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专业类人才岗位胜任力培养模式构建
2016-04-08于立权马金柱王锐张华崔玉东
于立权 马金柱 王锐 张华 崔玉东
[摘 要]岗位胜任力是岗位和人才实践能力实现良好对接的有效管理手段,已经在高等教育等诸多领域得到良好应用。可以将基于岗位胜任力的管理手段引入生物工程专业类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之中,并结合生物工程类专业特点和学生培养规律,进行实践能力训练,提出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为完善课程实践体系和促进校企深入合作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生物工程;岗位胜任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3-0153-02
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在稳步提高。同时我们必须正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凸显的一些教育缺失现象,比如对于工科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和教育逐步落后于社会的需求[1],就业现状堪忧,其中就包括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和应用潜力的生物工程学科。2014年6月9日,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与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了“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发布暨研讨会”,会议发布了《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该蓝皮书列出了8个2014年本科红牌警告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就位列其中。这种窘况不仅与生物工程专业本身的特质有关,也与工程人才素质教育的培养环节相连。
生物工程是实践性和创新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培养的是应用型的工程类人才。在生物工程专业类人才培养过程中,只有牢牢把握住提高实践能力这一中心培养环节,才能发展生物工程类专业,提升专业内涵,打造专业特色,发挥生物工程类专业优势,扭转就业困局。2010年,教育部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要求把“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作为工程教育指导思想。[2]这对我们破解就业难题,开展以提高实践能力为核心培养目标的生物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向。
按照国家教育指导方针,课题组将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岗位胜任力理念引入生物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中,构建了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以期为实施提高生物工程专业实践能力目标培养提供一些借鉴。
一、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创设实践能力专业工作室训练平台
众所周知,高校和企业不同的运行管理机制导致现行很多校企合作难以深入化。[3]我们认为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是建立与企业相配套的工作制度。以某一相对固定的专业技术领域入手,在窄口径、技术专业化范围内建立专业工作室,可以有效激发企业的持续动力和高校育人的积极性。[4]为切实加强入驻专业工作室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通过综合分析岗位胜任力理念下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把技能实践和职业道德作为核心要素来进行实践能力改革。
(一)专业工作室设置与运行管理
我院与大庆福瑞邦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友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按照与公司达成的协议,根据公司岗位能力要求,我们邀请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和校企合作人员召开专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会,参照公司岗位来设置专业工作室并报批学院审核。工作室由专业带头人、科研能力较强的专业骨干教师和公司技术专家为导师团队牵头组建,共同负责工作室管理和运营工作。在工作室成员选取上,采用导师专家组面试和座谈形式择优录取,在校本科学生均可考虑,年级没有要求。工作室成员规模控制在20人以内,以“工作任务和岗位能力”为分解指标,设每5人为一个岗位工作组,每个岗位工作组配备一名高年级学长全权负责该工作组的日常管理工作。工作室岗位工作组负责人实行竞聘上岗机制,任期2年,其中任期第一年结束前进行中期考核,不合格负责人视情况重新组织竞聘。根据对接企业的岗位技术需求,导师团队共同制定详细的实训指导手册、员工行为规范和奖惩制度并提前下发工作组学员。按照实训指导手册时间表进行技术培训和项目攻关。如果项目为骨干教师与企业联合攻关项目或骨干教师的其他纵向或横向项目,工作室岗位成员按照工作业绩可获得相应报酬。为鼓励工作室发展,学院抽取5%项目经费用于培育工作室增长点。同时,学院给予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导师分别以每周3节课工作量计算,拨一定经费补助工作室导师。
(二)基于技术工具的科学技能培训
进入工作室的学员大多为大二大三的学生,他们基本上不具备正确的科学思维和一般的科学技能。为了让学员胜任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开展的实践技能训练,必须基本解决掉他们的这些缺点。首先,我们模拟福瑞邦集团技术开发小组岗位,按照实训手册,鼓励学员主动通过中国期刊网数据库CNKI、万方和维普等查阅相关文献,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文献综述、研究性文章和优秀的硕博论文,比较不同试验方法的差异和优缺点,分析、剖析科学问题及创新点并召开文献阅读交流会。2周或3周后,要求各个岗位工作组依据岗位手册里面的实践技能训练内容,设计试验方案。最后由工作室导师和学员共同商讨,分析确定合理可行的实践技能训练方案。
(三)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开展实践技能训练
根据与福瑞邦集团设立的校企产业化研发项目任务,我们将工作室设定的岗位工作组分别设定为项目上游、中游和下游攻关工作组。按照项目任务,细化各个攻关工作组的详细工作方案,敲定每个科研实验环节。项目研究实施周工作汇报制,要求天天有研究,周周有进展,月月有成效。根据每个岗位攻关工作组的业绩和表现,在项目任务完成时予以奖励。
在完成横向项目后,为填补项目研究任务空白期,我们根据公司的发展愿景和产品更新战略,同时立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按照横向项目运行制度进行有序运转。
我们以纵向和横向项目为载体,以打造新产品和开发极具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为目标,在工作室内模拟现实企业研发团队模式进行实践技能训练,创造了以产品为目标的企业科研攻关情境。
二、对接和拓展工作室实践技能,构建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
设在高校内的专业工作室,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高校环境和文化的冲击[5],学生会因为学校学院社团活动、学习任务或考研等求学目标困扰而出现情绪懒惰现象。为打造专业工作室成为现岗实践的真正有效对接平台,专业工作室在一个阶段项目任务完成后,应立即进入企业进行现岗锻炼。
(一)强化入职入岗职业培训,提升职业素养
学生从工作室走出到现岗锻炼,就成了真正企业的员工。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全体学员的入职强化培训,一是加深了解企业的工作氛围、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二是培育学员自控自律自制意识,使之不打折扣地执行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三是让学员从内心深处懂得并敬畏职业道德,明白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企业生存之本,也是每一个员工的终身饭碗和人格展现。从现岗的胜任力出发,每周抽出一天时间对学员进行岗位业务强化培训。按照不同岗位要求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分层次分阶段展开必要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培训、专业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沟通能力培训、团队合作技能培训、产品及客户服务培训等,通过强化入职入岗职业培训来培养学员良好的职业情操。
(二)企业岗位实践训练
按照企业管理要求,对培训考核合格的学员进行现岗锻炼实践。在入岗前,由企业人力资源再次召集入岗动员会议,邀请部门负责人及工作室校内导师参加。会议明确岗位锻炼的目标任务、时间安排及岗位责任等具体要求。会后实践学员移交岗位,负责人安排任务,要求各岗位负责人制定岗位锻炼计划,综合学员岗位表现和实绩,写出考核意见并报人力资源部备案,为学生实践考核档案记录和企业人才储备提供直接资料。
(三)企业高校联合评价岗位绩效
按照公司员工聘用办法和岗位绩效考核文件,对学员各阶段工作态度和专业技能水平进行量化考核。[6]考核以绩效为核心进行等级排序并建立学员业绩档案。在考核评分环节,由企业和学校双方成员组成评分小组进行打分评价,综合讨论确定。根据双方自愿原则,鼓励进入企业储备人才的学员与企业签订就业合同。对于未签订就业合同学员,依据学院学生管理和考评细则,将考核成绩以实践课程成绩计入学生档案,作为学院评优和就业推荐的依据。
三、结语
通过近两年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生物工程专业实践能力训练,为学员准确评价自身能力、寻找更适合就业岗位提供了有效平台。我们创设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就业率,完善了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为社会培养了企业入职即是熟手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达到了校企合作双赢的预期效果,为校企持久深入合作注入了新的动力。
[ 注 释 ]
[1] 邹坤,龚大春,龚美珍,刘士平,罗华军.“一体化·四共同”生物产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3(7):140-141.
[2]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3):48-57.
[3] 李晓敏.培养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18):186-187.
[4] 张凌琳,于海洋,叶玲,郑巧,周学东.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口腔医学本科生精英培养模式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3(1):104-106.
[5] 庞松鹤.适应“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与实施探索[J].高教论坛,2014(4):52-53.
[6] 张代涛.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校企互动、岗位引领”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105-109.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