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版成功学培训
2016-04-08梁玉龙
梁玉龙
酒桌实用技巧班这门典型的中国生意,小切口,大社群,接地气。
农历腊月的一个周末傍晚,在哈尔滨共乐西头街道的一家酒楼里,10多名男女挺直腰板围坐在饭桌边,他们当中有会所经理、美容院老板、粮油商人、民营医院医生、大学生……坐在上席的修伟良正在挨个点名。
数九天的哈尔滨天寒地冻,但低温没有冰封住一切,这里进入了一年当中最热闹的时节。与此同时,位于共乐西头街道的伟良人际沟通艺术学校,课程安排也越来越密集。为了应付旅游旺季里的各种接待活动和即将到来的春节,许多学员选择在这个时候“充电”。
修伟良点完名后,开始检查他们的学习成果。
“桌是圆的,菜是咸的,酒是满的,人是全的。”“只要感情有,啥都能当酒。”“见十次面不如吃一顿饭,吃十次饭不如同一次房。”……学员逐一行祝酒词,然后才端杯动筷,席间不停有人起身敬酒,发表事先背好的感言。
酒局即是课堂,但更像一场二人转汇报演出。
劝酒到拒酒
梳着锃亮的大背头,操着一口纯正的东北腔,56岁的修伟良站在讲台上容光焕发。
“一个搞水泥的老板,请吃饭都是咔咔上五粮液、茅台,那一看就是土豪。该他说话了,‘哎呀,我呀不会说啥,都在酒里。’那玩意是五粮液啊,多少钱啊,啥也不说不是喝瞎了吗?”
修伟良经常给试听的学员讲这个的案例,这种把说话能力和真金白银挂钩的话术,往往能引发学员的共鸣。一堂课下来,试听者一般都会掏钱报名。
酒桌实用技巧班一共10节课总价1980元,既讲邀人术,又讲敬酒术,既讲酒桌规矩,又教祝酒词。这是伟良人际沟通艺术学校最受欢迎的课程,已经办了100多期。
修伟良是伟良人际沟通艺术学校的创始人,自称是中国公关关系专家,经常受邀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所以他每隔三四天都有一个酒局。他总结的酒桌经验总结非常细致。譬如,劝酒要多讲缘分,多讲第一次怎么怎么样,多祝愿多赞美多感恩,多用顺口溜多找共同点。
他编写了一些祝酒词,让学员背诵下来。比如“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我给领导倒杯酒,领导不喝嫌我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跟上在座领导的脚步。”……
酒桌是中国人社交技能的最大角力场,光能喝是不行的,还要会喝,会喝的核心是会说。酒桌班实际上是一个教人说话的地方。
开粮贸公司的金义是修伟良的得意门生。在所有学员里,他被认为是最刻苦的。65岁的他每天5点多就起床背诵祝酒词。刚开始,他总把自己反锁在卫生间里,对着镜子反复练习,一练就是好几个小时,老婆以为他参加了邪教,让儿子偷听、跟踪。如今,他已经能在各种会议酒宴上谈笑风生,老婆也成了修伟良的学生。
有人说,酒桌班受到追捧是因为抓住了市场中的暗需求。但伟良培训学校能坚持办学超过十年,并且越来越火,门道多了去了。
2013年,中央出台“八项规定”,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宴请活动大幅度减少,加之交警严查“酒驾”,酒桌文化不再像以前那么兴盛。如此一来,酒桌班的市场萎缩了,再办下去还有点顶风作案的嫌疑。嗅觉敏锐的修伟良立刻调整教学内容。
“以前只知道教人喝酒,现在不鼓励喝了,那就教人怎么拒酒。”在家里翻翻写写几个月后,一套拒酒术又被修伟良编纂了出来,此后的酒桌班把劝酒和拒酒搁在一起教,更受欢迎了。
修伟良的拒酒术有七大攻略,包括坚定立场、先声制人、强调后果、以健康为挡箭牌、推托家人反对、众里寻一、好话说尽等。按照惯例,他还编写了一些拒酒词:“只要感情有,啥都能当酒。”“只要感情到位,不喝也会陶醉。”“感情铁,不用喝得胃出血!感情深,不用喝得打吊针!”“来时夫人有交待,少喝酒来多吃菜。”……
紧跟政策动向的修伟良尝到了甜头,这让他更加关注从高层吹来的风。
后来,中央高层在多次会议上严厉要求官员不要念发言稿,这又让修伟良嗅到了商机。他办了一个面向政府官员和企业高管的“精英演说家班”,专门教人脱稿讲话,立马得到了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嘉许。
为了让学员在更多的社交活动游刃有余,修伟良此后又请了一批专业教师陆续开办了“好声音KTV班”“硬笔书法班”“趣味魔术班”“魅力女性培训班”等,学费在1000元到2000元之间,仍然瞄准政商界人士。
据统计,伟良人际沟通艺术学校的学员大部分是哈尔滨当地的企业老板和公务员,各占3成,另有3成是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和白领,还有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大概有1成左右,办学以来总数接近5000人。
名气就是生产力
不论是喝酒、说话,还是变魔术、练书法,伟良培训学校的里子是一个教成功学的地方。所以想让学员信服,修伟良自己必须是成功人士。
“他们把我推为酒桌第一人。”“我在全国也是个小名人,在哈尔滨更是家喻户晓。”“饭店一听说伟良来了,3个经理、6个厨师长,排队来敬酒。”……课堂上,修伟良不时穿插个人广告,平均间隔不到10分钟,讲台下是学员们崇拜的眼神和热烈的掌声。
修伟良说,自己读书不多,初中毕业后曾在一家木器厂做工。后来因为嘴皮子溜,当了20多年的婚礼司仪,曾是黑龙江婚礼司仪界的“五大天王”之一。
2005年,他创办伟良人际沟通艺术学校,专门教演讲技巧。不温不火了5年后,“酒桌班”的推出被当地一家媒体关注到,让学校小小火了一把。随后这几年,他陆续推出的KTV班、脱稿讲话班等,又给自己的事业加了几把火。一路走来,他认为名气就是生产力。
在伟良人际沟通艺术学校,楼道的墙上挂着几十张修伟良和当地省、市电视台主持人、文娱明星等人的合影。
他很懂得传播技巧,在教室四周刻意留下关于学校的信息,最显眼的是教室背后写着校名的锦织横幅,和黑板右上角的微信二维码。这样一来,无论是记者拍照和学员留影都不可避免会拍到这些信息,从而对学校进行广而告之。
点开学校官网和他本人博客,还有他以第一人称撰写的新闻稿。其中的一篇这样写到:“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团委主办……讲座在一片热烈的掌声和学生们的期许下拉开帷幕……我以一首小诗的开场顿时震撼了大家的心灵……同学们簇拥而上,久久不愿离去……有的人实在挤不进去,就在走廊等候签名留念……三位同学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来电话和我进行了交流。”
修伟良想了很多办法让自己出名,甚至不惜说一些会惹来非议的话。他曾在公开场合对人说:“有人讲,在哈尔滨没我办不成的事,打电话叫飞机飞机等你,叫火车火车等你,去妇产科可以先生孩子,去火葬场进炉都不用排队。太能吹了!”
话锋一转,“但说实话,咱有这个能力。”
后来他走到哪里都有人质疑甚至暗讽,有人说他是“大忽悠”,也有人说他“教人不学好”,但他认为真正的成功者都伴随着争议,重要的是自己收获了关注度。
2015年夏天,修伟良终于登上了“世界舞台”,全球四大通讯社之一的法新社把他的学校视作中国社会的典型镜像进行了报道。他对记者回顾这一段时显得异常兴奋。他认为自己弘扬了中国的饮食文化和酒文化,“站对了高度”。他又一次表扬了自己:“一般人接受采访,可能没有想到这么多。”
法新社的垂青经过修伟良一番大肆宣传,吸引了政府的关注。据他说,哈尔滨市市长、伟良培训学校所在的道里区委书记、区长亲自来到学校参观。“经过法新社一采访,那家伙,火!”现在,他已经是哈尔滨市民办教育的大名人。
修伟良认为,只有敢于表现才能让别人记住自己,他就在亲身实践自己的教学内容。为了促使学员也能这么放得开,他写了一首小诗《学会丢脸》,时不时领着学员们一起朗诵:“只会干,不会说,该讲时,不敢讲,才是真正的丢脸!我要在丢脸中,学会不丢脸!”
学无止境
“友谊来自真诚的自我介绍。”几乎每一个修伟良的学生,都习惯用这句话作为开场白。
它已经成为一种符号,提示着这个人师从何处。
2014月12月17日,伟良人际沟通艺术学校举办建校十周年暨喜迁新址庆典,这一天哈尔滨的几张报纸上同时出现了学校的整版广告。这里面的花费不少来自学员的腰包,某麻将机老板赞助1万元、某印刷厂老板赞助1万元、某红酒会所董事长赞助1万元……他们都是学校人脉沙龙的成员,赞助费可以计入学费。
事实上,修伟良的学生毕业后,有不少仍然围绕在他的身边,不时地接受他的点拨,有的还会反复进入课堂学习。
“我们这个班的课程内容不固定,经常结合学员层次和社会变化进行调整,所以一些老学员也常来充电。”该校一位女老师说。
修伟良毫不避讳地道出了背后的原因,“伟良学校就是一个关系网,在这片净土学员互相交朋友,以后要是开个饭店,啥关系都有。”
学校建立之初,修伟良就意识到了学员是他最大的资产。“我这有科级、处级的干部,市政府、区政府的,工商局的,税务局的”,当说到哈工大教授、讲师居然也成了自己的学生时,他嘴里的唾沫飞了出来。
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他建立了一个学员数据库,每到重大节日就邀请学员回校参加活动。并且早在2006年,他就组织其中一部分积极分子组建了一个人脉沙龙。
在人脉沙龙里,修伟良是理所当然的精神导师,除此之外有人负责牵头、有人负责执行、有人负责宣传,必须是有社会地位的人才能在组织里担任职务。
修伟良很擅长调动这些人的积极性,他在学校官网上开通了一个“伟良学校之最”的栏目,作为展示学员风采的平台。
比如,学习最刻苦的同学(连开车等红灯的时间都在背名言佳句),学历最高的同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申请班长时间最长的同学(从第11期就申请要当第50期班的班长),最爱笑的同学,打乒乓球最好的同学(学校乒乓球比赛第一名)……
人脉沙龙的成员们每周都有一次聚会,联络感情的同时,也能进行酒桌实战,还有不定期组织的辅导课、口才大赛、户外演出、泡温泉等活动,修伟良决不允许人脉沙龙的热度降下来。
“一旦有什么事找他们,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修伟良这样分析利害关系。事实上伟良培训学校已经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陆续开办的“企业组织沟通培训班”“魅力女性培训班”“少儿口才培训班”等,就是把生意做到了学员的公司和家人身上。
当然,学员们也通过学校找到了自己的人脉圈子。修伟良举了一个例子,某个学员有个项目急需1000万元资金周转,给另一个同学打电话,对方二话没说就给他汇来了,欠条都没打。
有意见领袖,有干货,有组织构架,还有变现渠道和衍生产品,修伟良办个培训班跟经营社群似的有模有样,产出还颇丰。不过,修伟良说自己对时下流行的什么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经济并不了解,记者一解释,他顿时大腿一拍,兴致勃勃,“那你看,就这回事儿!”
高大上的互联网思维,和修伟良的泥土经济学原来就隔着一个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