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汾河流域生态修复水土保持设计思路

2016-04-07邵学栋

山西水利 2016年10期
关键词:汾河项目区保护区

邵学栋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汾河流域生态修复水土保持设计思路

邵学栋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24)

在深入分析全省汾河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全面总结水土保持治理成效与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确定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水土保持目标和总体布局,按照预防、治理和监管进行规划,提出实施保障措施,在全流域层面对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作出了整体部署。

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汾河流域

1 水土流失现状

山西省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水土流失面积10.8万km2,其中汾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2.48万km2。2011年全省水土流失面积70346km2,其中水力侵蚀70283km2,风力侵蚀63km2。汾河流域水土流失(水力侵蚀)面积16435km2,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23.4%。其中轻度侵蚀面积6259km2,占汾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38%;中度侵蚀面积5919km2,占36%;强烈侵蚀面积3048km2,占19%;极强烈侵蚀面积986km2,占6%。总体分析,汾河流域水土流失以轻中度水力侵蚀为主,其中轻中度水力侵蚀面积占侵蚀面积的74%。

汾河流域属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中的黄河多沙粗沙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太行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永定河上游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同时,汾河流域属于山西省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和山西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2 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治理现状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党和政府领导汾河流域各县群众开展了大规模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截至2013年底,已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1.17万km2,共建设基本农田3250km2,营造水土保持林草7110km2,封禁自然修复面积1309km2,建设淤地坝1870座。通过多年综合治理,大量坡耕地改造为梯田,并配套农田道路和水利设施,有效提高了土地生产力,农村生产生活基本条件得以改善,林草植被面积大幅增加,生态环境明显趋好,蓄水保土能力不断提高,土壤流失量明显减少,有效拦截了入河泥沙。

2.2 存在问题

汾河流域内除几大林区和自然保护区外,水土流失面积仍然较大,目前仍有1.64万km2的水土流失面积没有得到有效治理。水库淤积问题依然严重,至2010年底,汾河水库淤积总量为3.79亿m3,占总库容的52.5%,死库容已全部淤满,已占兴利库容0.75亿m3,泥沙淤积水库的危机尚未彻底根除。流域内除山区和丘陵区有森林分布外,大部分为农业耕作区,坡耕地比例大,局部地区存在山洪灾害。

3 总体布局与措施

3.1 治理目标

根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中的分省治理规模,山西省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为2020年18400km2,2030年55100km2,汾河流域内只有盂县涉及太行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宁武县涉及永定河上游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静乐、岚县黄河多沙粗沙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确定此次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至2020年目标为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647km2,至2030年目标为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700km2(2020—2030年规划封禁治理5053km2)。

3.2 总体布局

在干支流源头保护区的石质山区、土石山区,以自然恢复为主,辅之以植树造林、封山禁牧等人工措施,形成高郁闭度的水源涵养区。在25°以上的坡地沟道内建设坝系工程,防止水土流失;提高骨干坝建设标准,确保防洪安全。

规划新增水土保持治理面积4647km2。重点实施范围为流域面积大于1000km2的9大支流,涉及19个县(市),分别为静乐县、岚县、娄烦县、古交市、阳曲县、寿阳县、昔阳县、平遥县、交城县、文水县、汾阳市、孝义市、交口县、介休市、灵石县、古县、浮山县、翼城县和绛县。

4 水土保持措施

4.1 预防保护措施

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在流域内实施全面预防保护,包括流域内山西省水土保持重点预防保护区全部范围的太原市晋源区、清徐县、阳曲县、太谷县、祁县、侯马市、曲沃县等14个县(市),还包括汾河源头及流域面积大于1000km2的9大支流源头的高海拔山区,设立河源保护区,按照功能划定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林草覆盖率高、水土流失潜在危险大的重点保护区以封禁保护为主,严格限制人类活动。

一般保护区实施封育保护和局部治理相结合,在局部区域辅以乔灌草人工种植。对地面有残林、疏林或遭到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的林地和采伐迹地,以及由于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但地面有草类残留根茬与种籽的荒草地,进行封禁保护。

在汾河流域内选择条件适宜的区域建设清洁小流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发展环境。根据地形地势及人类活动情况,按照生态修复区、生态治理区和生态保护区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分区布设防治措施,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在山高坡陡、人烟稀少的生态修复区,主要采取封禁治理措施,减少人为活动和干扰破坏,禁止人为开垦、盲目割灌和放牧等生产活动。积极推动垃圾定点分类堆放;在村庄污水防治区加快实施乡村污水治理工程;在小流域内沟(河)道两侧及水库周边地带,清除河道垃圾及障碍物,因地制宜营造由乔灌草配置而成的植被过滤带;沟(河)道和水库水位变化的水陆交错带,因地制宜栽植水生植物;保护或恢复人工湿地。流域内本次规划清洁小流域128条。

4.2 综合治理措施

坚持“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对流域内水土流失地区开展综合治理,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合理配置工程、林草、耕作等措施,形成综合治理体系。在25°以上的坡地沟道内建设坝系工程,防止水土流失;提高骨干坝建设标准,确保防洪安全,适宜的坡耕地改造为梯田。优先治理靠近汾河干流的太原市东西两山、灵霍山峡的黄土覆盖区,以减少泥沙进入汾河,防止河床抬高;继续推进汾河上游水土保持三期工程;跟进实施距离汾河干流较远的支流治理。

规划计划2020年新增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4647km2,其中梯田345.5km2,乔木林2291.8km2,灌木林883.8km2,经济林459.6km2,种草19.6km2,封禁治理647km2,淤地坝133座,谷坊3698座,蓄水池1040座,沟头防护376km,清洁小流域128条等。规划至2030年新增水土保持综合治理9700km2,其中2020—2030年规划封禁治理5053km2。

重点治理项目:根据规划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及规划原则,在汾河流域面积50km2以上的83条支流源头及其附近选择120个项目区作为重点治理项目区,总面积2057km2,共规划乔木林406km2,灌木林303km2,种草118km2,封禁治理1230km2。

4.3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

为了维护和提高汾河流域生态修复的水土保持功能,突出区域特色,在流域内所属的土石山区和黄土丘陵区各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治理基础好、示范效果好、辐射范围大的的区域,规划10个示范区,在示范区提高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标准,设立宣传标志牌,公示水土保持的政策法规和示范区的治理公告,提高人民群众维护自然生态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群众认识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习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常识。

4.4 综合监管措施

以贯彻实施水土保持法为重点,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和动态监测。强化预防监督,通过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手段控制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全面监测工程实施进度、质量、效益等方面运行的基本情况,为各阶段工程建设效益评价服务,积累基础资料,提供技术支撑,客观系统地反映流域生态修复业绩和效益。

建立完善配套的水土保持法规体系,健全执法机构,提高执法队伍素质,规范技术服务工作。全面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落实管护责任,有效控制流域内人为因素产生的水土流失,从根本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使植被覆盖率大幅提高,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建立项目区各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对项目区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状况实施监测,建立并完善项目区水土流失资料库和动态数据库,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加强对各项目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完成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对项目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制止人为破坏,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S157 [

]C [

]1004-7042(2016)10-0024-02

邵学栋(1974-),男,1997年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专业,高级工程师。

2016-08-13;

2016-09-19

猜你喜欢

汾河项目区保护区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一图读懂《山西省汾河保护条例》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汾河水韵
凌河源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及策略研究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
华阴市农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浅谈汾河管理工作中的要点