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太原历史名城保护下的文化绿道规划研究
2016-04-07李萍萍
李萍萍
(太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02)
基于太原历史名城保护下的文化绿道规划研究
李萍萍
(太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02)
摘要:论述了建立太原市府城文化绿道的意义及原则,结合府城资源现状,通过借鉴国内外优秀案例,从结构、标识系统、实施方案等方面,介绍了府城文化绿道规划策略,有利于太原城市文化特色的传承。
关键词:文化绿道,历史文化,城市资源,交通组织
1 建立府城文化绿道的意义
随着《太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批复,确立了太原市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针,太原府城为重点保护历史城区之一。府城文化绿道作为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历史文化遗存,通过保护、利用、展示的技术手段,有利于促进当代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延续传统风貌、传承历史记忆。
府城文化绿道是历史文化廊道,能连接府城6个主要历史文化街区,通过整合府城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其整体感和可识别度,提高市民历史文化体验。
府城文化绿道是城市绿化廊道,结合历史文化资源组织绿化开敞空间,结合城市公园组织绿色游览路线,丰富市民的精神生活。
府城文化绿道是慢行系统廊道,利用太原市现有的自行车租赁系统,完善慢行交通的组织,减少机动车对历史街区的负面影响。
府城文化绿道的建设能合理整合城市资源,有效促进文物的保护,凸显文化氛围,增强城市特色,丰富城市生活。
2 文化绿道规划原则
1)遵循历史格局。府城文化绿道应体现府城骨干格局,保留府城原有历史街巷尺度,让人们在动态穿行中感知太原的历史文化氛围,寻觅城市记忆。
2)展示历史文化资源。府城文化绿道系统串联了府城的文化资源点,传统风貌区和主要开敞空间,从点到片到面的感受太原府城历史文化。在绿道规划中自觉地将城市历史文化价值内涵作为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文化意义加以强化与延续,使太原的城市文化特色能够在新的城市建设中得以传承。
3)环绕自然景色。绿道规划将自然景色,城市开敞空间,人文资源充分联系,尽量串联利用河流水系、林地、城市公园及零散分布的街头绿地。
4)营造舒适安全的环境。府城文化绿道利用现存的传统街巷及城市支路,尽量避开城市主干交通,营造相对安静祥和的文化氛围。
3 府城资源现状
1)资源分散。府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12处,但布局零散,缺乏有机的统一组织。
2)绿地不足。现状府城的绿化开敞空间不足且品质有待提升,黑龙潭公园、文瀛湖公园等多数公园绿地被城市建设包围,沿途观赏性及可达性差。
3)自行车利用率高。太原市拥有较为成熟的自行车租借系统,为构建府城文化绿道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4 国内外优秀案例借鉴经验
1)日本历史文化散步道。
为了保护战争和地震之后留存的珍贵历史遗产,东京规划建成了包括23条路线总长100多千米的历史文化散步道系统,以此来串联和发扬历史文化,同时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满足情感的需要。
2)波士顿自由之路。
波士顿自由之路是一条从波士顿公园到查尔斯顿之间的由红砖铺成的,曲折延伸3 000多米的街道,沿途串联了16个反映殖民地时代及独立战争时期波士顿历史的重要景点,是波士顿历史发展的重要之路。
3)郑州商城城垣绿带。
建立于郑州旧城中心区,特别是郑州商城遗址及周边地区的慢行交通圈,通过丰富多元和连续的步道网络,打造以步行、非机动车为主的中心区交通系统。
5 府城文化绿道规划研究
5.1文化绿道的结构
府城文化绿道的选线体现了内外双环、主次分明的结构特色。
主干文化绿道呈内外双环结构,总长度19 380 m。外环——环明城垣绿道,串联城垣遗址及8个城门,绿道宽度10 m~15 m,总长度11 520 m。内环——文化核心绿道,串联起四个核心片区:天主教堂—东三道巷—拱极门片区、南华门片区、督军府—钟鼓楼片区、文庙—文瀛湖片区,绿道宽度10 m,总长7 860 m。
次级文化绿道,总长度6 253 m。其主要作用为联系内外双环,串联重点历史片区外重要资源点的文化绿道,并可延伸渗透进府城外其他片区,增强府城内外的联系。
在不同类型或层级的绿道间设置绿道转换节点;在绿道与地铁站点、公交站点、自行车租赁点相交的点设置交通转换节点;在绿道与大型开敞空间、城市公园、历史街区衔接的点设置转换节点。由这些转换节点把历史资源串联到绿道网络上,方便市民自行选择路线游览。
5.2文化绿道的交通组织
远距离市民可采用公共交通,轨道交通抵达府城文化绿道转换节点,近距离市民可选择公共自行车和步行抵达。进入府城文化绿道后,可选择府城文化绿道游览车、公共自行车或步行自行安排路线游览。
绿道与城市支路、次干道平交时,交叉口需结合人行过街通道,设置斑马线、安全岛,设置交通信号灯,通过交通管制方便行人及自行车通过。绿道与城市主干道相交时,应设置天桥、地下通道,立体过街设施应增设自行车坡道;如果条件不允许,自行车道采用平面交叉,步行道采用立体交叉。
5.3文化绿道标识系统
1)府城文化绿道线路指引。在重要节点,如城门口、地铁站出口等处设置对府城文化绿道的整体展示板。在文化绿道沿线的小品上增加标识,增强沿线的历史文化氛围。制作府城文化绿道宣传手册,介绍文化绿道选线及串联的主要历史资源点。
2)历史文化资源点介绍。在主要的资源点设置介绍展示牌,增强人们对历史的认识。设计可互动的历史文化标识,增加文化绿道的教育功能,增强市民的历史认同感。设计指向标识系统,增强历史文化资源点的可达性。
3)交通标识。在府城文化绿道线路上设置连续统一的步行道铺装,作为主要的整体标识之一。设置自行车专用道和标识,鼓励绿色出行方式。增加步行道、自行车道和公共交通指示牌,为府城文化绿道提供交通系统的支撑。
5.4文化绿道的实施
1)沿解放路——天主教堂至宽荧幕段。该段总长度1 857 m,文化绿道主要打造现代的商业和服务业带为主。两侧建筑以多层为主,地上2层主要进行商业开发,结合绿道中的步行空间、绿化休憩空间及小型开放空间打造城市中充满活力的生活性道路。
该段增加道路两侧的自行车专用道,鼓励绿色出行方式。增加绿化和休憩空间,沿街增加良好的步行和停留环境,提高沿街商铺的商业价值。设置小型绿化开敞空间,增加绿道景观层次和空间品质。
该段绿道从天主教堂前广场经过,结合西方古典风格的绿化开敞空间,在空间允许的地方设置室外茶座,从而增加绿道的空间层次,增强该段绿道的商业气息。并充分利用建筑之间小型空间设置袖珍城市公园,通过绿化和小品的设置成为市民的休闲场所。
2)沿东三道巷、坝陵北街——天主教堂至面粉二厂段。该段总长度1 193 m,以打造传统商业步行街为主,坝陵北街以明清传统商业为主,东三道巷为民国风情。两侧建筑控制在6 m~12 m,保证良好的街巷尺度。两侧建筑可适当使用坡屋顶,并可以增加幌子、招牌等传统商业街巷的元素。
该段应分流两条街巷的车流,打造纯步行化街道。街巷尺度控制为15 m,增加自行车专用道和绿化休憩空间,打造良好的步行商业街氛围。在步行街增加渲染传统商业街氛围的小品,如路灯、招牌、座椅、雕塑等。步行街道路铺装采用传统青砖和石材拼贴,统一中寻求变化。
3)沿教场巷——面粉二厂至南华门段。该段总长度1 765 m,该段绿道主要以社区居住为主,教场巷北段以保证传统的民居街巷风貌为主,沿线积淀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居住文化和名人文化。结合现有丰富的历史民居和名人故居,设置一些社区生活广场,展示传统的生活文化。
该段增加道路两侧的自行车专用道,鼓励绿色出行方式,适当分流教场巷承担的过境交通,减少车流对绿道和社区的干扰。在空间允许的地方设置小型市民休闲绿地,增加绿道的空间层次,又能增加该段绿道的生活气息。绿道两侧可适当设置康体文化休闲设施,满足周边居民的生活需求。
4)沿杏花巷——府东街至文庙段。该段总长度692 m,绿道主要以社区居住为主,部分设有底层商业。底商部分可运用招牌、幌子等元素,增加绿道的生活氛围。建议运用绿化减少高层住宅对绿道的压迫感。
增加道路两侧的自行车专用道,鼓励绿色出行方式。取消小区围墙,用水系和绿化进行空间限定,增强小区内部与绿道之间的空间渗透。疏解道路两侧停车,解放道路空间用于人的活动。
5)沿上官巷、海子边街——文庙经万字楼至贵都段。该段总长度1 250 m,绿道两侧以社区居住为主。主要展示府城科教文化传统,绿道将点缀在文瀛湖公园绿地上的文化建筑串联起来,营造了府城浓厚悠久的书香文化气息。
分流街巷的车流,环绕文瀛湖打造纯步行街道。取消公园外围墙,用水系和绿化进行绿道与公园之间的空间限定。增加绿化休憩空间,提升空间品质。
6)沿水西关街——贵都经城西水系至宽荧幕段。该段总长度604 m,绿道两侧以商业金融为主。鼓励自行车绿色出行方式,开化寺街柳巷南路以东部分保留现状街巷格局。充分利用建筑之间小型空间,通过绿化和小品设置市民休闲场所。
6 结语
府城文化绿道以绿色健康的出行交通方式,合理利用府城文化遗存,系统展示现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内涵,使太原城市文化特色在新的城市建设中得以传承,强调对历史城区的空间景观环境整治更新,提升了府城的人居环境。使生活在太原或旅居太原的人,能够系统地、深刻地、直接地认知太原市历史文化的内涵,使他们能够比以往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对太原独特乡土文化的认同、依恋,并激发对太原悠久历史的自觉珍视以及对太原城市美好未来的强烈憧憬之情。
参考文献:
[1]刘滨谊,余畅.美国绿道网络规划的发展与启示[J].中国园林,2011(12):77-81.
[2]J·G·法伯斯.美国绿道规划:起源与当代案例[J].景观设计学,2009(4):16-27.
[3]谭少华,赵万民.绿道规划研究发展与展望[J].中国园林,2007(9):85-89.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825(2016)17-0015-02
收稿日期:2016-04-03
作者简介:李萍萍(1983-),女,工程师
Study on cultural greenway planning under the protection of Taiyuan historical city
Li Pingping
(Taiyuan Academy of City Planning&Design,Taiyuan 030002,China)
Abstract:The paper discusses the meaning and principles of establishing Taiyuan city culture greenway.Combining with city resource status,through referring to optimal schemes at home and abroad,starting from aspects of structure,rebelling system and implementation scheme,it introduces city culture greenway planning strategies,which will be good for inheriting Taiyuan city culture specialty.
Key words:cultural greenway,historical culture,city resource,traffic organ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