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创生经历数学的“温度”
——张齐华同课异构《用数对确定位置》片断赏析

2016-04-08姚建法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用数张老师赏析

姚建法

笔者有幸在南京和海门分别聆听了素有“数学王子”之称的张齐华老师《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两个版本教学虽然设计思路不尽相同,但智慧连绵,笑声掌声不断,充满课堂活力与智慧创生,展现出不同的教学设计理念与教学境界。一代名师,亦不断地在“刷新”自我,实践自我的超越与突破!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如何创设情境,提升教学“温度”,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有效交往互动?如何在问题解决过程之中更好地化“师需”为“生需”,进行自主激发与智慧创生?下面采撷张齐华老师两次执教《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片断,从中得到许多启发。

南京版教学片断——“顺流而下”,创生优化

师:“第4组第3个”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描述?

生:第3排第4个。

师:用二年级所学第几排第几个能不能很快确定位置?现在五年级了再这样用,感觉怎么样?

生:太麻烦了。

师:能否更简洁呢?能不能四人小组想个办法,但要求一要准确,二要简洁。四人小组中只要一个人进行记录。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教师收集资源)

实物投影交流:六种记录各不相同,能不能都选择?要想一想谁的更好或有没有还要好的方法。记录种类这么多,我们先排除掉一些,你觉得去掉哪种好?

生:4组 3个、4竖 3横,因为太啰嗦了。

师:看来只少掉了“第”字,不过已经很不错了。

生:再去掉“43”,看起来还以为是个数了呢。

师:和五(3)班为什么不这么写“53”一样,都是容易混淆。

生:第六种也不太合适,像小数4.3了。

师:你们会不会一开始也觉得是“43”?后来觉得缺了点什么所以加上一个点?因为容易混淆所以只能被我们忍痛割爱了。

生:第五种也不太合适,就算并在一起也要“四3”。

师:现在你们觉得是用“4-3”好还是“4/3”好?

交流后小结:其实在数学上,这还叫(列)。小男孩在第几列?最终的几种方法之所以被大家保留下来,是因为都做到了简洁,而且还都保留了4和3。在数学上我们也给排起个专用名词,叫做“行”,你们觉得确定行是从哪往哪?

生:竖的叫行,从下往上数。

师:列呢?

生:从左往右数。

师:到底是列在前还是行在前呢?人们也有争论,怎么办呢?后来就决定一起来规定一下吧:先写列、再写行。

师:先写“4”,再写“3”,中间的逗号要不要?为了更清楚,外面再加个括号。看来每一个约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就是我们五年级要学习的用数对确定位置。

……

【赏析:在南京版教学片断中,为了更好地理解数对,形成概念,让学生逐层经历“数对”的原生态创生过程,并形成数学的文化与情趣。整个过程张齐华老师创设了三次互动交流的机会。第一次是如何设计“一要准确、二要简洁”的记录方式,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第二次是“用‘4-3’好还是‘4/3’好”的讨论,体现数对的“简洁”;第三次是“到底是列在前还是行在前呢”、“先写4,再写3,中间的逗号要不要?为了更清楚,外面再加个括号”进行了有意义接受教学,感受数学的演化与严谨,揭示出数学知识形成的科学性与完善性。学生在这种宽松的研讨氛围中,层层剥笋,自然而然地经历了“数对”从发生到发展再到定型的数学“理性化”创生,感受到数学生长的“温度”。】

海门版教学片断——“逆流而上”,溯源创生

师:今天张老师把儿子也带来了。(屏幕呈现照片阵图)一不小心,多带了一些。(学生笑)

师:要确定张老师儿子的位置,数学上有个有趣的方法,只要两个数,板书(4,2)。

师:带着你的思考,帮张老师把儿子找出来。

生:我觉得是[指(2,4)],我是这样数的(从前往后数到4,再从左往右数到2)。

师:有没有不一样想法的?

生:我觉得是[指(2,4)],我是这样数的(从前往后数到4,再从右往左数到2)。

生:应该是[指(4,2)],应该这样数(从左往右数到4,再从前往后数到2)。

生:还可能是[指(4,2)],可能是这样数(从右往左数到4,从上往下数到2)。

师:感谢大家帮我一下子找到了四个儿子啊。(学生大笑)是张老师没有说清楚还是你们没有想清楚?

生:是张老师没有说清楚。

师:那到底是什么地方没有说清楚?请四人小组帮张老师找找茬吧。

(交流小结:要统一数的顺序与方向)

师:张老师透露点线索,用同样的规则,小兵在(2,1)(屏幕标出小兵与数对)。

(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推理,并把想法在小组内互动)

(集体交流,明确数对规则:先从左往右数出“列”,再从前往后数出“行”)

教师小结:把一个列数和一个行数组成的叫做“数对”,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

……

【赏析:海门版的教学片断一反南京版的揭示过程,先是给了成熟的“数对”记录,再由形而质地倒溯它的“规则”,引领学生经历了先知其然再“探”其所以然的创生体验,课堂氛围也较快活:张老师用诙谐的语言充分调度,提升了数学的“温度”。如“今天张老师把儿子也带来了,一不小心多带了几个”和“感谢大家一下子帮我找到四个儿子啊”,制造滑稽的矛盾冲突的同时仍不忘理性的思考引领。一句“是张老师没有说清楚还是你们没有想清楚”直指问题产生的根源;再用一句“那就请四人小组帮老师找找茬吧”就把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充分地调动了起来,并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扩大交流面,将难题进行有效突破。特别是“张老师透露点线索,用同样的规则,小兵在(2,1)”建立了对比分析、统一规则的参照,就更是将思维引向了数对的概念本质。

在数学世界里,“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由自己去探索发现。这种自主的探索和发现有助于学生获得真正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掌握相关的规律和联系。……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通过观察、实验、猜想、分析、推理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发现,去‘创造’新知识。”】

通过上面的两则教学片断表明,数学概念的揭示过程有着不同的创生路径,都能有机体现数学的理性化与“温度”。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与价值追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累积,并会发生阶段式、倾斜性的教学关注或者教学要求的递进,关注的点或面也发生着不同的变化与预设,形成一次又一次的蜕变。于教师来说,往往是进步的;于学生来讲,更是幸运的。张齐华老师一个人的同课异构还传达出这样一则信息:每一节课,我们不仅要“确定好数学本身的位置”还要“确定好学生的位置”、“确定好教师的位置”,从而更好地“游走在数学和儿童之间”。

猜你喜欢

用数张老师赏析
怎样用数对确定位置
“思”“趣”相融,让“点”动起来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片断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实录
“对比”:让学习走向深刻——以《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为例
张老师喝茶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