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联大图书馆的品格与担当
2016-04-08张显锋
张显锋
西北联大图书馆,是我国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在中国大学图书馆的发展史上,占据着独特的不容忽略的历史地位。拂去历史的尘埃,她依稀可视,离我们并不遥远,西北联大图书馆所体现出的坚韧品格与社会责任担当,更彰显名校图书馆的精神品质与价值追求。于汉中乃至整个大西北,其历史价值与意义甚巨,西北联大图书馆是我们研究民国时期名校图书馆的“活标本”。
【北雍师生,载驰载奔】
1937年震惊中外的“七七”卢沟桥事件,标志着日本军国主义对华侵略战争的全面爆发,国势危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着空前危机,尤其是身处平津的各高等院校。值此时局,国民政府以“抗战建国”为方略,决定将身处险地的大学西迁内地,以延续中国高等教育之文脉与高等人才培养机构之火种,中国高等教育开始了西迁“长征”的漫漫征途,“北雍学者,右学诸生,痛夫蕃卫之失,耻于非类为伍;或驱车崯路,或徒步荒原;或褰裳涉水,或策杖攀崖,餐风宿露,戴月披星,载饥载饿,载驰载奔,以莅止于陕西之城固”。(沈春生《国立西北大学侨寓城固记》)苦难锻造荣光,坚韧承载希望,漫漫征途,波澜壮阔,流徙辗转,撼人心魄。大学乃大学图书馆之母体,图书馆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有机组成,更是高等教育事业的基础性支柱之一,不可或缺,大学图书馆西迁成为历史必然。
1937年9月,教育部王世杰部长签署了第16696号令:“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为基干,设立西安临时大学。”(《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资料选编(一)》)随后,所涉院校师生陆续汇聚千年古城西安。西安临时大学于1937年11月1日正式开学,15日正式开课。然而,“本校在平津沦陷后,即奉教育部令西迁,以北大师大及北洋工学院,在西安合组临时大学,上课未几月,西战场失利,太原失守,敌人沿同蒲路南下,但是我们依然坚持著镇静的态度,完成上学期的学业。在考后三月间,敌人窜抵风陵渡口一带……及为国家根本的教育事业起见,乃命本校再迁汉中。”(《本校城固本部举行开学典礼志盛》)
汉中盆地“此诚所谓乱世之桃源也”,在中国大历史历次转折时期,此地兼具战略要冲与战略大后方的区域功能。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成为了北雍学人理想的避难之境。西北联大是在陕南汉中建立的大师云集、学科门类相对齐备的第一所正规的现代大学,于本邑为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其分院星罗棋布于整个汉中盆地,深入社会,足迹秦巴,开启民智,致社会风气聿开;播撒现代科技文明之火种,培育英才,大德敦化,于当地更是影响深远。
【风云际会,古都留迹】
1937年9月开始,地处平、津两地的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和北洋工学院等校图书馆相继迁徙至西安。但由于战事爆发突然,各图书馆来不及筹划图书资料搬迁计划,大多迫于亡命险境,加之受时间与运输条件的制约,各馆原本馆藏丰富的图书资料全都留在了陷落区,能够运抵西安的图书资料寥寥无几,只有北洋工学院图书馆运来了129种西文杂志。
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图书馆主任何日章先生,受命筹建西安临时大学图书组(馆)。“设总馆于西安城隍庙后街大学本部,同时为便利教职员及学生阅览,设分组于城外东北大学本校第二院,凡理工书籍悉集于此。”(何日章《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图书馆周年工作概况》)
针对图书资料严重匮乏的办馆窘境,何日章先生积极谋划,在西安、汉口、长沙、香港等地紧急订购了一批学校教学亟需的中外文图书资料。图书组隶属于学校教务处,何日章先生被任命为图书组主任,全面主持图书组工作,他针对当时情况,为提高图书馆管理效能,“早在西安临时大学筹建之初,何日章便定下了统一购书、统一分类编目、统一规章制度的管理模式,他将这种建馆思想成为‘初无二致。这种管理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有效限制了管理的随意性,从而实现图书馆资源的有效配置与统一管理”。(吴清一《何日章与西北师范学院图书馆的创建》)
【褰裳涉水,策杖攀崖】
1938年年初,日寇攻入晋南,潼关告急,西安不时遭受日机狂轰滥炸。成立不到半年的西安临时大学难保无虞,根据民国政府教育部的指令,决定再次南迁陕西汉中。3月2日,西安临时大学委派徐世度启程前往汉中(徐世度《奉派至汉中区觅校舍工作日记》),与当地政府接洽、联系和考察搬迁校址事宜。
西安临时大学图书馆随校也开始了迁徙的征程,迁徙线路为,乘火车先至宝鸡,后徒步进入秦岭大山,时值春寒料峭,时有小雨,山中尚有积雪,寒气浸骨,道路泥泞湿滑,“大多步行过秦岭,师生职工,配列队伍,名曰‘行军”。(黎锦熙《方志今议》)这支“行军队伍”在秦岭山中委蛇长达数里,何日章随队一直跟着运载图书资料的行李大车,亲自押运,不离左右,饱受流离颠簸之苦,生怕为数不多且弥足珍贵的图书资料遭遇不测,十多天后,他生平第一次踏上了汉中这块陌生的土地,“二十七年三月十六日,大学迁移陕南汉中一带,本馆已随学校由西安移至南郑,四月初再移城固。凡载书三千余册,经行千里,历时兼旬,冒山雨重雾,而图书文件了无霉湿损坏。使在通都大邑,此区区平凡书册又何足道!今在万山中,得书不易。而辗转迁徙艰难困苦而致之者,复卷帙无失,签题完好,则开馆借阅之日,能不令人欣慰爱护如万卷珍本哉?” (何日章《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图书馆周年工作概况》) 何日章先生等暂住南郑(今汉台),由于南郑解决住房困难极大,学校决定将校本部放在城固县城,1938年4月,图书组也迁往城固县城。
【驻足天汉,继业办馆】
1938年 4月,原西安临时大学图书组也随即更名为西北联合大学图书组,“本馆直属本校教务处,依照学校行政系统,名曰图书组,设组长一人,组员若干人。分六股办事:一、采购股,二、登记股,三、编目股,四、出纳股,五、期刊股,六、总务股”。 (何日章《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图书馆周年工作概况》)何日章先生任组长,图书组总部(馆)设于城固县城东面的建于明代的尊经阁内;更由于西北联大的组成学院分散设于汉中盆地的沔县、南郑、城固古路坝等地,相距遥远,何日章因地制宜,在各学院设立图书室,属于图书组的下设机构,进行统一领导、组织与管理。不久后,原图书组正式更名为图书馆。
馆址的选定、馆舍的修葺、藏书布局、功能区划,让何日章费了不少心思,“本馆位于陕西省城固县城之东北隅,文庙内之尊经阁故址也。此阁建筑于明万历六年八月,重修于清乾隆廿二年八月,颇为壮丽。位大成殿后,另成院落,有门东向通城下,改作馆门。入门北转为崇圣祠,改作办公室。过穿堂直达尊经阁。阁之上下辟作阅览室,可容百余人。楼上之西部划为中西文编目室,楼下东端作藏书处及出纳处。碧影满窗,市声不闻,而游廊环绕,高可眺望,颇类故都北海公园,揽翠轩景色,读倦凭栏,令人意远,真学子潜修地也”。 (何日章《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图书馆周年工作概况》)此处作为馆舍,何日章先生甚为满意,但国土沦丧,千里风尘,对燕京故园景致与风貌的留恋回味,以及对驻足陌生土地的感念之情,都涌上了他的心头,溢于言表。
西北联合大学图书组全组共13名馆员,何日章先生带领他们开始了艰难的新馆建设工作,他既要筹谋规划,更是事必躬亲,亲力亲为,很快完成了新馆的筹建任务,开馆接待读者。他们虽废寝忘食,认真筹划,可限于经费困顿,物质条件极差,虽为名校图书馆,却在简陋的条件下按照规范的业务流程,开展服务。
西北联大图书馆刚刚完成组建,何日章先生就亲自主持拟定了《西北联合大学教务处图书组办事细则》《西北联合大学教务处图书组借阅图书规定》等一系列规范的大学图书馆管理制度。
【大师治馆,艰难维新】
在西安临时大学时期及西北联大图书组的初创阶段,面对区区几千册图书资料,何日章在分类编目方面的要求也极为严格,“三院校图书馆同仁离平津时,片纸只字不能携带……乃由河南大学借得师大编印之《中国图书分类法》一书,据以整理中文书籍。西文者则向京西图书馆借得清华大学西文图书目录一册及孟君兆永所赠之武汉大学西文图书目录三册,以资参考。至中西文书编目,则求简单实用,标题分析,暂付阙如”。 (何日章《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图书馆周年工作概况》)其严谨的科学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更显“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儒家文化情怀,大师风范显露无遗,令人感佩!
面对合并院校的图书馆建设事业,何日章先生西安临时大学时期就确立了“统一购书、统一分类编目、统一规章制度”的组织管理原则,在西北联大图书馆时期,这一原则一以贯之。但受当时条件所限,西北联大前来汉中,除设校本部于城固县城,城固县城难以容纳下全校师生,各二级学院分布于沔县武侯祠、南郑黄家坡(今汉台)、城固古路坝,相距遥远且分散。针对这种状况,何日章先生决定在各二级学院下设图书室,图书资料经费也按照一定标准划拨各二级学院,并赋予各二级学院教授、学生急需教学与科研资料的自主订购权,这对于提高馆藏文献质量,不无裨益。
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事业的生命线,是高校图书馆服务教学与科研的基础性保障。“本馆于二十六年九月起,即分向各处订购图书杂志,但因战区转变,交通梗阻,以及学校迁移等事,致所订书籍杂志均不能按期如数到馆。截止六月底,已到西文书籍,计六百七十七种,九百七十册;中文书籍计一千一百六十八种,二千一百九十册;尚有地图二十余种。此区区者,虽不敷教职员及学生所需,然在非常时期,一切事业多不能布置裕如,本校于艰难困苦,颠沛流离中有此两千册书籍,亦可谓琳琅满目尔。” (何日章《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图书馆周年工作概况》)然值此非常时期,由于经费匮乏,战事炽烈,交通不时受阻,文献资料购置与邮递渠道不畅,但就是在这种状况下,何日章先生于文献资源建设总是想方设法、竭力而为。
何日章先生还十分重视剪报工作,对于有关抗战时局、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等专题性资料的积累与系统化收集整理,足以显现一所图书馆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西北联大图书组,在刚成立之初,就对剪报工作进行了体系性规划,尽管当年条件极为简陋艰苦,可供收集的资料极少,从1938年4月开始,西北联大图书(组)馆,仅仅依靠《大公报》与《西京日报》两份报纸,对专题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进行了如下规划:
Ⅰ、大公报及西京日报项目:一、中国国民党,二、国民政府,三、公债,四、关税,五、外汇,六、教育,七、外交,八、经济,九、交通,十、禁烟,十一、医药及防疫,十二、救济,十三、黄灾,十四、水利,十五、纪念日, 十六、抗战言论,十七、民众团体,十八、中外学生团体,十九、妇女团体,二十、华侨情形,二十一、婚丧,二十二、文献及文艺,二十三、宣传,二十四、慰劳,二十五、兵役,二十六、浙东战区,二十七、津浦战区,二十八、晋绥战区,二十九、游击战,三十、空战,三十一、战地通讯,三十二、伪组织,三十三、敌国情形,三十四、国联动态,三十五、国际舆论,三十六、国际新闻, 三十七、杂项;
Ⅱ、琐剪项目:一、政府命令,二、前线要电,三、备战杂,四、宿将谈战,五、胜利曙光,六、忠烈慰观,七、党务要闻,八、社评汇锦,九、文艺选粹,十、珍贵文献,十一、倭寇暴行,十二、俘虏供词,十三、奸伪丑状,十四、国际情形,十五、列国演变,十六、巴蜀琐闻。(何日章《本校图书馆周年工作概况》)几乎涵盖了抗战时期政治、军事,以及社会生活的各领域,颇具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历史的宏观视野,而这个规划为何日章先生亲自拟定,这足以体现与展示名校图书馆与图书馆学大家心忧天下、心怀天下的胆识与气魄,这更是一种不屈的高贵的人文精神!
【凤凰涅槃,洒露西北】
1939年8月,作为一个重要而沧桑的时间节点,伴随着西北联大被拆分,西北联大图书馆的命运也就被决定了。西北联大图书馆虽然名称存续时间很短,不足一年半,犹如昙花一现,但西北联大图书馆名称停用,并不意味着具有坚韧品格的实体西北联大图书馆的永远消失,而是分立发展。
西北联大图书馆解体后,国立西北大学、西北工学院、西北农学院、西北医学院、西北师范学院五所大学图书馆相继组建、分立发展。抗战胜利后,先后在西安、兰州等地落地生根,蓬勃发展,这五所大学图书馆就乃西北联大图书馆组织生命的延续与新生,“不但壮大了战时西北地区图书馆的力量,更为今后该地区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赵长林《抗战时期西北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其组织生命基因在大西北被广泛移植和精心培育,尤其是何日章先生的办馆理念、图书馆学思想、图书馆事业精神影响深远。
凤凰涅槃,苦难升华荣光。西北联大图书馆只是名称走进了历史,其内在精神品质与气度风韵早就注入了中国图书馆事业中,形成了大学图书馆在广袤大西北的布局框架与体系,影响深远,意义非凡!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学院图书馆、西北联大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