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秩序之冲突

2016-04-10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石河子市832000孙源鸽

石河子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经济秩序新兴国家实力

(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石河子市,832000)孙源鸽

浅析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秩序之冲突

(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石河子市,832000)孙源鸽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经济秩序问题对于包括我国在内的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其对国际经济秩序的调整愿景和发达国家对其固有规则的坚持之间的矛盾逐渐形成。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矛盾对我国的影响更为突出,本文着重分析这一矛盾的起因和影响,并对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提出相应的建议。

国际经济秩序,发达国家,新兴国家

1 新兴国家与国际经济秩序冲突的起源

国际经济秩序是由发达国家建立起来的并以市场为导向的国际经济规则,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发展速度,南北国家间的经济实力的差距缩小,国际市场竞争力一边倒的情况也在逐渐改变,导致发达国家在原先坚持的“市场导向分配模式”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已不再能够保持对发展中国家的绝对优势,因此开始加强政府对国际经济的主观能动以限制发展中国家对其传统优势地位的冲击,也使得我国在今后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必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其中原委在于国际经济秩序中发达国家对于新兴国家,尤其是我国的“特殊与差别待遇”向“平等无差别待遇”的转变。所谓“特殊与差别待遇”是指广大发展中国家主张在“市场导向分配模式”下制定区别对待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并对发展中国家作出有利的特殊权利义务安排的规则,以弥补其竞争实力不足的弱势,从而求得与发达国家间表面上不平等、实质上公平的结果。而“平等无差别待遇”是指在新兴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南北国家之间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北降南升”的变化。由此便产生了在“反映市场逻辑之规则”适用上,发达国家是否平等与无差别地对待新兴国家,即国际经济领域的“形式正义”是否得到实现的问题,按照形式正义的要求,既定的规则必须一视同仁地适用于所有国家,不得厚此薄彼。

2 我国与国际经济秩序的冲突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以发展中国家身份要求享有“特殊与差别待遇”日渐艰难。例如,2001年底加入世贸组织时,我国就没有获得完全的发展中国家地位,实际得到的“特殊与差别待遇”被大幅削减。可见,当时的发达国家已经认为,我国虽然仍属于发展中国家,但不是一般的发展中国家,而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因此,虽不至于要求我国完全放弃享受“特殊与差别待遇”,但已主张应对我国的受惠加以限制。

特别是在我国已经发展为经济实力最强的一个新兴国家,且GDP总量跻身世界第二这一背景下,我国向发达国家要求“特殊与差别待遇”,必然成为整个发展中国家阵营中最为艰难的一个。对当下我国而言,在重构国际经济秩序的过程中,对“特殊与差别待遇”的要求遭到了发达国家越来越强烈的抵制和反制。发达国家提出现在已到了剥夺我国享受优惠待遇的资格,并进一步提高我国应负国际责任的时候了。由此可断言,我国在要求“特殊与差别待遇”的传统路径上,已经进入了守势阶段。这种攻守态势的转变,皆因发达国家对我国发展中国家地位的否定。尽管如此,尽管2015年我国的GDP总量已达10.24万亿美元,但是我国的人均GDP仅为8 280美元,仍然只排在世界第73位,远未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且国内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按照联合国的标准,我国尚有1.5亿人口需要脱贫。事实上判断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只考虑总量而不看人均和社会基础无异于一叶障目,而如果仅以国家总量上的指标认定我国是一个发达国家,并要求其承担超高的国际经济责任,那么就会限制仍然处于不富裕甚至贫穷状态的多数我国人的发展权,所以只有以个体之人均计来衡量我国的宏观经济地位,多数中国人可享有的更大发展空间才不至于被压缩。对于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发达国家历来罔顾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标举自由的普世权利;然对于经济权利,发达国家却颠倒其惯有立场,以国家总量上的富裕为由限制个人的发展权,其在政治权利、社会权利与经济权利之间对我国搞双重标准之意不言而喻。

因此我国目前所面临的国际经济秩序绝非发达国家历来标榜自己尊奉自由主义国际经济秩序,现实情况未必都像发达国家所说的那样真实,即在自己强大时,它们必然主张可自由地从中获益;而当别人也变得越来越强大,获益能力越来越强,并与自己发生利益分配冲突时,它们可能会罔顾平等竞争之市场规则,设置种种障碍,专门限制他国获益的自由。一些西方学者直言不讳:“虽然当今的全球化时代是由西方尤其是美国设计和创造的,但东亚国家,特别是中国,才是当之无愧的最大受益者。如果西方在某个时候断定中国已成为主要受益者,同时对西方越来越不利,那么西方很可能会变得更加趋向于保护主义,同时当前的全球体系也会被逐步削弱。”

这种保护主义首先表现在金融领域。美元在现行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处于“一统天下”的地位,然而这种情形下“利益美国独享,风险全球共担”的弊端通过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显露无疑。如今美国的相对经济实力远非往昔可比,美元继续维持垄断地位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必将遭到冲击。与此同时新兴国家凭借自身迅速成长的经济实力,它们的货币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应当占有一席之地,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国家,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步推进,人民币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的地位理应得到提高,但这一过程目前显然并不轻松。

另外还表现在国际经济话语权方面。按照以市场为导向的现行国际经济秩序中直接规定以各国经济实力大小决定权益分配多寡的规则(如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加权投票制),随着一国经济实力的上升,其参与世界经济决策的话语权应得到相应的提高;反之,随着一国经济实力的下降,其参与世界经济决策的话语权则应相应地减少。然而发达国家为维护“既得权力”,拒绝平等与无差别地适用此类“反映市场逻辑之规则”的情形。就全球经济治理的决策权分配而言,发达国家担心大权旁落,通常不愿给予新兴国家更大的参与权。

3 结论

在发达国家所设立的种种国际经济“藩篱”下我国首先应该具有清醒的认识,即我国依然属于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并以此为前提参与到国际经济秩序中;其次我国地缘区位优势明显,借此可以取得国际经济秩序的更多话语权;最后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甚至部分部分发达国家相比都具有一定的错位优势,在今后的国际经济秩序调整过程中我国也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扮演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角色。

F061.2

B

1008-0899(2016)04-0022-02

猜你喜欢

经济秩序新兴国家实力
有效应对新数字时代意味着改变世界经济秩序
软实力致胜
实力抢镜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跨国并购潮的特点、过程及其应对策略
从中国视角看未来世界经济秩序
G20缘何比G7更能代表未来
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及应对
新兴国家的物流市场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