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行业特色院校翻译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以石油类院校为例

2016-04-10王学栋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办学

淳 柳 王学栋

浅析行业特色院校翻译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以石油类院校为例

淳 柳 王学栋

以石油类院校为例指出行业特色院校翻译硕士(MTI)研究生教育目前面临多种困境,分析其坚持特色办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提出进行科学发展定位,优化MTI课程设置;推进多管齐下,建立适应MTI培养特点的师资队伍;课内课外协同育人,强化MTI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MTI教育与翻译专业资格考试的衔接,提升学生的职业胜任力等若干建议。

行业特色;翻译硕士MTI;石油类院校;研究生

一、行业特色院校MTI教育之困境

截至2014年全国翻译硕士研究生培养院校共计206所,其中行业特色院校大都是第三批及以后获批的培养单位。作为MTI培养单位的石油类行业特色院校有四所,分别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西南石油大学和西安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与西南石油大学同是第三批(2010年)获批的MTI培养单位,西安石油大学则是第五批(2014年)获批的MTI培养单位。上述行业特色院校的MTI教育由于办学时间较短,目前尚处于摸索阶段,所面临的困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职业型翻译人才的能力与素质可以通过课程设置体现其培养模式的特点[1],然而,囿于MTI学生跨院、跨专业学习的种种障碍以及有限的师资力量,一些与行业特色密切相关的课程无法开设,即使开设了,其课程设置也不尽科学合理,以致培养方案最终很难真正体现行业特色。表1是四所石油类院校的MTI课程设置中的方向特色课程情况。

如表1所示,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西安石油大学外,其他两所高校的课程设置均未能凸显学校的行业办学特色与学科群优势,因此无法满足社会及企业对石油专业翻译人才的需求。虽然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西安石油大学开设的石油特色课程占所开课程比例约1/3,但也存在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失衡以及重复开课的情况。虽然西安石油大学提供了较多的方向特色选修课程,但其培养方案规定学生只需修满10个学分,而其他非石油类选修课多达13门,且包括第二外国语以及跨文化交际、模拟会议传译、翻译项目管理等颇受学生青睐的限定选修课程,这不利于鼓励学生选修方向特色课程。

(2)师资短缺是目前我国MTI培养单位面临的普遍问题。MTI培养要求专业教师具备翻译实践、翻译教学及翻译研究三种能力,要求配备双师型教师以及行业导师[2]。然而,目前我国高校MTI教师大都由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内部自我培养或调配解决,缺乏丰富的外语口/笔译实践经验,因此在MTI教学中难免力不从心。行业特色院校亦然,而且纯文科的背景造成MTI教师不仅对学校行业特色的认知度不高,在如何将MTI教学与行业特色相结合方面也有诸多疑惑。

(3)上述石油类院校翻译硕士研究生绝大部分来自普通院校,且其中一部分是非外语类专业的毕业生,因此较之那些外语类或外语作为传统优势学科的院校,石油类院校MTI生源质量存在先天不足。以笔者所在高校近三年的MTI招生情况为例(如图1所示),2013~2015三年间我校MTI的招生规模逐渐扩大,虽然生源质量有所提升,但是来自普通本科院校或民办学院的毕业生依然占据了“半壁江山”,且毕业于全国重点院校的学生中本校生约占三分之二,说明未能吸引更多的校外优秀生源。

表1 石油类院校MTI课程设置中的方向特色课

图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2015年MTI生源情况

二、行业特色院校MTI教育坚持特色办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必要性

(1)国家统筹推进大学“双一流”建设的必然要求。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根据《总体方案》,国家将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差别化发展。目前我国的行业特色院校多属于拥有一部分国内前列水平、在国际上也有一定优势的学科或拥有单一高水平学科的大学。前者的发展目标应定位于通过强化主干学科和特色,争取进入国际同类高校的前列;而后者则可以把某一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以石油类行业特色院校为例,服务国家能源战略需求,为石油工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是其特殊使命,也是学校办学的特色和优势所在。然而,人才的支撑不能只依赖石油主干专业的人才培养,更要注重加强石油学科与其他各类学科的交叉渗透,以综合的学科体系支撑石油专门人才的培养,如培养既懂专业又精通外语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的口笔译人才。

(2)MTI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能够胜任不同专业领域所需的高级翻译工作。这一目标本质上包含培养各种专业性复合型口笔译人才[3]。然而经过将近十年的发展,虽然我国MTI培养单位与日俱增,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多数培养单位只是简单复制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指导性培养方案》(下称《指导性培养方案》)上关于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等的建议,未能结合实际制定出有自身特色的MTI培养方案,因此难以满足市场对多样化翻译人才的需求。行业特色院校的MTI学位点可结合自身办学优势与师资特色制定自己的培养目标、开设自己的特色专业方向(如科技翻译、经贸翻译等),以提高MTI教育的应用性和针对性,促进我国MTI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增强学生职业发展后劲的现实要求。翻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MTI学生必须经过大量的翻译实践锻炼才能真正胜任翻译工作。由于目前我国多数行业特色院校的MTI教育未能很好地结合学校的办学优势与专业特长,其MTI学生对学校的行业特色认知不足,对相应的专业知识一窍不通或一知半解,毕业初期根本无法胜任专业资料的翻译工作,不能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因此,虽然行业特色院校的MTI毕业生迄今已有几届,但真正从事专职翻译的很少,担任行业特色企业翻译的则更少。行业特色院校的MTI教育坚持特色办学有利于加强职业指向训练,增强学生的职业发展后劲,提高行业特色院校MTI教育的吸引力。

2.可行性

(1)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提供的政策支持。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翻译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2007年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并下发了《指导性培养方案》,鼓励各MTI培养单位结合实际,制定有自身特色的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0年,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称《规划纲要》),提出高等教育要“优化结构办出特色”。《指导性培养方案》强调要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划纲要》则强调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上述国家方针政策为行业特色院校MTI教育坚持特色办学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2)学校传统优势专业奠定的软硬件基础。我国的行业特色院校多是1952年国家院系调整时由综合性大学的院系分离出来并逐步发展壮大的,涉及石油、地质、医药、农林、政法、电力、财经、交通等诸多领域,具有显著的行业办学特色与突出的学科群优势。这些院校是其所在行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其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等均具有较强的实力,并在诸多研究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行业特色院校的传统优势专业为MTI教育坚持特色办学奠定了软硬件基础,即丰富的材料支撑、专业的学科团队、便捷的实习基地等。

(3)学生专门用途英语(ESP)能力提升创造的现实可能。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外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大学英语教学与各学科教学相衔接,实现从基础英语向ESP过渡为特征的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国内许多高校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得益于此,学生在本科阶段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即朝着以专业学科知识带动英语学习、以英语学习提升专业水平的目标迈进。学生ESP能力的逐步提升无疑为行业特色院校MTI教育坚持特色办学创造了现实可能。

三、行业特色院校MTI教育坚持特色办学之对策

1.进行科学发展定位,优化MTI课程设置

在当今中国翻译专业化程度日益增强、职业分工日趋细化的背景下,学校课程体系的建构必须与社会需求相联系、与翻译行业的变化相呼应。从现有的MTI课程情况来看,MTI培养单位自行开发的课程有限,多照搬《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出现了千校一面、各校特色不突出的问题[4]。行业特色院校具有显著的行业办学特色与突出的学科群优势,其MTI专业课程设置可根据“一体两翼”的能力结构分为三大模块:“一体”即培养核心翻译能力的课程模块,包括翻译概论、笔译工作坊、高级口译等核心课程;“两翼”指围绕行业领域和翻译职业发展能力所开设的课程模块,突出专业指向性和实践性。其中,围绕行业领域开设的课程如行业科技阅读与翻译、行业专业外语等(一方面要保证行业特色相关课程的开设数量,另一方面也要平衡好特色课程中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避免重复开课的情况),旨在帮助学生将掌握的理论和知识熟练而有效地应用到行业领域的翻译工作中,游刃有余地解决翻译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围绕翻译职业发展能力开设的课程则包括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项目管理实务等,建议聘请奋战在翻译工作一线的校外导师、兼职教师或参加过相关业务培训的本校教师授课。

2.推进多管齐下,建立适应MTI培养特点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的素质、学风和责任心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也是MTI教育中最关键、最核心的因子。行业特色院校的MTI教师多数是由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教师转型而来,其外语口/笔译实践经验不足。因此,首先对于教师的聘任与考核,应打破常规管理理念和制度,建立适应MTI培养特点的师资队伍,如合理制订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和考核办法,不论是专职教师还是兼职教师,严格准入机制,坚持优选优聘、定期考核的原则。其次,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完善MTI师资的培养培训机制。MTI教师的培训可采取全国性培训、学校培训以及教师个人自培三种方式。全国性的培训是指MTI导师及任课教师参加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的相关培训或学术会议,提高MTI教学理论水平,从整体上把握行业动态[4];学校培训及教师自培则应侧重培养教师对本校行业特色的深度认知,丰富行业翻译的实践经验,以避免授课时“纸上谈兵”。此外,行业特色院校还可考虑吸收校内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及海外留学背景的科技人员参与到学校的MTI教育中来,如向MTI师生提供某领域(如石油等)的专业知识咨询,这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也有助于优化师资配置。

3.课内课外协同育人,强化MTI学生的实践能力

虽然《指导性培养方案》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积累15万字以上的笔译实践或不少于400磁带时的口译实践,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要求只是停留在口/笔译的“量”上,而对“质”并未提出任何要求。且有学生以翻译资料为企/事业单位内部保密资料为由,在接受学校实践考核时提供由实习单位开具的一定数量的翻译实践证明,这就可能存在学生实际翻译实践量并未达标的情况。为进一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行业特色院校的MTI教育必须坚持课内课外协同育人。从课内育人来讲,应加大笔译/同声传译实验室以及计算机辅助翻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依托上述基础设施增加并优化翻译实践类课程,采取任务型、项目式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交流与思考,提升学生的翻译技术及项目管理能力。此外,可充分发挥行业特色院校国际化办学的优势,邀请留学生(尤其是硕士、博士研究生)参与实践课堂,模拟商务合作与会议谈判。就课外育人而言,首先应积极建立实习基地并充分发挥其功能,为MTI学生创造更多走出校园、参与翻译实践的机会。如果实习基地是行业特色企业下设的翻译中心,那么在与其合作时,可由实习基地向在校生提供实习岗位,具体包括以下三种形式:择优推荐学生亲临生产现场、全程参与翻译项目;遴选合格学生轮流进入翻译中心进行翻译实习;实习基地定期向学生提供真实的翻译资料供学生在校内进行翻译练习。上述三种形式均须由实习基地指派专职翻译人员对学生的翻译实践进行指导与反馈。其次,可考虑成立专门的学术论文写作中心,实现与行业特色专业师生的合作,如为学术论文提供翻译服务等。

4.促进MTI教育与翻译专业资格考试的衔接,提升学生的职业胜任力。

鉴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明确的职业针对性,建立与从业资格之间的有效衔接对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考试相衔接,也有利于实现与就业市场的对接,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2013年,教育部和人社部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改革目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行业特色院校MTI在校生已经开始意识到职业资格证书有助于增强就业竞争力,进而对参加翻译专业资格考试产生了内在动力。为更好地保证翻译硕士的培养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依据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有关文件以及学校自身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标准,行业特色院校应制订关于促进MTI教育与翻译专业资格考试衔接工作的具体规定,为衔接提供制度保障。翻译硕士毕业生拿到学位时,同时拥有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证书,这对于一个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人来讲,是一举多得;对于国家来讲是培养了一个优秀、合格的专业人才;对于翻译行业来说是壮大了高层次、应用型的职业翻译队伍和行业大军,为行业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实现MTI教育与翻译专业资格考试之间的有效衔接确是一项利国、利民、利翻译事业健康发展的创新之举[5]。

行业特色院校的翻译人才培养质量不仅直接决定着毕业生的业务水平与就业前景,而且也关系到毕业生所在行业的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行业特色院校的MTI教育唯有坚持特色办学——即依托学校整体优势、立足行业特色、面向国家需求、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才能真正培养出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的口笔译人才。

[1] 穆雷,王巍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色培养模式[J] .中国翻译,2011(2):29-32.

[2] 仲伟合.我国翻译专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翻译,2014(4):40-44.

[3] 冯建中.基于ESP的MTI教育模式研究[J] .外语研究,2015(2):51-55.

[4] 曹莉.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探讨[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4):30-34.

[5] 黄友义.谈谈职业翻译人才培养与翻译人才评价以及翻译行业管理的接轨[J] .中国翻译,2007(4):8-9.

(责任编辑 刘俊起)

10.16750/j.adge.2016.11.008

淳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讲师,青岛 266580;王学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副院长,教授,青岛 26658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编号:15CX04051B)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硕士办学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