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PXP”三维管理机制,提升少先队活动课程执行力
2016-11-15上海市嘉定区德富路中学
□ 上海市嘉定区德富路中学 张 赠
实施“PXP”三维管理机制,提升少先队活动课程执行力
□ 上海市嘉定区德富路中学 张 赠
在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少先队活动的通知》和全国少工委《少先队活动课指导纲要(试行,征求意见稿)》出台后,少先队活动课进入中小学课表。随后,上海市少工委组织专家编写了《上海市少先队活动课分年级建议(征求意见稿)》,供辅导员参考使用。早在2013学年初,学校已将少先队活动课安排进课表,然而课程的开展效果并不是很乐观,甚至一些中队出现了“阴阳课表”的现象。通过辅导员的访谈和调研,我们发现了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辅导员课程的执行力薄弱。
一、我们的思考
在实践中发现,要保证少先队活动课的有效落实,提升辅导员队伍活动课程执行力是关键。少先队活动课程的执行力就是指中队辅导员对少先队活动课程的理解、开发、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能力。但在以往的工作中,辅导员的这种执行力并没有主动发挥,少先队活动往往由学校管理层以任务的形式布置下去,中队辅导员培训也是以会代训的模式开展,中队辅导员被动接受任务。久而久之,辅导员慢慢失去了主动思考和学习的兴趣,丧失了创新的精神,工作热情低下。
二、我们的行动
提高辅导员少先队的活动课程执行力,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让辅导员掌握少先队活动课程开发、设计和实施的专业能力;二是要建立活动课程实施的研修机制,促使辅导员不断研究问题、总结经验,提升活动课程的品质;三是要制定辅导员课程执行力的评价系统,在诊断、评价、反馈过程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养。
基于以上思考,结合我校辅导员实际情况,学校实施了中队辅导员“PXP”管理机制,即“培训+学习+评价”三维管理,帮助辅导员在专业上提升,同时在主动学习动力上给予足够的保护和鼓励,最终达到有效落实少先队活动课程,让全体少先队员从课程中体验成长的乐趣,提高综合素质。同时,“PXP”管理机制,也是提升辅导员专业化水平、激发辅导员主动学习内驱力、鼓励辅导员乐于参与少先队活动课程实践的有效探索。
1. P培训——“三定一化”辅导员全员培训,提升辅导员专业化水平
要提升辅导员培训的实效性,关键是培训内容的系统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我们实行“三定一化”的中队辅导员专题培训,即定时间、定内容、定形式和系统化的培训。
(1)培训内容精设计
①丰富自我培训课程资源。学校帮助中队辅导员精选了辅助教学用书,包括《少先队活动》《上海少先队研究》《上海市少先队活动课分年级建议(征求意见稿)》《少先队活动课指导纲要(试行,征求意见稿)》等,要求中队辅导员进行自我培训。
其中,y0是基线,A为峰面积,w为峰的半高宽,xc为峰的位置。利用Origin软件拟合二极管1N4007和2AP10伏安曲线的拟合优度(R2)如表1所示,总体上拟合曲线与测量值拟合程度比较好,相比之下,内接法拟合程度比较好。
②制定系统培训课程菜单。少先队活动课程并没有现成、统一的教材,我校结合本校少先队员实际,制定《少先队活动课校本培训菜单》,辅导员在培训后再进行课程的实施,成效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2)培训形式有创新
提到培训,我们更多地想到讲授的形式,这样的形式在内容的完整和容量上有其独到的优势。然而,若采用单纯的讲授形式对中队辅导员进行培训,培训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同时辅导员们的参培情绪也会受到抑制,有可能回归到被动接受的怪圈中去,我校在培训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将体验式、研讨式、观摩式、情景模拟式等各种现代培训形式都进行了尝试和运用,效果显著。
(3)培训保障措施到位
为了确保培训有序有效地开展,通过与教导部门的沟通,将每周一下午第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安排为中队辅导员培训专用时间,定时开展每周一次的培训。
培训的终极目标是提高中队辅导员的课程执行力,辅导员是否真正有提高,必须进行及时反馈。因此,在每一次的培训中都设立了反馈环节,对培训中不够明确的部分进行更加细致的辅导。
2. X学习——“同僚性”学习共同体,激发辅导员学习内驱力
(1)组建“同僚性”学习共同体,形成合作学习研修模式
谈到校本研修,大家很快就会想到教研组这个概念,教研组的设立为学科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载体。然而在基层学校,我们往往能看到这样的教研组研修:年轻教师上课,老教师进行点评,而点评往往指向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不足,这种“批评式”的点评,往往会造成年轻教师情绪的低迷,长此以往,教师也不愿意去开课,让大家指指点点,这样的研修变相遏制了年轻教师自主成长的内驱力、学习的积极性和工作的热情。为鼓励中队辅导员的自主成长,形成乐学的研修氛围,学校成立课程领导小组,同时组建中队辅导员“同僚性”学习共同体,转变“争锋相对”的传统研修模式,设定共同的学习、成长方向,将所有中队辅导员和谐地聚拢在一起,围绕少先队活动课程实施进行学习研修,并在每个年级组建同僚学习小组,由年级组长担任小组长。这种辅导员们“同僚性”的合作学习研修模式,转“教研”为“学研”,保护了中队辅导员特别是年轻辅导员的学习积极性和成长的内驱力。
(2)制定“研、学、说、议”学习研修制度,激发合作研修内驱动力
学校制定了中队辅导员学习共同体的“研、学、说、议”学习研修制度,让中队辅导员在参与体验、学习讨论中提升对少先队活动课程的理解和执行力。要求每月由一个同僚学习小组开设一节学习研究课,同时组织学习共同体全体中队辅导员参与听课学习和专题讨论,让中队辅导员在实践中探索、思考、成长。
研课:开课前,同僚学习小组确定研修课的主题,并由小组长组织成员围绕主题和课的内容、形式进行研修,同时共同撰写活动方案、说课稿,并在活动后撰写课后反思,为后续校本课程资源库的建设提供素材。
学课:学校组织学习共同体全体辅导员学习观摩这节研修课的实施过程。
说课:开课结束后,执教本节课的同僚学习小组对课的设计思路、实施目标等进行阐述,并提出在课的准备、实施过程中的困惑。
议课:其他学习同僚小组的辅导员对本节课中提出的困惑进行研讨。议课不同于一般的评课,评课往往针对的是课的不足而开展,往往会将研修的对象集中在执教者的身上,而议课是围绕本节活动课所涉及的课程专业知识进行的探讨,这回避了评课往往容易针对人,挫伤执教者热情的弊端,同时也有利于少先队活动课这门新兴课程的深入开发,提升中队辅导员对于课程的把握度。
3. P评价——“叠加式”绩效评估,鼓励主动参与实践研究
学校制定《中队辅导员工作量化绩效评估表》,将中队辅导员的工作分为基础性指标、实践性指标和发展性指标三个层面进行“叠加式”绩效评估,并将绩效评估的结果纳入绩效工资分配中。
基础性指标是对中队辅导员常规工作的达成情况的评价,是对辅导员实施少先队活动课、积极参与学习和培训的规范性要求,如“每周保质保量上好一节少先队活动课”“积极参与中队辅导员学习共同体学习研修活动”等;实践性指标是对于具有实践探索精神的辅导员的鼓励和激励性的评价,如“执教中队辅导员学习共同体学习研究课”“主动参与市、区级少先队活动课说课、上课比赛”等;发展性指标是对辅导员在学习研究过程中的成效给出的评价,是鼓励中队辅导员深入研究少先队活动课,从而走向“专家型”辅导员发展道路的一种评价。如“有少先队活动课研究论文发表或研究成果展示”等。
通过“叠加式”绩效评估机制的落实,鼓励辅导员在基础工作中善于探索、思考和实践,激励自主、主动的学习精神。这种评价方式得到了辅导员们的支持,同时,辅导员工作、学习的热情大增,课程的执行力显著提升。
三、我们的收获
1.丰富了学校少先队活动课资源库
中队辅导员学习共同体的学习研修活动在经过了“研、学、说、议”学习研修后,并没有给研修画上句号,而是将研修的材料(研修课活动方案、说课稿、PPT、课后反思、评课稿)进行整理和修缮,编入校本少先队活动课资源库,为后续课程的开展提供素材和资源,降低课程准备的成本,提高课程实施的效力。
2.提升了中队辅导员队伍战斗力
我校对于辅导员管理中实行的“PXP”三维管理机制,在中队辅导员队伍建设、学校少先队活动课落实和学校整体少先队工作的提升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中队辅导员原先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学习和思考意识薄弱的问题得以显著改善,辅导员主动参与学校少先队活动课研究和参与市区级少先队培训的热情高涨。特别是中队辅导员少先队活动课程执行力提升明显,辅导员对课程理解更加深入,人人都能独立设计少先队活动课,辅导员主动承担研修课的意识增强,我校中队辅导员中有四人参与区级少先队活动课课案的评比,课程实施中的推诿、拖拉、守旧、应付等现象已经不复存在。
实施“PXP”三维管理机制后,一些辅导员已经进入到课程研究的行列中来,逐步向“专家型”辅导员发展,参与教材编写、少先队课题研究和发表少先队研究论文的辅导员越来越多。
3.启迪了学校辅导员管理的思考
少先队活动课程在校本化实施过程中取得实效的关键是抓住辅导员这一人力资源的管理。在实施“PXP”三维管理的过程中,作为学校管理层,我们也在变革中不断积累管理的经验和方法。辅导员队伍的管理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即辅导员的管理要从辅导员本身的需求入手,重视辅导员自身的参与和创造价值;其次,要努力构建和谐的工作、学习氛围,构建“同僚性”的学习共同体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最后,要努力为辅导员的成长搭建阶梯,助力辅导员,特别是年轻辅导员的成长。
(本栏责任编辑 陆非文 杨江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