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

2016-04-08

山西建筑 2016年25期
关键词:楼体高层建筑物

路 瑶

(太原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24)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

路瑶

(太原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030024)

基于绿色建筑设计的含义与原则,从太阳能资源、风能资源、水资源等方面,阐述了绿色建筑设计在高层民用建筑中的应用,旨在增强我国高层民用建筑的环保功能,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发展。

高层民用建筑,绿色建筑,太阳能,水资源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逐渐对生活质量提出多元化要求。随着现代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注重居住环境的舒适性与环保性。要求现代建筑行业在这一发展趋势下,遵循绿色发展理念,采用高效的绿色建筑设计手段,有效降低建设过程中对资源、能源的耗费,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1 绿色建筑设计概述

1.1绿色建筑设计含义

绿色建筑设计主要体现在:通过建筑物与环境的高效结合,在建筑设计与施工作业中,最大程度降低建筑物对周边环境带来的污染压力;此外,还需要合理控制建筑物本身的能源与资源消耗,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此基础上加强建筑物的节能性能与环保性能。简言之,高层民用建筑中的绿色建筑设计需要严格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有效降低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耗,加强对建筑物周边环境的保护。相对于传统建筑理念,绿色建筑设计的建筑形式与设计思路,可以将建筑施工与竣工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能源消耗,进行最大化降低。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对资源进行高效利用,属于绿色建筑的主要特点。主要表现在人与大自然的协调发展、生活环境的舒适性与健康性。

1.2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通过绿色建筑设计含义不难发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属于绿色建筑的主要目标。所以,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设计原则,规范绿色建筑工程的施工流程。即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最大程度降低能源消耗,实现能源与资源的节约;结合建筑工程当地的气候因素,最大化利用绿色建筑资料,对绿色建筑设计内容进行整体性的规划;此外,要遵循“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条件,制定相对合理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案。

2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概述

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发现,人类居住的合理高度要低于20 m,一旦居住高度超过20 m,会有部分人群产生轻微不适感,长期居住会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现代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导致城市人群占地面积飞速缩减;为降低现代城市建筑的高密度值,开始建设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不适感逐渐加强;为缓解这一现状,需要将绿色建筑设计合理应用在高层民用建筑工程中,为人民生活空间的舒适性提供保障。

2.1合理利用太阳能资源

由于高层民用建筑物的建设高度、楼体朝向、室内规划布局等存在差异性,所以,高层民用建筑物分布的差异,导致其获取的日照量与日照时间存在不同。同时,在同一高层民用建筑物中,不同的楼层高度以及朝向的不同,会获取不同的日照量和日照时间。结合这一因素,为实现太阳能作为优质光源在高层民用建筑物内的合理引入,需要对每一楼层的日照时间和日照量进行严格设计,结合相关规范要求,保证高层民用建筑物之间楼间距的科学合理性。此外,结合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因素,大部分高层民用建筑物会在楼体南侧布置房间的格局,并保证室内格局规划的良好性,为建筑物内提供更长的日照时间与更加充足的日照量。

2.2合理利用风能资源

现阶段,在高层民用建筑绿色建筑设计的理论研究中,对自然能源风能的研究应用较为普遍。在高层民用建筑中,为充分满足冬季取暖和夏季取暖的不同要求,在绿色建筑设计时,不仅需要利用地热、空调和暖气等常规性能源。同时,还需要充分结合高层民用建筑之间的楼间距与楼体朝向、室内和室外布局规划等不同特征,最大化降低楼体之间对夏季风造成的负面影响,使得夏季风可以得到全面利用。此外,要尽可能的提升建筑楼体对冬季风的抵御力,最大限度的隔断冬季风在高层民用建筑物室内造成的负面影响。为夏季高层民用建筑的室内良好通风提供保障,实现常规性能源排放量的降低。保证冬季高层民用建筑的室内保温效果,实现能源以及资源的高效节约。

2.3充分利用水资源

在设计高层民用建筑的过程中,大部分建筑在设计排水系统时,通常会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因素、供水状况与地势条件等,对水流的流向进行合理控制,防止由于积水问题对建筑物造成破坏,一般都会及时排放处理雨水。但是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对雨水回收系统进行了合理设计。通过人工和天然地形流淌等方式,实现对雨水资源的采集与节流,并加以储存管理,利用相关措施,将其处理成为高层建筑的平时用水,对水资源进行最大化节约。与此同时,绿色建筑设计还可以对中水进行再次的回收循环利用,主要作用在消防、绿化灌溉与洗车等不同方面。这一举措可以有效降低高层建筑物周边的水污染,实现对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2.4合理利用保温层

目前,大部分现代高层民用建筑为达到保温目的,开始将保温层应用在建筑内外墙体中。相关人员结合不同地域的地理因素以及气候因素,发明了丰富多样的保温节能技术,适用于不同地域与不同气候因素之间。通过对玻化微珠保温材料、利用硅酸铝进行保温涂层,将挤塑聚苯板方法应用在高层建筑顶部等多元化保温技术的使用,可以实现高层民用建筑的冬季取暖与夏季取冷活动,并保证通风的顺畅性,属于现阶段高效保温方式的一种。

2.5合理应用节能窗

在高层民用建筑楼体间,除去建筑物墙体,占据较大建筑物表面积的则是窗户。在现代高层民用建筑中,窗户相对面临的风力与气压较大,所以要求高层民用建筑提高窗户的防风隔热性能。在设计高层民用建筑窗户的过程中,要采用绿色建筑设计内容降低光污染,并降低窗户对能源造成的消耗。同时,在选用窗框与窗户玻璃等材质时,需要切实考虑其传热系数与自遮阳系数、可见光透射比的数据信息,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之间,实现对节能窗的高效利用。

2.6高层民用建筑的规划与选地

通常,普通建筑工程项目的选址,都是开发商早已经确定的内容。所以,大多数建筑设计人员只能结合当前的地理因素与其他条件,对建筑物展开设计。因此,要求建筑设计人员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以工程施工现场的周边环境和地理因素为基础,根据建筑工程当地的气候因素,保证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科学合理性。另一方面,在高层民用建筑的绿色设计过程中,需要参考环境因素来明确工程施工的难易度,保证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适用性;若施工难度过高,则可操作性能有所降低。相对于高层民用建筑,在施工过程中需保证工程规模、楼体朝向与室内设计规划的合理性,最大程度降低高层民用建筑对周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打造绿色建筑的主要目的,提升高层民用建筑的节能性能与环保性能。

3 结语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要切实考虑周边环境、节能环保等不同方面的需求。在高层民用建筑的选址、施工等不同阶段内,将能源、水资源的消耗问题,以及采光、通风问题考虑在内,保证绿色建筑设计的独特性与成熟性,将绿色建筑设计原则贯穿在每一施工工序中。需要国家方面提供政策以及资金方面的支持,而建筑设计人员要不断探索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及时更新技术手段,丰富并改进我国高层民用建筑中的绿色设计理念,从而促进我国绿色建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李锐.解析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2):23-24.

[2]余慧娜.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23):30-31.

[3]刘婷.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0):382-383.

The application of green building design in high rise civil buildings design

Lu Yao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aiyuan 030024, China)

Based on the meaning and principles of green building design, from the solar energy resources, wind resources, water resources and other aspects, elaborated the application of green building design in high rise civil buildings, designed to enhance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unction of high rise civil buildings in our country, promoted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 friendly society.

high rise civil building, green building, solar energy, water resource

1009-6825(2016)25-0182-02

2016-06-20

路瑶(1988- ),女,助理工程师

TU201.5

A

猜你喜欢

楼体高层建筑物
高层动态
搭建我们的“幼儿园”
邻近既有建筑物全套管回转钻机拔桩技术
红砖厝装饰元素在近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以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楼体及嘉庚建筑为例
描写建筑物的词语
某超限高层结构设计
山上一群猴
火柴游戏
框架结构楼梯的震害分析与设计对策
高层楼宇灭火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