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及其预防”中易混淆概念的教学
2016-04-10贺燕青
贺燕青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教师进修学校 650021)
义务教育人教版《生物学》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中的“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节概念多、抽象,学生难以区分。从近年学业水平考试的分析来看,相当一部分学生辨析不清病原体、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等概念,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不能正确运用这些概念分析和解决问题。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科学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合理利用来源于生活的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对本节易混淆概念的建构、理解应用和深化。
1 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建构概念
1.1 对比分析,建构传染病概念 教师在进行“传染病”概念教学时可提供一例目前正在流行的、对人类健康和生存影响较大的传染病病例。例如,埃博拉出血热的图文资料,简介该传染病的病因、特征和危害。当该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强烈震撼学生,学生迫切想了解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时引入新课,设问:埃博拉出血热由埃博拉病毒引起,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属于传染病。其实在成长过程中,自己和家人都有过患某种传染病的经历,你能列举出一些传染病的名称吗?若列举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参考教材第72页表格中的疾病名称,是否还能列举出表中没有的其他传染病名称?这时学生所列举的疾病中会有一些不是传染病,引导学生对比埃博拉病例,作出判断。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除了是否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外,引起传染病和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因有何不同?你能结合比较结果,归纳出传染病的概念吗?这样,埃博拉病例为学生建构传染病概念提供了参照,学生的思维在参照对象和研究对象间连接、对比,能轻松地归纳出传染病的概念。
1.2 图片分析,建构病原体概念 图片能帮助学生形象地感知周围世界的变化,学生对图片非常感兴趣。根据学生的这一认知心理和规律,教材编排了丰富的图片结合文字说明的资料,呈现常见的几种病原体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多媒体呈现不同形态的病原体图片,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归类: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分类,引起传染病的生物有哪些类群?在观察图片和联系之前学习的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知识基础上,形成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的概念。
1.3 资料分析,建构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概念 教师可联系学生患过的某种传染病,例如水痘,结合教材第73页上的资料,设置讨论问题:流行性感冒和水痘病原体经过什么途径感染健康人?哪些人容易感染?流感和水痘在人群中流行起来都要经过哪些基本环节?学生通过回忆患病经历、分析资料,初步推测传染病流行要具备三个基本环节。随后,多媒体播放水痘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的动画片,形象地将病原体自传染源散播出来,在空气中传播,到感染易感人群的过程演示出来。设问:你能否结合动画,归纳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动画建立形象思维,建构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的概念。学生在经历了这样一个由逻辑思维到形象思维,再从形象思维到对概念本质特性归纳的思维训练过程之后,建构起来的概念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 通过情景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概念
概念学习是否有效,体现在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概念。甄别学生是否理解概念的有效办法是看学生能否在新情景中应用概念解决相关问题。概念应用是概念教学的高层次目标,是对学生的更高要求。教师可创设情景问题:肺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一般由于吸入带有结核杆菌的空气而引起。提出问题:肺结核病的病原体是什么?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看,肺结核病患者患病前属于什么?患病后属于什么?为什么?肺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当学生在新情景下能够初步应用概念解决问题时,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你能结合对肺结核病的分析,发现病原体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概念之间有联系吗?让学生在寻找概念间的联系中理解并厘清病原体和传染源、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概念之间的区别。
3 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概念
为帮助学生深化对概念的理解,也为探究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作铺垫,教师可设置问题串,在问题的逐步展开中,引导学生将熟悉的零散概念整理成以传染病为核心的结构知识网络图,从中体验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体会应用概念的价值和意义,达到对概念的意义上理解。例如,分析蛔虫病、艾滋病、沙眼和流感的传播途径有何不同?说一说人们在预防这四种传染病时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分别是针对传染病流行的哪一个环节采取的?阅读教材中所列举的6种措施,它们分别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哪一方面?你能以传染病为主题关键词,绘制出传染病的思维导图吗?要求将病原体、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及预防措施间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时,不在乎每个学生绘制的结果怎样,只要学生能将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科学概念及概念间的联系呈现出来,就给予肯定性的评价,激励学生充分展现其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得到进一步深化。随后的展示交流环节,学生竞相展示各具特色的思维导图作品,呈现其思维方式的多样性。
4 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提升,帮助学生强化应用概念
课堂练习是巩固概念和反馈学生理解和应用概念效果的重要环节,以生活中常见的传染病病例为素材,编制评价学生辨析易混淆概念能力水平的思考题。例如,狂犬病的病原体和传染源分别是什么?1988年上海市流行甲型肝炎,后查明是食用不洁毛蚶引起的,不洁毛蚶是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的哪一个?应该如何面对来势汹汹的埃博拉出血热?在学生完成课堂练习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概念理解和应用上的症结时及时疏通,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病原体和传染源、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这三组易混淆概念间的区别。课后布置学生尽可能联系其他学科知识,将课堂上绘制的“思维导图”进一步完善,促进概念性知识在学科间的有意义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