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的三种方法

2016-04-08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6年5期
关键词:书籍交流评价

吴 颖

不少教师都有这样的头疼问题:学生买了一大堆课外书,却不爱看。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阅读成为“悦读”呢?找到适切的方法非常重要。

一、四个小窍门,把书读起来

首先,要给学生充分的选书的自由,除了教科书和不良书籍之外,几乎不设限制。当然,可以优先选择教师推荐的书。其次,不能给学生造成任何读书的压力和负担。通常,不要求学生提交读后感或摘抄,也不检查学生读懂了哪些字、词、句。第三,让学生充分重视阅读,给阅读留有相对固定的时间,没有特殊的情况不随便取消或者调换。第四,要采用学生最感兴趣的分享方式。

二、一个好问题,把话说出来

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来说,教师不妨采用比赛记忆的方式,让学生互相提问书中已经给出明确答案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信息。这类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回忆书中的情节,还可以让学生养成细心阅读的习惯。但这类问题的设置不宜过多,否则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对中年级段的学生,教师可以提问一些主观评价类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如“书中你最喜欢哪个人物?”“如果让你把故事改编成电影,你会选择故事中的哪些情节?”等等。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分析、梳理书中的内容。在提这类问题时,教师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只有营造宽松的发言氛围,学生才会更乐于表达。

对于高年级段的学生,问题可以设置得更具有开放性。如“你相信书中的故事是真实的吗?”“你对主人公的结局满意吗?”“如果让你重新设计这个故事,你想增加或者减少哪些情节呢?”等等。

不过,要注意的是,在和学生分享阅读感受的时候,如果所提的问题学生没什么话可说,教师可以转移话题,一定不要强撑下去,以免降低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如果可能的话,最好从学生自己的问题中挑选出一个来讨论。

三、一个好评价,培养兴趣

营造平等的讨论氛围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那么,在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评价时,如何才能做到自然真诚,让学生畅所欲言呢?

一是少用“为什么”。“为什么”带有一种质问的性质,所以用“为什么”来开启谈话并非明智之举。教师可以用一些替代性的句子达到同样的目的,例如“说来听听”“你怎么看”“你觉得如何”等等。这样的话语会让学生觉得教师是真的想知道自己的想法、想参与平等的讨论,而非居高临下的质问。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自然就会产生交流的欲望。

二是少“发表高见”。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多开口,不要着急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教师的意见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在他们看来,教师比自己懂得多,总能给出问题的正确答案。所以,教师应学会用“倾听”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只要言之有据,任何观点都是值得人尊重和欣赏的;并非所有的问题都只有一个答案,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种“倾听”方式的优点还在于告诉学生,在书籍和知识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成人未必就比孩子懂得多。

此外,教师也不要总用“对、错、好、坏”来简单评价学生的看法,更不要想一次性解决所有的问题,使学生失去兴趣。有时候,留下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不仅能让学生对再次讨论产生期待,还能激发他们深入阅读和探究的兴趣。

当然,以上三种方法的运用必须建立在教师对讨论的书籍有深入解读的基础上。教师对所要讨论的书了解得越深入,就越能理解学生想表达的看法,同时也更清楚如何针对书中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

猜你喜欢

书籍交流评价
鲁迅与“书籍代购”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书籍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