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第三届全国艺术学青年学者论坛纪实

2016-04-08彤悦

关键词:南京艺术学院学者学术



2015·第三届全国艺术学青年学者论坛纪实

彤 悦

[编者按]2015年6月13日—14日,“第三届全国艺术学青年学者论坛”在南京艺术学院逸夫图书馆报告厅隆重举行。自2011年以来,由南京艺术学院发起主办、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联合国内多所知名高校共同承办的全国艺术学青年学者论坛,已成功举办了两届。论坛因其交流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学术激辩的批判性和自由性,以及构成其学术追求的高度而备受全国艺术学理论界的关注,正逐渐成为我校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的优质品牌。依托青年论坛,实现青年才俊的交流与会师,弘扬学术探索精神,彰显时代语境下斑斓与丰饶的学术成果,更成为接续举办的第三届论坛的鲜明特色。况且,本届论坛所体现出的学术民主精神,又一次成为对论坛发起时提出的“体现当代青年学者的精神担当,为艺术学青年学者脱颖而出搭建平台”主旨的新注释。本刊特约论坛组委会提供相关文献资料,编辑这组论坛纪实以飨读者。

建构中国特色艺术学理论体系,期待青年学者的共同努力

《2015·第三届全国艺术学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前言

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对学科自主性问题的一贯思考。这种思考如果从两个维度展开的话,一是国内向度,我们必须思考和确立学科学术研究的场域与学科话语体系的场域,由此建构和维护艺术学理论学科研究的自主性;二是国际向度,我们必须摆脱在接受西方学科知识与学科研究体系过程中过度依循西方学科价值评判的标准,打破西方话语对我们研究的支配作用。因此,作为艺术学青年学者在建构中国特色的艺术学理论学科的知识生产,以及推进具有“自上而下”的“知识规划”与“自下而上”的“学术对策”的过程中,肩负有探索、创新的使命乃至不畏试错的勇气。

毋庸置疑,正是一批批青年学者在对中国特色艺术学理论进行多元探索与建构的学术自主性的诉求中,使得艺术学理论学科在知识层面、学术生产制度层面上有了重大突破,促进既有学术研究向前跨越了一大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回到学科本体的思考意义更为重要,虽说这是基础性的探索,但是面对建构中国特色艺术学理论学科的话题有其更多的期待,而要完成这样的学科建构,不仅需要每个人的学术努力,而且还需要良好的学术制度和评价体系的保障,更需要学界青年同仁的集体性追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南京艺术学院主办,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和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联合承办的“2015·第三届全国艺术学青年学者论坛”,试图对这些带有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根本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全国艺术学青年学者论坛”自2011年举办以来,已举办过两届,有来自全国高校和研究院所百余位青年学者参加,在全国艺术学理论界具有较大的影响。如今举办的这一届全国艺术学青年学者论坛,又有著名高校加盟,他们是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和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参与的艺术学青年学者的广泛性更加明显,论坛仍秉承“体现当代青年学者的精神担当,为艺术学青年学者脱颖而出搭建平台”的主旨,以采纳和传播艺术学界更多青年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践行我们为提升艺术学理论学科建构应有的作为。

第三届全国艺术学青年学者论坛的讨论主题将围绕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学理构建与新视阈拓展、中外经典艺术理论的挖掘与研究、艺术史的存在形式与艺术史研究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这里集结的是各位青年学者在论坛征稿中表达出来的精彩观点。与此同时,为继续促进艺术学领域青年学者的深层次交流,本届论坛推出学术交流工作坊,深入探讨“全球化与艺术理论的中国话语”、“音乐学的跨学科发展与中国经验”两项议题。本届论坛得到全国各地高校及研究机构青年学者的大力支持,论坛主办方共收到来稿127篇,经专家组三轮的审阅、综合评议,从中遴选出54篇作为本届论坛的大会发言论文,并将集出版。可以说,这里显现出青年学者交流、探讨过程中展现出最新精神品格与学术风貌。

南京艺术学院作为本届论坛的主办方,得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作为联合承办方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全国艺术学学会、江苏省文化艺术发展研究中心、江苏高校“文化创意”协同创新中心的学术支持,以及全国多家学术期刊和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我们期待有更多设置艺术学理论学科的高校参与进来,为丰富论坛的理论视野,开展更加广泛而深入的学术探讨齐聚一堂。当然,我们更希望新生代学术力量的加入能够进一步扩大论坛的影响力,让更多的青年学者投入到艺术学理论学科的研究中来。同样我们也意识到,要建构起中国特色艺术学理论体系,期待中国艺术学学科的健康成长,需要有学界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这意味着所有努力必须以一个庞大的旨在提升中国艺术学,乃至中国艺术学学科水平的学术梯队作支撑。新的学科发展道路还有坎坷,如何打破成规,如何在旧有的艺术学理论研究格局中走出艺术学理论研究的新路,我们期待青年学者勇于提出自己的创见,共谋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的未来。

忆往昔,我们感动于青年学者在会场内外的讨论、争辩所彰显出的学术力量,我们难忘青年学者们的理论冲劲和学术热情,往届全国艺术学青年学者论坛的点点滴滴都曾给青年学者们以激励和信心。我们期望这样的学术正能量能够在此次的论坛中发扬光大,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第三届全国艺术学青年学者论坛组委会 (夏燕靖执笔)

第三届全国艺术学青年学者论坛开闭幕式特邀专家发言(节选)

刘伟冬(南京艺术学院院长)

由南京艺术学院联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共同举办的“第三届全国艺术学青年学者论坛”今天在我校开幕了,我代表学校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青年学者作为学术事业的生力军,受到最少框框和禁忌的约束,怀揣着对学术研究的美好憧憬,勇于突破和创新,是艺术学界期待的未来之星。尊重青年、爱护青年、发掘青年,正是南艺发起创办论坛的初衷。为此,南京艺术学院从2011年举办的第一届青年论坛就明确提出,秉承“体现当代青年学者的精神担当,为艺术学青年学者脱颖而出搭建平台”的主旨,采纳和传播青年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动艺术学理论学科研究工作的新进展。如今论坛已在国内艺术学界产生较大的影响,并有望能成为南京艺术学院的学术品牌。南京艺术学院是百年老校,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形成老中青三代学者的整齐梯队,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学术进取心。近年来,南艺在学科建设和校园建设诸方面又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并致力于联系社会,将美的思想与观念向更加广泛的范围传播。论坛期间我们将尽学校的最大努力为大家做好服务,也欢迎大家在南艺校园内多走走看看,希望参会青年学者们在南艺交流愉快、生活愉快。

仲呈祥(南京艺术学院研究院院长,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

我首先对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由衷的祝贺。南京艺术学院是全国高等艺术教育的重镇,学科建制齐全,学术力量雄厚,青年论坛业已成为学校标志性的学术品牌。由南艺联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办的全国艺术学青年学者论坛通过三届的举办,在国内也形成了较大的影响。为此,我呼吁大家要借此次论坛召开之际,进一步开展学习,要紧随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发表的五四讲话精神,鼓励青年学者有更多的创新。第一,中国艺术学理论的发展,离不开哲学、历史、文学等成熟学科的帮助。第二,中国艺术学理论需要植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深厚积淀当中求得发展。依据习总书记的讲话,我们艺术学界要明确走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学理论发展道路,必须强化民族学理,珍视民族资源和中华文化基因,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作为学者要以开放的眼光辩证取舍、学习借鉴西方的学术资源,交融整合创建具有当代特色的又承接中华美学精神的中国独特的艺术学理论体系,这是我们当前的任务。第三,要提醒青年学者在求学、问学、治学的道路上,要坚守与时俱进的中国马克思主义道路,并学习前辈的学术操守和刻苦勤奋的治学精神。这届论坛编辑的论文集非常及时,前言撰写指针明确,完全符合艺术学理论学科未来发展的方向,应该予以更加广泛的宣传。最后,预祝青年学者有一个成功的未来。

王一川(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今天来参加这个论坛,除了我们少量的中老年学者外,主体是青年学者和更年轻的在校研究生。应当说,这次论坛是属于你们的青春盛会。这恐怕是我参加过的一次青春“颜值”最高且规模最大的学术论坛了。今天的情形使我不禁想到30年前深秋,我到深圳参加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暨首届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情形。那时主办会的是乐黛云先生、胡经之先生等,参会的有季羡林、杨周翰及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主席佛克马等中外名家,共多达150人。那时的我坐在台下看主席台,他们的白发似乎离我很遥远,但又那么让我仰慕。如今30年后,我坐在这里看各位,不知你们怎么看我们,但在我眼里,你们显得是那么遥远,但又让我好生羡慕!我当然绝不敢在这里攀比前辈,而只是从年龄看,我确实也已到为各位青年朋友尽一份“绿叶”责任的时候了。想到这里,我不禁感慨:30年前我不懂得青春的宝贵,如今该建议各位尽情享受宝贵的青春了!因为中国艺术学理论的现在和未来都需要青春的倾情投入!

从以“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的体制化方式看,也已有四年了。我个人认为,四年来的良好发展势头已至少证明了两点:一是这个学科的设立确有必要,符合中国艺术发展大趋势和中国自己的文化与学术传统;二是这个学科已经和正在取得一系列收获。但我仍然要说,长远看来,它的希望终究在未来,特别是在青年学者。因为,这个学科的成年学者们几乎都是从其他学科“跨”过来的,少有所谓“正宗”或“科班”学子。同时,这个学科到目前为止,在全球学术界很难找到或几乎找不到可比性学科,它既不同于各艺术类型学科,也与哲学中的美学或文学中的文艺学不相同,甚至它在英语世界里也很难找到相应的精准词汇去翻译。可以说,它是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并有待于建设的艺术学科。

显然艺术学理论学科的设立非常必要且有前途,希望恰恰寄托在座的青年学者身上。一个学科的成熟通常有三个鲜明的标志:一是拥有与学科声誉相匹配的成果;二是拥有独立可依的学术范式;三是出现业界公认的学术大师。而我国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发展要达到这些条件,既需要依靠中华文化传统和学术体制的支持,更需要以青年学者为代表的有生力量的支持。南京艺术学院倡导并由五所高校机构联办全国艺术学青年学者论坛是很有必要的,学科战略意义重大。为全国的艺术学理论青年学子创造了交流和争鸣的园地,着眼于培育中国艺术学理论学科的未来势力及其梯队的完善化。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作为全国艺术学理论学科中的一员,十分欣赏和敬重南京艺术学院同仁的这个论坛创意,愿意加入其中,一道为中国艺术学理论学科的未来出把力。

周宪(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

今天开幕的“第三届全国艺术学青年学者论坛”,会聚了来自全国重要高校的艺术学青年学者,这说明南京是艺术学理论学科的重镇,这里集中了众多优势资源,具备了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的条件。尤其是由南京艺术学院倡导创办的这个论坛,起到高校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的促进作用,如此一来我们大家的交往日益频繁,形成学术圈的思想对话。全国艺术学青年学者论坛已接连举办了三届,我们欣喜地看到,新的一届比往届具有更多参与者,涉及的话题更为广泛和深入。可以说,这一届论坛正在成为艺术学理论学科重要的学术活动之一,并且逐渐形成品牌效应。为此,我在这里谈三个可能性:假如没有南京艺术学院投入大量精力去搭建这样一个可持续的平台,这么多的青年学者不会有机会坐在一起,共同探讨学术话题;假如没有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建立,来自不同学科的青年学者就无法在一起就某个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交流;而如果青年学者们能够拿出足够的能力和勇气,那么是否有可能在下一届论坛举办时,可以完全由青年来把控这个学术的舞台。为此,我提议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各位专家学者要关心青年学者,为他们的成长甘做铺路石。同时,我也对艺术学理论界青年学者寄予殷切希望,青年学者要勇于承担学术使命,要有创新精神,学术的接力棒要接续传好。

王廷信(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这一届全国艺术学青年学者论坛筹备工作给我印象特别深刻,在论文筛选过程中,各位评审专家认真阅读,相互讨论,斟酌再三,体现出的专业性和精准性令人钦佩。我想,这也是南京艺术学院创立的艺术学青年学者论坛品牌的价值所在。这一届论坛论文的评审工作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邀请了所有联合主办单位,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和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的多位知名专家参加,希望这在今后能形成制度,再逐步扩大评审专家的范围,让更多的学者参与进来。最好还要评奖,以鼓励青年学者的进步。我想,从今年11月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艺术学年会开始,也要进行改革,实行论文筛选制,有条件的话还要评奖,这是共同推进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的好做法。当然,对于论文筛选,我的看法是从论坛或年会主题入手,看看选题是否符合本届论坛主题、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是否代表目前学术研究前沿,对有争议的论文要进行民主集中制的讨论。这届论坛还做到每一轮论文评审会议结束后,工作人员都将评审意见反馈至来稿学者,希望他们改进。所以说,南艺的做法很有示范性,这届论坛的来稿量就达到127篇之多,最终入选发言的54位青年学者,是学科评议组专家和各联办院校专家共同经过严格的评议和公平选择挑选出来的,表现出论坛对待学术的严谨态度。这种态度是青年论坛最终形成品牌的必要条件,也是艺术学理论学科在探索发展道路上所必须秉持的学术精神。最后,我对青年学者提两点要求,一是珍惜学术荣誉,敬畏学术尊严;二是勇于创新、敢于创新。

韩锺恩(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

我们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一直以来非常重视艺术学青年论坛,从2011年举办第一届开始,我们就组队参会,从连续三届论坛来看,既培养了我们学校的青年教师,又带动了研究生的自主治学,三届论坛我们参加的人数超过了30人次,可能是参加院校人数较多的代表队。那么,在开幕式上我主要想谈谈音乐学对于艺术学理论学科的介入问题。或者说,具有鲜明专业特征的音乐学应当以何种方式与艺术学理论相结合?我还是强调围绕艺术学这个根本概念讨论问题,即从直觉、艺术通感等方面打通各门类艺术学科,并由此上升为艺术一般。同时,还应探讨具有普适性的艺术理论如何进入音乐院校的教学体系的问题,以及作为形而上的美学、形而下的门类艺术学,以及形而外的文艺学、文化学与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关联性思考。关于从音乐学领域介入到艺术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性,是非常明确的,就是任何学科都不能只在自己学术狭小的圈子里做文章,一定要打开视野,由此形成多学科、跨专业的研究疆域,这或许是艺术学理论学科当下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我们上海音乐学院力求在短时期内能够建立起一支学术水平整齐的艺术学理论学科的青年团队,同时期待青年学者有更多更好的探索成果来践行艺术学理论研究工作,提升我们学科的治学水平。

尹吉男(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

艺术学青年学者论坛取名特别有意义,这是青春的面孔,富有进取和挑战。本届论坛青年学者所展现出来的学术视角敏锐且广泛,尤其是在新方法论的介入和尝试上既具有勇气,又能够细腻的掌控和把握;在论坛中涌现出非常多带有思辨性的艺术史学研究的论文,而不仅仅是还原性的,这一点值得称赞。从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可以看出,艺术学理论学科也逐渐摆脱了以往一些无谓的争论,真正进入到学术研究的状态当中,这一点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良好的学术研究状态,是为学术成果的涌现提供了基础。至于说到治学与研究工作,我以为西方理论正在广泛地进入中国,在这样的背景下,学者们在研究艺术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思维的调整和转变,使理论运用与实际研究工作更加的匹配。我赞成理论研究的中国化,这符合我们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的需要。

李新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副院长)

南艺创办的艺术学青年学者论坛,早在几年前就知道了,我们研究院有多位青年教师和博士研究生参加,大家一直以来都非常关心论坛的动向,我以为正显现出其品牌的价值。特别是通过这次论坛,我感到青年学者对于艺术学理论研究充满着浓厚的兴趣,这是许多其他相关学科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所欠缺的,并且正成为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的新动力。青年学者有着新颖的视角和观点,很多选题令人耳目一新,且学问做得实在,令我感动、印象深刻,这样的研究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同时,我还要肯定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在具体承办论坛工作中所设计的各项环节,做得非常仔细而周到,体现出对学术的尊重。另外,由周宪老师提出的,作为本届青年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理论工作坊,真正实现了老中青三代学者通过平等对话、自由沟通和理性辨论的交流,不仅开阔了研究视野,而且交流了新知。总之,我和艺研院的同事非常感谢南艺及联办高校为本届论坛所做的大量工作,让我们大家在愉快而有序的环境中交流学习,下一届我们艺研院也申请共同主办。

黄惇(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所长)

非常高兴又一次见到大家,向出席论坛的学术嘉宾和各位青年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自五年前提议创办全国艺术学青年论坛起,就竭力想将它办成富有生气活力与激情论辩的学术场域,激发青年学者的大视野和开拓进取的精神。而今艺术学已升格为学科门类,艺术学理论学科也成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20所高校,硕士学位授权点就更多,大约为69个,这是我们在2013年做的统计。这表明艺术学理论学科在国内发展很快,我们高兴地看到,在从不自觉到自觉的研究道路上,各个高校开始逐步关注起学科界域与学科定位的问题。尤其值得欣慰的是,作为艺术学理论学科的青年学者队伍也在不断地壮大。大家都在努力地洞察艺术学理论研究的途径、方法和新的前沿视角,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寻找其门道,我以前一直强调的学科自觉就是这个道理。既能对不同艺术的特点与个性有深刻的了解,作艺术学理论的研究对象,又能在无数的艺术作品中归纳其共性,由个别上升到一般,再由一般上升到理论。因此,我们相信本届论坛对于艺术学青年学者来说,不仅是一个很好地学习与交流的场合,也是扩展科研视野的好途径。希望论坛能为青年学者——未来艺术学界的栋梁,更自觉地开拓这一领域的研究创造条件。

(编辑整理:付晓彤 许欣悦)

猜你喜欢

南京艺术学院学者学术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成果展示
南京艺术学院2022届毕业生优秀作品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南京艺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优秀中国画作品
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近期活动掠影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