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寿县基本口粮田建设治理措施及效益分析

2016-04-10杨慧芳

陕西水利 2016年1期
关键词:坡耕地梯田项目区

杨慧芳

(永寿县水土保持工作站 陕西 永寿 713400)



永寿县基本口粮田建设治理措施及效益分析

杨慧芳

(永寿县水土保持工作站陕西永寿713400)

摘要通过永寿县基本口粮田项目建设工程的实施,增加耕地土壤肥力,蓄水保墒、保肥能力显著增强,降低土壤侵蚀,减少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地产出率,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关键词口粮田建设;措施及效益分析

1 基本情况

永寿县位于渭北黄土高原西部,与彬县、淳化、礼泉、乾县、扶风、麟游等县毗邻。座标介于东经107°56′40″~108°20′48″,北纬34°29′02″~37°59′00″之间,东西宽37.3km,南北长52.7km,全县总面积889km2,水土流失面积712km2。永寿县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貌地质复杂。县北部有海拔1300m~1460m的永寿页梁横贯东西,长约27.5km形成一条屋脊状分水岭。南北水系强烈溯源侵蚀,使全县整个地形形成沟谷密集的黄土破碎塬。

永寿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寒冷,夏短暑热,四季冷暖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0.8℃,极端最高38.9℃,极端最低- 19℃,昼夜温差大。全县无霜期210天。全县降雨量总趋势是南少北多,东少西多,多年平均降水量617.3mm。降雨年内分布不均,多集中在7月份~9月份,占年降雨量的53%,降水以暴雨的形式出现,历时短,强度大。

永寿县有农耕地面积29.05万亩,林地41万亩,果园26.4万亩。永寿县共辖11镇1区,共251个行政村,总人口20.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25万人,非农业人口2.09万人,劳力9.3万个,人口密度为229人/km2,人均土地面积6.56亩,农民人均耕地1.59亩,人均基本农田0.96亩。

2 存在问题

2.1退耕还林措施的实施,造成耕地面积大幅度的减少

根据《退耕还林条例》的规定,在25°以上的坡耕地,必须进行退耕还林。永寿县近十年内,累计完成退耕还林22.4358万亩,其中:生态林21.3171万亩,经济林0.1385万亩,人均种草0.9802万亩。共涉及全县12个镇区,共198个村,5249户,退耕农户2.8万人。通过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提高了21.01%,林草覆盖率提高了16.82%。但农民人均耕地面积远远低于1.59亩,人均基本农田面积远不足陕西省规定的1.5亩的标准。

2.2农户对退耕还林的认识不够

长期以来,人们为了生存,大面积进行开荒种田,导致夏秋季节农作物收获后,土地裸露,在日光下暴晒,大面积坡耕地在雨力和风力的作用下形成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造成强大的水土流失。根据《退耕还林条例》规定,在25°以上的坡耕地,必须进行退耕还林。把坡耕地腾出来,种树、种草。在塬面、川道进行基本农田建设,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然而,在项目的实施的过程中,农户对退耕还林认识不够,存在实施退耕还林,仅仅就是为了得到国家的钱粮补助的思想,认为只要把树栽上就可享受政策兑现,平时疏忽管理,导致有些地块出现荒芜现象。

2.3退耕还林,没有注重发展后续产业

退耕还林项目的实施,生态林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生态林在短期内很难发挥效益。从2005年起退耕还林政策补助逐步到期,但新造林地大多还处于未成林阶段,经济效益尚不明显,后续产业发展缓慢,退耕农户的生计渠道单一,对政策补助的依赖性较强,农民增收困难。

3 技术措施

3.1在广袤的坡耕地上进行口粮田建设

永寿县地形复杂,地貌多变,大部分耕地以坡耕地的形式存在。在退耕还林之后,为了确保群众的口粮田面积达到人均基本农田1.5亩的标准,发动群众在坡耕地上大力开展口粮田建设。依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中《坡耕地治理技术》GB/T16453. 1—2008规范进行设计,梯田防御标准按10年一遇3h~6h最大降雨设计,地埂以内能全部就地拦蓄两埂之间所产生的地表径流及泥沙。梯田布设在3°~10°之间坡耕地上。田面宽度在适用机耕、灌溉等条件下进行设计。根据实践证明,考虑拖拉机耕作时,便于机械转弯,最小宽度应不小于10m。

3.2田间道路及田间配套工程设计

根据县域的地形和地貌特点,田间道路结合实际情况布设,总体要求是线路最短,占地面积最少,串接生产范围大,与现有路连接成网,方便群众的生产,便于车辆行驶和机械化耕作。主干道路宽取3m,田间道路设计宽度为3m。根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标准,坡耕地的坡比小于15%的地方,道路可采用直线形修筑,坡比超过15%的地方,道路可采用“S”形修筑。在确定水源的前提下,按照水量,建造蓄水池,布设管网,在田间、地头设置出水栓进行田间灌溉。

3.3地埂定线

以道路为骨架,根据地形向两边延伸进行定线。因梯田布设在3°~5°之间坡耕地上,属于缓坡区梯田布设。根据《机修梯田技术规范》将田面净宽定在20m~30m之间。梯田布设在5°~10°之间坡耕上,属于陡坡区梯田布设。根据《机修梯田技术规范》将田面净宽定在10m~20m之间。根据地貌特点,对田面不限长度,进行放长定线,拉开战线,推隆平波,填压凹陷。使地貌多变、水土难保、肥力衰弱的丘陵地,变成一片片条长面宽、地埂顺直、保水保土性能良好、肥力增强、具有庄园景观、适应于大型机械化作业的口粮田建设基地。

4 效益分析

永寿县近几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施口粮田建设项目以来,社会效益,水保效益,经济效益非常明显,现以御驾宫镇、御驾宫示范园区、马坊镇项目区为例,进行口粮田建设后的效益分析:

4.1社会效益

一是通过基本口粮田建设,耕地土壤肥力增加,特别是微量元素含量提高,蓄水保墒、保肥能力显著增强,土地产出率提高,项目区粮食总产量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增长,可以有效地解决由于退耕还林造成的口粮田面积不足的问题,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防止出现“反弹”。二是通过基本口粮田建设,粮食需求量得到保障,对陡坡种植的依赖降低,可以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三是通过基本口粮田建设工程的实施,农业基础条件得到改善,有利于机械化耕作,促进传统“广种薄收,粗放经营”种植理念的转变,使农业生产向“高产稳产优质”的方向发展。

4.2生态效益

口粮田建设项目的实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变过去的“三跑田”为“三保田”,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率,降低土壤侵蚀,减少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蓄水效益按蓄水指标进行蓄水效益计算,经计算,年平均蓄水能力为11.39万m3。减沙效益按减沙指标进行计算,经计算,年平均拦沙能力为4.37万t,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4.3经济效益

一是直接经济效益:口粮田建设项目实施后,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2008至2013年,年均新建基本口粮田3000亩,改造提高基本口粮田1000亩,与坡耕地对比,新建基本口粮田每亩可增产粮食50kg,改造提高基本口粮田每亩增产粮食30kg,田间设施配套基本口粮田每亩增产粮食150kg,每年可增产粮食53.9万kg,直接经济效益102.41万元,农作物秸杆增产的经济效益为16.08万元,项目每年直接经济效益118.49万元。二间接经济效益:间接效益是指因上游减少泥沙流失量,节省了下游的清淤及加堤费用。按项目区流失泥沙的25%淤积于下游水库,河道需要清淤,下游清淤费为10元/t,经计算:项目年均间接经济效益10.94万元。基本口粮田年平均总经济效益为129.43万元。

5 结语

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根本上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符合永寿县实际和当地群众心愿,有利于建立起促进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有利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推进扶贫开发,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陕西水利

(责任编辑:李蕊)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C

猜你喜欢

坡耕地梯田项目区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山区修梯田》
秀美梯田
梯田之恋
凌河源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及策略研究
建平县实施国家坡耕地治理项目成效及经验
从江加榜梯田
资阳市雁江区:防治并重 建管结合 创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
华阴市农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种植苎麻对南方坡耕地土壤抗蚀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