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人喂球训练法在网球训练中的应用

2016-04-08施晓东

现代交际 2016年4期
关键词:网球运用

施晓东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观察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多人喂球训练法在网球训练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得出多人喂球训练法有利于练习者技术动作的定型和改进。有利于提高练习者步伐移动能力和技战术意识,有利于培养练习者运动兴趣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多人喂球球训练方案的制定应根据练习的内容、目的和练习者的技战术风格特点制定。科学制定每次练习的击球数量、球速和频率、组数、间隔时间。同时多人喂球训练法应与网球的其他练习方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多人喂球训练法的优势扬长补短以达到科学训练的目的。

[关键词]网球 多人喂球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4-0255-02

网球运动诞生在法国,最初流行于英国的宫廷,所以有着“贵族运动”之称。随着网球运动在美国的发展,从少数人的运动逐渐扩大到大众参与,网球运动随之在全球兴盛起来。现如今成为仅次于足球成为世界第二大球类运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近几年网球运动在各大中城市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李娜等一批优秀的网球运动员在国际舞台上的优秀表现也加快了网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随着大众网球运动参与度越来越高,人们对自身网球技能提高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就要求我们有更加科学有效的网球培训方式来提高网球参与者的运动技能,本文探讨多人喂球训练法在网球训练中的应用,旨在为改进和丰富网球培训方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一、多人喂球的定义和几种主要训练模式

(一)多人喂球训练法的定义

两名或多名喂球者,依次连续向练习者喂出不同线路不同落点的球,以提高练习者移动和击球能力的练习方式叫多人喂球训练。

(二)底线正、反手定点抽球

两名喂球者分别站在底线左右两侧,分别喂出直线和斜线球。练习者底线定点回击球至指定区域。正、反手底线抽球是网球比赛中使用最频繁的两项技术动作。练习者通过重复击打不同方向的来球至指定区域,训练其正、反手抽球的应变能力。

(三)底线正、反手横向移动回击球

两名喂球者分别站在底线左右两侧,依次供出直线球或依次供出斜线球,练习者左右移动将球回至指定区域。横向移动步伐是网球比赛中运用最频繁的步伐之一。练习者必须连续横向移动,训练其移动过程中正、反手抽球技术的稳定性,提高其正、反手抽球的相持能力。

(四)接发球衔接底线相持球

一名喂球者位于底线上手发球,两名喂球者分别站在底线两侧供直线或斜线球,练习者接发球后回击底线球至指定区域。网球比赛中接发球后与下一拍的衔接极为重要,能够决定这一分的走势,练习者通过反复训练接发与底线相持球的组合技术,提高其接发球与相持球的衔接能力。

(五)底线相持、中场抽球、网前截击衔接球

两名喂球者分别站在底线两侧,依次喂出底线球、中场球和底线抽球,练习者依次回击底线相持球、中场抽球和网前截击球至指定区域。网球进攻是逐渐确立优势的过程,底线相持、中场抽球、网前截击就是典型的进攻组合套路,练习者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进攻组合球中各项技术的运用与衔接。

(六)底线抽球破网技术

两名喂球者分别站在网前依次喂出直线或斜线球,练习者移动中进行底线正、反手抽球破网练习。抽球破网技术是在对手上网情况下,为了扭转被动局面而采用的一项有效的技术。要求练习者力争击出穿越网前喂球者的抽球,提高其在被动状态下扭转局面的能力。

二、多人喂球训练法的作用

(一)多人喂球训练法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初学者在训练的初期所掌握的动作技术处在泛化阶段,动作僵硬,不协调。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导致动作技术的变形。心理学和生理学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刺激强度越大,则越容易建立条件反射。多球训练密度比单球训练密度大,强度高,单位时间内练习的次数多,有利于练习者形成动力定型和改进技术动作。[1]多人喂球练习有单位时间练习次数多的特点,练习者在练习初期可选择原地回击从不同方向的来球,对比接不同方向来球时手上的感觉,做到动作不变形的基础上进行手法微调。随着技术动作相对熟练,可选择移动回击多点位来球,重复的跑动和连续的击球对练习者的肌肉和神经刺激较大。高密度的练习跑动和击球有利于促进练习者肌肉与神经运动记忆的形成,对形成正确的动作动力定型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有利于提高网球步伐移动能力

好的步伐移动是打好网球的关键,只有及时准确的移动才能为手上技术创造先决条件。网球初学者往往感觉步伐移动很枯燥而忽视了步伐的练习。多人喂球练习可以模拟实战,利用两人或多人喂球,练习者可以根据不同方向,不同落点的来球移动。由于多人喂球的连续性较好,练习者可以连续跑动。由于多人喂球练习也能够模拟真实比赛时球飞行线路和落点,有利于提高练习者跑动意识和到位率。多人喂球更接近真实比赛情境,对提高练习者击组合球能力战术意识有着明显的效果。[2]

(三)贴近实战,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网球初学者都有这样的感受,就是在实际练习时,由于技术动作掌握不牢,击球稳定性差,不能形成多拍的来回,极大的影响到了网球参与者的运动体验,不利于初学者对运动兴趣的培养。多人喂球练习能尽可能的模拟实际击球线路,连续不间断的有规律或无规律的为练习者供球,练习者能够充分体验跑动和击球的快感。因此能提高练习者的运动兴趣并激发其对挑战自己的渴望。对于一些水平较高甚至是专业运动员来说,多人喂球训练法也是一项很好的提高趣味性和挑战性的练习。模拟比赛情境能使枯燥的多球训练增加更多的趣味性,使练习者提高练习的积极性。多人喂球可为较高水平的练习者设置超出其运动水平的喂球线路组合,充分调动练习者的运动潜力,挑战运动员的技术和体能极限,从而提高训练质量。

三、多人喂球训练法在时间过程中的应用

(一)一组练习的击球数量

多人喂球训练是由多组一定数量的喂球练习组成的。根据练习的需要可以确定不同数量的喂球数,以达到科学训练的目的。进行定点单项技术练习时,击球次数要多,密度要大,有利于动作定型。进行移动单项技术练习时由于移动需耗费一定的体力,防止练习者在过度疲劳时技术动作变形,所以击球数量相应减少。[3]在进行移动组合技术练习时,一个组合技术击球数不宜超过5个,此练习强调一个组合中各项技术间衔接的连贯性,可在每组练习间稍作几秒钟的调整,以求有充沛的体力连贯完成下一组的练习。每组击球的数量要根据练习的内容和练习者的水平需要来定。

(二)练习的组数

多人喂球训练往往要进行多组的多球练习。跟击球数量一样,一次训练的组数也是根据练习的需要来确定的。组数由训练目的决定,进行单项技术动作定型和改进时,不适宜在疲劳状态下练习,组数不宜超过5组。进行单项技术动作能力提升练习时,需要对机体进行超负荷的刺激时组数宜在4—6组。在提高组合球技术练习时,需要保持机体充沛的体力和清晰的思维,组数应在2—4组之间。

(三)各组练习的时间间隔

多人喂球练习要根据训练的目的和练习者自身的身体条件来制定各组间隔的时间。科学的制定练习的间隔时间,防止休息时间太短而影响练习质量或休息时间太长达不到训练强度的情况。在进行单项技术定型和改进时和进行移动组合球技术提升时,要保证练习者有在良好的状态下练习,保证其对动作准确性的体会,因此间隔时间宜长一些,约3分钟。在进行技术能力提升和步伐练习中,要对练习者进行无氧训练,让体内乳酸堆积,从而提高来回跑动过程中多拍相持的能力[4],间隔时间应在1分钟左右。

(四)喂球的速度

初学者在进行技术动作定型和改进时,应放慢喂球速度,使练习者能够从容完成技术动作,有利于正确动作的定型。在提高单项技术动作能力和步伐移动的练习中,应根据练习者能力适当提高球速,充分调动练习者潜能。在提高移动组合球技术能力时,应从慢速喂球开始,让练习者完全熟悉球路组合,再逐渐加快喂球速度,直至与比赛球速相符。高水平运动员可以适当超过比赛球速。

(五)喂球的频率

初学者在进行技术动作定型和改进时,应降低喂球的频率,使练习者有时间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在进行技术能力提升和步伐练习时,应提高喂球频率,提高练习者在短时间内调整的能力。在进行组合技术练习时,喂球频率一般情况下应比赛时击球节奏相符,模拟比赛情境。练习时也可根据练习者水平需要,适当降低或提高喂球频率。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多人喂球练习有利于练习者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有利于提高运动负荷,增强技术能力和提高步伐移动的速度和准确性。有利于提高练习者战术意识和各项技术在实战中的运用能力,有利于培养练习者兴趣和顽强拼搏的品质。

2.多人喂球练习即具备单球练习模拟比赛的优点,又具备单人喂球练习长时间,反复击球的优点。通过多人喂球练习,能为练习者提供可靠的身体、技术、意识、心理训练。

(二)建议

1.多人喂球练习要根据练习的内容、目的和练习者的自身条件,制定每组练习击球的数量、球速和频率、组数、间隔时间。

2.根据练习者的打法风格,有针对性的设计多人喂球组合模式,强化技战术特点,凸显打法风格。

3.多人喂球练习要与教练员指导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调整,尽可能使练习者做到用最合理的技术和路线回击球。

4.多人喂球练习适用于不同水平的练习者。在的训练中要与其他练习方式的结合使用,扬长补短以达到科学训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斌,史桂兰.乒乓球新赛制下多球训练方法的研究北[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03):2-3.

[2]滕守刚,许立南.多球训练法中多人供球方式在乒乓球教学训练中的运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11(02):10-12.

[3]黄绮莉,罗世明.羽毛球多球训练初探[J].体育科技,2009,30(03):20-22.

[4]姚银然.多球训练对网球运动员专项素质及能量代谢的影响分析[D].湖南大学学报,2009.

责任编辑:杨柳

猜你喜欢

网球运用
短式网球在少儿网球教学训练中的运用
超级殚跳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
童话里的网球公主
视界
巨星第—级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