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千阳县坡耕地治理在防治水土流失中的作用

2016-04-10宋文军张建华

陕西水利 2016年1期
关键词:水土流失坡耕地治理

张 伟 宋文军 张建华

(1.千阳县地下水工作队 陕西 千阳 721100 2.千阳县水土保持工作站 陕西 千阳 721100 3.千阳县草碧镇人民政府 陕西 千阳 721100)



浅析千阳县坡耕地治理在防治水土流失中的作用

张伟1宋文军2张建华3

(1.千阳县地下水工作队陕西千阳721100 2.千阳县水土保持工作站陕西千阳721100 3.千阳县草碧镇人民政府陕西千阳721100)

摘要本文从千阳县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分析了坡耕地治理在水土流失及其防治作用。项目实施,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坡耕地;治理;防治;水土流失;作用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1 基本情况

千阳县位于陕西省宝鸡市西北,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6°56′15″~107°22′31″,北纬34°34′34″~34°56′56″,辖区东西宽约40km,南北长约45km,总面积996.46km2。地处渭北旱原丘陵沟壑区,北有千山山脉泾渭河分水岭,南为陇山支脉箭舌岭,西南绵延,形成山岭南北对峙。县区总人口13.42万人,涉及7镇,辖98个行政村,519个村民小组,农村男女劳力4.54万个,多集中川道塬区,70%以上属于山区,交通运输比较便利。全县地域辽阔,气候温和,雨量较丰,主产小麦、杂粮、林、牧业已有较好基础,发展前景广阔。

全县水土流失面积857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86%,多年平均输沙量439.2t/ km2,土壤侵蚀量5387 t/ km2,最大输沙模数7139 t/ km2,土壤侵蚀模数2000t/ km2/年~5000t/ km2/年不等。山大沟深丘多、塬小沟道多,水土流失严重。水蚀为主要侵蚀的形式,每逢暴雨,洪水漫涨,沟道下切,残塬塬面渐窄,土壤瘠薄养分下降。据调查,29°坡耕地年平均流失表土6.4t/亩,流失有机质81.9kg/亩。全县有林用地32600hm2,人工林保存面积16667hm2,天然林2000hm2,共计成林面积18667h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18.7%;草山草坡面积27333h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27.4%,林草覆盖率69.4%。天然林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有毛白杨、冬瓜杨、山杨、柳树等;人工林多为刺槐、油松、泡桐、侧柏、新疆杨等;灌丛主要有狼牙刺、酸枣、绵柳、荆条、山桃等。

2 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

2.1土地利用现状

千阳县总土地面积996.46km2,其中耕地23249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3.3%;园地5113hm2,占5.1%;林业用地32600hm2,占32.7%;牧草地4347hm2,占4.4%;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0387hm2,占10.4%;交通用地8560hm2,占8.6%;水域3053hm2,占3.1%;其它及未利用土地12340hm2,占12.4%。全县人均耕地面积0.18hm2,分布在川塬、南北二山的坡面上;剩余的坡耕地9633hm2,主要在川塬结合部和山区。除粮食达到自给有余,畜产品发展迅速,其他各业收入甚微。

2.2土地利用特点

(1)退耕还林进展迅速

全县自2002年以来,退耕还林面积达593hm2。其中项目区涉及的3个乡镇退耕还林面积1127.5hm2。还草主要是在>25°以上的坡耕地,采取生物措施栽树和种草;靠近村庄的浅山区坡面广种紫花苜蓿,发展畜牧业和饲草,全县共种饲草面积达6667hm2。如果能实施坡改梯,并结合等高耕种、草田轮作、地面覆盖、免耕法、黄花埂等,不但有效地降低了水土流失,而且有效地促进了退耕还林还牧。

(2)土地利用面临的挑战

千阳县地处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受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转,严重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地处冯家山水库水源保护区的上游坡耕地多,产量低,生产条件差。

3 坡耕地水土流失及其防治作用

3.1水土流失情况

千阳县水土流失的形式主要有溅蚀、片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自梁峁顶部到沟缘线呈垂直的带状分布。细沟侵蚀与浅沟侵蚀为坡耕地土壤流失的主要方式,也是切沟侵蚀的潜在危险。按照土壤强度分级分类标准,分为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及强度侵蚀和剧烈侵蚀。浅沟侵蚀是坡耕地侵蚀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浅沟分布密度较大地区,浅沟侵蚀量占总侵蚀量的50%~80%。浅沟侵蚀又是导致切沟前进和沟谷面积不断扩展的直接根源,对浅沟的治理应予以特别的重视。沟间地与沟谷地部分的全部坡耕地,其流失量占流域总流失量的60%~70 %。新开荒地与沟坬地,由于土质疏松,抗冲性差,再加上径流的汇集,侵蚀量最大。修建水平梯田与推行水土保持耕作法相结合,是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基础上,逐步退耕还林还牧。

3.2水土流失成因及危害

水土流失成因分析:一是陡坡沟深,地形破碎,坡耕地多,地面坡度较大,暴雨时,易产流、汇流快,沟坡崩塌、滑坡、泻溜极易发生;二是地表黄土母质粗,粘粒少,抗蚀力差;三是降雨集中,暴雨强度大,对地表的直接打击力大,击溅起的泥沙量多,降水在土壤中的入渗少,易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四是植被覆盖率低,分布不够均衡;五是人们不合理的开垦利用,致使水土流失加剧。

据千阳水保站历史资料调查,29°的坡耕地年平均流失表土6.4t/亩,流失有机质81.9kg/亩。由于土壤结构遭到破坏,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每逢暴雨,大量泥沙下泄,致使一些水利工程、房屋、桥涵、农田被冲毁、淤积。单一的粮食经营,广种薄收,土地不合理利用,用、养地矛盾十分突出。特别是陡坡开荒,破坏植被,形成新的水土流失,致使该区生态环境恶化,群众生活极不富裕。

3.3千阳县项目区三乡镇实施坡耕地治理(坡改梯工程)概况及治理后水土流失防治作用

由于千阳县坡耕地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农业基础条件差,人均基本农田只有0.1 hm2。为了改变落后的农业基础条件,搞好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实现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在水土流失中的防治作用,在实施过程中,千阳县积极争取了省补小水、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移民后扶工程项目,煤气油和陕甘宁梯田建设等项目,这些项目都是主要以实施坡改梯为主,来改造农业基础条件。截止2014底,累计投入坡改梯项目资金共计10236.34万元,完成坡改梯4132.87 hm2。据调查,项目区三乡镇实施坡耕地治理后,坡改梯+黄花埂每平方公里的侵蚀量降到0.10万t,也有达0.08万t以上的;等高耕种每平方公里的侵蚀量降到0.20万t;坡改梯+地面覆盖每平方公里的侵蚀量降到0.12万t;坡改梯+草田轮作每平方公里的侵蚀量降到0.10万t。综上所述,坡耕地治理后减小土壤流失效能显著,基本能减小总侵蚀量可达65%左右。

4 结论

坡耕地是千阳县水土流失的主要的策源地,坡耕地面积大,坡度陡,农民深受其害,经济效益低下,因此,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受到群众的欢迎,实施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在千阳县势在必行,刻不容缓。该工程是保障千阳县粮食安全和人心稳定的一件大事,是农民最根本的生活保障;同时该工程的实施可以吸纳当地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繁荣。因此,项目的建设,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水土流失得到控制,环境得到改善。陕西水利

(责任编辑:李蕊)

猜你喜欢

水土流失坡耕地治理
建平县实施国家坡耕地治理项目成效及经验
水土保持对防治水土流失的关键
吉林省土地整治规划效益分析与评价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北方农田土壤有机农药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综述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资阳市雁江区:防治并重 建管结合 创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
种植苎麻对南方坡耕地土壤抗蚀性的影响
河南省坡耕地利用及生态退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