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开发与管理

2016-04-08佟彤

商场现代化 2016年3期
关键词:人才管理文化创意产业

佟彤

摘 要: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拥有人力资本价值的大小,各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作为第一资源被提升到企业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通过介绍我国现阶段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存在的现状,分析原因,并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开发与管理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开发;人才管理

一、引言

2006年9月13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了“文化创意”这一概念,所谓“文化创意产业”,指利用新思想、新创意和先进的知识技术,将工程与设计、教育、音乐、绘画、艺术和娱乐等生产出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具有高附加值、高创造性和高集成性的特点,是一种经济过剩时期的“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

在世界各国,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不同,有文化产业、创意知识产业、内容产业等,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国外在创意文化产业方面发展较快,利用资金、人才、技术和丰富的创造力等优势为国家创造大量经济价值和外汇收入。中国由于政策、社会、教育、观念、人才等各方面因素发展缓慢。但产业的发展,关键是人力资本的创造力的开发与创新,重视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人力资源,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提升,已成为社会和业界关注的焦点。如何开发创意人才创造性,挖掘其潜力,提高其综合能力,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文化创意人才的现状

1.人才短缺

尤其是高层次、关键岗位人才十分匮乏。中国13亿人口总量,但由于思想观念、就业等原因,该领域人员总量偏少,培养大批量的文化创意人才是未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大企业微乎其微,高端人才、重要岗位人才的缺乏限制了作品产量与质量,限制了作品原创性和创新性的突破,这也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难以做大做强的核心要素。培养一批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敏锐洞察力和较高审美意思的综合素质人才,是未来企业发展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2.人才结构不合理

从人才知识结构上,大部分人才重要集中在装潢设计、计算机、音乐、绘画、艺术、摄影等低层次的课堂学习教育,思维固化,而动漫电影、策划、媒体等系统学习很少;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晚,很多文化创意人才都是从其他领域过渡过来,专业人士较少,整体素质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员工队伍上,传统的专业人员多,高新技术人员少;劳动力人员多,技术型人员少;中初级人员多,高层次人员少。管理型人才多,经营性人才少。

3.人才体制机制不健全

现在很多企业在人才体制机制方面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近些年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尝试,但与企业发展的需要相比,与市场竞争的内在规律相比,改革步伐较慢。创意产业很多是小企业,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岗位职责不够明确,薪酬制度、激励机制制度建设滞后,作风发挥不充分。对创意人才没有很好的评价、激励机制,就业机会少,导致创意方面人才创造性不高。

4.人才市场化程度较低

针对企业复杂的外部环境和企业发展的要求,实现人才市场化是企业的必然选择。由于人们对创意人才认识和了解不足,企业招聘方式方法又比较传统和单一,创意人才对外界信息关注较少,信息不对称,缺少丰富多元的交流平台,都导致创意人才流动率不高。且创意人才人力资源管理处于较低层次,很少关注员工发展和企业文化构建,市场需求较少,区域发展差异较大,都导致创意人才市场化程度不高。

三、原因分析

1.思想观念束缚

创意人才是知识型的人才,但受经济利益的趋势和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多人对创意产业理解较少和不足,且由于中国创意企业均为中小企业,很多家长认为这方面的学生没有出路,不好就业,不愿意孩子报考这方面的专业。

2.教育体制不完善

旧的教育体制缺乏文化管理、创意管理等专业培养机制,直至1993年上海交通大学才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文化艺术事业管理”本科专业,每年招收的学生数量有限;中国创意文化教育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师资力量缺乏,教育模式的培养缺乏创新性、实践性,导致学生的创造性、原创性不足,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文化创意人才不足。

四、保障举措

1.改善教育模式,树立创意理念

学历教育仍然是我们培养创意人才的主渠道,高校应该主动承担起创意教育的主要责任。首先应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学科,设立相关专业,扩大创意人才的培养规模;加快“产学研”办学之路,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学以致用。革新教育方式,提高师资水平,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智力提升。高等教育要把知识理论和能力锻炼相结合、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国内办学和国际交流合作相结合,通过创新实践,革新教育体系,丰富教育模式,为创意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2.建立创意人才激励保障机制,提高其主动创造性

完善分配、激励、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鼓励人才创新的激励保障机制,在业务发展、效益增长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创意人才的收入水平。文化创意员工为知识型员工,企业应该实行柔性管理,应给予其最大的工作自主权,通过平等协商和民主决策,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为创意人才的创造性工作提供人力、财力和物力支持,保证其创新活动的正常运行。对于知识型员工,薪酬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其生存需要,更多是发展和成就需要,因此长期激励政策是正确的选择。目前很多文化创意企业均采取“底薪+奖金”的模式,“底薪”基本差距不大,“奖金”根据工作性质和人才层次采取不同的计量标准和评价方式,这样虽然也能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但在绩效考核上,应创新考核模式,设立一些衡量文化创意人才贡献的科学指标,通过科学的测量方式,衡量贡献,以贡献论收益。薪酬要对外具有竞争性,对内具有公平性,以绩效来衡量其工作价值含量。

3.营造适宜创意的企业文化氛围

创意才能的发挥需要宽松、和谐和人性化的工作氛围,营造轻松愉悦、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是一个文化创意企业管理者的重要任务。不管是文化创意产业链条前端、中端、后端的人才都有不同的个性,文化创意企业应当把握创意人才的成长机制和特殊规律,构建协作性组织机构,充分发挥创意人才的主观能动性,为创意人才的才能发挥提供平台。Google允许设计开发人员穿着拖鞋甚至带着宠物到办公室办公,目的是让创意人才在和谐随意的工作环境中迸发创意灵感。另外,从创意理念的产生到创意产品的产生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因此,团队成员之间的友好合作也是创意成功的关键。

4.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

现在企业提倡“学习型组织”,“活到老学到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学习需要场地,需要讲师,更需要学习资金。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建设、工作环境需要资金来支撑,而我国创意文化产业融资渠道比较单一,社会投资较少,发展体系尚不健全,资金缺乏,配套设施跟不上,影响了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对员工培训上,不管是内部培训,还是外部培训,都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或集中学习,或专项训练,通过学习扬长避短,拓宽思维面和视野,提高创作产品的附加值,这都需要资金的支持。

5.拓展人才开发途径,多渠道培养人才

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着力加强领军人物和各类专门人才的培养。建立健全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培养一批懂文化、善创意和会经营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和各类操作型、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完善文化创意人才职称评定制度,完善公平竞争和分配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制定相关政策,吸引财经、金融、科技等专业的优秀人才进入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注重海外文化创意人才的引进,为文化创意人才的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攀东,代君.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开发与管理[J].福建电脑,2012.

[2]白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3]鲍枫.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3.

猜你喜欢

人才管理文化创意产业
铁路局站段青年人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文化创意产业版权保护问题探析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实证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钧瓷造型设计的创新研究
家族企业社会化的瓶颈研究
创新人才管理机制,激发煤炭企业人才活力
浅析“跨界与融合”思维的特征与应用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试论企业海归人才的管理
“互联网+”时代杨家埠木版年画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