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6-04-08郝英杰

现代交际 2016年4期
关键词:建设措施师资队伍建设应用型

郝英杰

[摘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加快教育综合改革和建设现代教育体系的迫切要求。而学校的发展、专业的建设,关键在于教师。高校管理者要切实加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推动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转型和能力结构转型,大力促进教师加强学科专业研究和建设,引导教师从事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研究,并且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力度,强化科研服务能力。通过人才引进、聘请校外兼职教师和对学校教师在职培养培训,形成一支了解和掌握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了解行业工作对所需人才在素质、知识、能力等方面要求,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行业从业经历、行业从业资格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卓越的应用型师资队伍,以适应我校转型发展的需要。总的来说,就是要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应用型 师资队伍建设 本科高校转型 建设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4-0146-02

一、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

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与竞争,也面临着更多发展的机遇,欲在竞争中求得发展,迫切需要造就和培养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创新引才、育才、用才机制,紧密围绕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有效带动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迈上新台阶,才能造就一支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因此,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以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育人能力为重点,以全面提升教师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中心,坚持培养现有教师为主,引进人才和聘请兼职教师为辅的原则,鼓励教师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推动学校与社会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高校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培养培训,实施政策引导,加强规范管理,构建长效机制,努力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深厚的专业理论、扎实的专业实践能力、良好的育人能力、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应用型师资队伍。

二、建设目标

建设一支知识和能力结构与社会发展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型教师队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高校要进一步明确应用型教师培养的目标要求,设计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工作制度,更新工作观念,优化培养过程。通过人才引进、聘请校外兼职教师和对学校教师在职培养培训,形成一支了解和掌握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了解行业工作对所需人才在素质、知识、能力等方面要求,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行业从业经历、行业从业资格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卓越的应用型师资队伍,以适应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

三、主要措施

(一)鼓励教师参加挂职锻炼

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赴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丰富教师实践经验,提高教师创新能力,增强实践教学能力。建立完善教师挂职锻炼制度。落实学校与行业企业协同发展的意见,继续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赴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教师利用节假日到企事业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实习或挂职锻炼。承担教师教育类课程的中青年教师在中小学、幼儿园等单位从事教学工作(顶岗任教或参与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教师要潜心研究学校教材、教法,熟悉教学、管理,熟悉新课程改革,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教师可在学校辅导员岗位挂职锻炼,从事兼职辅导员工作。学前教育研究生导师每年在幼儿园挂职锻炼。其他教师到相关行业进行挂职锻炼,采取顶岗或兼职方式,顶岗锻炼由培训单位提供职位,独立工作或担任助手,带课题到行业企业培训。兼职锻炼包括实践培训、带队指导学生实习等。重点了解企业发展趋势、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学习所从事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培养“双师型”教师。考虑到教学工作安排,建议到企业挂职锻炼教师尽量安排在寒暑假集中进行;特殊行业企业教师也可以利用双休日时间,但累计时间必须达到规定要求。新进教师必须参加挂职锻炼。对挂职锻炼过程中表现出色的教师在其职称评审、评奖评优、科研立项等方面可优先推荐。

(二)加强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

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等资源培训青年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公开课和示范课活动。通过岗前培训、现场教学观摩、青年教师导师制、实践教学指导课等,提升青年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在充实内容、完善形式、突出交流等方面加大研究,加大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力度,鼓励青年教师尽快掌握教育教学规律,适应当前严峻的教学岗位要求。学校要为教师搭建起稳定的教学实践展示、交流平台,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质量。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实践锻炼可作为评聘依据之一。由学校统一领导、组织教师队伍积极参加由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及相关社会团体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社会不同领域开展调查研究,注重具有应用前景的科技成果的突破,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效果。学校要支持教师参加产、学、研合作,培养教师创新创造意识,鼓励其通过实践调研、技术服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项目开发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带动学生从事科学研究,主动参加市级以上的技能竞赛,把教师提高自身实践应用能力与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相结合。

(三)加大聘请兼职应用型教师力度

在我国,兼职教师一般来源于其他高校或科研单位,但国外高校兼职教师一般都是行业内的实践专家和业界精英。高校可借鉴国外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经验,加大高校教师兼职人员比例和来源。各高校要了解行业发展动态,重视聘请社会企事业单位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较高艺术修养和特殊技能的高级技师、管理专家、拔尖人才等来校兼职授课。在安排教学任务时,不拘泥于形式,要首先考虑效果。以专题讲座、实验教学、课程教学、社会实践、指导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形式承担相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充分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实验实训,切实帮助高校教师,尤其是校内青年教师提高实践能力和素养。经过相应的岗位培训后作为兼职教师,可弥补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可通过兼职教师收集、反馈用人单位信息,及时调整课程结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加强应用型教师的引进工作

培养应用型师资队伍,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高校需要“走出去”,将行业内的人才“引进来”。加强应用型教师的引进工作,以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要求。学校在新进教师当中,要根据学校现有实际情况,有计划、有层次地着重引进那些具有社会实践背景和相关工作经历的师资人才,按照“按需设岗、平等竞争、严格考核、择优聘任”的原则,经过专业知识笔试、面试、考察、公示等程序。制定优惠政策,拓宽师资来源渠道,引进人才要不拘一格,对引进对象中条件特别突出的,在符合相关主管部门政策的前提下,可优先予以引进,优化教师队伍,改善教师队伍中应用型教师的比例。

(五)加强教师实习基地的建设

教师教育实习基地是高校广泛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平台,也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随着社会对教师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正在发生着改变,实习基地的性质、任务、作用都发生了变化。各高校要结合学科及专业特点和长远发展需求,在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可实行导师制,参与实习管理、考核等机制。学校要主动联系各企事业单位,建立相对稳定的教师实践、实训基地及挂职锻炼、培养场所,通过签订实习基地协议的方式,明确学校与实习基地的关系,形成阶段性见习毕业实习相结合的模式。还可建立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等,根据市场需求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学校要主动与基础教育联系,建立稳定新型的教师教育实习基地,从而全面改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的关系。在教育实习、教育科研等领域实现双赢。

(六)推进大学与行业企业协同发展

校企合作是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推进大学与行业企业协同发展是适应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建设,提升教师实践创新能力根本要求;是推动教师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高校科研成果转变成生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协同发展,促进双方的优势和资源最佳互补、配置和共享,实现学校和科研机构以及行业企业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实践培训等多方面、全领域合作与共赢,应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促进深度融合。联合建立校企合作中心和产学研合作平台,建立长期持久的合作关系,开展实质性合作,主动服务地方特色和优势产业发展,带动学科发展。充分发挥校企人才资源优势,整合学校与行业企业资源,聘请优秀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顾问,参与教学科研和专业建设,提升学校教师实践能力;学校教师进入企业参与文化、技能培训和科研,为企业提供技能人才和技术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

四、组织实施

(一)加大对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支持

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学校设立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专项经费,该专项经费纳入到教师培养培训经费中实行统一管理。高校要从抓好培训经费的落实使用入手,完善培训经费使用办法,实行专款专用,将教师培训经费落到实处,来保障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顺利开展。不断提高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推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持续提高。有了良好的资金保证,通过教师培训计划的实施,才能不断提升应用型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整体素质。

(二)建立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考核机制

学校要逐渐细化各部门的建设目标与任务,形成责任主体明确、任务落实到位的工作机制,把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主要考核应用型教师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在学科专业建设、学生培养、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作用。要启动一系列的鼓励措施,如教师经过考试取证或专业培训达到应用型条件的,学校将按规定给予相应补助;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培训,由学校按相关规定支付费用;在职称评审、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等方面向应用型教师倾斜,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等等。

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推动着由知识传授向知识应用转型工作,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在当前环境下,需要教师自身转变观念,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作出变化。高校要把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型师资队伍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陆敏.浅议“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路径[J].考试周刊,2010(25).

[2]刘爱林.“双师型”教师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与地位[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04).

[3]谢兵.从引进企业技术人才角度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09(02).

[4]刘新波.高校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盐城工学院学报,2009(04).

责任编辑:杨柳

猜你喜欢

建设措施师资队伍建设应用型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高校办公室凝聚力建设探讨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雇主品牌建设 
守望沃野助力小康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探析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