校制定教育措施和教学规划的初衷和具体做法,使得“义工妈妈”作为桥梁可以与更多的家长进行沟通,有效地增进了家长对学校的理解。
三、孩子成长的新伙伴
作为家长,“义工妈妈”与孩子共同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在孩子成长路上拥有了多一些陪伴的机会;作为旁观者,“义工妈妈”近距离观察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真实的表现,为家庭教育提供了第一线的资源;作为学习者,“义工妈妈”在校园里及时发现教师身上的育人亮点,让家长懂得“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
卢祈安妈妈在“义工妈妈”期末总结会上这样说道:“我要感谢义工妈妈圆了我一个学习教育、丰富人生、回报社会的梦!我们可以了解学校的最新动态、有机会重新认识了学校工作的细致,老师工作的不易,重新认识了教育、认识了自己的孩子,甚至重新认识了自己。”
“义工妈妈”在广大家长中形成支持教育、热心志愿的新风尚,而家长的热情参与也为孩子树立了行为楷模。一个女孩在她的作文中写道:“以前我一直很感谢‘义工妈妈’对我们的帮助,这个学期让我自豪的是妈妈也成为了‘义工妈妈’中的一员。在妈妈工作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妈妈,她变得更快乐了,变得更美了,妈妈把她那种无私的爱给了更多的同学,也让我懂得了要给予别人更多的关怀,更多的爱。”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三大支柱。当今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义工妈妈”这支队伍,架起家校之间的桥梁,促进家校形成教育合力,是一股推动学校发展和孩子成长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