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产电影中父子关系的儒学意蕴

2016-04-09王刚

电影文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父子关系国产电影

王刚

[摘 要] 父子关系的刻画是世界各国电影都有的主题,区别于西方影片中开放式的父子关系,国产电影则受限于儒家传统伦理精神的框架。作为一个重要的电影母题,父子关系在儒学父权思想中痛苦挣扎,其汇集了“慈爱仁义”和“专权专制”的双重内涵。回顾中国近百年的电影创作历程,儒学中的核心思想滋生于家庭及社会中的各个方面,且围绕着父子命题展开无限的延展,因此国产电影编导在涉及这类题材时必须针对心理记忆和文化内涵做出更加深刻的思考。

[关键词] 国产电影;父子关系;儒学意蕴

父与子,是人类血缘关系中的重要链条,但是,父与子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生物学意义上的父与子,它包含了太多的社会文化意义。这些带有法度色彩的哲学理论赋予了国产电影中“父亲”这一家庭角色之于子一代的无上权威。

一、早期国产电影中的父子关系

父子关系无论是在文学中还是在电影中,都不曾沿着线性轨迹发展,所以更不存在从传统到现代或从理想到颠覆的过程。由于受到历史背景的影响,不同时期的电影对父子关系的侧重点都不同,有父辈对子辈的爱、子辈对父辈的敬重,也有父子间因各种误会或者纠缠引发的背叛、憎恨等。但无论哪一种感情,都凝结了国产电影发展的精华,都见证了国产艺术的成长。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政治形势和思想潮流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基于儒学思想的父子关系便在正负面价值的漩涡中挣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令价值观不再呈现二元对立的情况,传统和现代、保守与叛逆也不再是单纯的非此即彼的关系。这是文化领域急需明确的问题,也是对国产父子关系电影中儒学意蕴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电影艺术与文学创作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其从不负责推动思想的变革,也很少受到社会思潮的严重影响。所以,即便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左翼思想泛滥之际,电影也从不热衷于对传统思想的清算,当然也不屑于回应那些相对激进的反传统思想,而这恰好也是其进步的最直接表现。电影就应该着眼于观众生活中的现实,从客观角度批判社会中不合理的存在。另外,其对家庭伦理关系的刻画更注重分寸的把握,且从不将对父亲的褒奖建立在否定封建礼教的逆子形象之上。

所以说,在早期的电影中,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绝对对立的价值观。换言之,国产电影的创作初衷不是为了抨击以父亲为象征符号的守旧父权思想,而是将侧重点放在了对青年的激发和鼓励之上。旧式迂腐的家庭伦理思想对新一代的青年来说是一种无形的桎梏,所以从社会发展需求的角度来看,更希望这些建设祖国的新力量能够摆脱礼教的压抑,重拾儒学意蕴中人伦情感的精髓。当时接连上映的《人道》《骨肉之恩》《侠义少年》《妇道》和《孤儿救祖记》等对父子关系的描写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要么是对背离家庭伦理关系的不孝子的深刻抨击,要么就是对拯救家庭于危难的孝子贤孙的由衷赞美。不纠结于文化选择中的得与失,而是将父子关系与文化反思分割开,以更纯粹的视角衡量父子亲情。电影《天伦》就打造了一位形象饱满的“慈父”,并弘扬了儒学思想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

将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并取得优异成绩的例子数不胜数,而《春蚕》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个,其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对极具代表性的父子——老通宝和多多头。两父子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思想,所以其在大是大非上必然存在分歧。比如父亲老通宝非常执迷于借助“春蚕”而发家致富的幻想,所以凡是与蚕有关的事情他都会毫不怀疑地信奉。但多多头则不同,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并胸有成竹地认为“蚕熟”不一定会发财;还有就是面对荷花的态度。荷花的身份较为特殊,她既是“被迫害”的代表,又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卑下者。所以,老通头不仅用“那东西”来形容她,还骂其为“白虎星”并禁止自己的儿子与她接近。不过多多头不但没有听从父亲的话,反而对荷花的遭遇深表同情。作为国产电影中传统父亲形象的缩影,老通头老实忠厚、勤恳善良,即便如此,他也没能在那个动荡的社会中保全自己。当他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轰然崩塌,精神信仰也被现实打垮,就只能接受儿子的思想。该电影并不是借助父子间的对抗来实现对新文化精神的回应,而是在他们身上映衬出封建宗法文化的迂腐,并提出抗议。

父亲的形象也不一定都是正面的,就好比《太太万岁》中的那位自私小气的父亲。虽然影片中的父亲形象并不讨喜,但却给观众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在嬉笑中讽刺了这个对子女极度缺乏“慈爱”之情的“颓父”。

二、十七年的“父子关系”与新时期的多元父子命题 国产电影中融入了十七年间“父子关系”的心路历程,意识形态化的印记被深深刻印在了家庭伦理之上。而对于父亲的描写开始不再单纯地表现为悲哀的、颓败的或者慈爱的。虽然,其间也会偶然有一两部形如《白毛女》中鲜明的懦弱父亲形象,不过更多的是在宣扬政治信仰以及高尚的道德操守,这是从过来人的身份向子孙传递一种正面的价值观。所以,老一辈的电影人将历史赋予他们的职责时刻谨记心中,然后通过艺术的功能传递给下一代,以实现多元父子关系的新时代命题。经历过八年抗战的祖辈们,更懂得奉献精神的含义。就像电影《地道战》中为人们将警钟敲响自己却壮烈牺牲的高老忠,他是一名抗日英雄,更是一名父亲。所以,他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一场战役,更是给自己的孩子树立一个正面的榜样。这就将“父亲”的形象广义化了,而且电影的格局也自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与早期电影相比,新时期的影片打破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单一父子关系,而且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潮流的变迁,父子之间开始上演多重复杂的关系,有戏父、崇父、救父甚至弑父等,两者间矛盾的发生与和解已经上升为社会性质的问题。“父亲”其实是一类人的代名词,所以将其投影到大银幕自然会有很大的塑造空间,自然会成为人们挖掘伦理道德观的一个重要入口。银幕上的父亲可以是引领道德信仰的使者,可以是家庭专权的统治者,更可以是简单的生物学上的亲人。所以,在经历了几千年的父权社会后,新时期国产电影开始站在现代文明的肩膀上审视传统愚昧的思想,形如《雷雨》这类极具评判韵味的电影开始在银幕上崭露头角。影片塑造了一位典型的封建家长周朴园,并用一段极具讽刺意味的故事批判了他对子女独断的管制。只有悲剧才能让观众体会到迂腐伦理思想的局限。而且,父亲不能打着为子女好的旗帜去阻碍他们思想的进步和价值观的形成。电影《包氏父子》中的父亲虽然慈爱却因为自己的愚昧无知变相耽误了儿子的发展,所以望子成龙固然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在处理父子关系的时候经常会陷入“父欲慈而子不孝”的现实困境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诞生于第五代导演手中的国产电影,再一次打破了传统的艺术模式,并从历史记忆的框架中解脱出来,然后在传统道德的冰层裂缝中挖掘出极富寓言象征意义的“活体”。而“弑父”的主题就是这个时期国产电影最大的两点,例如《菊豆》,里面生动地描绘了两代弑父者充满荆棘的命运,且这种悲剧的发生更像是一种生命的轮回,在潜移默化中预示着父权在传统家庭关系中的解构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其实,在早期电影中“弑父”的情节就是存在的,只不过那时的电影多将其作为阶级立场冲突和新旧道德对立的发泄点,重点不在于对思想的反思。父亲所代表的就是权威,因此无论是对于父亲的反叛还是摆脱,其实际上所针对的都是权威,甚至反叛的是一种集体生活秩序。由此而产生的社会不仅没有了父亲,而且还失去了原有的统治和秩序。

父子之间进行承传的表现是儒家的理想性阐述,但是对于个性主义比较鲜明的后代来说不能得到圆满的实现,比如《向日葵》中承受着接续香火压力的向阳为了反抗父亲竟然决定不要孩子。《求求你,表扬我》是黄建新的电影作品,其中刻画的杨胜利是父亲中完美的道德典范,其一生中所追求的生命价值就是在精神上得到褒扬,甚至可以说精神高于生命,而作为生活中的孝子典范,他的儿子杨红旗却不能达到杨胜利的精神高度。作为一种主流价值观之外的异类,杨胜利的这种将精神层面高于生命的观念不能得到全社会的认可。无可厚非,他是一个拥有纯洁精神的圣徒,但是他的行为和观点只能被社会的嘲笑和冷漠包围,因为这个世界充满了实利主义。不仅仅是来自于生存的压力让他感觉透不过气,对圣洁精神有着无限追求的父亲在道德方面又给他增添了一把枷锁,而这也恰好是该部影片的深刻之处。所以,如果儿子天生资质平庸或者略显怯弱,即便父亲这个角色并不暴躁甚至可谓慈爱至极,也会给儿子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而好莱坞电影在处理父子关系上就显得颇有心得,例如文艺电影《幸福终点站》,为了能够满足父亲的心愿,儿子历尽千辛万苦只为得到最后一个爵士乐队的签名。与《求求你,表扬我》中隐藏的传统儒学道德中的父子关系相比,这种个人性质的父子情感显得更纯粹并且真诚,更能够打动观众的心。由此可见,国产电影在处理父子关系上过于古板和考究。

如果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撕裂给人们看,那么相较于稍显负面的“弑父”主题,观众更喜欢以“恋父”为核心的故事情节。国产电影《洗澡》就是“父亲三部曲”中最典型的一部。影片以父子间的冲突为起因,中间叙述了两人产生隔膜的过程和原因,最终以儿子对父亲的理解收场。首先,“澡堂”从其象征意义上说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场所,本来是一个与情感无关的地方,但剧中大明的父亲却用它来凝聚远亲近邻,维系整个社区的和谐关系。从此,澡堂再也不是单纯供人们洗澡的地方,更多的是人们交流感情、相互慰藉的平台。大明的父亲不但为人和善,而且具有丰富的人生经验,所以能够为社区居民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并力所能及地帮别人解决身体和心灵上的问题。但城市的现代化规划打破了原本平静的生活,澡堂无法继续经营,他也不得不离开自己居住了大半辈子的胡同,但五光十色的现代都市却没能掩盖住他身上质朴的光辉。而对父子间冲突的描写正是影片后面表现儿子对父亲认可的一个铺垫,细细品来,儿子从来没有“背叛”过父亲,而是越来越崇拜父亲。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受教育程度和整体素质都有所提高,父亲的形象也更正面化。所以,诞生于第六代导演手中的电影多弘扬儒学中的严父和慈父形象,这是父亲最传统的特质。所谓父慈子孝就是在强调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具有浓重的教化意义。而陈凯歌正是抓住这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一点,打造了电影《和你在一起》,他集合了一位理想父亲应该具备的三种重要品格,并将其糅入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之中,最后通过孩子的选择来传达一种子辈回归的道德伦理诉求,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

三、结 语

国产电影立足于本土文化,聚焦于当前最受关注的父子关系,解构了传统儒学思想中的父权主义。电影艺术在审视父权失落原因时带有十分明确的文化指向。而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思想中的父子亲情是家庭关系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开展人际关系的发射点。从古老中原文明向全球化现代文明跨进必然会经历很长时间的阵痛期,在中与西、旧与新的碰撞中,更能彰显出文化中的优势和弊端。针对国产电影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父子关系”母题,不同历史背景下的编导表现出了不同的心态,可谓错咧交缠但又求同存异。其实,儒学的意蕴博大深远,编导们只是将其隐匿于电影的浮华背后,将处于裂变和聚合交融期的父子关系推向文化变迁的裂缝当中。

[参考文献]

[1] 何祖健.一捆矛盾 多重视野——张杨电影中的父子关系论[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2] 林黎胜.父亲大人——四部中国电影中的父子(女)关系讨论[J].电影艺术,2005(02).

[3] 王玉坤.失去归属感的“原乡”文化——杨德昌电影中的父子关系[J].电影文学,2007(23).

[4] 侯倩.从电影《刮痧》中的父子关系看中西文化冲突实质[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6).

[5] 王玲.电影《大智若鱼》中的父子关系解读[J].电影文学,2015(02).

猜你喜欢

父子关系国产电影
国产电影《罗小黑战记》IP的商业探索
调查
电影《一念无明》的本土诉说
呼唤更多国产电影狼性突围
管虎:一个在商业与文艺之间寻找平衡的第六代导演
关于国产电影“烂片好票房”现象的批评
烈日灼心——又一部替观众担心过度的国产电影
《李娃传》中的两点质疑探析
《百花园中迎元旦》电影片名填字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