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构成及培养路径研究

2016-04-10卢曼萍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学位

卢曼萍 许 璟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构成及培养路径研究

卢曼萍 许 璟

从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内涵的分析入手,依据多目标决策理论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结构进行分析,认为职业能力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潜能、情境性综合能力四个方面;同时,针对职业能力的结构,提出课程体系的科学化设置、专业实践环节的强化推进、科研训练方向的准确定位、毕业设计环节的优化创新是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培养路径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与学术型研究生相区别的一种人才类型。学术性学位按学科设立,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授予学位的标准要反映该专业领域的特点和对高层次人才在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学术能力上的要求[1]。这一区分明确地界定了新时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职业应用型”特征。2010年国家制定的《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规定“专业学位具有相对独立的教育模式,具有特定的职业指向性,是职业性与学术性的高度统一”[2],相比于我国1996年出台的《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中提出的“专业学位作为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专门人才而设置”的界定[3],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由强调“职业背景”转向强调“职业指向性”,由对学生身份和知识背景的职业性规定转向对培养目标职业性的重视。因此,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关键环节与核心内容。为了确保实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重新审视与定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构成及进行培养路径的探索,本文试图就此展开一些讨论。

一、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内涵探析

学位制度和职业资格是由一定法令所规定的社会制度,这种制度之所以存在,主要是因为社会与学位制度之间的客观关系。社会与学位制度之间的关系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观照:其一是学位制度的社会功能,分析它作为升学和就业市场的参照系的侧面,其二是注重学位的内容,分析它作为个人能力信息集合的侧面[4]。因此在学位标准和社会职业资格之间准确外化学生的各种能力要求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应有之义。专业学位标准必须反映该专业领域的特点和对高层次人才在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学术能力上的要求。

国内关于“职业能力”的理论研究大部分集中于职业教育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否适合用“职业能力”标准来分析?邓光平在《我国专业学位设置政策的价值取向分析》一文中指出:“从专业学位教育的价值取向来看,专业学位教育本质上是职业教育”[5]。这一观点充分肯定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性特征。在现实中,某些政府的教育政策也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纳入职业教育范畴。例如广东省的中长期(2010-202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就有这样的表述:“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为龙头、以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集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于一体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属性可见一斑,是具有职业教育属性的最高层次的教育,因此我们认为适合用职业能力标准来探讨其培养规格问题。

职业能力从结构上讲是心理学概念,是行为主义视角的职业技能、认知主义视角的职业知识、人本主义视角的职业潜能、建构主义视角的情景性综合能力[6]。随着学习理论发展而对职业能力不同方面进行的诠释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否定关系,而是职业能力这一主体不同侧面被逐渐发掘而全面展现的过程,是互相补充的发展过程,这四个方面精准地概括和描述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能力构成。应用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上,职业技能主要指学生胜任实际工作中与高级专门技术相关的工作任务,是对工作的熟悉程度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能力的体现;职业知识,更多地关乎本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需要掌握较为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在知识学科性要求上可低于学术型研究生;职业潜能,是指具有一定学术能力和实际工作岗位能力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发展潜能,掌握学科前沿和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具有创新潜能和较强的专业问题研究能力;情境性综合能力,也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的综合体现,作为精英型的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具有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整合并解决新问题与难题的能力。

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多元目标职业能力构成研究

在一定条件下,依据多元目标进行方案择优的问题,叫作多目标决策问题。多目标问题的特点是目标不止一个,但最显著的特点是目标间的不可公度性和目标间的矛盾性。各个目标没有统一的度量标准,难以直接进行比较;为了提高某一目标的值,可能会使另一目标的值降低[7]。这两个显著特点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培养中都存在。有必要对这些指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确定它们的权重、内涵及优先性等,从而确定合理的职业能力构成。

根据对职业能力内涵的界定,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多元培养目标的一级元指标界定为四类。第一类目标是掌握必需的职业知识。职业知识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根基,包括掌握专业领域已有高深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第二类目标是获得职业技能。职业技能主要是指对职业有清晰的了解与认识并具备解决专业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是专业学位研究生一项基础能力,主要包括对相关工作岗位技能的了解程度及亲身体验并熟练进行操作的能力。第三类目标是具备职业发展潜能。职业潜能是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显著特点,是学生在胜任工作基础上未来职业提升与发展的筹码,包括研发能力、实际工作研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第四类目标是获得情境性综合能力。情境性综合能力是策略性知识与学习能力的要求,包括知识的情境迁移能力与类化能力、职业素养、反思能力、跨学科思考问题能力等。

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及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包括事实性、概念性、规则性等的知识;程序性知识主要指操作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包括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8]。依据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特点,我们将三类知识分解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过程性知识、原理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依据对培养目标和知识的分类,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点内容进行解构,具体如表1所示:

多目标决策的方法有多种,从有利于简化处理和实际操作的考虑出发,我们使用线性加权和法进行能力构成的初步确定。线性加权和法的处理方法大致如下:

多目标决策问题中有f1(x),f2(x)…fm(x)等m个目标,对目标fi(x)分别给以权重系数(i=1,2…m),然后构成一个新的目标函数如下:

表1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构成及其选定权重

计算所有方案的F(x)值,从中找出最大值的方案,即为最优方案。由于本文所要决策的四个目标无法直接得到各自的fi(x)值,所以为了简化处理,我们选择了从权重系数入手,首先解决权重的问题,从而为职业能力构成提供参考。选定权重的方法是根据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对学生、导师、学校管理人员、用人单位进行调研,请各方面对以上4个类目标重要度发表意见,并对各自的权重进行大概的选择。然后综合各方面的意见,确定了表1中的选定权重,其计算公式如下:

在目前的培养活动中,就我们调研的结果来看,最重要的是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技能,其次为职业潜能,再其次为职业知识和情景性综合能力。四种目标能力所占比重也会随着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成熟与质量的提升发生变化。

三、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培养路径探讨

对职业能力的解构进一步促使我们思考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的问题。基于多元目标的分析,改革课程体系、优化专业实践教学、转变科研训练方向、抓好毕业设计指导是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的主要途径。

1.改革课程体系,准确定位职业知识的学习需求

认知主义认为人是直接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的,学习包括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即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与评价[9]。在认知主义观点中,职业能力被理解为职业认知,了解、理解、掌握了与职业相关的知识(主要是学科知识)并能顺利应用,也就是获得了相应的职业能力,这是学科体系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支撑。我们认为职业知识的获得并不代表能力的获得,却是职业能力获得的基础。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所要求的职业知识是与实际应用相对应的,有别于学术性学位研究生教育要求的学科逻辑性。但从已有调查研究来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依然存在较多问题,例如课程设置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差别不大,没有很好地根据专业学位的专业性、实践性、复合性等特点来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联系实际较差等[10]。虽然职业知识在整个专业研究生职业能力构建中并不占最高的权重,但它却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职业知识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中属于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环节,这一环节以陈述性知识的教学为主。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事实性、概念性知识的记忆、理解与表象化以及原理性知识的理解是职业知识教学的重点内容。对于从学校到学校、从未经历过职业实践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讲,对有关职业的事实性知识必须有大体的认知,具有较全面的感性认识。在课程设置中增加易于学生表象化认知的知识环节是改革的重点,教学内容的编排在深度和广度上应作全面的优化设计。事实性、概念性知识包括原理性知识的表象化、理解或记忆对专业理论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有新的要求。目前受到普遍认可的是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案例教学法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能较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符合专业理论知识应用性的要求。

2.优化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凸显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理论知识转化为工作实践的桥梁就是学习者的实际工作行为过程。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构成行为的基础是个体的反应,而某种反应的形成过程是经过学习过程的,行为的习得遵循练习律、强化律和反馈律,职业技能也就是学生能够完成明确的、操作性的、可测量的职业行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技能是大家普遍认为非常重要而现实中依然薄弱的环节。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导师、学生、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者都必须充分认识到参与实际工作过程在验证与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培养职业能力中的重要意义。在校学习是对前人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层面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而参与实践是将理性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进行检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相融合的机会,不仅获得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甚至有可能进一步发现新的问题、探索问题解决的新途径,为知识运用打开更广阔的空间,也为学术研究提供更多的实践基础。

我们必须注意,这一过程又不同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技能训练,专业实践必须与其所处的教育层次及学位标准相适应。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强调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但较之高等职业教育更强调高层次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更复杂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作为支撑,不是简单技能的反复训练。有的培养单位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效。如华南理工大学采取学校、导师、学院三管齐下的措施,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性人才[11];孔媛媛等提出的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螺旋提升型”的培养模式,在动态螺旋提升的理念下,构成多个培养平面,每个培养平面包括“学习—实践—学习—实习—总结”五大核心要素[12]。专业实践的平台建设以及实践教学内涵都有待继续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进行挖掘与总结。

3.转变科研训练的方向,注重学生职业潜能的培养

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是现代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的两翼,缺一不可。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更加注重基础理论教育,更注重原创性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加注重应用和实践教育,更注重应用开发性研究、产品创新与设计。因此,在科研训练中,培养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学理思维模式不适合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转变科研训练的重点,重视对原理性知识的运用与理解,培养学生更加开放的思维模式,通过灵活综合运用原理性知识,培养和促进学生对过程性知识的发现能力,从而具备科研转化的能力。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指向实际问题的研发,而不是理论的原创性研究,这是他们职业发展潜能的重要内涵。

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领域,已有一些培养机构对学生职业潜能的培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例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对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提出了“三师人才”培养定位、“三主体、三阶段”的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具有承担一定难度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能力,具有解决大型或复杂工程施工关键技术问题的能力;在培养环节中,除基础建构和专业实践阶段外,还重点加强创新实践阶段,通过重大工程技术攻关、改造、推广与应用,规划或研究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等环节加强学生的应用开发能力[13]。南京大学的企业研究生工作站,通过构建政产学研联合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新机制,蕴养学生的职业发展潜能[14]。

4.把好毕业设计的关口,强化学生的情境性综合应用能力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是懂理论、懂技术、能研发的人才。毕业设计是研究生综合运用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潜能进行情境性应用的环节,是再现理论知识、展示职业技能和职业发展潜能的载体。毕业设计体现的是整合理论知识、技术能力、研发能力以及面向职业的许多非技术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尤其不能降低对科学精神和研究态度的要求。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设计必须摆脱学术型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理论主导模式,探索出符合自身特点的毕业设计方案,将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作为毕业设计的主题,以设计结果的可操作性作为毕业设计质量评判的重要标准,避免“纸上谈兵”。抓好毕业设计,目前必须加强相关行业企业对毕业设计的研究过程及效果验证的支持,这也对产学研结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索符合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情境性综合能力培养要求的毕业设计模式,涉及培养过程的方方面面,制度创新和运行机制创新不可或缺。

职业能力培养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目标。遵循职业能力成长规律进行改革与探索是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课程体系科学化设置、专业实践环节的强化推进、科研训练方向的准确定位、毕业设计环节的优化创新是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1] 国务院学位办主任、中科院院士杨玉良就硕士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答记者问[EB/OL] .(2009-03-02). http://www.moe.edu.cn.

[2] 关于印发《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硕士、博士专业学位专业学位设置与授权审核办法》的通知.学位〔2010〕49号,2010-10-22.

[3] 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学位〔1996〕30号,1996-07-22.

[4] 金子元久.高等教育社会经济学[M] .刘文君,编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93-195.

[5] 邓光平.我国专业学位设置政策的价值取向分析[J] .江苏高教,2007(6):81-83.

[6] 匡瑛.究竟什么是职业能力——基于比较分析的角度[J] .江苏高教,2010(1):131-136.

[7] 杨保安,张科静.多目标决策分析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M] .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8:56.

[8] 莫雷.教育心理学[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74.

[9] 张爱卿.20世纪西方心理学大师述评放射智慧之光:布鲁纳的认知与教育心理学[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78-85.

[10] 王俊,刘若冰.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武汉七所“211工程”[J] .高校为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7):18-22.

[11] 李忠,熊玲,陈小平.建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奖助体系、实践教学教学基地的探讨[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2):8-12.

[12] 孔媛媛,李梦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螺旋提升型”培养模式[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2):149-154.

[13] 牛荻涛,史庆轩,任瑞,等.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理论与实践[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1):10-15.

[14] 敖永胜.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探索[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3):68-72.

(责任编辑 刘俊起)

10.16750/j.adge.2016.11.007

卢曼萍,江西农业大学职业师范学院讲师,南昌 330045;许璟,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招考办主任,讲师,南昌 330022。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0年度课题“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编号:10YB307)

猜你喜欢

全日制专业学位学位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案例教学在全日制硕士《可信云计算》课程中的应用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德国巴符州将增建全日制学校
学位撤销法律规定的现存问题与厘清完善
——以《学位条例》的相关修订为例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